誰是最應該感謝科舉制的人?農村出身的寒門子弟,停止批判高考吧

2021-01-18 臥龍筆記

充斥當今社會最大的負能量非「讀書無用論」莫屬。我們仔細的想想持有讀書無用論的是哪些人?部分的農民階層、部分中途輟學打工或從事小個體經營,收入暫時高於剛步入社會的大學畢業生的個體階層、部分大學畢業多年,仍鬱郁不得志,沒有從根本上改變自己生活的知識分子階層、部分靠祖上披荊斬棘積累了相當產業的部分富二代、部分靠運氣得到了國家拆遷補助的部分拆二代、部分暴發戶。他們或知識匱乏,或犧牲身體和幾乎所有業餘時間,或從不入流的所謂大學畢業濫竽充數在大學生之列,或靠祖上和運氣。從長遠的發展來看試問這些人中有哪一個可以代表廣大的中國知識分子?

或許有人抬槓要用比爾蓋茨大學退學照樣當全球首富,以及中國目前相當程度的富豪都是文盲這兩個例子來反問我。我可以明確的告訴你,比爾蓋茨從大學退學並不是人家覺得讀書無用,而是大學的知識對人家來說已經不再是知識,而是常識了,人家的知識儲備早已超出大學範圍。還有就是別人可是從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哈佛大學退學,你先有本事考上哈佛再說退學的事。至於中國富豪的文化程度不高則是時代背景所決定的,目前中國的大富豪很多都是改革開放初期就已經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那個時代整個中國的教育事業尚未普及,整個中國的國民受教育程度都相當的低,但即便如此他們並沒有停下學習的腳步,相反這些人目前的知識儲備都無法用普通的知識份子來衡量,仍然偏執的認為他們是文盲的人只能說明你的坐井觀天已經決定了你未來的格局。

故而覺得讀書無用的人,間接的證明了你高中該讀書的時候不務正業,畢業了讀的是一個不入流的大學,大學時本應該學習本領的時候更加的不務正業,工作了同樣的不務正業才導致了你畢業後的工作和生活陷入困境。請問你見過清華北大的畢業生說過讀書無用嗎?見過企業高管說過讀書無用嗎?見過超級富豪說過讀書無用嗎?這些人每天都會擠出時間看書,而你在幹嘛?

覺得讀書無用只能說明你沒有真正的好好讀書,說明你不夠優秀。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寒門難出貴子」。

寒門就是世代家族背景單一,社會背景簡單甚至無社會背景,家庭文化程度不高,收入較低的一個社會階層。大部分的農民階層和部分城鎮低收入人群幾乎都屬於這個階層。如果你不是這個階層,那麼恭喜你,你已經比大部分人起點要高出很多了,以下的內容對你可能是廢話。

無論說的多麼的冠冕堂皇,中國目前仍處於士族精英社會。士族就是整個家族的很多成員世代為官。中國的官場仍然被這些士族階層所佔據,而商場則跟官場盤根錯節,有著扯不斷理還亂的關係。所以這裡會讓你失望,寒門真的難出貴子。一介寒門想要培養出來一名貴子至少需要三代人的努力,並且還得是非常努力的三代人。當然你也不必那麼氣餒,這裡指的貴子是從政至少要做到紫袍大員,從商至少是富甲一方。政治方面的例子舉不勝舉,三國時期幾乎取得一定成績的人沒有一個是白手起家的,連一窮二白的劉備都有著雄厚的政治資源。並且人家可是中山靖王之後。商場就不要再相信馬雲、馬化騰、丁磊這樣的人物都是白手起家了,可以好好看看他們的人生,在咱們還在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的時候,他們就已經開眼看世界了。沒有祖輩的積累,他們不一定比普通的你想的多看的遠。

那麼對於寒門的我們就真的沒有希望了嗎?錯!如果你仍處在寒門這個階層說明你的祖上仍然沒有意識到知識的重要性,雖然你想成為貴子很難,但是改變我們家族的命運完全可以從你開始,並且是非常容易的一件事,如果你是年輕人,還沒到達改變人生的第一個路口----高考,你就還有時間和機會努力。雖然我們一直在批判八股文,批判科舉制度,但是我們寒門學子最應該感謝的就應該是科舉制度,放在現在就是高考。因為這是我們寒門實現理想,改變命運的唯一捷徑。不要相信什麼條條大路通羅馬的鬼話,那是毒雞湯,那都是為自己該努力學習知識的時候沒有好好學習找藉口呢。

批判八股文及科舉制度是都是什麼人?就是大家所謂的專家那個非常特殊的物種,這個物種是底層寒門與上層豪門的一個過渡階層,說白了就是豪門的看家之犬,幫他們傳話,對寒門亂吠,嚇唬我們的一個物種。這個物種只需要狂吠幾聲就可以不愁吃穿,但是永遠要在別人的屋簷下苟活,即使這樣他們也過得有滋有味,比寒門強的太多了,如果你願意你也可以。他們批判科舉,批判高考無非就是迷惑寒門,幫助阻斷這條寒門通向豪門的唯一路徑而已。

而專家所推崇的素質教育在西方就是普通家庭孩子接受的教育,這種教育模式維繫了幾百年來貴族和普通大眾之間的平衡,幾乎從來沒有普通家庭孩子能夠變成貴族,而貴族子弟上的學校以及接受的教育其實模式跟我們的高考如出一轍,並且貴族學校的學生面臨的壓力遠遠比我們高考前的學生面臨的壓力大,他們一般情況下大學教育前已經能夠做到博古通今,而普通家庭的孩子大學前在我們看來連很多基本的常識都不懂,你還在人云亦云的鼓吹素質教育嗎?

不過進入社會以後你會發現,原來沒有好好學習的人確實也有出人頭地的,畢竟凡事沒有絕對,但是我要告訴你的是沒有把握住學校這個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等你進入社會以後你會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才有可能取得成功,並且很大程度上你根本不會成功,最終成為普通的芸芸眾生中的一員,在悔恨和抱怨之中度過一生。你仔細想一下,作為學生你連自己的主業——學習都做不好,你還指望著以後作為一名員工能取得很大的成功嗎?不要再拿著寒門難出貴子作為藉口了。

中國80%的國民年收入在20萬以下。作為寒門,你的家庭年收入不會超過10萬,但是你通過高中三年的努力足以將你個人的年收入挺進20-100萬,超過中國80%的國民,最少能改變你這一代家庭的命運,進而為你的孩子打下以下良好的基礎,為他進入更高層面做好充分的準備。作為寒門,錯過了高考,你至少需要十年甚至一生也不一定能把自己推向20萬以上年收入的中產階級,回頭看看自己祖輩為錢奔波的一生,這個數字難道還不能成為你努力學習的動力嗎?

努力吧!寒門

相關焦點

  • 科舉制:寒門子弟的新的晉升機會與現實之下的衝突
    官方和私人各自創立的各種學院紛紛產生,成為了當時重要的培養人才基地, 然而事實上科舉制在古代真的使得眾多中西層人士受益了嘛。事實上是否定的,尤其在古代各種資源稀缺的情況之下,培養一個通過科舉制度成功步入仕途的士人是非常難的。
  • 宋代科舉制度除了比唐公平合理,還傾向寒門,國家還包路費和住宿
    簡單說這宋太祖不只是發個詔,人家還有發明了一個辦法「鎖院制」,就是監考的官員定下來之後, 直接封鎖貢院,吃喝拉撒睡全在貢院中,不讓其同外界進行任何交流。然後宋太宗又用「封彌制」,就是跟現代高考一樣,把考生的姓名 、年甲、鄉貫個人信息全封死,代之以字號,又叫「糊名考校」,這樣評卷就杜絕賣人情了。現代高考的封名字就是用的宋代這個「封彌制」。
  • 科舉制「高考」讓唐朝強盛,讓寒門學子努力讀書,改變家庭命運
    當然唐朝的選拔制度與現在的高考制度也是存在很大的區別,畢竟單是從知識層面來說,兩者差異很大。但是這兩種制度卻也有著諸多相似的地方:兩者都是通過考試選拔人才,在過去和現在都體現了一定的公平,給了人才上升的通道。而對於人才來說,也能通過考試獲得發揮自己才幹和學識的平臺。或許這就是,為什麼現在的人總是將高考的第一名冠以「高考狀元」稱號的原因吧。
  • 論古代科舉制與如今高考,同樣是寒門的希望
    科舉制的出現加速了社會進步、緩解了階級矛盾,選拔出來的人才在歷史上留名的不計其數。而進入現代化社會,高考成為了篩選人才、鯉魚跳龍門的另一種方式。對廣大年輕人來說高考也是人生中最公平的一場比賽,它遵循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只有通過高考考上名牌大學,對寒門子弟來說才是光宗耀祖、實現階級跨越的一種最直接、最有希望的方法。那麼,極為相似的兩種體制相同與不同之處為何?諸君與我一起分析。
  • 「寒門出貴子」真的很難嗎?這個朝代的寒門子弟,憑成績跨越階層
    宋代是個知識可以改變命運,大量寒門子弟可以通過科舉考試實現階層跨越的特殊時代。據統計,宋代320年間,科舉取士11萬人,是唐及五代錄取總人數的十倍,也是此後的元明清各朝,無法企及的。為什麼宋代會出現那麼多跳過龍門的寒門子弟?
  • 清朝廢除科舉後,農村寒門士子最受傷,唯一能出人頭地的機會沒了
    1905年,清政府廢除了延續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度。在此之前,科舉制度一直是寒門士子出人頭地,魚躍龍門的一個大好機會。雖然許多寒門士子為其窮其一生,能考上的卻寥寥無幾,但是它仍然給了很多人一個夢想。 科舉考試每幾年才舉辦一次,難度極大。
  • 出身低微的寒門子弟靠仕途翻身的架空歷史小說,使人眼前一亮
    出身低微的人想要改變命運自古都是靠讀書,看看大明朝讀書人科舉入仕大顯身手力挽狂瀾。《寒門狀元》天子 1047萬字完結在大明朝這個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年代,主角通過科舉,兵事受到重視,爽點和故事的劇情安排很到位。
  • 為什麼宋代科舉取士錄取的考生中布衣子弟多?
    作者:趙心放今年初,筆者發表過一篇有關古代科舉制度的拙文,文中說道:漢代選拔人才實行的是地方推薦和朝廷徵召相結合的察舉、徵辟制。曹魏時制訂了九品中正制,即九品宮人法,作為新的選舉制度。隋朝統一全國後,隋煬帝朝創置了進士科,由此標誌科舉制正式創立。
  • 科舉與九品中正的區別:給芝麻小官,選拔嚴格,但有利於國與寒門
    正是因為科舉制度,符合了統治者的選拔人才的需求,服務於自己的統治,同時,還有重要的一點就是打破了「貴族」子弟為官的機制,寒門也是能夠做官的。科舉制的始端是開始於「有德行」與「有才能」兩科,在當時隋文帝是下了詔令,規定:五品以上的官員,無論是京官還是地方總管、刺史等,均按照這兩個科推行選拔出人才。可見科舉相比九品中正,除了需要有才能之外,還注重人的品行,要求上是相對提高了。
  • 九品中正制對各個朝代的影響,為何最終被科舉制所取代?
    九品中正制是由三國時期魏國吏部尚書陳群提出由魏文帝曹丕採納實施的一種選官制度,它結合兩漢以來的察舉制度奠定了以世家門閥子弟為主要群體的選官制度。它對於各個朝代的影響是深遠的,在隋朝開始被皇帝察覺到其中弊端,隋煬帝實施科舉試圖改良取代,直至唐朝才被科舉制度所取代。
  • 高考的前身,歷史上的選官制度是如何發展的?官員是如何選拔的?
    又到了一年的高考季了。每一年都有大量的學子通過高考踏入心中高等學府的大門,他們當中的一些人或成為科研人才,或成為人民教師,又或者成為一名白衣天使,等等,這些都向我們證明了人才的重要性。提起高考,人們就會想到隋唐時啟用的科舉制,提起科舉制又會讓人想到九品中正制這樣的貴族門閥選材制度,而九品中正制又是兩漢時期的察舉制演變而來的。不管是什麼樣的選官制度,都印證了中國封建社會對於人才選拔的重視,也正是因為如此,「學而優則仕」的思想深深地紮根於封建社會人民的心中。
  • 清朝廢除科舉制後,為何沒有引起強烈反對,這6個措施很重要
    之後朝廷正式下詔:「著即自丙午科(1906年)為始,所有鄉、會試一律停止,各省歲科考試亦即停止。」就這樣,在我國歷史上,延續了一千多年的科舉制,就這樣退出了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新式學堂。 科舉制度在我國歷史上,前後經歷了一千三百餘年,可謂是整個封建時代,所能採取最公平的人才選拔形式了。
  • 在科舉考試出現之前,如何才能從寒門入仕途,這些人都做到了
    在科舉考試出現之前,如何才能從寒門入仕途,這些人都做到了隋文帝能夠在國際知名,在於他真的發明了很多有用的制度,比較經典的一夫一妻制,便是由隋文帝發起執行的。而最為後代所適用並且流傳千古的便是科舉制度與制度,一改隋唐之前幾乎由貴族政治全面掌局的局面。
  • 古人「高考」也作弊,古代是如何防止科舉舞弊的呢?
    一說到高考,想必大家都會聯想到古代的科舉考試,畢竟我國幾千年來的科舉入仕傳統與如今的高考制度在本質上是相通的。「寒窗苦讀數十載,皆在此一舉」,所以保證高考的公平公正至關重要。古人的科舉考試一般每三年舉行一次,與現在每年一次的高考相比,那時候的考試更為難得。所以,總是會有人想要作弊。但十分令人不解的是在技術和信息手段都極其落後的古代,科舉考生們幾乎不可能作弊,也更加不敢舞弊。從另一方面來說,古代的科舉要比現在的高考更加嚴格。那麼,古人是如何防止學生作弊的呢?
  • 科舉制度:寒門學子想要考上科舉做官,都是很困難的
    黃巢讀書很厲害,但是卻考不上科舉,於是就寫出了著名的「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儘管科舉制有很多漏洞,但是通過科舉可以讓寒門子弟靠自己的努力,博得一條通往金鑾殿的機會,在古代的官場中,你是經歷過科舉制度而當官的,你的地位就要高一些。官家子弟由於有家庭背景而弄到一官半職雖然容易,但是很多人都瞧不起他們,想要根據自己的實力考上科舉,那是比登山還難的。
  • 又是一年高考季——淺談中國古代的科舉制度
    而每到臨近高考時還都會有各地考生錄取公平性的爭論,但無論如何,高考終歸是給了全國考生一個相對公平的競爭機會,即便貧寒家庭的孩子也有了一個通過寒窗苦讀,從而改變命運的途徑。高考加油中國古代的科舉制也是寒門學子入官為仕的重要途徑,歷史上也誕生了眾多通過科舉成為名臣良將的案例,可以說科舉制是中國選賢任能制度的一個裡程碑。
  • 古代的科舉,今天的高考、考公,中國人為何這麼愛考試?
    「科舉制」一詞,源於「分科舉人」,意即,「按照不同的科目來選舉人才的制度」。科舉制的生源一般有兩個:生徒和鄉貢。生徒即為學校培養的學生,而鄉貢是非學校學習而學有所成的人。科舉的時間一般定在每年的十一月一日,一般分為常科和制科,在周唐時增加武舉。常科每年都舉行,制科只在皇帝認為需要時才舉行。常科科目主要有:秀才科,明經科,進士科,明法科,明字科,明算科,方法主要是帖經,口試,默義, 策問。
  • 清華農村生源重新超兩成!誰說寒門再難出貴子?
    清華園不久前正式迎新,今年共錄取內地學生3500餘人,農村及貧困地區生源佔20.2%。 本科新生農村生源比例20.2%,這是清華大學近年來的新高。 大家還記得前幾年北京高考狀元熊同學的採訪嗎?
  • 看了今年高考的3個農家學霸後,我終於明白什麼樣的寒門,才能養得出...
    我也是出身世代為農的貧寒家庭,我之所以發奮讀書,無非就因為父親的一句話: 「我和你媽都沒文化,你要麼好好念書,要麼一輩子跟我這樣賣苦力。就這兩條路,你自己選。」 06 說完了寒門子弟的信念,我還想說說寒門父母的信念。
  •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科舉制度下歡喜的讀書人,寒門也出將相
    魚躍龍門,喜極而瘋的範進,「中舉」前後的百味人生 範進出身貧寒,家中僅「住著一間草屋,一廈披子,門外是個茅草棚」,這般境遇,著實有些落魄。 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範進縱身一躍,義無反顧跳進了能夠讓人化龍升天的「科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