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做父母,解碼情緒,掌握批評孩子「三部曲」

2020-12-23 尖子是怎樣煉成的

很多家長都對問過我,「老師你們家的兩個孩子怎麼教育得那樣成功,在教育孩子們遇到過反抗嗎」

01什麼是成功的家庭教育

#有沒有在生活中運用了心理學知識#第一個問題,有點不好回答,首先我們要界定一下,什麼樣的教育是成功的,如果說要把子女送進雙一非大學才算成功,那很多家長都失敗了,當然這些家長說的成功可能也是這個吧,但是我不這樣認為,其實人生的路有很多條,只要孩子有上進心,有責任感,知道感恩,有一技之長,能養活自己,你的教育應該就是成功的,如果要幹大事,成大業,那要看機緣,還要有家庭的底蘊,如果我們都沒有做到的事,你就不要苛求孩子了。在我看來上不上大學不是家庭教育成功或失敗的標誌,家庭教育成功與否,主要還看孩子成了沒有成人。成人了,你的家庭教育就沒有失敗,而成才了,你的家庭就非常成功了。

02只有掌握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對於在家庭教育中遇沒遇到過孩子的反抗,坦誠地講遇到過,遇到這情況,我們要冷靜下來,認真思考是誰錯了,特別要站孩子的角度去想,為什麼孩子要反抗?想清楚了不管是誰的錯,都得改,是自己錯了,那就要放下架子,給孩子道歉。是孩子錯了,就要在孩子情緒平復後再開導,緩和一下氣氛更有利於問題的解決。

有很多家長孩子一出問題,就火冒三仗,這種情緒是最不利於教育孩子,最容易出事的。前不久,網上不是報導過,一個學生調皮,老師請家長去,結果孩子的母親見了兒子就是兩個耳光,母親一轉身,孩子跳樓了,這真的是悲劇啊,如果母親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緒,了解清楚事情後,把孩子帶回家或在人不多的地方進行開導或教育,或許悲劇就不會發生了。

03在什麼情況下教育孩子最順利呢

那麼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教育孩子最好呢?答案是你和孩子都心情好的時候,心理學上講,人心情好意思表達會更精準,理解與接受別人的意見也更容易。但,關鍵的是我們有時不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緒,當孩子反叛的時候,我們的心情很容易變壞,在這種情況下教育孩子,只能有兩敗俱傷的結果。這時候,就只能先不教育,先找一些大家都喜歡的事來做,或者找一些共同的話題來談,等情緒好了再進行教育。

04批評孩子三部曲

批評孩子是講步驟的:

第一步當發現孩子有錯時,先不要發火,先要弄清錯誤的性質和原因,並發出警告,警告要威懾力。

第二步,如果警告不聽,那麼就要懲戒加批評,要痛徹心扉,讓他長記性,使他今後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第三步要對受傷的心靈,要進行撫慰,講明道理,鼓勵改正,要孩子感覺你永遠是愛他的,給改正錯誤的勇氣,當他改正了錯誤,要有適當的獎勵。

05學會做父母,與孩子一起成長

在現代做父母不易,我們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也要善於感知孩子的情緒信號,並作出積極正確的回應,才能教育出「別人家的孩子」。

做父母,教育孩子是一門學問,也是需要學習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是一本教人怎麼做父母的好書,讓我們跟書本著與孩子一起成長吧!

相關焦點

  • 孩子不願接受批評,掌握「三明治效應」,讓孩子將批評聽進心中
    父母對著親戚朋友感慨孩子聽不得批評,說一些指正孩子行為的話都會被他犟回來,真是難辦。香香的媽媽就是其中一位家長,她的女兒最近就是這樣,感覺到了青春期,讓孩子幹點啥,孩子都要反著來,就是不讓家長高興。但凡批評孩子一句話,孩子就會跟父母嗆聲。
  • 孩子不願意接受批評?巧用「三明治效應」,讓「批評」也「悅耳」
    當父母批評孩子的時候,應該學會運用三明治效應。首先學會認可孩子,讚美孩子,其次再對孩子提出有效的批評和建議,當然最後也不要忘記安撫孩子,鼓勵孩子。這聽上去非常有道理,但是做起來卻很難。當父母對孩子進行說教批評時,真正能夠做到控制自己情緒的父母並不多,他們反而會不斷提高說話的分貝,甚至氣急敗壞的對孩子動手。這種帶情緒的教育方式必然會讓孩子感覺到不滿甚至排斥,與其說父母是在批評孩子,不如說是他們在發洩自己的情緒,對孩子而言並不能從中有所領悟。
  • 孩子情緒起伏大,父母應該如何正確教育?學會「情商管理」是重點
    孩子情緒起伏大,就是眾多家長面臨的一個難題。有的父母抱怨自家孩子陰晴不定,前一秒還在哈哈大笑,後一秒可能就在哇哇大哭,帶孩子就像坐過山車一樣。對於那些情緒起伏大的孩子,需要父母及時給予他們正確的教育,教會他們自我"情商管理"。
  • 《孩子你的情緒我在乎》:家長別做孩子的情緒抹殺者,要做管理者
    當父母對孩子的情緒給予充分地接納以及理解的時候,孩子才能夠真正地幸福、快樂的成長,最終走向成功。 這類型的孩子在長大之後一般也不會主動的去惹是生非,會很聽家長的話,會讓父母很省心。擁有這種氣質的孩子的情緒通常是處於穩定的狀態,他們在"情緒管理訓練型"父母的培養下,一般來說:他們的成長道路往往是一帆風順的。 不過家長需要注意的是:"容易型"的孩子遇到不會的事情的時候總是習慣性地承受和忍耐著,所以對這種氣質的孩子,家長應該更加關注孩子的情緒。
  • 孩子脾氣大,家長不要只顧批評,學會這三招輕鬆應對孩子叛逆期
    如果對孩子只有冷落,那麼他們脾氣只會越來越差,父母應該讓孩子學會發脾氣,紓解心中的情緒。其實父母這時最重要的是溝通,讓孩子通過言語的方式來發洩出內心的不滿,父母對此要學會傾聽,了解孩子為什麼發脾氣,分析如何解決他們的壞脾氣,友善的交流對孩子的壞脾氣有很大幫助。
  • 搞定壞脾氣,幫助孩子學會情緒管理得從認識情緒開始
    孩子從2歲開始,會迎來「小叛逆期」,他們的自我意識會越來越強,小情緒也會越來越多。想要搞清孩子紛繁複雜的情緒世界,讓他們學會控制脾氣,或許這些繪本可以幫到你。走進孩子內心,讀懂孩子的「情緒語言」《我的大喊大叫的一天》[英] 貝卡·帕特森 著在書裡,貝拉在大喊大叫時,在抱怨時,在陷入糟糕的情緒後無法擺脫時,貝拉媽媽並沒有生氣地指責她, 她一直在做的就是靜靜陪伴,沒有縱容和溺愛。
  • 如何讓孩子快樂地學會做家務?
    試想當你下班回家,孩子主動給你拿個拖鞋,給你倒杯熱水,那滋味,別提有多幸福了。如果你在做家務的時候,孩子也能幫你打打下手,他(她)甚至會自己疊衣服、打掃衛生,看到這一幕一種為人父母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但孩子並不是天生就會做家務、體貼人的,那麼該如何讓孩子快樂地學會做家務呢?
  • 父母的批評對孩子無效?巧用「三明治效應」,讓孩子愉快接受
    朋友說,她家的孩子做錯事了。批評他幾句,他就關起門生氣,跟他說話理都不理。有次,孩子語文考試沒考好,可數學考了滿分,當朋友批評孩子不重視語文學習,才考得這麼差。孩子忽然委屈地大聲說,你只知道看到語文不好,怎麼沒看見數學考了滿分啊?你就只會整天批評我。
  • 孩子情緒問題頻發怎麼辦? 父母這樣做輕鬆又有效
    父母也會嘗試勸解安慰、講道理、但受困於情緒的孩子似乎並不能很好理解這些,往往效果不太好。無奈之下,父母們往往使出殺手鐧,訓斥指責——獅吼功!於是孩子們或者情緒更加崩潰,或者情緒被壓抑下去,但無論那種情況,情緒問題並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孩子沒有獲得情緒調節的能力,父母在養育問題上也沒有獲得成長。
  • 父母了解「哭聲免疫法」,學會安撫孩子情緒
    而面對孩子的哭鬧,家長們往往都不知道該如何處理才好,最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在於如果這時去哄孩子的話,容易養成孩子的一個依賴心,就是只要哭鬧了父母就會過來哄他。剛學會站立,嘗試著走路的小微,沒有走到兩步又掉了下來,這時小微有點氣餒了,看看父母就在身邊。
  • 《墊底辣妹》最好的教育是愛和理解,做「情緒教導型」父母
    在電視劇《小歡喜》中,劉靜對兒子季楊楊的種種任性所表現出的理解,其中也不乏有「情緒教導」的身影出現,她通過努力對丈夫勸導,這一對中年夫婦為了能夠走進兒子的內心,甚至去陪兒子玩賽車,並成功以此拉近親子間的距離,獲得了彼此在情感之上的共鳴。只有當父母對孩子的種種行為、情緒加以理解並接受時,才能夠讓孩子學會更好的去處理這些問題,並能夠增加對父母的信任。
  • 遇到孩子「情緒勒索」,為人父母該不該「冷處理」?
    冷處理是一種讓雙方都冷靜的過程,既可以讓孩子的脾氣有所收斂,可以平復家長的情緒,避免因為衝動而打罵孩子。對哭鬧的孩子進行冷處理,確實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讓孩子學會自我反省,認識自己的錯誤。當孩子大腦被情緒所控制時,往往會容易失去理智,會出現大哭大鬧的情況,這時候對孩子進行冷處理確實能夠使孩子的大腦恢復平靜。
  • 優秀的父母,要學會做孩子的重要他人,這三個角色影響孩子的一生
    0-6歲是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階段,這個階段孩子非常依賴父母,主要通過模仿父母,去學習和探索這個世界,而在大多數家庭當中,這個階段,陪伴孩子最多的人往往是媽媽,媽媽在孩子心中的特殊地位,會對孩子帶來非常大的影響力。
  • 兩歲的孩子「狗都嫌」?父母學會這3招,比吼叫孩子更管用
    情緒波動很大 孩子變得喜怒無常,父母的一句話很有可能就會引發孩子的情緒崩潰。孩子哭鬧的表現更加頻繁,當父母沒有滿足孩子的願望時,孩子會哭鬧,當父母批評孩子時,孩子也會哭鬧。總之孩子的情緒變得矯情、脆弱起來。 二、為什麼兩歲孩子多半脾氣不好?
  • 孩子太容易「崩潰」?培養孩子情緒自控力,要學會畫「情緒地圖」
    孩子們之所以會頻繁情緒崩潰,那是因為他們不知道該怎樣面對自己的情緒,更別說控制情緒了。而家長要做的就是提高孩子的「情緒自控力」,讓孩子學會畫出屬於自己的「情緒地圖」。「情緒地圖」的概念以及作用「情緒地圖」的概念:有人做過這樣的一個實驗,面對外界刺激的時候,人的身體總是會率先做出反應,之後身體裡的各個系統才會受到影響,做好充足的準備來應對之後的刺激。
  • 泰國恐怖短片《吵架的父母》:父母情緒失控,才是孩子的童年陰影
    在很多時候,我們都不能夠做情緒的主人,而是被情緒所控制,當著孩子的面和另外一半大喊大叫,甚至是動手摔東西洩憤。我們確實在負面的情緒中得到了發洩,但是卻沒有照顧孩子的感受,和情緒失控,對孩子的影響。兒童教育家孫敬修說過:"孩子的眼睛是錄像機,孩子的耳朵是錄音機。"
  • 易怒父母養出來的孩子,是什麼樣的?你的情緒,決定孩子一生的性格
    在這樣家庭下長大的孩子,變得如履薄冰,生怕犯錯,討好父母,學會小心翼翼地避免父母情緒爆炸。 父母大概不會意識到,自己的壞脾氣,究竟會給孩子造成怎樣的傷害? 你的易怒情緒,強大到足以決定孩子一生的性格。
  • 孩子愛哭怎麼辦?傷心難過是人生的必然經歷,父母應學會控制情緒
    表現上看來,前一種父母簡單粗暴,後一種父母有理有據,教育方式的不同,必定會塑造出不同性格和人生的孩子。可是,我們這樣教育出來的孩子,或許以後遇到挫折和阻礙時,的確不再哭了,但是孩子把本應宣洩出來的情緒藏在心底,對於父母會失去信任感,性格也會變得自卑壓抑。「不許哭,你再哭一聲試試!」
  • 白巖松:父母要學會讓孩子吃這3種苦,心軟的父母教不好孩子
    很多注重教育孩子的家長,在胎兒尚在腹中時就開始關注育兒專家或成功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希望從中尋點育兒經,好培養自己的兒女,讓孩子能活成他自己希望的模樣,掌握技能,有文化有教養,為社會貢獻一份力量。02白巖松認為:父母要捨得、要學會放手讓孩子吃3種苦,過度的保護只會害了孩子,影響其未來發展:
  • 孩子為何會有「玻璃心」?父母不僅要給孩子關愛,還應該建立規則
    現在的孩子在父母的眼中都是寶貝,父母對孩子無比疼愛,從小將孩子呵護起來,生怕孩子受到一點點委屈,總是儘可能地去滿足孩子的需求。而這樣教育下的孩子就只學會了索取和享受,對父母形成了依賴,一旦遇到拒絕或批評,就會產生挫敗感,甚至會做出極端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