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貴》活著,簡單也艱難

2020-10-12 橙子吃壞牙齒

很久以後我看了原著後才知道原來我看過電視劇,原著更慘只剩下一人一牛,看的我對那個年代很恐懼,雖然知道很苦但還是接受不了。是地主卻把家產敗光氣死父母,被抓去充軍回來后土地改革發現女兒已成聾啞人,成為人人喊打的地主,本以為兒女雙全可以兢兢業業的生活結果兒子因為善良過渡捐血死去,諷刺的是捐血的對象還是以前的家奴妻子而帶他去捐血的老師是女兒喜歡的人,女兒終於家人而且很幸福但就在生育當天女婿報喜去世,女兒為養家工地幹活被砸死,最後只留下外孫,最後妻子也去世了,只剩下福貴和外孫苦根,這兩個人名字就是一種諷刺不是嗎。我為小兒子捐血死哭過,為女婿報喜掉河裡死哭過,為女兒被砸死哭過,為妻子得病死哭過,劇裡只剩下福貴、外孫和一頭牛,我不知道這是不是為留下一道光一個傳承的希望而特意改編的,起碼為以後留住了一個寄託,而原著比電視劇更現實,真的是為數不多能把原著還原的如此到位的,只是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人可以拍出如此效果的電視劇了。活著,就是這麼簡單但也是艱難,希望還是有的,不然人也就沒意思了。

相關焦點

  • 電視劇《福貴》:活著很艱難,然而活著也很美好,活著就是希望
    我曾經不知道《福貴》是由余華的小說《活著》改編的,直到去年我看到《活著》這本原著時,才知道這就是電視劇《福貴》的原型。比原著好一點的是,電視劇裡最終沒有讓福貴的人生太過悽慘,為他留下了一個年幼懂事的外孫。
  • 《福貴》福貴,人生最難是活著
    最近,朋友打來電話說:活著真難啊,走進社會,不是人玩你,就是你玩人。聽到這些話的時候,突然想到了餘華的《活著》。餘華的《活著》改編成了電影《活著》和電視劇《福貴》。平心而論,我更喜歡《福貴》。總覺得電影時長太短,道不出一個人的一生。看《福貴》的時候,我在上初中,跟著叔叔一起看的。當時就一個感覺:苦,似乎世界上所有的不幸都給了福貴。
  • 福貴還《活著》
    有人說人不能只為活著而活著,但在《活著》裡,我們看到的是,活著不為活著,還能為了什麼?  福貴並不聰明,要不然他何以被龍二設下圈套輸掉全部家產。他也沒什麼理想,早年他還想通過賭把他爹年輕時輸掉的那一百多畝田贏回來,但後來他竟把家裡剩下的一百多畝田也輸光了。失去了榮華寶貴和貴人身份的他終於幡然醒悟,他最大的理想是家人平平安安地活著啊!
  • 餘華《活著》: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也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
    一、活著,要學會珍惜:福貴苦難的根源,在於不懂珍惜 《活著》是一個簡單的故事,敘事簡潔樸素,也不煽情,它在歷史動蕩的大背景上用看似冷漠的語調織就了一幅人性的掛毯
  • 人生很艱難,活著就好,《活著》告訴你為什麼而活著?
    特別是那些平時沒有攢錢習慣的人們失去收入後的生活水平極大地降低,這時候他們就會感覺到在苦難面前活著很艱難。我希望大家在這艱難的時刻,能咬緊牙關挺過去。無論人生多麼艱難,我只希望你能好好活著。如果你對人生感到懷疑,不知道為什麼而活著,小編建議你看看這本小說《活著》。當你看懂這本小說後,我相信你能明白自己為什麼要活著。
  • 《活著》:書中的福貴比別人有更多死去的理由,但他卻堅強地活著
    人為什麼要活著?「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餘華《活著》是作者餘華寫的一部長篇小說。小說以中國近代的社會變革為大時代背景,講述了主人公徐福貴悲劇色彩的一生。而這個簡單的道理,人們往往都在失去珍貴的事物後才會更加明晰。
  • 《活著》:福貴不偉大,但他告訴了我們該怎麼活著
    福貴的一生是極平凡的,與其他任何一個平凡人沒有什麼不同。所以,《活著》不是關於福貴的故事,而是關於活著本身的故事。活著的真諦在於,活著是命運給我們的禮物,儘管活著的另一面是苦難與庸俗,我們仍要學會在活著與苦難之間尋找合適的平衡點。活著是一個人對自己生活經歷的感受。
  • 活著就好,且讓我們看看餘華《活著》裡的福貴是如何活法
    讀《活著》,淚流滿臉。真想問問:舍其福貴,這世間還有何種苦難?都說"禍不單行",可是這接二連三的"禍",何時是個頭?又教人如何活法?苦難:旦夕之間已有天淵之別福貴的苦難,不是他從母腹裡帶來的。苦難:至親至愛的人接連離奇的死亡福貴的苦難,在於身邊摯愛的人一個接一個離奇地死亡,福貴之父,從糞缸上掉下來而死;母親病死;兒子抽血過多而死;女兒產後大出血而死;女婿死於建築事故;最後 的外孫吃豆子撐死……6個親至愛之人,卻無一倖免。可以想像,活著的福貴,目睹著無一正常死亡的親人,是怎樣的感受?
  • 《活著》:福貴一句話總結一生,他的人生不是苦難,是遺憾
    電影《活著》劇照 這幾天又看了幾遍《活著》,終於明白餘華的用意:這是福貴在經歷苦難之後對其一生的總結。 站在旁觀者角度,福貴一生除了苦難還是苦難,但在他總結的做人道理中,我們看到的卻是農民的簡單和質樸,除了福貴式的幽默,還有淡淡的憂傷,深深的遺憾! 一、話不能說錯 「話不能說錯」放在首位,說明這是福貴最看重,也是最讓福貴抱憾終身的。
  • 《福貴》活著本身就是最大的意義
    還記得第一次看《福貴》的時候是在很小的時候,那時候跟著爸媽一起看的時候並沒有太大的感覺。到現在長大了,拜讀了餘華先生的《活著》這部書之後,再回過頭來重溫了一遍這部電視劇,不禁使人熱淚盈眶,感觸頗深。人活著到底是為了什麼?活著的意義到底在哪裡?電視劇《福貴》通過講述地主徐福貴跌跌宕宕的一生為我們詮釋了活著的真正意義。
  • 《福貴》活著
    先看的小說《活著》好幾遍,後來才看的電視劇,每次看都會忍不住流淚,有慶的離開是我最不忍心看到的一幕,那種絕望,無奈,看一次這輩子都不會忘。福貴從大富大貴到因賭博輸掉所有家產, 一貧如洗,經歷過槍林彈雨,送走身邊一個又一個親人,他沒有一蹶不振,沒有怨天尤人,最後一個人孤苦伶仃的活著。
  • 餘華的《活著》講的是福貴的悽慘,張藝謀則表示對《活著》的希望
    張藝謀的電影《活著》豆瓣評分9.3分,這部電影是根據餘華的小說改編的,我是先看過小說之後才看的電影,在餘華的小說中,整個故事是非常悽涼的,男主福貴的整個人生經歷非常慘,小說中的政治背景是中國內戰和新中國成立後,福貴的整個人生也在隨著政治背景的改變發生著變化。
  • 《活著》:福貴到底遭受了多少苦難?如果是你,你能撐幾關?
    《活著》這本書,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餘華的《活著》對於我而言更像是一本哲學書,讀這本書是一定要讀自序的,不然你會發現你只是看了一個悲劇故事,沉浸在故事的悲痛中無法自拔,當你看過自序以後,你會發覺這本書的意義在於告訴我們為什麼而活著。
  • 一部《活著》告訴你:人生已經如此艱難,為什麼還要活著?
    小人物福貴的一生不僅讓我們看到了那無聲的英雄主義,更讓我們明白:在這世上,活著比死更需要勇氣,真正的勇敢不是體面地去死,而是勇敢的去生活。時代背景造就的一曲人生悲歌,成為了無法超越,耐人尋味的文學經典電影《活著》,是張藝謀導演改編自餘華的同名小說《活著》,於1994年上映。
  • 在《活著》坎坷的人生中,我們能從電影福貴中看到什麼儒家
    同名小說《活著》改編自餘華由張藝謀、葛優、鞏俐導演。這是一部中國式的黑色幽默電影。《活著》告訴我們,有時活著比死更痛苦。我們的中國人思想受到儒、道、釋,尤其是儒家思想的影響,儒家對待生死的態度是什麼?主人公福貴是個賭徒,沉迷於賭博,雖然他出生在地主家庭,但很快就被他打敗了,他的父親氣得要死。
  • 重溫經典|那個年代的《福貴》,現在還活著
    其實不然,在電視劇60周年來臨之際,社長想用一部悲劇來重溫經典的味道,同時也想告訴大家,那個年代的福貴,現在還活著電視劇《福貴》改編自作家餘華的長篇小說《活著》,如果說看張藝謀電影《活著》是將一輩子的苦痛都在兩小時之內積在胸口,那麼這部《福貴》則是把愁怨放大而且加長,像是苦過了一輩子那麼久福貴,無福無貴劇中以陳創飾演的徐福貴作為主角,講述他曲折的一生。從一開始需要傭人背著走的紈絝地主少爺,到敗光家產的賭徒;從衣食無憂的富家子弟,到飢餓潦倒的貧困農民;從情竇初開的少年,到承受喪子喪妻的老人。
  • 《活著》:苦難的人生,看福貴怎樣度過?仝卓:活著太難了
    《活著》主要展示的是苦難的主題,通過福貴一生的經歷,通過幾個碎片化的描述,多次直面死亡的過程,看似一個個零散的片段,但是恰恰這些片段,貫穿了福貴一生的幾十年,也造就了他悲劇的人生。苦難和挫折是人生中不可避免了,但是苦難的主題遇到餘華這個寫苦難的作家更是體現的淋漓盡致。
  • 推薦電視劇《福貴》
    女婿二喜在做爹的當晚掉進河裡再也沒有爬上來,女兒鳳霞隨後在工地出事而亡,妻子家珍因勞累過度、營養不良犯了軟骨病,也先他而去,最後只剩下外孫苦根和一頭老牛陪他活著。(小說裡連苦根也吃豆子被撐死,結局悲到透涼徹骨,沒有給福貴任何活著的希望。)    經歷了內戰、三反五反,大躍進,文化大革命等社會變遷,福貴的一生也跟著艱難起落,對他和他的家庭來說,只要活著,就是快樂。
  • 張藝謀導演的《活著》簡直絕了,男主福貴一生過得太過悲慘
    比起那時候,現在的我們簡直就是享福,所以人有的時候有什麼不滿足的,就應該想想那時候,那時候的人活的那麼艱難,都活下來了,我們現在遇到的這些困難,在生死面前,真的是不值一提。好,接下來就來說一下劇情吧。可憐家珍在福貴離開之後,一個人挑起了家裡的重擔,在兩人分離的那段時間,家裡也發生了很多事情。福貴老娘病死,女兒鳳霞因為高燒變成了啞巴,一個女人帶著一對女兒,每天早起燒水送水,生活過得很是艱難。
  • 《活著》福貴:失去所有親人,卻依舊好好地活,熬過苦難終成英雄
    說到《活著》,不得不談及兩個人,一個是作者餘華,這部作品讓他登上了文壇巔峰,第二個就是小說主人公福貴,他的悲慘經歷,看一遍,讓人深省一遍。如果單從故事情節來看,小說並不曲折,甚至有一點簡單,僅僅是一個叫福貴的農民的人生自述,但也正是因為福貴這個獨特的人物,《活著》激起了讀者強烈的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