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恩慈和良善

2021-03-02 聖約泓噵

 

    所以有了機會,就當向眾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當這樣。 

 

    恩慈和良善彼此有著密切關係,甚至可以互換來用。這兩個特質給敬虔品格的自然發展推進一個最後階段:忍耐是面對惡待時的敬虔反應;溫柔是任何時刻對人應有的敬虔行為;而恩慈與良善則蘊含主動的願望,要認識別人的需要和滿足人的需要。

    恩慈是希望別人得到快樂的真摯願望;良善是專為別人謀求快樂而做的事情。恩慈是聖靈所賜的內在氣質,能使我們敏感於別人身、心、靈各方面的需要。良善是恩慈的實踐——包括言語和行為。由於此種密切關係,我們經常將這兩個詞交換使用。

    在我看來,恩慈就是留意我們周圍的人,並且對他們表示關懷。恩慈的表現可以是很簡單的,例如對商店的店員報以微笑,對侍應生說聲多謝,對老人家說句鼓勵的話,或對小孩子表示稱許。這些表達方式都不需花很多時間或金錢,卻要求我們真誠地關心我們周圍的人是否得到快樂。我們大部分人除了關心神的恩典外,很自然傾向於只關心自己的責任、自己的問題、自己的計劃。但對於擁有恩慈品德的人來說,他們的思想領域已經擴闊,不再局限於自己和自己的興趣,而是真心關注身邊各人的快樂和幸福。

    另一方面,良善意指對別人有幫助的行為。雖然聖經用良善去形容我們道德品格上正直、可敬和高貴之處,它同時也用良善來描述對別人有益的好行為。

    伯瑟尼說得好:「有關良善最佳的實際定義就是耶穌基督的生平和品格:『拿撒勒人耶穌,……他周流四方,行善事。』(徒一○38)只要我們象耶穌一樣,致力為人謀求幸福,我們就擁有良善的恩賜。」我們是否渴望效法基督?若是的話,我們就必須懷著敏感的靈,時刻留意我們可以怎樣滿足身邊眾人的需要。

 

神不變的恩慈

    我們要時刻謹記,我們操練敬虔的目標是要我們向神奉獻的心增長,同時在品格行為上日益象他。新約聖經對神的恩慈有許多描述。第一次描述是在路加福音六章:耶穌說神「恩待那忘恩的和作惡的。」(35節)接著我們認識到神的恩慈是領罪人悔改的(羅二4)。在以弗所書二章,保羅論到我們在罪中失喪,然後在第七節提到神那無可比擬的豐富恩典,也就是他在基督耶穌裡向我們所施的恩慈。他在提多書三章提供一個類似的對比:他描述我們失喪的狀況之後,就宣稱:「但到了神我們救主的恩慈和他向人所施的慈愛顯明的時候,他便救了我們……」似乎聖經特別使神的恩慈與人的全然不配形成強烈對比。

    我們可從這些有關神的恩慈的描述中得到什麼教訓?他無分彼此地恩待眾人——忘恩的、作惡的、完全失喪和無希望的、叛逆的人等。如果我們要效法神,我們也要恩待眾人。

    我們的天生傾向是只會對那些自己喜歡的人表達恩慈——家人、朋友、我們喜愛的鄰居等。但神卻恩待那些最卑劣的人——忘恩的和作惡的。你曾否嘗試善待忘恩負義的人?除非神的恩典在你心中動工,否則他忘恩負義的表現必會令你作出如此反應:「我永不為他再作什麼!」但神不會背棄忘恩的人。因此耶穌對我們說:「你們倒要愛仇敵,也要善待他們,並要借給人不指望償還」(路六35)。

    我們需要培養恩慈的氣質,對別人敏感和真誠渴望他們得到快樂。但單單具敏感的靈還不足夠:良善的美德會驅使我們採取行動去滿足人的需要。

 

為行善而受造

    我們大部分人都熟悉以弗所書二章八至九節;這段經文告訴我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不是出於行為。但我們應該同樣熟悉接著的一節經文:「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這段經文令人驚訝。我們不單是在基督耶穌裡被造——為行善而重生——,我們受造更是為作成神先前已預備要我們去做的善工。就在我們認識基督之先,同時,根據詩篇一百三十九篇十六節,甚至是在我們尚未出生之時,神已預備一定的善工由我們去完成。

    美國新標準版聖經給第十節提供更貼近字面意義的譯文:「我們原是他的工作,是在基督耶穌裡為叫我們行在神先前已預備的善工之中而被造的。」行在其中的「行」  (walk)字指到普通的日常經驗,而不是不尋常及英雄式的表現。我們都有一種傾向,就是遇到特殊的情況能夠奮起應付;但神創造我們是要我們在平庸的日常生活中行善。伯瑟尼引述一位早期作者的話說:「世界上大部分的快樂都在乎那些所謂小事;神甚少讓我們借著行善得到英雄的美譽及顯赫的威名。」

    保羅在提摩太前書五章九至十節恰當他說明了大部分善行都是很平凡的。他指出寡婦若要被記在冊上,以接受教會的援助,她必須「有行善的名聲,就如養育兒女,接待遠人,洗聖徒的腳,救濟遭難的人,竭力行各樣善事。」在保羅所列舉的項目中,沒有一樣是特別刺激或具吸引力的。這些都不過是日常生活中可以行善的機會。雖然這段經文是特別指到女性的,但其原則同樣可應用在男性身上。我們大部分行善的機會皆來自日常生活。我們面臨的挑戰就是必須對這些機會提高警覺,不要怕它們妨礙我們或會帶來不方便,反要視之為神為我們安排的行善良機。

 

在工作上行善

    也許神預備我們在世上行善的一個最明顯領域,就是我們的終生事業或職業。神為我們每一個人預備的善工,是與他賦予我們的能力及給我們安排的環境配合的。在我看來,我的汽車出毛病的時候,由一個合格的技工把它修理好,這就是善行。如果他視此工作為他在神面前所領受的職業的一部分,並且是對人的服務,即使他所做的是有酬勞的,在神眼中仍然是美事。

    大部分尊貴的職業部為滿足人類需要而存在。在神的安排下,世上的人各有不同的能力,去滿足不同的需要。因此,對我們來說,職業不應該是為謀生而不得不從事的苦差,甚至不應該是發達的機會,而是神安排我們去行善的主要途徑。我們大多數人把一半或以上清醒的時間花在工作上。如果我們不能在工作崗位上抓緊行善的機會,那麼從在地上行神的心意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就是把生命的一半浪廢掉。如果我們覺得目前的工作不容許我們真正滿足別人的需要,我們應該在禱告中尋求一個轉變機會。

    但是,讓我在這點上澄清一下。我在說滿足人們一般的需要——例如衣服、交通、教育、護理等等。我不是說轉行去從事所謂全時間事奉。如果神真的呼召你這樣作,太好了!但這並非神預備我們去作善工的唯一途徑。

    檢討一下你的工作情況;如果你是學生,考慮一下你將來想從事的工作。這工作是否可以讓你行神為你安排的善工?你對自己職業的態度如何?你是否把這份工視為行善的機會——讓你可以行神為你安排的善工,以滿足別人的需要?或者是為了需要賺錢而不得不從事的苦差?如果我們要有良善的美德,就必須先對自己的職業有正確的態度。

    當然,有許多婦女沒有在外面工作,她們或會感到疑惑,這部分討論到職業的問題如何應用在她們身上。你若處身這個環境,打理家務就是你的職業,而且這是神呼召你去作一切善工的有利場地。料理家務和養育孩子比許多事情都要困難。洗碗碟、換尿布、洗衣服、打蠟、煮食及清潔等工作有時好象不重要,而且令人厭惡,但是,沒有大多職業象敬虔的家務那樣更能使服事的對象受益。你同時可以有更大機會在外面行善,例如照顧病人和寂寞者,接待客人,為人預備飯食或看顧人家的小孩。重溫一下提摩太前書五章十節,看保羅如何期望那些打理家務的人在家庭以外參與善工。

 

在家中行善

    保羅在加拉太書六章十節告訴我們:「所以有了機會,就當向眾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當這樣。」我們的善行應廣布所有的人,包括基督徒和非基督徒。我們應學效天父的榜樣:「他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太五45)

    然而,根據保羅的教導,我們的責任是有分優先次序的:先是信徒,然後是非信徒。我相信我們可以從這個次序引伸到家庭方面。我們要向所有人行善,尤其是自己的家人。保羅告訴提摩太:「人若不看顧親屬,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還不好,不看顧自己家裡的人,更是如此。」(提前五8)善行要由家中開始。如果我們向別人行善卻忽視自己配偶、父母或兒女的需要,我們就不是在操練良善的美德。

    我最近聽說有一個有關聖經婚姻觀的課程,其中一課的題目是:「誰去倒垃圾?」這或許是一個意圖吸引我們注意力的幽默題目,但想出這題目的人實在是有話要說的。在許多家庭裡,即使是基督徒家庭,處理家務的問題往往引起磨擦。但對於那些追求良善的美德的基督徒來說,這些被人厭惡和看不起的家務是他向自己最愛的人行善的機會。

    我所事奉的機構——導航會(The  Navigators)有一個寶貴的傳統,就是注重服事他人;早在導航會成立初期,創辦人妥文(Dawson  Trotman)已把服事定為工作中重要的一環。結果,導航會的門徒訓練一定包括服事他人在內。但當我有機會向年輕人講論這個課題時,我鼓勵他們在家裡開始。對許多人來說,清理周末會議後的場地往往比為父親的車房清洗容易得多;而免費為其他人照顧孩子又好象比在禮拜天晚餐後替母親洗碗碟更屬靈。

    作丈夫的,對於在家中行善,我們大部分人還有很多地方要努力追求長進呢!在房子內外,有很多瑣碎的家務是我們可以做的。我們要對妻子的需要更加敏感。誰負責把垃圾拿出屋外?最好的教導是以身作則。如果我們要訓練子女行善(他們一定要受訓練——他們不會自然學會的),我們就必須以身作則。在基督徒家庭中,不知究竟有多少男孩子有幸看過父親洗碗碟或清潔廚房?讓我們善待所有人,尤其是我們自己的家人。

 

善待眾人

    在職業上和家中的善行固然重要,但在外面尚有一個龐大的世界,有著不可勝數的機會等待我們去行善。討論到這裡,我一直強調滿足人肉身的需要;但良善是一種渴望使他人快樂的氣質,當然會花許多精力去滿足人屬靈和永恆的需要。在這方面,神也為我們每一個人預備了所要作的善行,並且是與我們的恩賜及環境配合的。我們需要這樣祈禱:「主啊,你要我作什麼?」然後就遵照主的話去行。

    雖然我們要留意保羅在加拉太書六章中給予「信徒一家」的優先考慮,但讓我們不要忽視在同一節中所說到的「眾人」。由於可以行善的機會實在是數不盡的,我們必須敏感於聖靈為我們挑選的每一個機會。

    有一種行為是我們必須避免的,那就是衝動而往往表面化地回應別人的需要。在這點上,伯瑟尼有明智的評論:

 

    真正的良善不是衝動的,而是理性和為他人設想的——因此良善的人會停下來,不厭其煩地去問有什麼是自己可以效勞的,以及如何最能幫助人……良善的人必須願意付出時間、心思、忍耐力,甚至勞力;不是單付上金錢和親切的言語及憐憫的眼神。

 

    真正的良善是自我犧牲的,不但付出金錢,也付出時間。正如馬其頓的基督徒付出過於他們所能付的(林後八3),願意向人行善的基督徒往往要付上他不能付上的時間。這就好象奉獻我們認為負擔不來的金錢,要憑信心獻上。除非我們真正了解在神眼裡我們向人行善是何等重要,否則我們將會永遠太忙,幫不了別人。

    很多人(還是大部分人?)都有的一個不那麼明顯但較為緊急的需要,就是一個可以傾訴的對象。他們最需要的不是聽我們的意見,而是我們的關心。我有一個朋友經歷悲慘的遭遇,我想不出有什麼可以跟他說,因此我猜疑著不敢聯絡他。最後我致電給他,約他一起午膳。我坐著聆聽整整一小時——沒有提供意見,只是聆聽。我唯一一次講的話是為了鼓勵他把心事傾吐。他的一句話令我印象深刻:「昨晚你致電給我,對我來說真是意義重大。」那時我們甚至尚未會面。只是給他一個電話,邀約他共進午膳已鼓舞了他;只要知道有人關心,對他來說已經是意義重大了。

    我相信大部分人,不論是基督徒或非基督徒,都極渴望有一個人真正關心自己,別人小小的關懷已足以對我們產生極大的影響。聖經中極悽楚的一句話是大衛在詩篇一百二十四篇四節中的呼喊:「沒有人眷顧我。」你是否認識有人可能有此感受呢?如果有,你就趁此機會向他行善說:「我只希望你知道,我關心你。」

    真正的良善不獨是自我犧牲的,而且不會言倦。它不會令行善的人「喪志」(加六9)。偶爾做幾件或多件好事是一回事:但若要日以繼夜地做某件好事,而且不知要繼續做到何時,尤其是那受惠者視你的付出為理所當然,而你還能夠喜樂地面對,這又是另一回事了。但是,真正的良善並不寄望從受惠者身上得到報酬,甚至也不介意結果如何。良善的人單單仰望神,看見他微笑表示稱許,他就得到所需力量繼續努力。

    也許聖經中最嚴肅的句子之一是在希伯來書十二章十四節:「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那能夠證明我基督徒經驗的真確性和我已擁有永生的,並不是我的宣稱,而是我的聖潔。但馬太福音二十五章所記錄耶穌對審判日子的描述也同樣嚴肅。那時要看人的善行:餵飽飢餓的人、給口渴的人水喝、送贈衣服給有需要的人、接待客旅、照顧病人、探望監裡的人。耶穌在這段經文的教訓不是要我們靠善行進入天堂,而是指出善行是必需和重要的證據,以證明我們可以進入天堂。伯瑟尼解釋說:

 

    所以在審判的日子,審訊的內容不單是我們的意見或我們信仰的表白,而是審查我們的行為,以證明我們的信仰是否純正,我們所表白的是否出於真誠。除非我們跟隨那位不論生或死都在行善的主的腳蹤而行,否則我們永遠不能知道自己是否行在正路中。他從天上降臨地上行善,因此我們行善就可望踏足天堂。

 

    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馬太福音二十五章三十一至四十六節的精義是:若非良善就沒有人能見主。對於那些看重神的話的人來說,這兩個思想都非常嚴肅。

 

留意機會

    研究敬虔品格特質其中一個目標,是要多留意那些較不為人所注意的特質,了解它們的重要性。例如,你曾否思想過,如從馬太福音二十五章三十一至四十六節所顯示的,究竟善行在耶穌眼中有多重要?除了不時默想那段經文外,還有什麼更能刺激我們去行善呢?或者你可以用禱告的心細想以弗所書二章十節的真理,求神清晰地讓你知道他預備你去行的善行是什麼。

    你必須把你的恩賜、才幹、事業和環境視為神特別交給你託管的,讓你用來服事他人,因此也就是服事他。正如彼得說:「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彼前四10)記住你的責任不是要做盡世界上需要做的一切好事,而是去作神為你安排的善工。

    還要記住一點,大部分可以行善的機會都在日常生活中出現。不要期待有驚人的事情發生;甚少人會有機會在焚燒中的汽車殘骸裡拉出傷者。但我們所有人都有機會去說一些親切和鼓勵的話,去做一些或許不為人所見的小事,為別人加添快樂。

    善行要付上時間、思想和努力,我們必須願意付這些代價。但要記住,行善的機會不會妨礙神在我們生命中的計劃,反而是這計劃的一部分。我們永遠有時間去做神要我們去作的事。

    承認你需要神的恩典去擴闊你的心靈,使你不再單顧自己,而是關心周圍的人的需要。然後來到施恩座前,憑信心接受那能使你的恩慈和良善漸長的恩典。但願我們每一個人都象多加一樣,「廣行善事,多施周濟。」(徒九36  )

 

相關焦點

  • 快板:《聖靈果子》系列:良善
    世人不會主動去遵行人的善帶著私心不純淨牽扯到利益就難為情主裡的良善可不同它是聖靈內住往外生人的良善為名利行善只為鼓掌聲主裡的良善有規定善事儘量暗中行神揀選咱的那一刻地位上瞬間已成聖生活中的聖潔和良善追求的時間可是要一生
  • 恩慈與仁慈
    本篇則從這節經文的教導來說明我們當怎樣去毒與除毒的具體辦法和措施。在這裡保羅重點講了「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三個方面。 我們先通觀這節經文就可以看出:  要解決上一節經文所指出的那些問題,即去除苦毒(素)與惡毒的辦法,隱約可以看見是信仰的辦法、信靠的辦法、是「在基督裡」救恩的辦法。
  • 團契講章:神的恩慈和嚴厲
    羅馬書11:11-24過去一個禮拜以來,有不少人關注李敖的大陸行,他已經在北大和清華兩個大學做了演講,不管他在兩場演講中要表達的主題是什麼,兩場演講後許多人認為他演講的風格很不一樣,是不是因為受到警告,或者自己看到人家的臉色,而主動做了調整,我們不得而知,不過我們從他的例子看見,人在現實之下要維持一貫的作風並不是那麼容易。
  • 查考恩典、恩賜、恩慈、恩惠在聖經中的區別
    【約翰福音 1:16】從他豐滿的恩典裡,我們都領受了,而且恩上加恩。恩典的源頭在人類之外的神身上,是神主動來拯救人類,而不是人主動尋求救恩。【以弗所書 1:8】這恩典是神用諸般智慧聰明,充充足足賞給我們的。恩典是神在耶穌基督裡賜給世人的一份禮物。凡以信心來接受的人,都可以白白得著。因此,救恩的本身實在是神賜給人的恩典。
  • 淺談 「論斷人就是藐視神的恩慈」 | 權璽
    「還是你藐視他豐富的恩慈,寬容,忍耐,不曉得他的恩慈是領你悔改呢?」(羅2:4)首先我們知道神對猶太人有格外恩慈,賜給他們律法,差遣先知教訓他們,又向他 們顯出長久的寬容忍耐。從舊約中看我們可以看到,雖然他們屢次離棄神不專心敬拜神, 甚至去拜偶像,神還是恩待他們。
  • 真愛挑戰40天《煉愛》第2天 愛是恩慈
    《聖經》特別提到恩慈的重要性:「不可使慈愛、誠實離開你,要系在你頸項上,刻在你心版上。這樣,你必在上帝和世人眼前蒙恩寵,有聰明。」(箴言3:3-4)和善的人無論到哪裡都受歡迎,即使在家也是如此。但當你想要給「恩慈」下定義,會發現「恩慈」一詞平淡無奇。
  • 《煉愛》第二天|對一個不可愛的人恩慈,真心不容易
    《聖經》特別提到恩慈的重要性:「不可使慈愛、誠實離開你,要系在你頸項上,刻在你心版上。這樣,你必在上帝和世人眼前蒙恩寵,有聰明。」(箴言3:3-4)和善的人無論到哪裡都受歡迎,即使在家也是如此。但當你想要給「恩慈」下定義,會發現「恩慈」一詞平淡無奇。所以我們把恩慈分為四個基本組成部分:
  • 還是你藐視他豐富的恩慈、寬容、忍耐,不曉得他的恩慈是領你悔改呢?| 常被濫用的經文之八
    、寬容、忍耐,不曉得他的恩慈是領你悔改呢?事實上,諷刺的是,奧斯丁引用《羅馬書》2章4節作為避開討論罪和悔改需要的藉口,但這節經文恰恰來自聖經最深入論述人類墮落的段落。《羅馬書》第1-3章正是保羅陳述罪的普遍性和神對罪的公義憤怒來闡釋福音的不可否認。
  • 加拉太書|保羅希望在神家裡的人也這樣生活,就能擁有仁愛、喜樂、平安、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和節制的品格
    保羅作宣教士的時候,參與這場運動的非猶太人和猶太人一樣多,因此,引發了一場具大的爭議。使徒行傳15章的記載讓我們對這件事有所了解,歷史上與神立約的子民都集中在以色列這一個族群中,他們借著律法書的誡命被分別出來,比如:為男性行割禮,遵行猶太的飲食規定和守安息日等等。
  • 神和人的互動模式——神的善待和人的回應的責任
    這是神單方面的良善。神的良善是不受環境幹涉的善良,就是超越環境的良善,獨立性的良善,穩定的良善,而不是見異思遷的良善,而不是隨波逐流的良善。因為他的善良是出自自己,不受外界的幹擾。神的善良表現在神是萬靈的父。1他是萬民的來源。2也在萬民的護理賜福上體現為善良的父親,神在自然界的護理中也顯明自己是父親。
  • 良善又忠心的主人?
    今天的福音經文中,主耶穌以給僕人銀錢讓他們投資的比喻,將祂的僕人分成兩種:一種是良善又忠心的僕人,另一種則不是;這種分法使人們有時將這個比喻稱為「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但這種分法使許多講道和讀經都把精力集中在「良善又忠心的僕人」上,用來鼓勵會眾成為良善又忠心的基督僕人。這本身是好的,也是應該的,這也確實是主耶穌講這個比喻的目的之一。
  • 【靈修驛站】王三元牧師:論斷人是藐視神的恩慈(羅2:4)
    論斷人是藐視神的恩慈(羅2:4) 「藐視他豐富的恩慈、寬容、忍耐,不曉得他的恩慈是領你悔改」。 「藐視」有看不起、低估、輕蔑之意。「豐富」含有「有」和「多次」之意。「恩慈」指神出於慈憐的心腸而給人的恩典。「寬容」是停止刑罰,給人悔悟的時間和機會,以觀後效。
  • 我們從未吝惜對良善的致意
    當我們不時唏噓道德滑坡時,其實有義有勇者就在我們身邊,而當我們帶著戒備心理提防他人、甚至戴著有色眼鏡曲解善舉時,其實,我們從未吝惜過對良善的致意。當落水者的同伴掏出錢意欲感激史智勤時,我們固然不能以金錢去回應一個好心人的義勇,但這或許真的是他們所能想到最好的致謝方式,所以,這並非是對義勇的矮化。
  •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
    3、聖經裡說,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而你說,愛是你在完美表象下終於發出微弱求救,而我,剛好有過應答。我覺得,愛是看見你的軟弱,卻願意成為你的鎧甲。4、單戀如一場攻防戰,我攻你守,我急得跳腳,你不動如山。或許是南方的氣候太暖,融化了我手持長矛的尖端,它刺不進你的心臟,多遺憾。
  • 榮撒卡使徒事工周報:喚醒世界知道神的良善
    我喜愛它的特點就是一整天吹號角,因為它帶著「甦醒,或被神的良善喚醒」的意思。但其中還有一個真理,就是吹號是一個先知性的行動,因此我們正對每件事和每個人宣告:「要甦醒過來,明白神的良善」。我們也正對我們自己、我們的家、我們的工作、鄰舍、城市和列國也如此宣告。不管人們是否聽不到語言或聲音,但是在屬靈的領域,他們正在聆聽我們所釋放的…「神真美好!
  • 把自己身上種種的情慾和魔鬼趕走
    加拉太書五章上揭示:仇敵魔鬼用「仇恨、爭競、忌恨、惱怒、結黨、紛爭、異端、嫉妒」等的情慾來陷害我們時,最能與它相爭相敵的就是聖靈。又說:「你們當順著聖靈而行,就不放縱肉體的情慾了」(加5:16)。  惟有我們依靠聖靈,我們才能對付魔鬼在教會中散播的分爭嫉妒、毀謗、反叛……惟有依靠聖靈,我們才能在這些攻擊面前屹立不倒,並且得勝有餘。
  • 通往良善生活的三種可能
    不過,在這個人類行為觀察實驗中,做出良善選擇的個體,雖然各自的反應不盡相同,但他們都具有一種最基本的道德直覺。這種道德直覺不是基於同情或可憐,而是基於將那一個人具體地作為一個人來對待,基於他們在一瞬間能夠明辨善惡是非。根據這種道德直覺,他們做出的良善選擇,與其說在客觀效果上幫助了流浪者,不如說首先是他們到達了他們自身的價值評判體系和人性自我設定的尺度。
  • 善善和媽媽「全然美麗總結」第一季
    這次「恩慈」活動進行比較晚,時間緊張就在旅途中進行了,感恩能夠見證到女兒在活動中的突破。本來原本想給女兒觀看「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短篇,教導什麼是恩慈,結果被女兒一口拒絕:「我不要看,我害怕那個受傷的人,我想看小豬佩奇。」於是,我只能見機行事,決定讓女兒緩一緩,我請爸爸抱抱她,安撫下。我則利用這個時間立刻找了筆和紙張,大膽嘗試用畫畫的方式給女兒講「好撒瑪利亞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