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岡仁波齊》,我想起了西藏的狗

2021-02-18 魚擺擺小姐

這一篇是舊文重發,原因有兩個:其一是去年發的時候,還沒有原創標籤,這次發可以受原創保護了;其二,昨晚看了《岡仁波齊》,很平實和真誠的一部片子,我並沒有覺得有多少獵奇的成分在裡面,敘事和情緒都很克制,雖然知道是劇情片,也近乎紀錄片了。在大銀幕上看到西藏的人和風景,仿佛又把我帶回了那一年的時光。布達拉宮內部的微暗、大昭寺前磕長頭的藏人、八廓街的小巷、318國道的壯闊、拉薩河的沉靜、米拉山口飄揚的經幡……我想,去過西藏的人,都會或多或少,在這部電影裡找到熟悉或者難忘的部分。就像影片前段他們在做朝聖的準備時,拴在家門口汪汪叫的藏狗,就是我在西藏最常見到的那種又壯又憨的狗。

大昭寺前朝聖的人們

無數人口中念叨的318

拉薩河

米拉山口壯觀的經幡

神山南迦巴瓦峰

那一隊朝聖的藏人,遇到從四川來朝聖的兩個藏人,男人說,他們讓毛驢少拉車,因為把毛驢當作一家人,不想它那麼累,他們會帶著毛驢圍著布達拉宮腳下轉經;還有,屠夫說他殺生太多,需要贖罪,於是加入朝聖的隊伍,在磕長頭時,他停下來,靜靜地等著一隻小蟲爬過。

最受觸動的,是每一天,他們那麼辛苦地前行,晚上圍在一起唱經的時候,老爺爺說,我們要為了眾生的幸福而祈禱。

我不想說這是多麼高尚,如何如何。但這的確不是表演,而是他們的日常。就像我接下來寫的西藏的狗,都是些點點滴滴的經歷,但從這些小事,我感受到了,他們對待眾生的善意,不只是對人,而是對萬物生靈。


從拉薩大街上狗狗睡覺時的安然神情,

就知道這個城市對它們的寬容度。


狗的馴養歷史有上萬年,大概是與人類情感交流最多、最親近的動物了。我是喜歡狗的。不僅自己家裡養過,每次去異地旅行,也總喜歡觀察、接觸當地的狗。無論是野狗還是寵物狗,只要它不是亂吠、咬人的惡犬,我都願意接近或拍攝。走的地方不多,但也不算少,我發現,養狗比較文明、講究的,是臺灣,帶狗出門就像帶小孩,各處都收拾得妥當;而最品種豐富生活最慵懶的,應該是麗江,狗幾乎是古城中大大小小客棧的標配;而要說生活最自在、最幸福的,非西藏莫屬。


山南遇見的野狗

在拉薩街頭你會時常看到這樣的景象:在如往常一樣熱鬧的八廓街上,人來人往,轉經的藏民、商販、遊客都混雜其間,然而,街面上卻橫七豎八地躺著許多隻狗,也不管人的腳步,不管是否在大路中央,它們神態安詳、慵懶,伸開了四隻或臥或側躺,好像就在自家院子一樣。陽光照在它們身上,人的腳從它們身邊經過,它們沒有受驚,隔了許久,才只是睜了睜眼,又翻身換個姿勢繼續睡覺。

在八廓街上躺著的狗


八廓街巷子裡的狗

初來乍到,我很驚訝於這樣的現象。我從未在中國任何一個城市見到狗可以如此大搖大擺在街上活動、酣睡。內地城市的狗,說起來也是憋屈的。流浪狗,大多數都生活悲慘,瘦骨嶙峋,走上街都是戰戰兢兢,常有被人趕走、被打狗隊打死、被收肉狗的不法商販抓住的危險;而寵物狗,未必就可高枕無憂了,要打針免疫、證件齊全,牽好繩子在固定區域活動,有些地方養狗條例尚不規範,風聲緊的時候,時而也有抓寵物狗的事發生。當然小城鎮會寬鬆很多。卻沒有一個地方是像西藏這樣的。

 


在馬路中央睡覺的狗


米拉山口,在人群中安然睡覺的狗

為什麼呢?我了解到,這與藏民的信仰、習俗有關。藏族人愛狗,狗是藏族先民最早馴養的動物之一,基本有人活動的地方就有狗。狗嗅覺靈敏,聰明勇猛,又易馴養,在早期以狩獵和遊牧為主的藏族社會,狗成為重要的一員,對經濟、生產都有著重要而特殊的作用。


獨自在草原上行走的狗

從藏區的神話傳說中,不難看出藏民與狗的親密關係。《阿初王子的故事》中,阿初王子為了從蛇王手中得到種子解救人民的飢苦,歷經千辛萬苦,卻中了蛇王的計變成了一隻狗。《幸福是狗的恩典》、《青稞與狗的故事》,講述的都是關於都是因為狗,人才有了糧食的種子,才可以耕種並以此生存,人們終於過上了幸福的日子。


狗會幫助牧人放牧

從這些故事中可以看出,人對狗是感恩戴德,充滿崇拜的。而現實中,生活在雪域高原的藏民們,面對的是殘酷的自然環境,他們對自然界會產生一種敬畏感和神秘感。他們以遊牧為業,生活生產資料都來源於牛羊放牧。在茫茫草原上,只有狗能替主人忠誠地守護牛羊,保衛人的生命、財產安全。在漫長的歲月中,狗是生活來源的重要保障,因此藏民對狗產生了依賴, 才會演化出那些狗為人類帶來糧食的傳說。


獨自在草原上行走的狗

而狗也是情感性的動物,經過人類的感召和馴養,在長期的共同生活後,人與狗產生了不可分割的親密關係,不僅是從事遊牧工作的好助手,也是生活中的好伴侶好朋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商鋪中的寵物狗


客棧裡的狗

此外,藏傳佛教忌殺生,尊重一切生靈,因此除了生存所需外,藏民都不會隨意殺生。藏民本就生性善良,加上傳統中崇狗愛狗的習俗,常年積累下的與狗的深厚情誼,對狗更是善待有加。


街上的狗,頭上還有小辮子

寵物狗自不必說,就是到處遊蕩的野狗,也會送食送水,保其性命,寺廟也成了狗兒們聚集、棲生的場所,廟裡的喇嘛們多是善心人,把狗狗們都好生餵養著。就這樣,無論是家養、寺廟養還是無主野狗,都敢放心大膽、自由自在地外活動,因為這裡不會有殺戮和驅趕,只有透藍的天空,暖暖的太陽,美麗的風景,和善良的人相伴。


橫七豎八躺在街上睡覺

從拉薩大街上的狗狗睡覺時安然的神情,就知道這個城市對它們的寬容度。因為狗狗們知道,它周圍的環境是安全的,不會有人打它趕它,所以即使人潮洶湧,它仍能不管不顧,睡得那麼香。這是要有多少年累積起來的寬鬆環境,才會讓它們如此沒有戒備心,放鬆自在啊。我曾在網上看過一張照片,說在拉薩,流浪狗還可以乘坐公車,到站了車門打開它自己會下去。不知真偽,但藏民能如此待狗,確實可信。


在草地裡玩耍

藏獒

西藏的狗很多,城市裡,村莊裡,寺廟裡,野地裡,到處都是。咬人的狗很少,除非人表現出惡意或者侵犯了它地盤。西藏人善良,不會打狗殺狗,而狗的繁殖能力又很強,因此會生出好多狗,因而在西藏,只有一部分狗是有人家養的,但更多的狗是無主的、到處流浪的。但是,這些流浪狗並不像內地城市裡的流浪狗那麼可憐,他們以天為廬,以地為床,自由自在,自己會覓食,而藏民也會給他們餵食。雖然他們的毛可能髒髒亂亂,不像家養的寵物狗那樣得到很好的打理,但是也不會挨餓,更無拘無束想去哪兒就去哪兒。

這隻狗長得很搞笑,因為它臉好長哦,像馬臉一樣。

我曾聽說驢友講過一個奇異的故事,他們去岡仁波齊轉山,不知從哪兒出來一隻藏狗,一路跟隨他們一同轉山,後來他們與嚮導走散,又見前方道路似有阻隔,正不知如何是好時,那隻藏狗仿佛知曉了人的心思,跑上前去探路,峰迴路轉,用叫聲引導他們順利走出山谷。後來又遇到冰河,神犬還幫他們找到了一條過河的路,完成了這次轉山。神乎神乎,西藏的神山聖水,大約是會孕育出如此有靈性的動物。


躺在土堆上的大狗,下文說的就是這隻

我與西藏的狗,沒有過這麼神奇的經歷,卻都是一些平常、溫暖的小事。記得去山南哲古草原時,是在村委會大院落腳。剛進大院們,就見一隻大黑狗躺在牆邊的土堆上。舅舅在這裡下鄉工作了幾個月,我便問他,原來,這狗本是流浪狗,瘸腿的,也不知怎的,後來走到這個院子裡就不走了,於是他們就把他養在大院裡,每天給它餵食。它也懂事,便擔當起看家護院的職能。舅舅有清晨散步的習慣,那狗也不知怎的,只要人出門,不消語言,這狗便跟了人出去,默默地隨護在人身邊散步,繞著村子走一圈,才又跟著人回來。久而久之,竟成了每天早晨必修的功課。


溫順地垂著眼睛任我撫摸

見著大狗,我心裡還是有點畏懼的,但它毫無兇狠的樣子,我便也慢慢走近了它。它軀幹粗壯,渾身漆黑,只有爪子有黃褐色的毛。一隻眼睛黑,而另一隻眼睛瞳仁裡竟是灰白的。舅舅說這是天生的。我試著去靠近,輕輕握住它的爪子,它也不動,安然躺著。我知道了它對我沒有攻擊性,便撫摸起它的額頭和臉頰來。它看起來很雄壯,但其實非常溫順,我輕輕摸著它,它眯起眼睛一動不動,一副很享受的樣子。我知道狗喜歡按摩臉,便蹲在地上對它又摸又捏,它也很配合,輕輕仰著頭,迎合著我手的力度。


一瘸一拐走過來求撫摸,

可以看到左眼是白的哦。

令我感動的是,我出門一陣後回來坐在院子中間的臺階上,它本來躺在牆角,看見我,便一瘸一拐地慢慢向我走來,步子緩慢卻又努力。它走到我身邊,蹲下來坐著,把頭伸過來,用黑鼻子蹭我的手,想要我摸它。我想,它流浪了這麼久,很少有人會這麼耐心這麼溫柔地撫摸它,所以它喜歡我。它這是需要愛啊。看著它溫順低垂的眼睛,黑黑大大的鼻頭,粗粗的爪子,和乖巧搭在頭上的耳朵,真讓人憐愛。


趴在我腳邊守著我

其實狗很單純,就像小孩子一樣,需要愛和撫摸,而你如果對它付出了愛,它也懂得回報的。好長一段時間,它就一直躺在我的腳邊,守著我。我也很驚訝,原來這麼短時間,我和它就建立了奇妙的感情。這些體型很大看似壯碩的狗狗,其實都有一顆溫柔的心。離開哲古草原時,我戀戀不捨,這裡美麗的風景,淳樸的村民,還有可愛的動物,都讓我感到溫暖。

這院子裡還有一隻狗

還有一隻可愛的小貓咪

去納木措的時候,在聖湖邊散步。那裡也有幾十隻藏狗,在營地、湖邊遊蕩,毛髮亂糟糟的,感覺憨憨的又有威嚴。


這,叼的是犛牛的蹄子

縱情恣肆地躺著

妖嬈地伸個懶腰

我一開始不敢接近,後來慢慢靠近了,發現它們其實很乖很友善,只要你沒有惡意,不傷害它們,它們不會對你怎樣,還會嗅你,蹭你,我要遇到小狗要舔我,挨著我身邊站著,還十分配合地跟我玩自拍。

納木措湖邊,這小狗也只有幾個月大,可乖了

在納木措湖邊我跟它玩了好一會兒,它就靠著我站著

跟我一起躲雨

後來去林芝、去巴松錯、去羊湖,路上遇到了不計其數的狗,有藏獒,也有一般的藏狗、土狗。它們或在草原中像狼一樣自由自在奔跑著,或是雄赳赳站在高臺上君臨天下一般,或在大馬路中央、牆角車下曬著太陽睡覺,或乖順地跟著主人散步,都神態安閒,優哉遊哉。


隨處躺著睡覺

拉薩市區的狗品種很多,大約也是有漢人帶狗入藏之後多年雜交的結果。在拉薩布達拉宮前的廣場安檢處,旁邊立了個禁止犬類進入的牌子,可我過安檢時發現,安檢門的桌子上有一隻毛茸茸的小奶狗,民警們正在笑嘻嘻逗它玩兒,非常有愛的畫面。

藏民把自己的狗狗精心打扮了來逛公園

羅布林卡,藏民用自己的帽子盛水給狗喝

過林卡,給狗餵食

市區銀行辦事,在大廳等候,一隻大狗走來走去,原來是主人帶進來辦業務。狗狗隨便晃悠,但也乖巧,不鬧不叫,也沒有人去驅趕。雪頓節來臨,我去遊覽羅布林卡,那裡正是一年中的熱鬧時候,藏民們都攜家帶口搭帳篷過林卡。不少人也帶了寵物狗,我看見他們用自己的帽子接水給狗喝、親手剝食物給狗吃,一舉一動都透露出對它們的疼愛。

我喜歡狗,也喜歡拍旅途中的狗,它們雖然只是動物,可是一樣有感情,我喜歡與它們接觸,與它們交流。狗的世界比人的世界單純很多,會給人帶來快樂和撫慰。所謂治癒,就是如此吧。而西藏的狗,是我見過生活最幸福的狗,因為它們身處這樣善意的環境。

有信仰的民族,他們內心有精神依託,並以此為指導來對待這個世界。藏民篤信宗教,性情善良,他們崇敬自然,又善待生命,這樣的土地,這樣的人民,才配得上自然的美好恩賜,這才是真正的和諧啊。西藏因此而顯得更美!

離開西藏後,有一天舅舅發來照片,說早晨散步時,在野外發現了三隻小奶狗。照片上,狗崽子們毛茸茸擠在一起,憨頭憨腦,奶氣十足,眼神清澈無暇,就像西藏的天空。


我多想握起它們的手,告訴它們,只願我們都被這世界溫柔對待。

這是一些西藏喵星人,

也生活得不錯哈。

一隻寺廟的喵,應該是僧人養的

【地點】

西藏

圖 | Sarah

文 | Sarah


*這是幾年前的舊文,有感而發而已。

後來看到果殼網發過一篇講西藏流浪狗的文章,

因為前幾年藏獒崩盤,

導致產生大量流浪狗,

在西藏野外遊蕩,

對生態環境和野生動物造成了一些影響,

這又是另一說了。

希望這個問題能得到妥善解決。

點擊閱讀原文,進入@Sarah小晨的西藏遊記

相關焦點

  • 只屬於西藏的《岡仁波齊》
    有著藏傳佛教四大神山之一的岡仁波齊。 如一條巨龍臥在西藏西部阿里廣闊的高原上。它高高揚起的頭,如一座大金字塔,聳立在阿里普蘭的高原上,這就是海拔6656米的主峰岡仁波齊。 看完張揚導演的劇情電影《岡仁波齊》後,小編感慨萬千,故付諸於筆端,寫一點自己的想法,各評分網站都給出8到9的高分
  • 一部關於去西藏旅行的電影——《岡仁波齊》
    岡仁波齊位於西藏阿里普蘭縣北部,是中國岡底斯山脈主峰,也是岡底斯山脈第二高峰,峰頂海拔6656米。岡仁波齊是世界公認的神山,被譽為神山之王,同時被印度教、藏傳佛教、西藏原生雍仲本教以及古耆那教認定為世界的中心。
  • 也說電影《岡仁波齊》
    電影《岡仁波齊》,是一部沒有腳本的紀錄影片,講述了西藏腹地「普拉村」11位藏民從芒康出發,一路向西,歷經艱辛到岡仁波齊朝聖的故事。阿里·岡仁波齊神山,是中國岡底斯山脈的主峰,意為「神靈之山」,位於西藏普蘭縣境內(海拔6721米),人稱西藏之上的西藏,世界屋脊的屋脊。
  • 《岡仁波齊》電影搶先看!
    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西藏夢在每個西藏人的心中都有一個朝拜夢在每個喜歡旅行 熱愛生活的人的心中都有一座神山---那就是岡仁波齊
  • 電影《岡仁波齊》,信仰與聖潔
    ,一天晚上刷朋友圈,看到一個小夥伴發的信息(六幅圖加點評文字),得知了6月20號公映的電影《岡仁波齊》。西藏,可能每個人都有一個西藏夢,只是有的人勇敢地走了。說實話,我也很嚮往那片天地,但我從沒有走出自己的恐懼,只是看著別人進出那片天地心生嚮往,相信自己總有一天也會抵達那片神地。
  • 推薦 | 電影《岡仁波齊》
    時正馬年,正好是神山岡仁波齊百年一遇的本命年,小村裡很多人都希望加入尼瑪扎堆的朝聖隊伍。這支隊伍裡有即將臨盆的孕婦、家徒四壁的屠夫、自幼殘疾的少年,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故事也懷揣著各自的希望。為了去岡仁波齊,這支十一人的隊伍踏上了歷時一年,長達2000多裡的朝聖之路.
  • 推薦|電影《岡仁波齊》
    26年前,張揚帶著3000塊錢和一臺walkman,在西藏流浪了3個月。26年後,拍攝了《愛情麻辣燙》、《洗澡》、《飛越瘋人院》等影片的第六代導演張揚的《岡仁波齊》6月20日上映了。在地處川、滇、藏三省區交匯處的芒康縣普拉村,用一年的時間,跟著一組真實朝聖的隊伍拍攝,行程長達2000公裡,整部影片的氣質平靜至極。
  • 看電影《岡仁波齊》
    >           看了紀錄電影《岡仁波齊》。           電影中的十一個人物來自芒康縣普拉村,朝聖之路:沿318國道,途經左貢縣、邦達縣、八宿縣、波密縣、林芝縣、工布江達縣、墨竹工卡縣、達孜縣至拉薩市,二千多公裡,再經拉薩至岡仁波齊,一千多公裡。他們從藏曆新年行走,經過冬去春來,風霜雨雪和花謝花開。這是不同際遇的十一個人,緣於內心的信仰走在朝聖道路的真實的故事。           我對西藏心懷敬畏。
  • 一部去西藏前必看電影!《岡仁波齊》記錄11位藏民2500公裡朝聖之路
    他不是來自於商業帝國香港,亦不是轟烈的好萊塢,他是一部來自最質樸的地方——西藏。《岡仁波齊》是第六代中堅導演張楊醞釀26年的新作,一部用紀錄片手法拍的故事片,一部關於藏族人朝聖的故事。故事很簡單,講述了在藏曆馬年,西藏腹地古村「普拉村」同村10個普通的藏族人和一個孕婦一起從家出發,磕頭2500公裡去岡仁波齊朝聖的故事。
  • 《皮繩上的魂》:我哪裡不如《岡仁波齊》了?
    《岡仁波齊》票房情況話說,《岡仁波齊》是張楊原創的作品,既然是原創,那麼影片基本可以等同於原著。而《皮繩上的魂》則是改編自中國魔幻現實主義代表作家扎西達娃的兩部短篇小說:《西藏,系在皮繩結上的魂》和《去拉薩的路上》。
  • 《皮繩上的魂》能否複製《岡仁波齊》的成功
    用西藏魔幻現實主義題材「找自己」《皮繩上的魂》改編自藏族作家扎西達娃的兩部短篇小說《西藏,系在皮繩結上的魂》和《去拉薩的路上》,影片頗具魔幻現實主義色彩,講述一個背負原罪與世仇,死而復生的獵人經活佛點撥,一路降服心魔,最終將聖物天珠護送進入蓮花生大師掌紋地的故事。
  • 【電影】《岡仁波齊》記錄信仰的力量,現已上映
    《岡仁波齊》記錄信仰的力量
  • 錯過了《岡仁波齊》?那別再錯過這部拷問靈魂的電影!
    《岡仁波齊》的英文名叫Paths of the Soul,靈魂之路,這一路並非用腳走完,而是用魂貼於地面向前。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岡仁波齊》並非是張楊那段時間在藏區拍攝的唯一一部作品,它還有一部名字中同樣帶「魂」的孿生兄弟,它們都與「路」有關,有都講述著精神力量與人性善惡。
  • 粉絲回饋 | 我有200張《岡仁波齊》電影票想送給你
    | 電影《岡仁波齊》主題曲《No Fear In My Heart》MV/樸樹以紀錄片風格拍攝的西藏電影《岡仁波齊》在這個夏天成功逆襲,上映兩個多月後,票房穩步邁億。如同電影本身的風格,平靜、克制、執著地完成著自己的使命。
  • 《岡仁波齊》火了, 姊妹篇《皮繩上的魂》來了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導演張楊&nbsp&nbsp&nbsp&nbsp羊城晚報記者 何晶&nbsp&nbsp&nbsp&nbsp上映一個多月的《岡仁波齊
  • 《岡仁波齊》觀後
    昨晚看了電影《岡仁波齊》,我不喜歡。我知道寫完這句話,留言裡立即會有一堆人表述:啊!終於有人說出了我內心的感受。
  • 《岡仁波齊》衝上榜單前四,好電影,應有「於無聲處聽驚雷的震撼」
    大家怎麼看這樣一部講述朝聖的電影,走心的評論太多不要嫌長,如果你想了解這部影片為什麼值得看,下面總有一款適合你業界大咖力挺《岡仁波齊》「推薦今年我看到最喜歡的一部電影《岡仁波齊》,西藏的一個村莊,十一個人,親戚、鄰居一起上路,朝聖磕長頭去拉薩的故事。
  • 《岡仁波齊》,一部關乎信仰的紀錄片
    《岡仁波齊》是前幾年看的,前兩天朋友問我《岡仁波齊》的信仰你怎麼看?我記得你也是有信仰的人?
  • 張揚新作《皮繩上的魂》票房撲街,卻比《岡仁波齊》更值得珍視
    今年6月,《岡仁波齊》票房與口碑齊飛,一夜之間刷爆朋友圈;而幾乎同期拍攝、公映的《皮繩上的魂》卻命運迥異:上映6天後,票房300多萬,僅是前者一天的票房。《岡仁波齊》講的是西藏東部的幾個村民,千裡迢迢徒步前往神山岡仁波齊朝聖。影片極其平靜,敘述也很簡單,被張揚稱作「紀錄式的劇情片」。《皮繩上的魂》則帶有魔幻現實主義色彩,敘述方式複雜。
  • 【影片推薦】《岡仁波齊》在線觀看
    他去了西藏,「一路跪拜,一路拍攝」,冬去又冬來,歷時一年的時間完成《岡仁波齊》,他說,他「是在觀照自我,與自己內心開展對話」,他希望當觀眾看這部電影時,也是一個觀照自我的過程。結果,《岡仁波齊》在多倫多電影節全球首映時,震撼了國際影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