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一跨海大橋,難度堪比港珠澳大橋,僅用一種動物,屹立至今

2020-12-24 史鑑滄海

洛陽橋上聞鵑處,誰識當時獨倚闌 ——張昱

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橋正式建成通車,舉國歡呼。世人無一不驚嘆於中國建設,該橋可直接連接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廣東珠海地區,成為了現今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我國在建設港珠澳大橋時可謂是困難重重,不僅有技術上的難題,還受到了多方阻礙。但是,最終困難全部被克服,工程師們甚至還建造了一個人工島來確保大橋的順利竣工。

大國工匠的嚴謹、細緻成就了這一偉大的工程。回顧歷史的長河,在千百年前的宋朝,也有一跨海大橋,也有著這麼一批大國工匠,建造出了當時的「港珠澳大橋」——洛陽橋。

洛陽橋原名萬安橋,修建於千年前的宋朝。聽到這個橋的名字,大家是不是認為這座橋位於河南洛陽呢,但其實,這座橋位於福建泉州,是我國古代橋梁建築的傑作之一,也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跨海大橋。說到這,是不是很多人有疑問,為何福建泉州會有一個名為洛陽的橋呢?

這其實與古時的人口遷移有關,我們都知道,在中華歷史上,出現過幾次人口大遷徙,大多都是因為天災人禍,否則,人們住的好好地,為什麼要拋棄自己的家園呢。在宋朝,五胡亂華的時期,也出現了人口大遷徙,這次是因為戰爭,戰火無情,人們只得舉家南遷。

北方的人們來到了福建泉州,卻發現這裡的景色與洛陽驚人的相似,便將這座橋命名為洛陽橋,以慰思鄉之苦,其實,在福建,還有一個叫做洛陽鎮的地方,著都是因為人口南遷造成的緣故。

洛陽橋是由當時的泉州太守蔡襄主持修建,前後共歷時七年之久,因為是一座跨海大橋,在當時一個非常浩大的工程,共花費了一千四百兩白銀,幾乎相當於宋朝政府一整年的收入了。但是這個橋卻修的非常有必要,直至千年後的今天,仍屹立不倒,還可以投入使用。在洛陽橋未建之時,每當海水漲潮的時候,總會出現人員失聯的情況,因此在建橋之時,人們也寄託了美好的希望,祈求平安,便是最大的願望,因此,這座偉大的橋梁也被稱為萬安橋。這座橋的建立可以稱為當時的奇蹟了,

這座傑出的橋凝結著眾多的智慧,千年之前的跨海大橋,建造難度可想而知了,但當時的設計師們也憑藉著過人的智慧和技術一一克服了。首先,洛陽橋的橋墩便設計的十分有特點,這個橋墩的形狀不是常見的圓柱形、長方形,而是小舟的造型,前後兩邊尖而窄,就如同在水中前進的小舟一樣,這樣設計便十分有效的減小了水流衝擊帶來的助力。

但是,長年累月的衝擊也會帶來一定的損傷,而且洛陽橋的橋墩是由石頭堆積而成,不可能沒有空隙,於是,當時的建造者便想出了一個特殊的加固方式,採用了一種動物——牡礪,我們都知道,牡蠣是一種貝殼類生物,經常粘在石頭上,而且一旦粘住,就很難取下來。於是,蔡襄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在橋下養了幾年的牡蠣,結果驚嚇的發現,建造橋墩用的石頭幾乎都成了一個整體,石頭間的空隙也都慢慢的消失了。

都說港珠澳大橋的順利通車成就了很多個世界之最,比如成為了世界上最長、最重、最精準的跨海大橋。其實,千年前的洛陽橋在當時也獲得了很多的成就,通過設計新型的橋墩形狀,餵養牡蠣,洛陽橋成功的解決了建造大型石橋的基礎問題,而且洛陽橋的長度在當時也是數一數二的,洛陽橋的原長有一千兩百米,有四十六座橋墩,而且在橋的兩側還分布著五百個石雕,橋上還設置了七亭九塔,供來往的客人們休息。

除了建造精妙之外,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也為洛陽橋增光添色了不少。萬安橋的建造者蔡襄曾為萬安橋作文一首,名曰:「萬安橋記」,這篇文章短小精煉,簡要記述了建橋的時間、人員安排、資金來源和建橋的意義等問題。

而且在這篇文章中,蔡襄還記錄了萬安橋建成之後,民眾歡樂慶祝的場景,蔡襄也本著其一貫謙遜的態度,絲毫沒有誇讚、吹噓自己的功勞。這篇文章刻在了兩塊石碑上,蔡襄作為宋朝的四大書法家之一,其書法自是傑出無二的,碑文的刻工也十分講究,有著蔡襄書法的神韻,古往今來,見者無一不讚嘆。

除了這篇文章之外,洛陽橋還有著許多精美的石像、石雕,洛陽橋建造的時候,兩側共有二十八座石獅的雕像,盡顯跨海大橋的雄偉,石獅立于波濤洶湧的海面之上,仿佛是要震懾住大海的澎湃,守護一方百姓的平安穩建。雖說洛陽橋在建成之後,前前後後經歷了十幾次修繕,但直至今日,它依然屹立不倒,堅守著自己的崗位,橋上現存兩座石將軍的像,千年已逝,後人們也只能通過雕像來一度前人的風採和智慧。

2019年的10月,我國喜迎建國七十周年,無論是七十周年閱兵還是別的一些活動,都讓民眾切切實實的感受到了祖國的成長和強大。我想這其中的民族自豪感很大一部分都源於我國經濟的成長、大國重器的建造等等。

毫無疑問,港珠澳大橋的順利通車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國人的自豪感,人們都說港珠澳大橋就像海上的一條巨龍,展現了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卓越風採。但是對比千年前北宋時期的洛陽橋,後者的千年不倒又何嘗不是彌足珍貴呢?

洛陽橋是我國第一座跨海大橋,而現如今的港珠澳大橋是世界上最長、建造難度最大的跨海大橋,這兩座橋梁史上的巔峰之作仿佛串聯起了華夏大地的千年文明,望兩者都能屹立不倒,就如同大國工匠的智慧千年不滅一樣。

文/劉白惜

相關焦點

  • 探訪港珠澳大橋,賞連接三地的超長跨海橋梁,感受港澳的海域風情
    港珠澳大橋珠海起點位置在拱北口岸,末點位置在香港國際機場,在珠海境內坐標於珠海市香洲區唐淇路,總長度為55公裡,是連接香港、澳門以及珠海市的特大型跨海公路橋。港珠澳大橋一經建成,便引起巨大的轟動,也受到大家的密切關注,尤其是居住在當地的人們引以為豪。
  • 港珠澳大橋總工程師蘇權科:用奮鬥架起中國脊梁
    從2004年起,在港珠澳大橋前期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及後設的港珠澳大橋管理局任總工程師,全面主持了工程建設不同階段的技術管理和科學試驗研究工作,帶領團隊在跨海通道建設領域取得了國際領先的成套技術成果,創造了中國標準與中國橋梁新品牌。
  • 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全線貫通 抗7級地震、壽命120年
    原標題: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全線貫通 抗7級地震、壽命120年   這是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也是名副其實的科技大橋   港珠澳大橋的「科技密碼」(關注)   本報記者 馮 華   一橋跨三地,唇齒更相依。
  • 世界史上最貴的大橋,港珠澳大橋厲害之處在哪?
    港珠澳大橋因其超大的建築規模、空前的施工難度和頂尖的建造技術而聞名世界。其次是在20世紀80年代初,中國香港與珠江三角洲西岸地區的交通聯繫因伶仃洋的阻隔而受到限制;由於受亞洲金融危機影響,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認為有必要儘快建設連接港珠澳三地的跨海通道,以發揮港澳優勢,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
  • 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全景航拍太震撼!
    習近平出席儀式並宣布大橋正式開通。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西接廣東珠海和澳門,總長約55公裡,是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10月19日拍攝的港珠澳大橋東人工島。 港珠澳大橋開通在即。 新華社記者 李鋼 攝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裡,是目前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
  • 港珠澳大橋設計壽命120年!全靠它了
    挑戰百年技術極限李京指出,港珠澳大橋的設計壽命打破了國內通常的「百年慣例」,制定了120年的設計標準,這對跨海大橋的基礎結構鋼管樁的耐久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耐久性工作實際上是建橋的前提條件,此前原有的跨海大橋耐久性設計方案已不能滿足港珠澳大橋耐久性需求,這為國內外海洋工程防護提出了新的挑戰。
  • 【中國科學報】港珠澳大橋「強筋健骨」的奧秘
    其技術成果已經在秦山核電站海水冷卻迴路系統、國家「西氣東輸」工程用天然氣管道彎管、杭州灣跨海大橋鋼管樁等重大基礎防腐工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港珠澳大橋是一個「硬骨頭」,金屬所科研人員迎來了新的挑戰。  「普通鋼板在這個地方,當天就會生鏽。經過普通防鏽漆處理,大概防鏽時間也就是半年到一年。」時任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工程管理部副部長景強說。
  • 橋梁大事:澳門第四條澳氹跨海大橋動工、金沙洲兩大橋11月開工
    01澳門第四條澳氹跨海大橋動工澳門特區政府建設發展辦公室27日表示,澳門半島至氹仔第四條跨海大橋已完成前期工作,承建商日前舉行開工和首樁開鑽儀式,標誌著大橋正式進入結構工程。第四條澳氹跨海大橋造價約52.7億澳門元,由中國土木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鐵建大橋工程局集團有限公司和澳馬建築工程有限公司共同設計建造,總工期1098個工作日,工程將於2024年1月竣工。第四條澳氹跨海大橋起自澳門新城填海A區東側,與港珠澳大橋口岸人工島連接,至澳門新城填海E1區,並預留與大潭山隧道對接高架橋。
  • 漫畫|「超級工程」背後的故事,港珠澳大橋有話說
    被外媒冠以「中國奇蹟」之稱的「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港珠澳大橋,是新中國建設史上裡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橋梁。這座凝聚了無數人多年心血的大橋,不僅顏值超高,還工藝精湛、模式創新,實力槓槓的!面對萬眾矚目的盛況,大橋有話要說!這位大橋「先生」引以為傲的技術,很多是世界首創,為它贏得了海內外的讚譽。
  • 世界最長跨海橋港珠澳大橋鋼塔系「揚州造」
    正在緊張建設中的港珠澳大橋將成為連接香港、澳門和珠海的空中「彩虹」。許多人不知道的是,這座世界最長跨海大橋的鋼塔,是由揚州企業製造的。上月底,在中鐵寶橋(揚州)公司碼頭,港珠澳大橋九洲航道橋鋼塔整體大節段已啟程進江、渡海南下。目前港珠澳大橋上已有一座「揚州造」鋼塔矗立在海面上。
  • 漫畫| 大家好,我是港珠澳大橋,我有話說!
    被外媒冠以「中國奇蹟」之稱的「超級工程」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港珠澳大橋,是新中國建設史上裡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橋梁。這座凝聚了無數人多年心血的大橋,不僅顏值超高,還工藝精湛、模式創新,實力槓槓的!面對萬眾矚目的盛況,大橋有話要說!
  • 包場首選|紀錄電影新標杆《港珠澳大橋》,致敬所有勞動者!!!
    、珠海文廣傳媒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紀錄電影《港珠澳大橋》,將在2019年5月1日全國上映。本片以港珠澳大橋建設最後一節沉管E30號沉放安裝過程為敘述主線,表現了中國橋梁建設者們自力更生、「敢為天下先」的創新精神和艱苦卓絕的奮鬥歷程,展示了大橋項目涉及水文、地質、白海豚、防颱風和滿足通航、海事、航空限高等複雜的建設難題,並將大橋主體工程橋、島、隧三大部分的設計理念和世界領先的關鍵技術,如萬花筒般呈現出來。
  • 港珠澳大橋人工島發生事故 一工人工作時墜海死亡
    港珠澳大橋人工島發生事故 一工人工作時墜海死亡 2014-07-24 10:56:57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丁文蕾     工人在港珠澳大橋人工島岸邊躉船墮海,被救起後送院證實不治。
  • 2020年12月英語六級翻譯解析-港珠澳大橋(天津新東方)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真題解析>六級解析>正文2020年12月英語六級翻譯解析-港珠澳大橋(天津新東方)
  • 我國研製新型塗料挑戰120年耐久性 聯合防護技術守護港珠澳大橋
    中科院金屬所耐久性防護與工程化課題組負責人李京告訴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我們完成了港珠澳大橋基礎鋼管複合樁防護塗層工藝設計、陰極保護系統設計、原位腐蝕監測系統設計等,研製出用於大橋混凝土結構用的新一代高性能環氧塗層鋼筋,並參與了大橋基礎的防腐塗裝施工,保障了大橋基礎120年耐久性設計要求。」  海水衝擊腐蝕是對跨海大橋的直接挑戰。
  • 港珠澳大橋:設計使用壽命120年,抗16級颱風8級地震
    公開信息及報導顯示,港珠澳大橋設計使用壽命120年,抗16級颱風和八級地震,允許三十萬噸級油輪通過,是作為「一國兩制」框架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同時是世界總體跨度最長、鋼結構橋體最長、海底沉管隧道最長的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被業界譽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並被外媒稱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 港珠澳大橋之上,120萬㎡灣海不夜城!真正的灣區封面,來了!
    其實結果並不難尋,只要我們攤開粵港澳大灣區的地圖,就會發現灣區真正的C位核心,正在連接珠港澳三地的世紀工程——港珠澳大橋之上!港珠澳大橋實景圖作為珠三角東西岸關鍵的「一橫」,港珠澳大橋的意義可謂深遠。首先,它是粵港澳三地的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 餘烈|港珠澳大橋的建設者,優秀的長理人!
    5月1日,中央電視臺特別節目—【相聚中國節·我奮鬥我幸福】港珠澳大橋篇中,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副局長餘烈的精彩答講令人印象深刻。
  • 「現金福利」首屆港珠澳大橋馬拉松報名(附時間、地點、獎金、流程)
    接到港珠澳大橋馬拉松主辦方通知,2018珠海港珠澳大橋馬拉松正式啟動報名比賽日子:2018 狗年叄月拾捌日  報名日子:2018 狗年叄月伍日-叄月拾日(待定)  、馬拉松女子用時在2:26:00以內,另外獎勵5000元人民幣  註:迷你馬拉松不設獎金獎品 (建議主辦方設置紀念獎,一定要聽聽思思們的聲音)
  • 港珠澳大橋電影觀後感
    牛頭島本是伶仃洋上一座無人居住的荒島,中國工程師們將這裡改造成了世界最大的沉管隧道製造工廠,為港珠澳大橋生產了33節沉管。港珠澳大橋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實現夢想的裡程碑之作,將兩岸緊緊地連接在了一起。如今,中國人可以自豪地說出世界橋梁建設的重心已在中國,參與港珠澳大橋建設的人有著發自內心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