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讓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市場創新的主體,是揚州建設創新型城市的關鍵所在。市委、市政府出臺「2號文件」,為企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快成果轉化、提高核心競爭力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促使一些科技成果在企業中得到了較好的應用轉化。
港珠澳大橋鋼塔形若風帆。效果圖
讓企業真正成為技術創新、市場創新的主體,是揚州建設創新型城市的關鍵所在。市委、市政府出臺「2號文件」,為企業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快成果轉化、提高核心競爭力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促使一些科技成果在企業中得到了較好的應用轉化。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正在緊張建設中的港珠澳大橋將成為連接香港、澳門和珠海的空中「彩虹」。許多人不知道的是,這座世界最長跨海大橋的鋼塔,是由揚州企業製造的。上月底,在中鐵寶橋(揚州)公司碼頭,港珠澳大橋九洲航道橋鋼塔整體大節段已啟程進江、渡海南下。目前港珠澳大橋上已有一座「揚州造」鋼塔矗立在海面上。
造型優
大橋鋼塔斜拉索形若風帆、豎琴
昨天,記者來到位於李典鎮的中鐵寶橋(揚州)有限公司。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來遲了,上月底,港珠澳大橋九洲航道橋鋼塔整體大節段已運往大橋建設現場。
中鐵寶橋(揚州)公司港珠澳大橋項目副總工程師劉紅濤告訴記者,公司承制的是淺水區非通航孔橋23孔雙幅鋼主梁、九洲航道橋鋼索塔和鋼主梁及其附屬結構工程。
在廠區內,記者看到一幅效果圖,鋼塔位於九洲航道橋中段,遠看如同兩片白色「風帆」,迎風破浪,景觀優美;斜拉索採用豎琴形布置,近看,就如同兩架豎琴。
劉紅濤說,港珠澳大橋上一共有5座鋼塔,中鐵寶橋承擔了其中兩座,「兩座鋼塔重量達4000多噸。」
塊頭大
每座鋼塔重2300噸,約30層樓高
港珠澳大橋是世界最長跨海大橋,鋼結構製造難度堪稱中國第一。那麼,難度到底有多大?
劉紅濤拿出了港珠澳大橋的鋼塔設計圖,圖上顯示,每座鋼塔設計高度101米,約為30層樓高,重2300噸,單節段最大吊裝重量達1000噸。如何將這麼大體量的鋼塔做成整體大節段呢?
記者看到,廠區內有成套的專門設備用來生產大節段。生產設備「吞進」鋼板,隨機下料、組裝、焊接,進行進一步處理。軌道式焊接機器人,只要輸入指令,就能全自動化完成板材焊接。在流水線上,一個節段從上線到下線大約一個月時間。
「我們將橋面以上的鋼塔在廠內連接製作成整體大節段,總長67.9米,寬4.12米,高18.35米,總重約1000噸,堪稱鋼塔整體大節段中的『巨無霸』。」劉紅濤告訴記者,中鐵寶橋(揚州)公司經過技術攻關,研發出國內首創的鋼塔整體大節段製造技術, 順利完成大節段的加工製造。
據港珠澳大橋管理局介紹,由於大橋穿越中華白鰭豚保護區,在此施工須「溫柔對待」。此前,我國橋梁鋼塔都是現場一節節吊裝「搭積木」。而在白鰭豚的家園,吊裝需一次完成。
標準嚴
參照英國標準,使用壽命120年
港珠澳大橋設計標準參照的是英國標準,使用壽命要求長達120年。而鋼塔承擔著傳遞橋梁受力的作用,其壽命直接影響大橋質量。
「內地大橋一般使用壽命是100年。」劉紅濤告訴記者,這對於鋼塔焊接的要求近乎苛刻,如果達不到要求,直接後果就是影響大橋的壽命。
經過技術攻關,中鐵寶橋生產的鋼塔得到了港珠澳大橋管理局的高度評價。港珠澳大橋管理局委託駐廠監理及第三方檢測公司對焊縫進行了超聲波、射線、磁粉檢測,中鐵寶橋生產的鋼塔100%達到港珠澳大橋標準。
記者了解到,目前港珠澳大橋上已經有一座「揚州造」鋼塔矗立在海面上,預計今年9月份就可完成兩座鋼塔橋位安裝任務。(丁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