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超高的房租擊垮了實體店,養活了電商,其實是適者生存

2020-12-20 陌小生微世界

有一次我去蛋糕店給孩子買蛋糕,結果蛋糕店裡冷冷清清沒有人。我就跟老闆攀談兩句才知道這個實體店的秘密。

這家店只有一層一百多個平方,可是當時買的價格卻是二百萬,老闆說自己本來打算做點生意買下來門面房不用交房租也不用年年被逼迫漲房租,結果現在的生意入不敷出準備轉讓,結果也就是賺了一個裝修費根本沒有想像那麼簡單。

門面房賣的很貴,但是指望回本真的挺難,而電商不需要門面,只要有個工作場合就行,甚至寫字樓都沒有必要

很多電商都是中間商,那種收單待發貨。我曾經在萬達工作賣表,光門面費一個月一萬八千多,三十多個平方。電費三千塊用不到兩個月,兩個服務員一年六七萬,裝修又得七八萬,這樣算下來一年成本就得三十萬左右。所以開店以後啥都不幹就這麼多錢,敢問門麵店能夠跟電商競爭麼?除了一些特別雄厚實際的一些公司,其實個體經營商會很累很累。

門面房投資啟動資金很貴

最讓人避不開的坑,如果生意好房東可能會漲錢,但是如果生意不好,市場門面房漲價人家房東也會長,所以作為店主得考慮特別多的問題。很多飯點光裝修就得上百萬,如果說不接下來上漲的房租不就是等著賠本麼?所以實體店有很多的劣勢。

並且生意的好壞受人流量的影響,所以對於做生意的生意人很快就會意識到除了做餐飲沒有辦法,還有超市能夠有利潤,其他的真的開門市店特別的容易虧本。

而電商考慮什麼呢?基本就是保證快遞進貨商全部問題就解決了。

門面房老闆急需回本,漲價成為趨勢,因為門面房投資太大而得到利潤估計也是猴年馬月

門面房的價格並不是什麼秘密,基本寸土寸金,甚至一個門面房的價格每平方都要一萬以上,比住宅房都貴。所以投資多不回本會讓這些買主心裡不踏實。

做生意本來就得考慮成本,想要賺錢就得什麼都算的清清的,只有這樣才能不賠本,但是電商只有有門面,獲得資格證就能獲得售賣的權利在網上,所以無論門面在哪裡,價格租金多少都能取得這種在網絡上售賣東西的資格,比如鹹魚也成了一些售賣二手東西的超大市場,所以很多人開始把自己的視野轉換到了網絡之上。

雖然門面房也有人租,但是作為新式餐飲還有一些美容美髮等價格也開始有或多或少的價格飆升,過去十元能理發現在也提升到二十五十,甚至一百多。所以對於消費水平的提高只能提高利潤打造品牌才能在高房租的情況下獲得更高的利潤。

在哪都遵守的原則—適者生存

只有在改變中適應現實的問題才能謀取生存,所以高房價影響了一批人,也有一部分人轉型並適應了環境。

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為什麼日本實體店幹掉電商,中國電商幹掉實體店?
    正是因為日本的電商配送體系是建立在實體便利店的基礎之上,這意味著日本電商體系與實體店之間是共存共榮的關係,而不是絕對的你死我活的競爭關係。最近,一份全球實體店陣亡名單在朋友圈廣泛流傳,零售業蕭條、百貨關店、達芙妮等本土品牌退敗……在電商、房租、消費者習慣改變的多重作用下,實體店大洗牌的危機又一次被推到臺前。
  • 電商火了,房租高了,實體店倒了,但這兩類店鋪卻越開越多?
    其中,打破實體店的線下購物模式,將購物依附於智慧型手機和PC終端的網購就是最典型的例子。然而,雖然網際網路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便利,網購也已完全融入了人們的生活之中。但是,在網際網路快速發展的背後,也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大量實體店倒閉,越來越多的店鋪掛上了「旺鋪出租」的字樣。
  • 電商幹敗實體店,人工智慧讓工人失業,大勢所趨,何罪之有?
    大浪淘沙,適者生存。當年公交車取代黃包車,車夫失業。如今高鐵衝擊公路客運。智慧型手機掉座機、錄像機、照相機;今後機器人取代人工。社會發展,人類進步。與時俱進,改變自己。科技化智能化減少了勞動密集型崗位,增加了高科技服務性崗位,現在人員素質高,提高自身本領是就業的唯一出路。機器人時代同樣離不開人,但你必須有駕馭機器人的本事。
  • 為什麼在日本是實體店幹掉電商,在中國卻是電商幹掉實體
    國內實體店頻倒閉現狀堪憂 1、一月賣2580個包才夠交房租,高房租攆走店老闆 最近,一份全球實體店陣亡名單在朋友圈廣泛流傳,零售業蕭條、百貨關店、各大曾經風光無限的零售巨頭退敗……在電商、房租、消費者習慣改變的多重作用下,實體店大洗牌的危機又一次被推到臺前
  • 深圳好多倒閉的實體店,電商和地攤雙重夾擊,房租不降倒閉的更多
    從朋友口中得知這家賣服裝的實體店。從前年就開始做促銷了。可能選擇的位置不太好生意太差了。即便是大品牌,也經營不下去。越來越多的實體店倒閉。很大原因是因為電商的崛起。很多顧客已經逐漸形成了足不出門逛網店的習慣。因此導致了實體店的顧客越來越少。
  • 世界不是弱肉強食,也不是適者生存
    後來有一個人在研究了生物進化之後說出一句話,生物的本質不是弱肉強食,而是適者生存。因為世界的一切都是我們定義的,所以沒有什麼是對的,同樣也沒有錯的,有的只是多少人認為而已,多數則是真理,少數則是錯誤。達爾文一個人說的話微不足道!但是現在卻是普遍認知,中間只隔了一個傳播。他說的很有道理,並且我們去研究之後無法反駁,很好,你說的都對。
  • 美國百年企業倒下,奢侈品巨頭宣告破產,實體店生意真不好做了?
    大量實體店面對房租、人工成本撐不住,選擇關店,還有不少巨頭企業也宣布申請破產保護,可見實體店的生意有多不好做。不過這些都在意料之中,令人意外的是美國最大的奢侈品零售商之一也面臨破產,集團對於庫存服裝直接4折「清倉甩賣」,這種情況確實不常見。之前市場有消息表示美國高級連鎖百貨公司尼曼集團,數日內會正式申請破產,成為首家因為疫情倒下的美國大型百貨公司。
  • 迪卡儂實體店,為什麼沒被電商打垮?
    說是「白嫖」,細心的話,也不難發現每個來玩的人都會帶上那麼幾樣小東西,畢竟不花點錢,也有點過意不去,價格足夠親民。 迪卡儂實體店, 為什麼沒被電商打垮?
  • 馬雲猜得沒錯,傳統電商也難做,它的出現,實體店「翻身」有望
    近些年來網際網路行業不斷發展壯大,隨著電商平臺的崛起,實體店的生意也一天不如一天。大街上隨處可見那些旺鋪出租的告示,不少商家直呼生意不好做。然而很多人都將實體店生意難做的原因歸結到電商,接連關閉的實體店生意不好,真的是因為電商平臺的崛起嗎?為什麼在日本實體店就能夠成功打敗電商呢?其實日本主要靠的就是信譽2字。
  • 壓垮實體店的最後一根稻草,大量實體店倒閉原因何在?
    說到實體店,大家都會想到電商與實體店之間的競爭,電商對實體店的衝擊雖然不是致命的,但也是非常嚴重的,電商出現之前,我們購買東西只能去實體店買,但電商出現之後,坐在家裡就能夠買到東西,非常方便,而且網購還更加便宜,自然我們就更加願意在網上購物了。
  • 《百變狸貓》百變狸貓-適者生存
    狐狸對長老說「適者生存,我們可以像人類一樣生存在他們的世界。」 「那不會變形的狸貓怎麼辦呢?不管它們的生死嗎?」 狐狸也很無奈,沒有辦法啊,適者生存,優勝略汰。 很殘忍,好像無論在哪都必須面對這一法則。被迫成長,被迫做著自己不希望的事僅僅為了生存,說起來好像一點也不過分,甚至是合理的。但是總會感覺難過。
  • 另類盆景,「適者生存」!
    隨著歲月消逝,附著體風化殘破,榕卻生生不息,顯示了飛榕獨特的生存力,構畫出一種大自然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靚麗畫卷。這極具特色的古榕,多成景區的一大亮點,如虎門沙角古炮臺遺址、廣州蓮花清兵城遺址、佛山五百年南風古灶等。絕壁逢生的飛榕,我們地區多見。嶺南盆景形成時間也不短,卻沒有展現過飛榕的自然生存景韻。
  • 很多實體店撐不住,並不是因為電商,而根源反而是它們?
    說起投資做生意,在最近兩年的經濟大環境下,確實有些不太好做,尤其對於一些做實體店的朋友,更是如此!就拿輝煌多年的貴人鳥來說,早些年各大電視平臺,都有它的身影,線下實體店數量更不用說,但就是這樣一個人人皆知的品牌,2018全年,線下實體店關門數量,就高達850家之多!
  • 大量實體店迎來「倒閉潮」,老百姓的日子不好過啊!
    我國的實體店生意是越來越不好做了,縱觀那些曾經在國內火得一塌糊塗的各種品牌服裝店,比如貴人鳥、德爾惠、真維斯、拉夏貝爾等等,都因為生意不景氣而深陷困境,如今已經物是人非。不知從何時起,很多實體店的老闆都抱怨,近年來的生意不好做了。
  • 房租從2.8萬漲到5萬!放棄了開了3年的店,真不是生意不好做
    面對如今的樓市,如今還沒買房的人日子談不上多好過,但對於有房人來說,尤其是有多套房的人來說,日子可以說比較難過了。多套房的人現在手裡的房子面臨著貶值的風險,未來還有房產稅在等著他們,可以說,手持多套房產的人,如今面臨著抉擇。隨著這些年樓市的發展,大量的房子空置,房子已經過剩了。
  • 電商雖然讓半數實體店倒閉,但也提供了3000萬個崗位,是好是壞?
    也有人說,電商就是讓實體店倒閉的「罪魁禍首」,如果沒有電商的話,根本就不會有這麼多實體店倒閉,甚至還有人說,實體店給人們提供了就業崗位,現在實體店倒閉了,崗位也就沒有了。其實電商的出現也提供了3000萬個工作崗位,要遠遠超過實體店提供的工作崗位,不過電商也的確對實體店進行了巨大的衝擊。在這樣環境之下,電商到底是「好」還是「壞」?我個人覺得,這是好事。
  • 適者生存是利己,善者生存是利他
    他也說同情心、羞恥心、恭敬心、是非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就是仁、羞恥心就是義、恭敬心就是禮、是非心就是智,仁、義、禮、智不是外來的,而是本來就具有的人性。適者生存是利己,善者生存是利他西方哲學思想裡,利他主義(Altruism)這個概念是19世紀法國哲學家、社會學家孔德(Auguste Comte) 所提出,他為利他主義下的定義是「為別人而活,為了別人的幸福快樂而犧牲自己」,這個定義較為極端,較緩和的看法是「為了別人的生存,自己願意付出代價」,更緩和的看法就是
  • 實體店衰落,到底是電商造成的,還是高房價造成的?不能看表象
    現在來說說實體商鋪為什麼幹不過電商,直接從兩者對立分析,永遠走不出圈圈,即所謂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我們在兩者之外找根源吧。如今一個小電商團隊,可做幾千萬、幾個億的銷售流水,讓實體店望塵莫及。第一、普通民眾的實際購買力趕不上通貨膨脹率。
  •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蜂王是怎麼出世的?還是很殘忍的!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蜂王是怎麼出世的?還是很殘忍的!03 17:05 來源:動物大觀察 原標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 新疆的實體店,將來怎麼辦?跟電商鬥還是加入它們?
    電商如洪水猛獸,摧枯拉朽般席捲了各種傳統行業,遠在西北邊陲的新疆也未能倖免。服裝店、百貨店、乾果特產店慘嚎聲一片。生意不好,但是房租水電費家用開支一個也不能少,何去何從?大家很迷茫。奈何電商太厲害,品種多,物流快,運營成本低,導致實體店幹不過網店。店鋪關了門,可是人還得生存,以前除了開店賣貨,別的啥也不會啊,怎麼掙錢成了問題。很多人嘗試做網上的生意,把店鋪開到網上去。但是網絡是年輕人的世界,技術是第一個門檻,花錢克服技術門檻把店開起來了,各個電商平臺又有自己的規則,你不懂規則,店鋪就如石沉大海,一個顧客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