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說理】公共衛生視角下我國《動物防疫法》的修改

2020-12-27 人民論壇網

一般而言,動物防疫是指動物有關疾病的預防、控制、撲滅和對動物、動物產品的檢疫。其中,動物檢疫是通過病理學、免疫學等診斷方法,對各類動物及其產品進行的疫病檢查,防止動物傳染病及動物引發人類傳染病的傳播,保障畜牧業生產和公眾健康,是動物防疫立法的核心制度。在公共衛生整體體系之中,動物檢疫是防範與控制公共衛生安全風險的第一道防線,為相關傳染病的防控提供及時的預警信息,對有效預防和及時化解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具有重要的意義。

2020年2月24日,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為相關法律法規的修改完善提供了基本遵循。

現行《動物防疫法》已基本形成了以《動物防疫法》為核心的動物疫病防控法律體系,但本次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動物防疫法》在應對公共衛生風險上的缺陷與不足,需要進一步完善《動物防疫法》的重點領域與對策。

擴大《動物防疫法》適用範圍。為適應公共衛生風險防控的需要,落實「保護人體健康,維護公共衛生安全」的立法目的,需要擴大《動物防疫法》適用範圍,彌補「動物作為中間宿主攜帶病原體造成人類傳染病」的漏洞,全面涵蓋動物疫病及可能引發的人類傳染病。

完善動物疫病及人類傳染病的管理體制。將《動物防疫法》適用範圍擴大到所有的動物疫病及人類傳染病後,涉及到多個相關部門(林業草原部門、衛生健康部門),需要在管理體制上加以補充和完善,對《動物防疫法》相關條款進行修改,形成多部門間分工合作的管理體制。

完善動物檢疫制度。一是公共衛生風險評估與動物檢疫技術規範的制定。根據動物疫病和人類傳染病的差異,需要明確由不同的主管部門負責公共衛生風險評估與動物檢疫技術規範,並與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名錄相互銜接,彌補檢疫規程與技術規範的不足。二是明確動物檢疫制度的適用範圍及優先性。

(作者系武漢大學環境法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

相關焦點

  • 已提交至全國人大法工委:關於《動物防疫法》的修改建議
    建議:將《草案》第一條修改為「為了加強對動物防疫活動的管理,預防、控制、淨化、消滅動物疫病,促進養殖業健康發展,保護人體健康,維護公共衛生安全和生物安全安全,制定本法。」如果發生新發、突發的疫病,例如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最具代表性,武漢市作為國務院批准較大的市、副省級城市都不能夠發布疫情,實際上和《突發事件應對法》是不匹配的,《突發事件應對法》在2007年制定的時候就明確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就可以預警,且可以採取相應的防控措施。《草案》目前的規定在常態下運行沒問題,但在緊急情況下恐怕難以應對。
  • 「獨家」強化動物防疫:需力解突出問題
    會議期間,動物防疫法修訂草案提請初審。在分組審議中,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對修訂草案予以高度評價,並提出進一步修改的意見建議。「動物防疫法自2008年1月1日修訂實施以來,我國動物防疫工作不斷加強,在保障養殖業生產安全、動物源性食品安全、公共衛生安全及生態環境安全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 《動物防疫法修訂草案》出臺 建立動物疫情風險評估制度將防控關口...
    記者 | 牛其昌1據新華社消息,《動物防疫法修訂草案》(下稱「修訂草案」)4月26日首次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審議。草案的目標是全面提升動物衛生水平,構建科學、合理、健全的動物防疫法律制度。
  • 疫後策|陳曼琪代表:健全大灣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合作機制
    疫」使命扛在了肩上。當前,中國政府和人民正處於疫後復工復產復學、振興經濟生活恢復常態的關鍵階段。如何改革我國疾控體系、如何鼓勵人才進入公共衛生領域、如何服務好「六穩」「六保」工作大局,成為社會關心的熱門議題。澎湃新聞值全國兩會召開之際,開闢「疫後策」專欄,對疫後中國的各項工作的開展提出建設性的建議。下面的文章談及如何維護公共衛生安全。
  • 系列紀錄片《戰「疫」》:
    以上問題,我們都能在日前播出的系列紀錄片《戰「疫」》中找到答案。今天,當我們與新冠肺炎疫情作戰時,同樣有必要回望來時路,看看中國是如何走過百年抗疫歷程的。  系列紀錄片《戰「疫」》回顧了一代又一代醫務工作者為抗擊瘟疫、保障人民健康所做的種種努力。
  • 《動物城保衛戰》講述深圳抗疫故事
    深圳晚報訊 (記者 周倩) 近日,羅湖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推出抗疫主題兒童繪本——《動物城保衛戰》,用「動物城」「保衛戰」等卡通元素生動還原了深圳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情景,並將預防傳染病、保衛健康的理念深植孩子幼小的心靈。
  • 【戰「疫」說理】化危為機 打贏兩場戰役
    與此同時,要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前提下,分類指導,有序推動復產復工。統籌打好疫情防控戰和經濟社會發展戰,既是一場大考,又是一場大戰,兩場戰役必須同時打,必須同時贏。有序開展復工復產,助力經濟社會全面發展。迎來全面復工,需要各地政府、企業做好準備工作,採取嚴格防控措施。
  • 同心戰「疫」 | 北京中農大動物醫院啟動預約診療模式
    同心戰「疫」 | 北京中農大動物醫院啟動預約診療模式 2020-04-10 18: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堅決打贏戰「疫」輿論鬥爭主動仗
    編者按: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既是一場阻擊戰,也是輿論等各條戰線需要共同發力的總體戰。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需要同時打贏輿論戰「疫」。本期我們推出「打贏疫情防控總體戰輿論戰『疫』」專題,緊貼戰「疫」輿論場,分析現狀,探討經驗,思考對策,以期為未來遂行作戰任務和重大突發事件的輿論鬥爭提供啟示和借鑑。
  • 中國戰「疫」記憶庫項目正式啟動
    中國戰「疫」記憶庫項目致力於全方位收集和保存體現廣大人民群眾防疫控疫狀態下具有歷史價值或特殊意義的各類型資料,以及各地區、各機構、各團體所付諸的行動記錄,真實記錄各行各業全民抗「疫」的生動故事,客觀反映中國人民在疫情防控中展現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充分展示中國模式在面對重大突發公共安全事件時的現實意義。
  • 【戰「疫」說理】中國戰「疫」行動教會青年學生什麼?
    經過持續一個多月的抗擊疫情戰役,當前,我國已經進入集中火力打好湖北保衛戰和武漢保衛戰的關鍵時期。在這樣戰役中,我們每個人都見證、感悟、懂得了太多太多。在居家學習期間,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並沒有停止。那麼,中國戰「疫」行動教會青年學生什麼?
  • 雲理軒∣良法善治:打贏戰「役」的法治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依法抗「疫」的重要論述,為依法科學開展疫情防控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堅持科學立法,有效提供法律支撐法律是治國之重器,良法乃善治之前提。「良法善治」,肇始商周。有禮化為法,刑起於兵;法在禮中,出禮入刑。
  • 依法戰「疫」:限期離境、行政拘留 如何以法守國門?
    (抗擊新冠肺炎)依法戰「疫」:限期離境、行政拘留 如何以法守國門?中新社北京3月20日電 題:依法戰「疫」:限期離境、行政拘留 如何以法守國門?中新社記者 張素中國警方19日發布的兩份警情通報受到關注。
  • 兩會觀察|從立法視角看中國制度優勢
    立法其實是一個具象觀察我國制度優勢的窗口。理解了我國的立法思路,也就能對我國的制度優勢有所體會。&nbsp&nbsp&nbsp&nbsp5月2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慄戰書向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作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報告的一個重點是全面總結去年我國的立法亮點,同時對今年的立法工作進行展望。
  • 「戰「疫」,廣電人在行動」廣州公益電影人放下設備 投身防疫
    全國農村電影放映單位堅決響應中央號召,充分發揮作為面對我國最基層、最廣泛農村和社區群眾進行政治宣傳工作的重要獨特作用,根據各地黨委和政府的統一安排部署,積極投身農村防疫宣傳一線,成為配合政府阻擊病毒、支援前線、打響全民保衛戰的骨幹力量。隨著防疫抗疫工作取得進展,各地的復工復產正在逐漸展開。
  • 戰「疫」,求是網系列評論來啦!
    【詳細】  ★ 在艱難戰「疫」中看到必勝希望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將人民群眾的健康放在首位,黨中央第一時間成立應對疫情工作小組,制定周密方案。疫情面前,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中國人民彼此牽掛,心心相連。這是一次歷史性的戰「疫」,是考驗全黨和人民的一次艱難戰「疫」。疾風知勁草,苦難鑄輝煌。
  • 抗疫題材紀錄片:多元視角的時代觀察
    幾個月來,我國主流媒體攜手商業視聽平臺、自媒體,邀請全民共同參與,共同推出了多部紀錄片,從多個側面真實記錄了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壯烈,構建了抗疫期間的中國形象和中國人形象。這些紀錄片認知價值和歷史資料價值超過其審美價值,為駁斥西方發起的甩鍋中國的輿論戰提供了影像證據。
  • 疫災的歷史地理學思考
    上述應對措施,或以疫災為上天所譴,或以疫災為厲鬼所為,或以疫災為瘟神所降,或以疫災為戾氣所致,由於病因找不對,基本上發揮不了作用。因此,中國古代的疫災要麼是在自然的阻隔下停息,要麼是在易感人群的滅絕下止息。不但如此,有些措施初衷是要防疫,但結果適得其反,反而導致疫病流行得更快速、更廣遠。
  • 「獨家」即將提請初審,動物防疫法修訂草案主要內容有哪些?
    屆時,動物防疫法修訂草案將提請本次常委會會議初次審議。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立法規劃室主任嶽仲明介紹,現行動物防疫法是1997年7月八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審議通過的,2007年進行了修訂,2013年、2015年對個別條款作了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