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兩宋時代,也是文採斐然,群星羅列,這麼多「油菜花」裡,有一位尚書被稱為「紅杏尚書」,還有一位進士被稱為「櫻桃進士」,當紅杏對上櫻桃,遇「友」且呵呵,兩種植物你更喜歡哪個呢?
嘉祐五年(公元1060年),宋祁與歐陽修合撰的《新唐書》歷時十餘年終完成,宋祁也因撰書之功得升工部尚書,因有「紅杏枝頭春意鬧」一句而世稱「紅杏尚書」,近代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評價「紅杏枝頭春意鬧」,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
《玉樓春 春景》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把酒一盞,勸夕陽花間留晚,尚書大人說人生總是苦惱太多而歡娛太少。
天聖二年(公元1024年),宋祁與哥哥宋庠同舉進士,禮部本擬定宋祁第一,宋庠第三,但古人重孝悌,覺得弟弟不能排在哥哥的前面,搶了哥哥風頭,於是定宋庠為頭名狀元,而把宋祁放在後面,人稱「二宋」,以大小區別,所以又有「雙狀元」之稱。
據說有一天,「小宋」也就是宋祁,在路上遇到皇家車隊,連忙讓到一邊,卻聽到車內有人叫了一聲:「小宋。」宋祁抬頭看去,就見一位美麗的宮女對他巧然一笑。車隊都過去了,而美人一笑卻令宋祁久久不能平靜。回家後,便寫了一首《鷓鴣天》(詞為:「畫轂雕鞍狹路逢。一聲腸斷繡簾中。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金作屋,玉為籠。車如流水馬遊龍。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幾萬重。」),記述這段美妙的邂逅,還有不得再見佳人的惋惜。詞中多化用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詩句,如「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幾萬重」。
新詞一出,就在京師傳開,後來傳到了宋仁宗耳朵裡。皇帝也挺八卦的,就追問當時的人:「是誰在車上叫的小宋啊?」最後有個宮女站了出來,羞澀地說:「我在車子偶然看到他,就叫了一聲。」皇帝聽後大笑,召宋祁上殿,打趣說:「蓬山並不遠呀。」之後就把那個宮女賞賜給了他,令人豔羨不已。
當然這也有可能只是人們無聊時針對尚書譜的的風流佳話而已。
蔣捷,字勝欲,號竹山,人稱「竹山先生」,鹹淳十年(公元1274年)進士,因「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得名「櫻桃進士」。
《一剪梅 舟過吳江》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
秋娘度與泰娘嬌,風又飄飄,雨又蕭蕭。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另有版本「泰娘嬌」作「泰娘橋」)
這首詞作於南宋消亡之初,元十三年(1276年)春元軍破臨安,唉,剛中進士沒兩年,此後詞人開始漂泊生涯,途中行舟至吳江縣的吳淞江時,內心的思鄉之情及傷國的無奈油然而生,此時已是南宋末期,距離南宋被元覆滅不遠矣,唉,一剪梅,果然一剪就沒。
果然還是尚書說得對,人生總是苦惱太多而歡娛太少。櫻桃才紅,芭蕉又綠,春去夏又至,時光太易逝,怎一個「愁」字了得啊。愁自己,孤身漂泊在外,遠方的家鄉及親人是否安在;愁國家,南宋的羸弱阻擋不了元朝的鐵蹄,國將不國,回天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