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幾年,大腸癌的發病率逐年升高,這是胃腸道中常見的惡性腫瘤,其發病率僅次於食管癌和胃癌。身邊有很多年紀輕輕的人,因為大腸癌而丟失寶貴生命,引起大腸癌的因素有很多,如遺傳、不良的飲食結構以及年齡、患有某些疾病等。腸道疾病三分治七分養,早晨堅持三個好習慣才能讓腸道越來越好。
早晨堅持哪些好習慣能讓腸道越來越好?
1、晨起喝水
經過一晚上睡眠,呼吸、汗液和尿液等會使得體內水分流失。身體缺水時,腸道會從糞便中抽取水分來補充,使得大便變得乾結,從而引起便秘。頑固性便秘會延長致癌物質在腸道停留時間,從而增加患上腸癌風險。
2、晨起吃含膳食纖維食物
早晨可選擇含膳食纖維的蔬果和粗糧,能促進胃腸道蠕動,幫助衝刷腸道,及時排出腸道中致癌物質,進而預防大腸癌。
3、晨起堅持走路
每天早晨抽出30~50分鐘的時間散步或慢跑等,通過運動能促進全身血液循環,增強抵抗力,刺激胃腸道蠕動,緩解便秘。
引起大腸癌的原因有哪些?
1、年齡和基因
50歲以上的人是腸癌高危人群。腸癌有一定的遺傳傾向,有腸癌家族遺傳史的人患腸癌的風險比普通人高達1.68倍。
2、缺乏膳食纖維
膳食纖維能保護大腸,主要從蔬果和粗糧中獲取。缺乏膳食纖維會延長致癌物質在腸道停留時間,致癌物質持續作用於腸道,進而導致腸癌。因此應多吃含膳食纖維食物,膳食纖維遇水膨脹後能佔據腸道空間,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清除宿便和解除便秘。
3、高脂肪和高蛋白質飲食
高脂肪和高蛋白質飲食會刺激膽汁分泌,增加腸道中膽汁量,膽汁中含有膽固醇和膽酸,從而增多糞便中膽固醇和膽酸含量。另外此類飲食結構也會刺激腸腔內容物中厭氧桿菌生長,此類細菌可直接作用於膽固醇和膽酸,生成可致癌物質。
4、患有腸道疾病
患有炎症性腸病,如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等,此類人患腸癌的風險比普通人高達2~3倍。慢性且反覆發作性特徵會使得炎症性腸病發生癌變,病程越長,患癌症的風險就越高。尤其是潰瘍性結腸炎患病超過10年以上易發生癌變。
5、患有代謝性疾病
糖尿病是腸癌的獨立高危因素,脂質代謝紊亂可促進炎症反應,進而誘發腸癌,同時也會促進腸癌侵襲和轉移。
溫馨提示
平時要調整好飲食結構,多吃新鮮蔬果,每頓飯只吃7~8分飽即可,吃飯時做到細嚼慢咽,拒絕吃生冷辛辣、刺激性和油膩肥厚食物。養成定時拉大便的好習慣,排便時不能玩手機或看報紙,以免延長排便時間。平時多喝水,多對腹部按摩來促進胃腸道蠕動,利於糞便順利排出。平時多參加有氧運動如快步走、慢跑或遊泳等,通過運動能促進新陳代謝速度,增強體質,維護各臟器功能。
家庭醫生在線專稿,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