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中的皇帝們竟然用同一個暱稱稱呼皇后,你猜是什麼

2021-01-20 洞察文史

86版的西遊記可謂是在我們的印象中紮根了,《西遊記》是改編自作者吳承恩的古典名著,86年的西遊記主要是由六小齡童、徐少華、遲重瑞、汪粵、馬德華、崔景富、閆懷禮、劉大剛等主演,主要就是講述了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在路上經歷九九八十一難的事情,在取經的過程中,也遇上了不少國家的皇帝,那麼那些國家的皇帝是怎麼稱呼自己的皇后的呢?下面我們就去了解一下。

烏雞國國王和王后

歷史上面記載到,烏雞國的國王三年前被道人全真推入御花園的八角琉璃井。全真又變作國王模樣,佔了烏雞國的江山。所以,當朝治理國家的那個是妖怪變的,所以,他對王后的感情很是冷淡。但是,電視劇中的烏雞國國王對於王后的情感還是很有層次的,不想書中寫的那麼單一。某一次假國王喝醉酒了,看見王后時忽然醉眼迷離,含情脈脈地叫了一句:梓童。

當然,最後劇情並沒有翻轉,妖精依然被收服,真國王繼續回去當他的國王了。我想說的是那一句梓童真的讓人印象深刻,除了因為這中間承載著兩人的情感交流之外,還因為這個稱呼格外好聽。而且,我相信很多人肯定跟當時看電視劇的我一樣,覺得「梓童」就是那個王后的名字。

車遲國王和王后

在西遊記的四十六回中「外道弄強欺正法 心猿顯聖滅諸邪」,唐僧師徒跟妖怪比賽隔板猜物,悟空把人家一套寶貝宮衣換成了破爛不堪的一口鐘。車遲國王打開看,果然是件破爛的一口鐘。國王大怒道:「是誰放上此物?」龍座後面,皇后道:「我主,是梓童親手放的山河社稷襖,乾坤地理裙,卻不知怎麼變成此物。」車遲國的王后自稱「梓童」,難道這麼巧,都偏愛這個名字?

滅法國國王與王后

在西遊記的第八十四回中「難滅伽持圓大覺 法王成正體天然」,唐僧師徒到了滅法國,聽說國王到處抓和尚殺著玩,悟空一氣之下半夜到皇宮剃了所有人的頭髮。連皇上和皇后的頭髮都沒有放過。那國王急睜睛,見皇后的光頭,他連忙爬起來道:「梓童,你如何這等?」皇后道:「主公亦如此也。」滅法國的國王竟然也叫「梓童」,這是什麼情況?比《西遊記》成書稍晚的《封神演義》也曾經出現過這個詞。

紂王和姜皇后

在《封神演義》的第七回「費仲計廢姜皇后」中講到:紂王更深帶酒,醉眼眯斜:「蘇美人!你當去接梓童。」妲己領旨,出宮迎接。蘇氏見皇后行禮,皇后賜以平身。妲己引導姜皇后至殿前行禮畢。紂王曰:「命左右設坐,請梓童坐。」姜皇后謝恩,坐於右首。看官那皇后乃紂王元配,妲己那美人,坐不得,侍立一旁。紂王與正宮把盞。王曰:「梓童今到壽仙宮,乃朕喜幸,命妲己美人著宮娥鯀捐,輕散檀板,美人自歌舞一回,與梓童賞玩。」紂王的王后也叫梓童,事實上,「梓童」是皇后的一個固定叫法。這種叫法在明代的文學作品當中非常常見。那麼,這個稱呼到底是怎麼來的呢?

古代的君王為什麼稱皇后為梓童

梓為木中之貴者,古人以梓為有子的象徵,皇帝立皇后,不僅是為了母儀天下,更重要的是為了建子嗣,承大統,以延續和維持王朝的長久統治,這是歷代帝王都極為重視之大事。把建儲稱作立國本。因而皇后稱梓童,也正迎合了封建統治者的這種心理。

其實對於梓潼的說法歷史上面出現了三種不一樣的說法

說法一:源於前漢書平話中呂后自稱。

說法二:源自於《漢武故事》,其中曾講到衛子夫入宮,歲餘不得見,涕泣請出。武帝則因夜夢"梓樹"而幸衛子夫,從而得子,並立子夫為皇后。這或許就是帝稱後為"梓童"的開始。

說法三:皇帝的印章以玉雕成,稱做玉璽;皇后的印章以梓木雕成,因此皇帝以梓童來稱呼皇后。

你還在哪些電視劇中聽到過關於梓潼的稱呼呢?歡迎在下方留言關注評論哦!

相關焦點

  • 古代皇后為什麼要垂簾?皇帝一般怎麼稱呼皇后?
    戰國時期,我國就開始實行垂簾聽政的制度,所謂垂簾聽政就是皇帝年幼,需要有皇帝的母親來輔助辦理國事,但在處理事務時皇后要隔著帘子。這樣隔著帘子皇后在皇帝的後邊,是為了避免和君臣相見,這樣能夠體現內外有別的原則。在古代,皇帝對皇后的稱呼是梓潼。 古代皇后為什麼要垂簾?
  • 皇帝的妻子叫皇后,女王的老公怎麼稱呼?這幾個叫法讓人不好意思
    皇帝的妻子叫皇后,女王的老公怎麼稱呼?這幾個叫法讓人不好意思文/楠楠似乎每個國家,每個民族,都很重視稱謂,但是有一個問題,讓很多人都疑問,「皇帝的老婆叫皇后,女皇行老公叫什麼?」而另外的一些稱謂卻很不好聽,有一些低俗和瞧不起的感覺在裡面,「男寵」、「皇后」、「皇前」、「爵爺」等等。這似乎有點可以接受,很普通,在《西遊記》的故事裡,有一個女兒國的女王,喜歡上了大唐聖僧唐玄奘,就想要把玄奘招為駙馬,女兒國女王就稱呼唐玄奘為「御帝哥哥」,聽起來也是蠻有喜感的,但是我們卻不知緣由。
  • 古代皇后有多少種叫法?大多數隻知其一,有種稱呼僅皇帝能用
    由於漢朝皇后的宮殿多以椒塗壁,用來取暖避邪,並且具有「多子多福」之意,因此在漢朝的時候,常用椒房一詞來稱呼皇后,或用它來代稱皇后的寢宮。久而久之,淑房一詞也就可用來說稱作是皇后了。第三種叫法是「正宮」、「中宮」。大家都知道,古代的皇后以及妃子都是生活在後宮的正中央,因此皇后的寢宮也可叫做正宮或者中宮。
  • 古代白話文關於皇后有意思的稱呼,子童和梓童
    很多人都看過《西遊記》,在西行路上唐僧師徒四人一路上降妖除怪,經過很多國家。在一些國家中,國王稱呼王后為「梓童」,這個稱呼顯得有點奇怪。首先要明確一點,皇后的名字絕對不叫梓童,這是一種尊稱。在古典小說《封神演義》中也出現過這個稱呼,殷紂王稱呼姜皇后為「梓童」。
  •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古裝電視劇中,用錯的10個稱呼
    聖旨開頭「奉天承運皇帝」六字是連續的,其餘的兩個字根據聖旨的內容和詔告對象的不同可分為三種,分別為詔曰,制曰和敕曰。「詔曰」是詔告天下的意思,凡重大政事須告知天下臣民的,均使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制曰」是皇帝表達皇恩、宣示百官時使用的,「制曰」只為宣示百官之用,並不下達於普通百姓。
  • 為何用「年號」稱呼明清皇帝
    文/計白當黑在歷史的朋友圈裡,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明清之前的皇帝通常用廟號或諡號稱呼,例如漢高祖劉邦、唐太宗李世民,而明清皇帝習慣用年號稱呼,比如洪武皇帝朱元璋、萬曆皇帝朱翊鈞、乾隆皇帝弘曆等。與廟號不同,諡號的應用範圍更大,皇帝、妃嬪、諸侯、大臣以及具有較高社會地位的人等都能得到諡號,例如嶽飛的諡號是忠武,乾隆帝嫡妃富察氏諡號孝賢純皇后。與廟號和諡號不同,年號是封建社會用來紀年的名號。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宣布以年號紀年,目的是以年號記錄君主的在位年長,首個年號是建元,此後逐步制度化。由於年號代表著至高無上的皇權,因此,建元成為帝王開國的重要象徵。
  • 本宮一詞在皇宮可以隨便用嗎?哪些人可以稱呼自己為本宮?
    而作為天子的妃嬪由於皇帝的這層關係自然也會顯得與眾不同,當然在後宮之中也是有著鮮明的等級制度的,有一國之君自然就有一國之母就是所謂的皇后,在皇后之下又有三千佳麗縈繞在天子身邊,清朝以後皇貴妃的尊貴僅次於皇后,甚至如果皇后因病去世,皇貴妃可以代替皇后行使權力,而在皇貴妃之下又有貴妃、嬪妃、才人等等交織在一起。那麼這些人都是如何稱謂自己的呢?
  • 古代皇宮稱呼:「本宮」、「哀家」哪些人可以用?什麼情況下用?
    通常一些皇后跟妃子登場的時候,總喜歡稱自己是本宮,哀家等之類「本宮」哪些人可以用?什麼情況下用?而在以清朝為背景的宮鬥劇中,我們聽得最多的就是「本宮」,這裡的本宮是指,深居在自己宮殿的妃子的自稱,在使用方面,通常是對比自己階級低的下人才這樣叫。
  • 女王的暱稱是捲心菜?說說名人們的有趣暱稱
    你猜菲利普親王怎麼稱呼伊莉莎白女王?居然是「捲心菜」cabbage!原來蔬菜名可以聽起來這麼可愛。為什麼菲利普親王叫女王「捲心菜」?女王又有什麼別的暱稱?一起來看看。和其他夫妻一樣,菲利普親王(愛丁堡公爵)和英國女王彼此都有可愛的暱稱。2006年的電影《女王》中,飾演菲利普親王的演員稱呼自己的妻子伊莉莎白女王為「捲心菜」。沒錯,捲心菜。誰能想到蔬菜名還可以這麼討人喜歡呢?
  • 用這些暱稱稱呼你的男孩子,多半是對你有「有意思」,別看不懂
    「你的信太過官方,都不說我想我。」這是周恩來總理對夫人鄧穎超所說的話。在男生眼裡,他喜歡的女孩子是需要保護的,是想要擁有的,是有特殊意義的。所以男生喜歡一個女孩子時,會給你起一些特殊的親暱的稱號,所以當男孩子用這些暱稱稱呼你,多半是對你有意思,別看不懂。
  • 宋代為什麼流行用「官家」來稱呼皇帝,而其他朝代卻不流行?
    在中國二千餘年的封建歷史中,人們最早用來稱呼皇帝的稱謂就是「天子」,《尚書·洪範》言:「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天子就是天下人的父母,是天下這個大家庭的首領。  而後,隨著時代的變遷,歷代都會出現一些新的稱謂來稱呼皇帝。西漢,臣子稱皇帝「縣官」,《史記·絳侯世家》司馬貞索隱:「縣官謂天子也。所以謂國家為縣官者,《夏官》王畿內縣即國都也。
  • 網易內部去掉「哥,姐,總」等稱呼:用暱稱代替
    9月1日消息,網易今日發布的內部通知顯示公司倡導在內部溝通中去掉「哥」、「姐」、「總」等稱呼,改用暱稱代替。通知顯示,員工可以在OA系統發起暱稱申請,提交後即可佔用,審核通過後當日生效。OA系統的暱稱申請功能已經在9月1日中午12點上線,員工可以進行申請操作。
  • 南宋的皇后竟然是個兇悍的人,皇帝非常的怕她,什麼都聽她的
    在中國的歷史上,有心狠手辣的皇帝,囂張跋扈的皇后。而被人們所熟知的就是呂后和武則天這樣的存在了。
  • 皇后的日常生活:從《清平樂》的曹皇后,看古代皇后在宮中的工作
    后羿,名叫「羿」,「後」是頭銜和稱呼,也是部落首領。只不過上古之時,頭銜的稱呼在前,人名在後而已。文字發展的過程中,到現代,已經沒有「後」這個頭銜和稱呼了,所以沒必要存在,乾脆「後」和「後」合為一體了。以至於很多人認為后羿就叫「后羿」,皇后的「後」也是前後的後。
  • 為何人們用「年號」稱呼明清皇帝,而其它朝代多用廟號或諡號
    在歷史的朋友圈裡,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明清之前的皇帝通常用廟號或諡號稱呼,例如漢高祖劉邦、唐太宗李世民、宋高祖趙匡胤,而明清皇帝習慣用年號稱呼,比如洪武皇帝朱元璋、萬曆皇帝朱翊鈞
  • 公主、帝姬、格格、皇女,皇帝的女兒的這些稱呼有什麼不同?
    做為皇帝的女兒,其實除了公主之外,還有其他很多的稱謂,比如公主、帝姬、格格、皇女等,那這些稱謂有什麼含義與差別呢? 1.王姬 西周的時候沒有公主稱謂,當時最高統治者自稱天子,都尊稱為某某王,因此王的女兒自然就是王姬了。
  • 皇帝用寡人自稱,是孤家寡人的意思嗎?
    我們在一些影視劇中就會經常看到這樣的一種情景,那就是皇帝和皇后從來都不會稱呼自己為我,大臣們除了叫皇帝是皇上外還會叫皇帝為陛下,皇帝自己則是稱呼自己為朕或者是寡人
  • 暱稱是戀人之間的心靈密碼,專屬稱呼可以讓感情升溫
    專屬稱呼讓感情升溫暱稱是戀人之間的心靈密碼。因為感情深而有了暱稱,因為稱呼親暱而增進了感情。專屬稱呼,我們習慣以「暱稱」來代替,暱稱在戀人之間廣泛地存在,你是如何來稱呼自己的戀人的呢,是「老公,老婆」「寶寶,乖乖」,還是「豬豬,傻傻」「哥哥,妹妹」呢?
  • 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大英雄,FGO 美服玩家對從者們的稱呼
    雖然玩的都是同一個遊戲,但是由於各國自己的語言習慣和網絡文化氛圍,對於相同角色的稱呼也會有所不同,有日本玩家就整理了
  • 清宮劇中錯誤叫法你知道嗎?老佛爺不能隨便叫,萬歲爺是戲稱
    但是你知道嗎,清宮劇中有不少bug。清宮劇中錯誤叫法你知道嗎?老佛爺不能隨便叫,萬歲爺是唱戲稱呼中提到的老佛爺,萬歲爺、本宮。還比如古裝劇中常見的朕、皇上。今天就為大家盤點清宮劇中常見的稱謂錯誤。比如皇帝身邊得寵的小太監或者近臣,經常一口一個萬歲爺,叫的皇上心花怒放。其實,萬歲爺並不是正確的稱呼。它只是戲曲裡對於皇帝的稱呼。現實中,若是把萬歲爺的稱呼用在皇帝身上,那恐怕是活膩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