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奧尼索斯的劇場

2021-02-08 自然藝術節

古典文明時期的希臘劇場,是將信仰、神話與泥沙俱下的公共生活結合在一起的典範。喜劇作家阿里斯託芬就喜歡藉由他筆下那些夾雜著汙穢又性感的幽默情節的虛構故事,譏諷同代的哲學家與政治家,《雲》直指蘇格拉底,後者甚至就是劇中出現的人物,《黃蜂》則刺向政治家克勒翁,因為他反對同斯巴達人議和。阿里斯託芬還鍾情於杜撰新詞,「理想國」(Nephelokokkugia)一詞就出於他的劇場玩笑,結果被蘇格拉底的學生柏拉圖果真發明了出來,儘管「理想國」的藍圖並未能在西西里的敘拉古(另譯錫拉庫薩,Siracusa)付諸實現,卻成為後人針對契約或制度發夢之時的一項重要參考文獻,一直影響到今天。



今日造訪西西里的人,如果讀過十八世紀的普魯士人約翰·喬基姆·溫克爾曼撰寫的考古學著作,比如《希臘雕像繪畫沉思錄》、《古代藝術史》或《未經發表的古物》等,對於「柔和與明潔」的天空下,所有指向「高貴的單純和靜穆的偉大」的遺蹟或場景格外懷有興致,通常會首先向山城陶爾米納「致祭」,因為那裡存有一處著名的「古代劇場」(Teatro Antico),在許多研究者眼中,它甚至足以與雅典衛城的阿迪庫斯劇場(Teatro Atticus)相提並論。



「古代劇場」由希臘人始建於公元前三世紀,羅馬人佔據西西里之後,又將其重築並繼續使用,後人遂以「古代劇場」名之,而非希臘劇場或羅馬劇場。希臘戲劇源自祭祀酒神狄奧尼索斯的公共慶典,依據先於基督教的古典世界的闡釋,狄奧尼索斯是大地女神得墨忒耳的補充,他賜予了人類糧食作物之外的水果,尤其是葡萄,他不僅種植葡萄,還傳播美酒——獲取自葡萄的瓊漿,他試圖為人類帶來無憂無慮的生活。狄奧尼索斯每到一處即建立城邦,宣揚溫和的道德,喚醒藝術的熱情,他因此而被尊為繆斯的朋友與先驅,在某種意義上,他也是人類文明的「栽培」者。希臘擁有眾多以狄奧尼索斯為主題的節日,其中尤為重要的是在三月舉辦的大狄奧尼索斯節或城邦狄奧尼索斯節,活動的尾聲便是大型戲劇演出,新近創作的悲劇和喜劇都會被搬上舞臺。羅馬人沿襲這一傳統,只不過酒神的名字成了巴克科斯,慶典活動更加突出縱慾狂歡的氣質——義大利導演費德裡科·費裡尼或丁度·巴拉斯的電影可以為此提供若干想像。



陶爾米納的「古代劇場」選址絕佳,它高踞崖端,光燦而陡峭,位處大地與天空接壤的邊界。今日的觀瞻者需在山腰下車,步行向上,途徑古城方可抵達。一旦抵達山頂,市聲褪去,氣氛立即「單純和靜穆」。「古代劇場」脫胎於山巖的半圓型露天空間背倚坡勢,遠眺奧德修斯曾經揚帆而來的伊奧尼亞海,以及海岸內側時不時煙塵滾滾的烏爾肯的冶煉廠——埃特納火山。山海之間,仿佛整個自然都在參與表演,無論是作為古典時期泛神的自然,基督教時期絕對唯一創造的自然,還是尼採之後祛魅的自然,它們始終都在那裡,都是悲劇或喜劇的布景,遠比變遷不息的人類心智更為恆久,鑲嵌於來來去去的觀瞻者視野之間。



第一次聽說這座劇場,是在佛羅倫斯之時,一位法國姑娘告訴我,某一回,她在西西里一座古希臘露天劇場觀看演出,身為遠景的埃特納突然開始噴發濃煙,蔽日的溼雲帶火奔流——哈姆雷特不甘寂寞,一心要搶走舞臺上下所有戲份,將天造地設的戲劇體驗推向極致。我忘記了那究竟是一出什麼戲,也許正是首演於公元前423年的《雲》,阿里斯託芬嘲弄蘇格拉底之作,後者在劇中聲稱「土地會用力吸去我們思想的精液」,「如果我不把心思懸在空中,不把輕巧的思想混入這同樣輕巧的空氣,我便不能正確窺探這天空的物體」。也許埃特納火山正想扮演修辭學教師蘇格拉底本尊,或者至少也要扮演他那被空氣轉動的「輕巧的思想」。這位不甘心充任布景的戲痴,它的一次又一次情緒失控與過火表演所導致的劇烈噴發及其引致的地震,曾在歷史上數度摧毀西西里東部地區。



深受溫克爾曼影響的德國作家約翰·沃爾夫岡·馮·歌德——他稱「溫克爾曼就像哥倫布,不僅發現了新世界,而且以預告未來鼓舞他人,人們讀了他的書,即使沒有學到什麼,也能從此成為新人」——曾在1789年寫下的《義大利之旅》中,將陶爾米納「古代劇場」的舞臺背景稱作「最偉大的藝術與自然作品」。對溫克爾曼或歌德而言,希臘古典風格不是一種形式慣例,而是一種值得珍視的品質達到巔峰的觀念。希臘人對於劇場的設計,體現的正是溫克爾曼所謂「通向普遍的美和對它加以理想塑造的道路」。「古代劇場」鑿取於自然,沐浴於地中海溫潤的和風以及「使人以異乎尋常的精確、深刻的目光來看待事物的光線」之中,它是城邦這艘船上的公民民主政治的產物,而半環形階梯式觀眾席的設計即是最好的明證——沒有正廳,沒有樓廳,沒有包廂,沒有邊座,摺扇式次第升高的席位半環繞且簇擁著舞臺。活躍於二十世紀初期的美國舞蹈家伊莎朵拉·鄧肯,曾在1915年感嘆,「希臘劇場不是為觀眾建造的,而是為藝術家建造的」。「建築師對劇作家說:『你希望在怎樣的劇場裡演出你的劇本?』劇作家回答說:『大量的觀眾能在裡面同時看、聽和感受,他們的地位是平等的,產生的情緒也是系相同的。』」「建築師對舞蹈家說:『你需要怎樣的劇場?』舞蹈家展開雙臂抱成一個大圓圈,回答說:『能使我把觀眾統統環抱在懷裡,所有坐在裡面的人都可以機會均等地看清楚表演,都能領悟每一個動作的含義。』」「建築師又問演員:『你需要怎樣的劇場?』演員回答說:『我發出的每一個聲音都能自然地傳播開去,數不清的觀眾在我面前也不覺得誰比誰優先,都能聽清楚我的聲音而且為之感動;在這樣的劇場裡,我的激情可以從一個人身上傳遞到另一個人身上,感情的波濤可以到處翻滾,到處激蕩,它從我心中湧向觀眾,又從觀眾心中流回我心中。』」於是,將自然與創造充沛結合,盡力催生出一種理想化的「完善的美」的希臘劇場誕生了。它是「完全民主的」,「因為藝術家就像宗教的祭司,凡拜倒在偉大藝術面前的人,都是一律平等的」。


除了「古代劇場」,陶爾米納城中還藏有一座不為人知的小型希臘劇場。一位當地人如此告知我,並帶我鑽入街巷。當我從一處毫不起眼的窄小入口,下行至一個天井似的所在,明白了她指的「不為人知」只是不為遊客所知,因為這座劇場早已成為當地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僅被坡上的民居包圍,石頭臺階的角落間還積蓄著垃圾與尿騷的氣息。可以想見,一旦夜幕降臨,這裡將會是年輕人的戀愛動作片上演的重要場所,當年阿里斯託芬的《黃蜂》嗡鳴的舞臺左近,如今只剩下活生生的荷爾蒙肥皂劇。




由禾鄰社主辦的自然藝術節,試圖對人、自然與藝術三者關係進行回首、梳理與反思。本屆藝術節將深入探討藝術創作及社區建設中自然與藝術的關係,引入多元的表達與思考,並通過駐地計劃、公眾項目、展覽、表演、講座等形式跨越整個年度。



相關焦點

  • 品酒有故事:酒神狄奧尼索斯是如何誕生的?
    德國哲學家尼採在《悲劇的誕生》這部劃時代的著作中,對古希臘文明提取了兩個典範:一個是阿波羅精神,阿波羅是太陽神,是邏輯、理性之神,太陽帶來光明,代表的是具象的藝術,產生了雕刻和繪畫等藝術;另一個是狄奧尼索斯精神,狄奧尼索斯是酒神,是混沌與情感之神,他時常處於一種迷狂的狀態,代表的是非具象藝術,產生了音樂、舞蹈和戲劇等藝術。
  • 網文選粹︱早期狄奧尼索斯宗教文化形成與發展(一)
    在古希臘,狄奧尼索斯神不僅是貴族社會所接受、尊崇的神祇,也是普通民眾甚至奴隸(他們常被描繪成薩特爾)階層都尊奉的大神。狄奧尼索斯宗教崇拜正是在古希臘城邦為了減少社會分歧,促進社會和諧的大背景下,應運而生的一種重要宗教文化,是古希臘城邦文化重要組成部分。我們現在所能得到的狄奧尼索斯的宗教文化信息,大多都來自古風、古典時代。本文重點講解古風時代的狄奧尼索斯宗教文化的形成和發展。
  • 愚人,塔羅之旅的主角——狄奧尼索斯|神話塔羅
    在這裡我們遇到了塔羅牌人生之旅的主角,他以神秘的狄奧尼索斯(Dionysos,希臘神話中的狂喜之神---酒神)形象出現,經歷了兩次出生。狄奧尼索斯是偉大的宙斯和塞墨勒(Semele,宙斯的妻子和狄奧尼索斯的母親)之子,塞墨勒並不是女神,而是一個凡人,是底比斯國(Thebes)的公主。
  • 塔羅牌與希臘神話——狄奧尼索斯(愚人)、德墨忒爾(皇后)
    狄奧尼索斯(愚人)狄奧尼索斯(愚人)是古希臘神話中的酒神,他不僅擁有葡萄酒醉人的能力,還以布施歡樂與慈愛,在當時成為極有感召力的神,推動了古代社會的文明並確立了法則,維護世界和平。狄奧尼索斯是宙斯和塞萬特的兒子。
  • 【劇場】劉恩平|特佐普羅斯:身體的祭火者
    這就不能不說到酒和酒神狄奧尼索斯。中國古代的詩人,「鬥酒詩百篇」。古希臘的戲劇與酒的關係更非同尋常。酒神「狄奧尼索斯」的名字,本是「宙斯的跛子」之意。傳說,他是宙斯與凡間美女、忒拜公主塞墨勒所生之子。天后赫拉因為嫉妒,遂變成塞墨勒的保姆,唆使她要求宙斯以神的面目出現,以證明宙斯對她的真愛。宙斯無奈,只好現出雷神的原形,導致塞墨勒被燒死在雷火中。
  • 【戲劇系列】可以吃的穿越千年的古希臘羅馬劇場
    此時的戲劇都在祭祀酒神狄奧尼索斯(Dionysus)的節慶上演出,出現了三大悲劇家埃斯庫羅斯(Atschylus)、索福克勒斯(Sophocles),歐裡庇德斯(Euripides),喜劇家阿里斯託芬(Aristophaues),以及後來的喜劇家米南德(Menander),還有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亞里斯多德(Aristotle),他的《詩學》是一本有關古希臘戲劇的最珍貴的歷史文獻。
  • 新書 | 《20世紀探索劇場理論研究》出版
    20世紀反幻覺劇場的根本動因:一方面是19世紀發展到極端的自然主義幻覺劇場,過分追求表面逼真,甚至真物上臺,不惜以生活表面的真實代替藝術,這取消了藝術本身;另一方面以摹仿論為中心的幻覺劇場,已不適應現代人對人與存在的哲學反思,對戲劇藝術本體特徵的追問和現實社會政治的要求。這就導致20世紀反幻覺劇場在三個層面展開:舞臺空間、表演美學和社會政治層面。
  • 每周一書 ||《20世紀探索劇場理論研究》
    不管他們的抱負在劇場內外實現多少,他們都是最有探索性的知識分子。這種探索不僅走在世界劇場革新的前沿,而且走在各種藝術和理論的前沿。本著作系統、深入研究20世紀最有代表性的戲劇大師,發現現代劇場理念嬗變的脈絡和趨勢:一、從幻覺劇場到反幻覺劇場;二、從劇本中心到表演中心;三、從藝術表演到文化儀式;四、全球化語境下的跨文化戲劇。
  • 劇場溯源 |古希臘、古羅馬劇場
    劇場的歷史源遠流長,古希臘、古羅馬劇場是最早的兩種典型的劇場形式。
  • 後戲劇劇場專題 | 「劇場」辨析
    與20世紀80年代以來文化和社會科學中的「空間轉向」相應,在漢語中使用表示演出空間的「劇場」一詞也標示了一種學術視角的轉向。「劇場」強調空間中各種元素的相互關係,把演出視為人在空間中的活動。在演出研究中使用「劇場」一詞,旨在打破西方舶來品的「戲劇」學的邊界,向更廣泛的人類活動敞開,也將對劇場藝術的研究放置在社會學、人類學等更廣博的人文科學視角之中。
  • 王曦|劇場場景反媒介景觀 ——以南希和朗西埃的劇場理論為核心的考察
    要言之,情境主義國際的劇場觀念可概括為這三重姿態的複雜糾葛:其一,承認劇場與景觀的親緣關係,援引使用劇場概念;其二,批判劇場,主張以情境取代劇場;其三,情境範疇表面與景觀對立,實則陷入另一種總體化樣態[25]。
  • 《劇場》「劇場」
    我的劇本還沒有正式登過劇場,哪怕是一個非常偏僻,少有人光顧的劇場。因此我需要它,我需要去虛擬之海尋找那些被遺忘的文字。凌晨兩點二十八分,我在一片黑暗中把藥丸囫圇幹吞而下。依照早已被掰弄爛的弗洛伊德與說不上名的電影分析理論,夢和電影一般,是被造境編織的大型劇場。第一視角下人既是主角,也是觀眾。成分融入導管,我在大大的藥勁中迅速沉沉睡去。開始做夢了。
  • 《劇場》
    《劇場》雖然對於舞臺表演本身的內容很少,但卻選擇了一個十分精巧的表現形式,看到最後時便會發現劇場外的故事十分自然地與劇場內的故事合而為一,甚至可以說《劇場》打一開始就是意圖拍一場大屏幕上的舞臺劇,全片的鏡頭視角都在儘量貼近人物,聚焦感很強,很大程度上是在主動靠近觀看舞臺劇時觀眾的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