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步姿原創 | 圖片音頻來自網絡
點擊收聽蔣勳老師音頻
文:步姿
蔣勳老師新書《此生》再版,發行方朋友聯繫我寫篇推介的文章。隨即查了一下自己的購書記錄,回憶起最初邂逅蔣勳是2012年。
當時我正處在思維方式和生活狀態的一個轉換期。2012年以前的我,滿腔熱血和抱負,一心撲在工作上,做任何事情都精益求精,力求完美,但卻多次遭受打擊,事與願違,所以經常會覺得疲憊、空虛和迷茫。那時,我根本無法梳理一個人的俗世追求與精神世界的關係,更加無法安撫自己的內心。我逐漸開始拾起書來讀,祈望用文字來拯救自己。
一次偶然的機會經同事的推薦,遇見了蔣勳老師的聲音。一句:「忙」就是心靈死亡,將我徹底從那種盲目的生活狀態中拉出來。是蔣勳老師讓我學會了真正地回過頭來,面對自己。
「此生是種子,來世要飛成漫天的花絮,此生是蛹,來世要化作遍山的蝴蝶」
蔣勳是個愛好流浪的生活品味家、美學布道者。他用自己的文學、聲音和畫作影響了包括我在內的成千上萬的朋友。
蔣勳的新書名為:此生,與己身最美的相遇。蔣勳老師對於我來說,何嘗不也是此生最美的相遇呢。
蔣勳在初中的時候愛上了詩,數學練習簿上寫滿了詩句,詩是他少年寂寞心靈的寄託。進入高中以後,他繼續寫詩,同時在這個時期遇到了兩位貴人──陳映真、瘂弦,鼓勵他進行小說、新詩的創作,引導他進入了現代詩的殿堂。他們對蔣勳的後期的文學創作留下了深遠的影響。
蔣勳喜歡文學與哲學,但由於受父親的影響不得不改學歷史。沒想到這樣的抉擇,對日後的知識訓練和儲備,有了重大的影響。他曾感慨說:「以往我對文藝的愛好是主觀的。但在有了史學的訓練之後,我開始把文學藝術,擺回其所在的時代背景、社會環境中來看,而不再只停留在少年時期那種浪漫的主觀。」
大學期間,他經常到哲學系旁聽,機緣巧合,成了前清皇族毓均老師的入室弟子,他逐漸有了 頓悟,發現藝術比政治更能跳脫狹隘的觀點。他說:「明朝亡了以後,許多優秀的人都走上藝術的路,像石濤、八大,因為藝術可以相對地具有超越於政治之上的價值觀。﹍﹍當前朝的仇恨消失之後,我們發現,他們真正為這個民族做了事。他們在藝術上營造了嶄新的事決空間,為當時人的精神世界,提供了理解的線索。」於是蔣勳選擇了他一生為之堅持的藝術研究。
大學四年他到法國研究西洋美術史,也從此開始了他一生的遊歷生涯。遠到西班牙、義大利、荷蘭、德國、瑞士、英國、希臘、巴黎、阿姆斯特丹、土耳其等地,近到中國的廣西、西安、蘇州、杭州……,蔣勳尋訪世界歷史古城、學習和搜集世界藝術史料,他的足跡留在了世界各地的角角落落。蔣勳曾說:「我有一個夢,總覺得自己是一棵樹,根在土裡,種子卻隨風雲走去了四方。」
2010年蔣勳因心肌梗塞,做了支架手術。他開始每天打坐,讀《金剛經》,還要依照醫囑,一天走一萬步。《此生》就是他在經歷了那場生死邊緣的劫難之後所寫。他說,這本書是他開始準備跟自己肉身告別的艱難的功課。書的開篇這樣寫道:
「在加護病房幾天,看到許多肉身送進來,又送出去。肉身來來去去,有時時間很短。肉身旁邊守候著親人,焦慮、哭泣、驚慌。肉身送出去的時候蓋上被單,床被推走,會聽到床邊親人無法抑止地大聲號啕的聲音……」
死亡其實是非常個人的事,每個人都必然孤獨地面對死亡,死亡的時刻連最親的人都無法分擔。在我們的文明中,人們歷來拒談死亡,然而它卻是每個人不得不去正視的終極的生命課題。
在這本書中蔣勳談到埃及人對待身體的理性端正的方式,談古希臘對肉身極致完美的追求,談古印度在生與死當中流浪的身體,談基督教體系中肉身從俗世到聖潔,從罪苦到拯救的升華,談及中國重群體、輕個人的傳統文化……。
「埃及人慣於凝視死亡。希臘人則執於凝視青春。」
「羅馬關心『人』更甚於關心『神』。羅馬樹立了凡人的肉身價值。肉身衰老,肉身臃腫,肉身難堪,俗世中肉身的一切磨難與卑微,或許潛伏著羅馬人思考『肉身救贖』的起點吧。」
「生死在中國百姓之中,更像是一種自然,理像植物的枯榮,在春天發芽,在秋冬凋零,並不那麼驚天動地。」
只有真正了解世界美術史,同時又親身經歷或走近死亡的人才會將精神、肉身、生命與死亡的關係談得如此的參透和了悟。
《此生》完成以後,蔣勳覺得自己應該換一個環境,為自己的身體節奏做些調整。他花了6 年,終於在臺灣池上——一個地處偏僻的小小鄉村,找到了「心的棲止木」。在池上,仿佛時間變得緩慢了。他和村民們一起過起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棲的生活,與大自然一起四季輪迴,周而復始。
蔣勳今年已經70歲了,但是他仍說,自己的生命仍有許多的功課要做,比藝術更重要的功課,比美更重要的功課。他說:「我覺得認真去做生命的功課,不等於是否做好了。從某一個角度說,凡·高也許是把自己生命的功課做得很糟糕的人。」
讀蔣勳老師的《此生》,可以讓我們隨他一起進行跨越千年的肉身生命之旅,一起來做我們自己生命的功課,直到生命的終點……。
附:2018年蔣勳首次大陸個展作品
《瓶花》,2018年,72.5x60cm,油彩畫布
《野薑花》,2018年,53x65cm,油畫畫布
蔣勳邀請熟識學生作的肖像畫
《縱谷之秋》,2017年,92×270cm,油畫畫布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