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一畫一詩的展覽——臺灣作家蔣勳雲門劇場講論「風景與心事」

2021-01-14 華夏經緯網

  3月30日,蔣勳在介紹他的畫作《雲淡風輕》。 「和很多作品一起展出不同,在這裡只展一幅畫,多麼奢侈。」大陸讀者熟知的臺灣作家蔣勳30日為他僅一畫一詩的展覽作「開場白」,講論他關於「風景與心事」的藝術思考。新華社記者 林善傳 攝

  新華社臺北3月30日電(記者陳鍵興石龍洪)「和很多作品一起展出不同,在這裡只展一幅畫,多麼奢侈。」大陸讀者熟知的臺灣作家蔣勳30日為他僅一畫一詩的展覽作「開場白」,講論他關於「風景與心事」的藝術思考。

  展覽在臺灣知名藝術團體「雲門舞集」位於淡水的劇場藝廊舉辦,展場內一幅寬227釐米、高161釐米的畫作《雲淡風輕》裡,綠野「追逐」著山巒,白雲「皴染」著天空。而蔣勳現場朗誦他的詩作《聽風的聲音》,似乎恰為二維畫面作了「加注」。

  關於此畫創作背景,蔣勳說,2014年他到臺東縣池上鄉駐村,每天晨昏都出去走路。池上位於海岸山脈和中央山脈夾成的花東縱谷中,他在日出日落散步時,看著陽光映照下的山巒,覺得「好幸福」。

  畫中青山中心處類似埡口,蔣勳說那是卑南溪的出口。「我覺得好像有個呼喚,讓我走進山裡,去尋找什麼。」他在畫裡把田野和遠山間的房子「刪」去,「這不是寫實的風景。我想跟著風到山腳下,進入卑南溪上遊峽谷裡。希望《雲淡風輕》成為我長久的記憶,當我不在池上,不在很好的環境,如果心情煩躁,能把這心事找回來,讓自己知道永遠可以雲淡風輕。」

  蔣勳在池上一年半,用手機拍攝了4700多張照片,進而完成了29幅畫作,《雲淡風輕》是最大的一幅。他說,自己離開臺北的都會繁華,在安靜的村落裡,可以漫無目的在縱谷漫步,看曙光裡,雲從山腳下,朵朵升起。「你若匆忙,大概沒法看到這些,所以『雲淡風輕』不是講風景,而是講心事。」

  蔣勳說,外在的自然風景常常是我們心事的寫照,好像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是他的心事。有時畫家一生只跟一個風景對話,黃公望沒有旁騖,只跟一個風景對話。「我喜歡這個展示空間,只一幅畫一首詩。人生要看的東西很多,卻不可能都看到,領悟不貪多,在一件事上感覺滿足,是重要的學習。」

  這位一生酷愛旅行的作家、藝術家,因為在池上駐村從「候鳥」變成「留鳥」。蔣勳致辭時對「為一張畫而勞師動眾」表示「不好意思」,但進而講到分享自己的人生藝術體驗,別有深意:他二十幾歲在巴黎,一早到羅浮宮看畫,覺得看不夠,閉館時才腰酸背痛走出來,覺得「一天好奢侈,看了這麼多畫」;多年後再到知名美術館,卻只看了一幅德加的明信片大小的畫,就覺得「好奢侈」。

  「人生不同年齡大概有不同的『奢侈感』。」他說,一直攝取是一種能力,有一天覺得不要攝取那麼多其實是另外一種能力。

  蔣勳說,在這個年齡把《雲淡風輕》掛在這裡,希望和朋友們「做一個心情上的交換」。「我記得風吹過田野,雲朵朵升起,告訴我很多東西,可是很難跟別人解釋。《莊子》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不言』是多麼重要的一件事,我學習到大地、天空、雲朵的一種安靜的力量。」

  從蔣勳筆下的臺東,到展場所在的淡水,風景顯著不同。記者乘公共運輸工具前往雲門劇場,用時不到一小時,比出發前用網際網路查詢的用時還快20分鐘,是一處可讓人「迅速逃離」喧囂都市的藝術空間。從劇場出來,遠眺觀音山與淡水河出海口,俯瞰一片剛剛插上秧苗的水田,這不也是一幅雲淡風輕的「風景心事」嗎。

  蔣勳,福建長樂人,1947年生於陝西西安,成長於臺灣。臺灣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藝術研究所畢業,1972年負笈法國巴黎大學藝術研究所。先後執教於文化大學、輔仁大學、東海大學美術系。創作涉及小說、散文、詩歌、藝術史以及美學論述,在大陸出版作品包括《孤獨六講》《生活十講》《品味四講》《蔣勳說紅樓夢》《蔣勳說唐詩》《蔣勳說宋詞》等。(來源: 新華網)

這是蔣勳一畫一詩的展覽地點——雲門劇場的外景。新華社記者林善傳攝

蔣勳新北展出畫作《雲淡風輕》

    藝術家蔣勳在淡水雲門劇場雲門藝廊舉辦畫展《雲淡風輕》。蔣勳出席表示,畫家有時一生只跟一個風景對話,懂得感謝,也懂得滿足。(鄧博仁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藝術家蔣勳在淡水雲門劇場雲門藝廊舉辦畫展《雲淡風輕》。蔣勳出席表示,畫家有時一生只跟一個風景對話,懂得感謝,也懂得滿足。(鄧博仁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藝術家蔣勳在淡水雲門劇場雲門藝廊舉辦畫展《雲淡風輕》。蔣勳出席表示,畫家有時一生只跟一個風景對話,懂得感謝,也懂得滿足。(鄧博仁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中新社新北3月30日電 (記者 張曉曦 陳小願)臺灣知名畫家、詩人蔣勳30日在新北市雲門劇場雲門藝廊展出畫作《雲淡風輕》,分享他「看一幅畫、讀一首詩、學習在一件事上感覺滿足」的心境。

  蔣勳1947年生於西安,成長於臺灣,曾先後執教於臺灣中國文化大學、輔仁大學及東海大學美術系。蔣勳常以文字與繪畫闡述生命之美與生活之好,發表作品包括《孤獨六講》《池上日記》等。

  據介紹,此次展出的《雲淡風輕》是蔣勳在臺東池上創作的畫作。2014年底,他參與某藝術家駐村計劃。約一年半的時間內,他每天散步,用手機共拍攝超過4700張照片作為作畫的藍圖,最後交出29件畫作。其中,寬227釐米、高161釐米的《雲淡風輕》是其創作的作品中尺寸較大的一幅。

  「在《雲淡風輕》裡,山巒起伏綿延,白雲與溪谷告別,一朵一朵,緩緩向上升起、散開。這不僅是一幅風景畫,更是我內心的嚮往。」蔣勳說。

  他認為,《雲淡風輕》不是寫實的風景,而是心裡的風景。外在的風景,常是人們的心事,裡面有很多的自我意識。通過創作畫作,他希望把《雲淡風輕》變成一個長久的記憶,在心情煩躁時,能把那種看到「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奢侈感覺找回來。

  蔣勳還說,自己非常喜歡雲門藝廊的展示空間,因這裡「只展一張畫、一首詩」。人生要看的東西很多,卻不可能都看到,領悟不貪多,在一件事情上感到滿足,是重要的學習。

  據悉,展覽將持續至今年7月1日。(完)(來源:中國新聞網)

    藝術家蔣勳(左2)在淡水雲門劇場的雲門藝廊,舉行《雲淡風輕》畫展開幕活動,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右2)、藝術家席慕容(右)、董承濂(左)到場共襄盛舉。(鄧博仁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藝術家蔣勳(左)在淡水雲門劇場的雲門藝廊,舉行《雲淡風輕》畫展開幕活動,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右2)、藝術家席慕容(右)到場共襄盛舉。(鄧博仁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藝術家蔣勳(右)30日在淡水雲門劇場的雲門藝廊,舉辦「雲淡風輕」畫展,詩人許悔之(左)到場致意。(鄧博仁攝)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相關焦點

  • 蔣勳新書解讀「雲門·九歌」
    《九歌:諸神復活》封面近日,臺灣著名舞團雲門舞集帶其經典之作《九歌》在大陸巡演,將於本月22日~23日來到廣州。臺灣美學家蔣勳的《九歌:諸神復活》也於近期出版。蔣勳認為,《九歌》裡的東君、雲中君、湘夫人、大司命、山鬼,對一般人而言還非常模糊,「事實上,大家都很清楚,僅僅是文字,經典的影響力一定還是局限在知識分子的讀者群中。」在書中,蔣勳以「神話」二字為入口,運用堅實的美學基礎,分別從神話、圖像與舞蹈三個角度立體呈現出《九歌》素樸而旺盛的生命力。隨著「雲門舞集」版《九歌》的即將到來,結合蔣勳的新書,倒是可以作為一次全方位普及屈原《九歌》的大好機會。
  • 臺灣美學大師蔣勳 | 美與競爭力
    雲門劇場〔臺灣城市文化品位、人文精神、藝術修養地標〕
  • 【靜安有戲】《少年臺灣》來了!蔣勳老師也來了!
    、作家,生於古都西安,成長於臺灣。得益於史學、佛學、美學等多元的薰習,使蔣勳對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有著異於常人的考量。他曾任《雄獅美術》月刊主編,並先後執教於文化、輔仁大學及東海大學美術系系主任。代表作品有:《孤獨六講》、《吳哥之美》、《少年臺灣》、《舞動白蛇傳》、《美的沉思》等。《少年臺灣》是蔣勳在十年間走遍臺灣的角角落落,寫下了一系列關於臺灣的作品。
  • 用音樂述說少年蔣勳的臺灣故事
    那些年,他背著背包,在路邊隨便搭上一輛車,上山下海,完成他對臺灣鄉鎮的探索,最後寫成一部文學暢銷小說《少年臺灣》。2013年年底,這部由27個短篇組成的小說,被臺灣音樂時代劇場改編為105分鐘的音樂劇搬上舞臺。九位演員,鋼琴與小提琴的簡單配器,簡約的舞臺,拼出了臺灣的舊時風景,詮釋了蔣勳文字之外的另一個《少年臺灣》。
  • 探訪 臺灣雲門劇場與雲門舞
    中新社記者 任海霞 攝雲門劇場位於臺灣淡水高爾夫球場與滬尾炮臺之間,可以遠眺觀音山與淡水河出海口,周邊環境幽靜。多年來經過多方努力建造成目前的規模。中新社記者 任海霞 攝1973年春天,林懷民以「雲門」作為舞團的名稱。這是臺灣第一個職業舞團以及第一個當代舞團。雲門舞作多由傳統文化取材,以現代的觀點,獨特的形式呈現。
  • 雲門-夢想成真的綠劇場
    危機就是轉機,因為這場祝融之災,讓雲門開始有了想要一個能安心創作的家的夢想,翌年雲門基金會通過「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與臺北縣政府籤訂合約,自行籌募經費,在約1.5公頃的中央廣播電臺舊址上興建雲門劇場。
  • 遇見蔣勳:人生是一場旅行,這是最美的一段|臺灣文化美學遊
    為此,我們特意邀請了人文美學大師蔣勳著名作家楊渡著名舞蹈家劉若瑀;帶你走進臺灣的過去與現在,走進它的靈魂,你才會知道她的「美」和「生命力」為何如此頑強。蔣勳臺灣著名畫家、詩人與作家,深厚的美學理論結合豐富的人生閱歷,兼具理性與感性,他的藝術史、美學論述、散文、繪畫等多領域作品
  • 10月,與蔣勳老師共赴池上,見證雲門舞集10年故事
    「在場·遊學」臺灣人文美學之旅美學 | 舞蹈
  • 遇見蔣勳:人生是一場旅行,這是最美的一段|臺灣文化美學遊首發
    為此,我們特意邀請了人文美學大師蔣勳著名作家楊渡著名舞蹈家劉若瑀;帶你走進臺灣的過去與現在,走進它的靈魂,你才會知道她的「美」和「生命力」為何如此頑強。蔣勳臺灣著名畫家、詩人與作家,深厚的美學理論結合豐富的人生閱歷,兼具理性與感性,他的藝術史、美學論述、散文、繪畫等多領域作品
  • 蔣勳《雲淡風輕》:寫中年心境,像是說風景,當然也是心事
    本文選自作家蔣勳的《雲淡風輕》一書,書名「雲淡風輕」與蔣勳中年的心境有關。他住在淡水河入海的地方,日日在窗口閱讀的風景便是大河入海,見到它自涓涓細流一路而來,有淺灘、有激流,有荒涼、有繁華,有喜悅、有哀傷,一段一段,有如東方的長卷繪畫。在長卷中,時間是真正的主軸,在過去與未來之間移動。
  • 「雲門舞集」版《九歌》受熱捧 蔣勳:過度註解
    近期,臺灣著名舞蹈團體「雲門舞集」版《九歌》來大陸巡演,帶來了一場震撼人心的視覺盛宴,同時,臺灣美學大師蔣勳的《九歌:諸神復活》也同期出版,倒是可以作為一次全方位普及屈原《九歌》的機會。  林懷民稱藝術不在懂在於賞  兩千年前,屈原用文字創造了《九歌》;20年前,雲門用舞蹈重新演繹了《九歌》;如今,蔣勳再次用文字將舞臺上的生命記錄到《九歌:諸神復活》中來。
  •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臺灣藝術家蔣勳首次在大陸舉辦個展
    年屆七旬的臺灣藝術家蔣勳近日來到上海,為其在大陸舉辦的首次個人藝術回顧展揭幕。 9日,《天地有大美:蔣勳的藝術人生》展覽在上海佳士得藝術空間正式開放,迎接公眾參觀。展覽將延續到6月15日。 1947年出生於西安的蔣勳,是華人世界中知名的美學傳播者,集詩人、作家、畫家、藝術史學者等眾多角色於一身。
  • 臺灣雲門舞集-《流浪者之歌》演出信息
    1994年夏天,行囊裡帶著德國作家赫曼‧赫塞根據佛傳故事改寫的小說《流浪者之歌》,林懷民飛往佛祖得道的菩提伽耶。  曾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赫塞,四十五歲創作出經典作品《流浪者之歌》(又譯:悉達求道記),故事主人翁婆羅門之子悉達多,歷經靜坐冥想、放浪形骸、流浪苦行的種種求道法門,而在放下一切法門時得證圓滿。
  • [LILY的心旅札記]文心之旅臺灣站(二):我是不是誤會蔣勳啦?
    相關閱讀:《文心之旅臺灣站(一):在紫藤廬,我竟秒變周渝的迷妹》《文心之旅臺灣站(三):百聽一見羅大佑》我們見過蔣勳後,有沒來的朋友問:人如其文麼?我卻答不上來,因為我沒看過多少他的文。說來,our2ndLife文心之旅臺灣站的行程還是因他而起的,因為「薰(勳)衣草」們要見他。
  • 蔣勳:中華文化有容乃大
    仿佛一夜之間,他講美學和文學藝術的書風靡兩岸,也成為文藝青年和專業人士口中的話題人物。2014年起,蔣勳在臺灣臺東縣池上鄉率先駐村創作並擔任藝術村總顧問,熱度堪為「池上第一紅人」。  生於西安,成長於臺灣,為人親切和善,嗓音軟糯溫暖。寫詩作文、畫畫習字、授課主持,蔣勳有著多重身份。古稀之年,他依舊活力十足,甚至想嘗試高空彈跳。
  • 在雲門劇場做1/2天的舞者,零距離觸摸雲門舞集之魂 | 菁至·隱性臺灣·大師藝文遊學Day6
    在9月菁至臺灣遊學的第六天,我們探訪了雲門舞集位於淡水的雲門劇場。這次,我們不再是坐在劇場觀眾席的欣賞者,而是穿過舞臺、走向幕後。我們偶遇了雲門舞集創辦者林懷民老師,欣賞了一段令人震撼的雲門舞集表演;在排練室上了一堂身體律動課,像個舞者一樣打開與呈現;更在雲門的前世今生中,陷入深深的思考和感動。
  • 臺灣雲門舞集《稻禾》
    眾多舞作因受歡迎,一再搬演,成為臺灣社會兩三代人的共同記憶。  雲門長年海外巡演,是國際重要藝術節的常客,以獨特的創意,精湛的舞技,獲得各地觀眾與舞評家的熱烈讚賞。倫敦泰晤士報推崇雲門為「亞洲第一當代舞團。」法蘭克福匯報則稱雲門為「世界一流現代舞團」。  除了正式劇場的公演,雲門從一九九六年開始,每年在臺灣不同城市舉行大型戶外演出。
  • 出走臺灣丨與蔣勳、楊渡、劉若瑀一起探索人文與美的故事
    為此,我們特意邀請了人文美學大師蔣勳、著名作家楊渡、著名舞蹈家劉若瑀;帶你走進臺灣的過去與現在,走進它的靈魂,你才會知道她的「美」和「生命力」為何如此頑強。蔣勳 臺灣著名畫家、詩人與作家,深厚的美學理論結合豐富的人生閱歷,兼具理性與感性,
  • 雲門的涅槃
    「而且這個演出,是在淡水的雲門劇場,實在應該去看看的。」她的這個理由一下子打動了我。雲門舞集,在大陸和海外,都已經是一個代表臺灣的傳奇了。我在北京的好友慧,就曾經囑咐過我,如果你有機會去臺灣,一定要去看雲門。受身心靈運動影響極大的慧,對臺灣的文化一直推崇倍至。林懷民的身體美學,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舞蹈運動,也是她推薦給我的。我這次來臺北,格外帶著一雙眼睛,就是為慧而看的。
  • 美學大師蔣勳力作,第一部文學音樂劇,蔣粉必看的《少年臺灣》
    臺灣著名作家蔣勳花費10年時間走遍臺灣大大小小角落,寫下著名文學暢銷小說《少年臺灣》。他講的不是臺北、高雄這樣的大城市,而是一些小小的角落、小小的鄉鎮;他講的也不是達官、權貴這樣的所謂「重要」人物,而是一些普通人的故事。       《少年臺灣》中描寫的是那些長久生活在臺灣那片土地裡的記憶,不同人的生存狀態以及風土人情,展現著不同的幸福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