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共同連接起的真實武漢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2020-12-20 健康界

大家好,我是董家鴻,是清華大學臨床醫學院院長、北京清華長庚醫院院長。這次校慶演講的主題是「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在我和團隊一起經歷了武漢一線的抗疫生活後,我切身感受到這一點: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我們每個人都被一些橋梁和紐帶緊緊相連。今天我有四個小故事和大家的分享,就從我們準備奔赴武漢說起。

去,不去?從一個人到六個人

2月中旬,全國新冠肺炎患者的發病人數仍在快速增長,這種未知的疾病傳染性高、沒有特效藥、重症患者死亡率高……一時間,全球的注意力都被這場突如其來的瘟疫奪去。就在這個時候,我受到新冠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醫療救治組的委派,帶領國家遠程醫療隊工作小組,奔赴疫情重災區——武漢。

3月24日抵達武漢

作為一名從業37年的醫生,救死扶傷的信念已經深入骨髓,當國家有難,患者有需時,更多湧上心頭的是終於能夠親自上陣的熱血沸騰。但援鄂遠程醫療隊中除了經常與生死打交道的醫生,還有學者和工程師,這種時刻、這項任務、這個決定,對於他們和他們的家庭而言真的是太艱難。清華大學人工智慧研究院楊斌工程師告訴妻子決定赴武漢後,妻子默默不語很久,才站起身抱了抱楊斌,轉而就開始為他收拾行囊,一邊收拾一邊掉眼淚。我們都是平凡人,背後都有家人,我的母親從新聞中得知我瞞著她去武漢的事情後,也打來電話念了我好久,你們看,雖然我都這把年紀了,在父母眼中仍舊是個孩子。正是這份明知風險仍然選擇逆行的初心,讓我們的六人行,不孤獨,很溫暖。

2月23號晚上9點,我和團隊一起從北京西站出發,坐上了久違的綠皮火車,大家既忐忑,又期待,討論了很久智能防疫設備部署和疫區實地考察計劃。(當然,我們全程都嚴實的帶著口罩,做了充分的防護)。第二天凌晨抵達目的地—武昌站,這是號稱九省通衢大武漢往常最中心、最熱鬧的車站。下車後的站臺,空蕩蕩,冷清清,到處瀰漫著消毒水的味道,外面下著淅淅瀝瀝的小雨,刮著冷冷颼颼的北風,偌大的車站裡,一列火車、一位列車長、一行六人和十二個箱子。行駛在封城中的武昌大街上,一邊是摩登都市,一邊又闃無一人,一切都像是科幻電影裡的場景。和大家說實話,那個瞬間,那種莫名的悽涼,真的會恐慌,會傷痛。為武漢,為生命,團隊被激發出更強烈的使命感,就想立刻投入與疫情的搏鬥,於是我們未作停歇就直奔武昌區政府,打響了國家遠程醫療隊在抗疫援漢的第一槍。

六個人背後的科技報國清華人

雖然一線是六個人的身影,但撐起戰鬥的,還有我們背後多支清華醫工結合攻關團隊。瘟疫爆發,牽動著每個「清華人」的心。臘月二十七,還有幾天過年,由臨床醫學院及附屬醫院、精準醫學研究院、人工智慧研究院、精密儀器系、電子工程系、航天航空學院等院系專家組成清華大學醫工結合「戰役突擊隊」,聚到清華長庚醫院開了個緊急會議,會議結束後大家紛紛退掉了歸家團圓的車票,迅即投入到各項科技攻關中。我們的第一個應急研發的成果——COVID-19自測評估系統,自大年初一啟動研發到年初八通過專家審核上線,僅僅7個日夜。我們的團隊廢寢忘食,用清華速度為恐慌的人們及時送上居家自測神器。如果你心存疑慮,只需要打開手機,做一次自查篩選。小程序會根據體溫、呼吸道症狀、流行病學史等因素進行自動分析,給出一個可靠的新冠感染風險評估,感染風險高的病人會被建議去醫院就診,反之則先在家中觀察。

通宵鏖戰的研發團隊

上線當天,便有來自內地及港、澳、臺34個省市的75萬餘人次點擊進行了自測。自測評估系統不僅可以強化大眾對新冠肺炎的科學認識,減免社會恐慌,同時幫助百姓做好就醫前的居家分診,減輕醫院的醫療負荷,讓醫療機構有限醫療資源更加高效地投入到確診患者,避免醫院內人群聚集和交叉感染,有效遏制新冠肺炎疫情蔓延擴散。

一位在非洲工作的清華校友告訴我,有個非洲剛果布的小夥兒,他所在的公司建議員工使用我們的小程序進行每日自測。一天早晨起來,他突然開始發燒,雖然沒有其他症狀,但這可嚇壞了一家老小,疫情期間發燒,尤其是在當地醫療資源不甚充足的情況下,這可攸關生死。家裡人都慌了,坐立難安,症狀稍有風吹草動就往新冠上靠。有說去醫院的,有說在家觀察的,爭執不休。小夥自測後得「居家醫學防護,觀察症狀變化」的建議,雖然大家還有些許不安,但心裡都踏實了下來。小夥在家做了防護,當晚燒就退了,也沒有出現別的症狀。

武漢,我們在洪流中繼續戰鬥

到達武漢的三天後,我們便在雷神山、武漢大學中南、天佑、協和等多家新冠肺炎定點醫院完成了原定技術設備部署:智能輔助分診系統在提升分診精準度和效率的同時,降低了院內感染風險;智能輔助診斷系統可以在10秒內進行快速診斷、精準分型和分類救治,並賦能提升了基層醫療機構的診斷水平;移動生理參數監測系統減輕了醫護的監測工作負荷,降低了職業暴露風險;遠程集成協同診療系統為多學科遠程醫療搭建了高效能的5G網際網路平臺,藉此我們組織開展了多次國內及國際多學科遠程會診,形成前方臨床救治後方遠程醫療支援的集成救治模式…從個人防護、社區管控、院內救治、遠程醫療和康復照護5個環節為新冠肺炎的智能化防控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武漢大學中南醫院測試系統

當然,技術研發不是閉門造車,一定要來自於一線臨床實踐的真實需求。完成遠程醫療工作部署後,我們每個白天奔波調研各家定點醫院、方艙醫院、康復隔離區及社區衛生中心,了解當地疫情防控中的迫切需求,晚上便投入新一輪的研發中,真的是沒日沒夜地趕工,一天只睡兩個小時是常有的事,大家好像早就忘了一開始的恐慌緊張。就這樣,在短短3天裡,我們以武昌區水果湖街社區為試點,部署了針對隔離區康復人群管理的COVID-19康復護航系統。醫護工作者只需要通過手機、平板等行動裝置,就可以對龐大的患者群的入艙、出艙過程,及在艙期間和出艙後的居家隔離期間的健康狀況進行實時、動態監測。該系統已在湖北省全省廣泛應用,目前在475個集中醫學隔離區累計管理康復患者15922人,累計管理出艙患者8527人,管理總床位數8491張,大大減輕了隔離區的工作壓力,也顯著提升了康復患者的滿意度。

調研方艙醫院

科技的力量硬核強大,但在武漢,讓我更加感動的是,如同洪流一般守衛著這座城的平凡英雄們。七十六回日夜交替,十四億人心頭縈繞。這裡有堅守至今的武漢本地醫務工作者、有來自全國各地的300餘支援鄂醫療隊、有在疫區裡奔波送飯的外賣小哥…有最可愛的武漢人。疫情面前,武漢人民積極配合,自覺「宅」在家裡,一眼望去,街道上只留下白色隔離服和警察來來回回忙碌的身影。還有不少志願者帶上「紅袖章「、穿上「黃馬甲」,在防控點職守,在小區裡巡邏…這每一個真實的連接點,連接起了一個真實的大武漢。每一個留守武漢的人都兢兢業業地呵護著這座睡夢中的城市,不遺餘力地為打贏「武漢保衛戰」貢獻著自己的力量。我也為能夠代表「清華人」加入四萬援鄂醫療大軍,盡到自己的綿薄之力,感到無比的榮幸與自豪。

願成為全球健康守護者

中國有句老話,患難見真情。在之前中國全力抗擊疫情的緊要關頭,多個國家伸出了援手,如今隨著新冠疫情在全球多點爆發並迅速蔓延,中國也決不會袖手旁觀,必將力所能及地提供協助。中國同世衛組織和國際社會迅速分享了部分毒株全基因組序列,向韓國、美國、伊朗等國家提供大量抗疫物資;抗疫醫療專家組攜31噸醫療物資馳援義大利;中國外交部、國家衛健委與10個太平洋島國通過視頻會議分享抗疫信息、交流防控經驗。

我們清華大學臨床醫學院也決定將「清華COVID-19智能防控系統」中部分產品開發出多國版本並捐贈分享給有需要的國家。目前自測評估系統已製成英語、日語、韓語、波斯語和義大利語等8個外語版本,已為74個國家、2000萬用戶提供了自測服務,分流減少醫院發熱門診患者量達到90%;智能輔助診斷系統也已推出英語及韓語等版本,向美國、韓國及德國進行了捐贈。我們也積極與美國、澳洲、非洲等地的專家、政府官員們連線進行了遠程醫療會診與經驗交流,分享了清華疫情防控技術和經驗…這些行動,傳遞著「清華人」 與各國人民守望相助、攜手抗疫的責任與擔當。

我們常說到一個詞「家國情懷」,在環球同此冷暖的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是由千千萬萬個家庭、千千萬萬個真實的人連接組合起來的,幫助武漢,就是幫助中國;而如今,中國將在抗疫中積累下的寶貴經驗與世界分享,不斷地推動國際疫情防控合作,我們和世界人民又緊緊相連。

圓滿完成任務 載譽凱旋

「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獨自應對人類面臨的各種挑戰,也沒有哪個國家能夠退回到自我封閉的孤島。」唯有戮力同心,才能阻止這場疫情的蔓延,維護人類的共同家園,構建全球健康共同體。願每一個我們,都能成為全球健康的守護者!


相關焦點

  •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病毒是人類共同的敵人
    作者:陸玄同近日,武漢市旭光學校一名中學生給世衛組織駐華代表高力寫了一封信,他在信中講到武漢已逐漸恢復生機後,第一次親近自然的感受,明白這種平凡生活來之不易。他寫到,世界很大,但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病毒是人類共同的敵人。
  • 【英國】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兩個地球兩端的人, 會在彼此的命運裡有所關聯嗎? 極慢上漲的海平線, 會對深居內陸的人造成影響嗎?
  • 草堂讀詩|賞析:約翰·多恩《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沒有誰是一座孤島沒有誰是一座孤島,在大海裡獨踞;每個人都像一塊小小的泥土,連接成整個陸地。如果有一塊泥土被海水衝刷,歐洲就會失去一角,這如同一座山岬,也如同一座莊園,無論是你的還是你朋友的。無論誰死了,都是我的一部分在死去,因為我包含在人類這個概念裡。
  • No Man Is An Island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每個人的情況都千差萬別,同樣的四萬人,武漢和紐約境況就不一樣。這段日子,一直都在吵吵嚷嚷的把我國和國外比較。甚至出現了兩個超級大國的總統和外交部打起了低級嘴炮的奇觀,簡直就像罵街,但竟然還很受歡迎。雙方都有一票各自的支持者,各自的民粹都覺得不支持就是不愛國。到底什麼才是愛國?愛國如果就是打嘴炮,那可太容易了。合作什麼的不說,我只想問一下:嘴炮很爽的時候,考慮了我們海外的同胞的處境嗎?
  •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繪本《不是我的錯》中的校園欺凌角色類型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英】 約翰·多恩我的記憶中有這麼一句話,但今天,我才知道這首詩的全部內容,才發現另一句很網紅的句子也出自這首詩:沒有誰是一座孤島,在大海裡獨踞;每個人都像一塊小小的泥土,連接成整個陸地。
  • 約翰 · 多恩 |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可以自全每一個人都是大陸的一片整體的一部分如果海水衝掉一塊歐洲就減小如同一個海岬失掉一角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領地失掉一塊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損失因為我是人類的一員因此,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它就為你而鳴《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是十七世紀英國玄學派詩人約翰·多恩John Donne(1572—1631)的著作。
  • 疫情下我的春節,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可以自全。每個人都是大陸的一片,整體的一部分。我的大伯帶著微醺的酒意說:「我們單位初五就要上班,趁這幾天要好好安排下活動。」我姨丈接著他的話說:「聽你這話就知道你又手癢想打牌了吧,哈哈。」眾人聽了都紛紛笑了,所有的一切與往日相比沒什麼差異,顯得是那么正常。席間只有舅媽看了下手機說:「最近好像武漢的疫情很嚴重啊,傳染了很多人。」
  • 摸摸頭,「沒有人是一座孤島」。若你需要,我一直都在。
    李佳琦,直播時說:「沒有人是一座孤島,總有人來安慰你。」在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裡,每個人都有情感和歸屬的需要。人人都希望得到相互的關係和照顧。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來得細緻。飯桌上外婆不停的給讓萍萍吃紅薯,女孩搖著手說:「奶奶,下次不要再弄這些了,我又不吃。」外婆聽完停頓了一會,低聲說了句:「你小時候最愛吃這些啊!」後來,通過姨媽的口中,她才知道。外婆老了,身體一直不好,平時都很少去菜市場了。知道她要來,今早一起來,就早早去菜市場買紅薯。如今,女孩長大了,生活條件也好了,但作為外婆,能為她做的就只有一頓可口的稀飯了。
  • 埃姆朗·薩羅希:我是一座孤島,處在相思之水中,隔絕我通向你
    我越是逃離,卻越是靠近你,我越是背過臉,卻越是看見你。我是一座孤島,處在相思之水中,四面八方,隔絕我通向你。一千零一面鏡子,轉映著你的容顏,我從你開始,我在你結束。——埃姆朗·薩羅希沒有經歷過的不能夠被稱作經驗,沒有體驗過得不足以感嘆人生,沒有一個人不會因為另一個人而對生活有了新的觀點,只不過這一段是經驗、是體驗還是人生,沒有人能夠以足夠篤定的口吻,去描述未來的一切不確定,當下發生的一切是未來的過去,卻是最精準的現在,不巧的是每一個人的現在其實都有些孤獨。
  •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也沒有困境是真正的絕望
    時代遇到了一粒微塵,落在每個人,各行各業上的,都是一座大山。而即便是不談工資,很多人也過得並不好受。封城後,湖北人和武漢人在一些人眼中,幾乎等同於病毒了。他們經歷了歧視、拒絕和信息洩露。每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大家彼此守望相助,帶來了人世間最溫暖的畫面。他們都很平凡,卻都很偉大。微博網友給人家打了三個月工,不要工資只為了學烤冷麵,現在學會了,在廟會上租了攤位買了食材,打算靠著烤冷麵賺一筆,但如今他只能蒙在出租屋裡哭。
  • 戰疫痕跡「美照」暖人心,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中國青年網西安3月11日電2月24日,陝西首批支援湖北心理醫療隊出發,到達武漢後他們立即分為6組,迅速投入到心理援助工作中。在工作之餘,隊員們用日記的形式記錄下「心理抗疫」的點點滴滴,在人們心中種下希望的「種子」。
  • 疫情面前,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中國江蘇網訊「爺爺,明天我就要換病區了,又來了一批醫務人員照顧你,一定要堅持啊。」2月7日,南通大學附屬醫院重症醫學科護師、第三批江蘇援湖北醫療隊隊員朱志紅在夜班前接到通知,從明天開始,他們將離開危重症病房,開始接手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的C8西病區。
  •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 一周互動
    局長想說的是,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可以自全。每個人都是大陸的一片,整體的一部分。如果海水衝掉一塊,歐洲就減小,如同一個海岬失掉一角,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領地失掉一塊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損失,因為我是人類的一員,因此 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 它就為你而鳴。今天精選了本周6條留言,略作回應。
  • 《島》: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在大海裡獨踞
    湯姆·漢克斯表示,「希臘是一個避風港……我去過世界各地,我去過世界上最美麗的地方,沒有哪個地方能超越希臘。土地、天空、水對靈魂都有好處,這是一個療愈的地方。」這個浪漫的國家,前不久剛剛授予了這位美國影帝榮譽公民的稱號。
  • 《禁閉島》: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孤島
    善的一面在泰迪夢中陪伴他,開導他:「我死了,你必須面對現實。」惡的一面,是泰迪調查的對象瑞秋,那畢竟是他妻子的一部分,選擇性地遺忘,而又不能忘,所以一直在調查中。泰迪身上,也是雷德斯身上,願意接受,但痛恨的一幕記憶,是他參加二戰時,在納粹集中營看到的,人類最醜陋的一面。
  • 評:疫情面前,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此前,確實有一些市民根據「小道消息」,在心中拼湊起一塊所謂的「疫情地圖」。官方發布權威信息,替換了坊間流傳的信息,驅散了種種揣測和疑慮,既讓市民心中更有底,也有助於推動各社區有效落實國家「以社區防控為主」「群防群控」的要求。因此,市民為深圳市衛健委「硬核」發布點讚的同時,更要科學、理性地配合支持疫情防控工作。一方面,上榜的小區居民不必過度擔憂,要進一步提高防護意識。
  • 德恆: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丨硬核之戰專訪
    在德恆黨委書記、主任、首席全球合伙人王麗律師帶領下,德恆向四十家醫療機構和法國、德國及巴基斯坦等國捐款300餘萬元和緊急醫用物資數百萬件;完成2020年度中國法學會部級法學研究重點委託課題《構建疫情防控國際合作體系研究》;建立了300人抗疫研究組,撰寫法律文章270餘篇,舉辦抗疫法律培訓57場,逾2萬人次收看……生命危機面前,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大家必須聯合才能有生機。
  • 有聲│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
    我們立志做最優質的朗誦學習基地作者|約翰 · 多恩 朗誦|謝東升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沒有人是一座孤島可以自全>每個人都是大陸的一片整體的一部分如果海水衝掉一塊歐洲就減小如同一個海岬失掉一角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領地失掉一塊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損失
  • 記者手記:病毒面前,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抗擊新型肺炎)記者手記:病毒面前,沒有人是一座孤島中新社柏林2月6日電 (記者 彭大偉)「我不是病毒!」——近日,在中國全力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之時,一個法語寫成的話題標籤「#JeNeSuisPasUnVirus」(我不是病毒)被身處歐洲的亞裔人群頻頻在社交媒體推特等處使用。
  • 《島上書店》:有了愛的溫暖,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經過這一系列打擊,A.J的人生仿佛陷入僵局,內心淪為一座孤島。A.J.費克裡前妻的姐姐伊斯梅,同樣在孤島中痛苦著。表面上伊斯梅光鮮亮麗,生活完美,本身是一位中學老師,嫁給了自己一直愛慕著的英俊作家丹尼爾。可是實際上,她的生活一直痛苦不堪,千瘡百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