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題材的藝術化表達與現代性書寫

2020-11-27 光明網

作者:陳曉

在當前中國少數民族題材電影的版圖中,導演萬瑪才旦的創作穩定且冷峻,個性化風格比較顯著。在《靜靜的嘛呢石》《尋找智美更登》《老狗》《撞死了一隻羊》等一系列作品之後,我們越來越看到一種較為純粹且有深度的少數民族題材藝術電影創作。他的新片《氣球》給喜愛藝術電影的觀眾帶來了驚喜,在當前中國電影的視域中,作品的完整性、完成度應給予肯定。

影片中,達傑一家人因一隻保險套而陷入困境,加之家中長輩突然離世,原本和睦的小家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難題。萬瑪才旦在這部作品中延續了前作的隱喻式表達與動物寓言,並通過電影視聽語言的藝術化處理,揭示了現代性發生過程中的人性隱痛。

「氣球」的隱喻與動物寓言

電影標題「氣球」在影片中是一個完整的意象,至少涵蓋了三重意義:一是電影開頭,達傑的兩個小兒子,在無意中拾獲父母的保險套後,將其當作玩具「氣球」,這是對計生用品的直接比喻;二是海報中紅色氣球與達傑妻子卓嘎的腹部相重疊,暗示懷孕女性的腹部;三是影片末尾,被放飛的紅色氣球受到眾人仰望,與片頭的白色「氣球」相呼應,構成一組對照。紅白「氣球」對於原初的藏區而言,皆是外來物,成為現代性的另類表述,映射出現代觀念的緩慢滲入,影響到藏區傳統生活的方方面面。

動物寓言在萬瑪才旦的電影中是一以貫之的創作技法。《老狗》中的「狗」,《撞死了一隻羊》中的「羊」,都以相對慘烈的動物寓言暗示了個體的生存困境。《氣球》中「種羊」、母羊與羊羔的隱喻,相比之下顯得溫和許多。羊群的生活組織模式,同現代家庭的結構達成某種一致,同時又形成強烈對比。

達傑從朋友處借來一隻種羊給自家的母羊配種,卓嘎直言種羊有點像達傑;其後又有種羊處於前景而達傑位於中景的構圖;另有達傑與他人起了衝突後,跌進給羊除蝨子的藥浴之中。如此種種,都指向男性與種羊的異質同構。但有所不同的是,動物的繁衍受到鼓勵,人類的繁衍卻受限重重。達傑的身強體健奠定了他在家庭場景內的中心地位,但在整體的環境中,他又不得不面對生活的困頓,甚至需要低價賣羊來供養孩子上學。換言之,達傑一方面享受家庭場景內部的權威,時刻展現出強力的姿態;另一方面,又獨自承受社會場景內的壓力。當得知卓嘎動了打胎的念頭時,達傑在家庭場景中的最後一絲權威,恰恰因為生育之事喪失殆盡。

相應地,卓嘎呼應著母羊的狀態。母羊應以生產羊羔為己任,她亦默認了這種設定。然而,當卓嘎懷上第四個孩子的時候,周醫生所代表的現代理念希望她打掉孩子,達傑、江洋和妹妹卓瑪卻認為孩子是老人的轉世,堅決反對墮胎。這一整套以生育為基礎的家庭寓言,勾連起藏區傳統文化與現代觀念的碰撞,在碰撞的過程中,卓嘎鮮活的女性形象呼之欲出。

視聽語言的藝術化處理

粗糲的影像、大段的手持鏡頭、長鏡頭調度、有意味的構圖、乾淨明了的色調、紀實性風格與超現實場景的呼應,共同構成了《氣球》對於藏區時空的想像。影片在電影語言的層面相當考究。以達傑與朋友喝酒一幕為例,兩個男人在室內對飲,前景是燃燒的爐火,柱子將中景內的兩個男人區隔開來,後景的窗戶外是一片漆黑,白色牆壁上女人的海報相當顯眼。隨後達傑的朋友醉倒在桌上,燈光閃爍了幾次之後熄滅,屋內的光亮只剩下前景的爐火。此刻,窗外的大雨反而從先前的一片黑暗中掙脫出來,光源透過玻璃上的水簾,斑駁地映照在牆壁上,也映照在達傑飽經風霜的臉上。那幽暗的藍色中透出達傑的生活樣態,帶著憂鬱與無奈。借羊、喝酒、給羊配種、還羊、喝酒……循環往復的狀態消磨著達傑的熱情,但生活的日常中總孕育著偶然。在達傑再一次與朋友喝酒的當晚,他的父親去世了。影片在此處給了一段長時間的沉默,傳遞出日常生活中的悲傷時刻,視聽語言準確而到位。

另外,電影中的長鏡頭技法相當突出,無論是人物在室外的行動還是在室內的狀況,動靜之間都可以看出一種極為清晰的影像調度手法。《氣球》中的長鏡頭與以往的藝術電影有所不同的是,儘管大致遵照了「上帝之眼」的模式,卻給予了人物最大的尊重,給他們更多的時間釋放動作與情緒,忠實地保留日常時刻的點點滴滴。

《氣球》在視聽語言層面確實做出了不少嘗試和突破,但也依稀能夠看出其他藝術電影的影子,雖然這種相似性未必是一種直接的模仿與因襲。然而,相較於獨特的藏族題材表達與特殊的文化觀念呈現,《氣球》的電影語言大抵還是來自於典範的藝術電影手法,諸如前景割裂的效果、窗面與牆面的光影流動、低機位的水面倒影、搖晃的長鏡頭與準確的調度等。事實上,在作者導演的層面,萬瑪才旦已經屬於相對成熟的創作者,但如果希望躋身世界一流導演之列,仍需找到極具代表性和獨創性的電影語言,以在創作領域標記出清晰的位置。

遮蔽與暴露:現代性之困境

以超越性的視角返歸本土,去描寫現代性的衝突與矛盾,這是當前藝術電影創作的重要路徑。這條路徑在一定意義上已經超出少數民族題材本身,是基於社會文化發展的維度去靜觀某一區域的生存境況。在《氣球》當中,最有趣的表達莫過於以一種「遮蔽」的狀態去「暴露」現代化進程中的私密與痛苦。

「遮蔽」在《氣球》中被處理成一種慣例狀態。其一,指向視聽語言,不斷出現的作為遮擋物的前景,暗示著人物的關係發展,例如達傑和卓嘎夫婦在溝通懷孕事宜時,晾曬的羊皮、破損的窗戶等物象均呼應著兩人觀念的背離。其二,指向語言本身,卓嘎羞於對周醫生描述關於兩性親密關係的種種,甚至用「免費發的那個」去代替保險套這個詞語。與生育環節有關的一切,都成為被遮蓋的話語,暗示與指代反而成了最為普遍的表述法則。

此外,「遮蔽」的手法還體現在卓瑪與德本加的故事線中。卓瑪戴著僧帽,以尼姑的形象出現,在鏡頭的操控下,我們看不見她的眼睛。卓瑪在學校偶遇初戀德本加後的一連串場景中,雙人鏡頭與單人鏡頭反覆轉換,但卓瑪依然沒有露出眼睛,這種顯而易見的遮掩,暗示了她的隱秘性。德本加在贈予卓瑪的書中記下了他們的故事,但書被卓嘎還給德本加,德本加也似乎再沒有機會向卓瑪解釋當初的誤會。

卓瑪和德本加的前史在影片中僅有碎片化的表述,並未被完整還原,我們大致可以推斷出這二人之間的愛恨情仇或許也與生育息息相關,而男女之間的秘密與誤解不外如是。對於卓瑪眼睛的遮擋,對於這段往事的隱藏,在心照不宣與秘而不宣之間,構成了一個曖昧且含混的空間。而藝術電影最令人稱道的地方,莫過於最大限度地生成開放的話語地帶。與此同時,被遮蔽的內容通過觀眾參與式的聯想與補充,又一次豐厚了作品的內涵。

萬瑪才旦兼具多種民族文化的背景,這種跨文化作者的身份,讓他既能夠立足於藏族少數民族題材的創作,又能以超越式的思維看待少數民族社會的發展及藏民個體的生存狀態。同時,可以通過作品反映出藏區資源匱乏、觀念相對滯後等現實議題。當然,在影像的背後,也能夠看到導演自身的困惑與掙扎,生存在不同文化縫隙中的個體似乎都面臨著諸多無解的難題。時至今日,我們呼喚此類影片的出現,呼喚以沉穩克制的鏡頭,在書寫區域文化歷史的同時持續引發觀者的思考,而不是將藏區及其真實個體作為媒體奇觀或流量熱點進行展示。

(作者系南京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講師)

來源: 光明網-文藝評論頻道

相關焦點

  • 《電影文學》(2019年第14期)新世紀貴州少數民族題材電影中的認同建構
    [摘要]新世紀以來貴州少數民族題材電影通過秀美自然景觀的詩意呈現、民俗風情的獨特展示、民族語言內涵的深入挖掘、特異的神話和民間傳說的展現等,集中表現出對民族文化身份的關注。在全球化和現代性的衝擊下,少數民族題材電影逐漸被邊緣化,但是,大多數電影創作者藉助影像敘事,積極構建貴州少數民族的身份認同。
  • 少數民族題材系列電影研討會在花瑤古寨舉行,專家學者們這樣說……
    眾多來自國內的知名電影行業專家和學者應邀參加研討會,總結交流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創作經驗,分享少數民族題材電影魅力,探討少數民族題材電影發展規律路徑,共同推動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創作。邵陽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周迎春: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創作具有重要的歷史和時代意義,全市上下要站在民族大團結大發展的高度來認識少數民族題材電影的重要性,全社會都來重視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工作;要下大力氣培養和造就一大批從事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工作的專業人才
  • 饒曙光|少數民族電影與共同體美學
    少數民族電影要自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民族團結,保障國家統一。新中國成立之初,以《內蒙古人民的勝利》《農奴》《五朵金花》為代表的少數民族題材電影通過各族人民共創歷史、共建新中國的「一體化」敘事有效促進了少數民族對於國家的認同與歸屬。
  • 鴛鴦蝴蝶派小說的主題現代性:現代都市的文學書寫
    文學的現代性離不開都市,雖然波德萊爾的「現代性」定義中並沒有特別指出現代性與都市之間的特殊關係,但我們談論其作品離不開 19 世紀時期的巴黎。早在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以韓邦慶為代表的通俗小說家就開始關注中國早期城市的發展變化,其作品《海上花列傳》可謂中國都市小說的濫觴。
  • 廣西少數民族人物形象的中國畫技法語言是什麼?
    廣西地處我國南部,是少數民族聚居的主要地區之一,地域內民族眾多,民族文化亦是多樣。反映到藝術審美層面來看,廣西少數民族的形象、服飾、習俗等均為畫家們提供了不竭的靈感源泉。新中國成立以來,湧現出如黎正國、柒萬裡、鄭軍裡、姚震西、魏恕、梁啟德、黃宗湖等一大批以廣西少數民族為創作題材的人物畫家。
  • TME騰訊音樂藝術計劃:音樂人藝術化表達的「自由場」
    音樂的藝術性,是近些年來被市場忽視的話題,而這一次通過推出TME騰訊音樂藝術計劃,讓用戶市場再一次注意到了音樂人群體的藝術化表達
  • 藝術化創意方法
    這種設計方法要求設計師們把握的基本原則是在保留漢字原有意義的基礎上,將漢字複雜的形,拆解開來,保留其中的一部分,以儘可能簡約易記的形式,表達儘可能豐富的設計內涵。讓人看完後意猶未盡,過目難忘。推薦閱讀:漢字設計技巧!解構漢字"以形延意"
  • 《當代電影》 | 民族記憶的神話講述——塞夫、麥麗絲蒙古族題材電影創作分析
    『現代性』和『立體感』無關的構架上:從場景、道具、人物造型乃至影像的寓意,他們致力突出的是經由電影媒體和構想元素所呈現的一個邊緣民族史詩想像的建構 ,而不是反思式的拆解或重組。」相對而言,塞夫、麥麗絲的影片更為偏於民族歷史文化傳統的堅守與褒揚,而相對並不關注自然/文明這個二元對立的主題表述,從而也在很大程度上規避了關於文明與野蠻、傳統與現代之間衝突的現代性議題。從創作主體角度而言,導演的個人闡述或可成為我們論述的參照。在梁明導演的《都市童話》的對談中,麥麗絲認為:「為什麼少數民族的影片在國際上有影響力,是因為它隔離了文明世界的複雜面。」
  • 特徵鮮明,自成一家——著名畫家孔維克中國人物畫現代性探索的新路徑
    中國人物畫現代性探索的新路徑 孔維克是我非常熟悉和尊敬的畫家,作為孔子的後代,為孔子造像在無形之中成為其繪畫的重要內容。孔維克多年來堅守著這份責任和義務,並取得了很大成就,如《杏壇講學》《孔子與弟子七十二賢》《孔子周遊列國》等都是其早期的成名之作。
  • 香港警匪片的現代性思辨及文化變奏
    尤其在「現代性」的問題上,「九七」前的香港電影可以說大多都是「非現代」甚至「反現代」的。所謂「現代性」,這是一個富有多重含義的詞。自十六世紀以後,迅速崛起的歐洲文明向世界範圍擴張,世界文明的面貌被迫發生極大改變。而自工業革命以後,西歐諸國逐漸走上資本主義之發展道路,兩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更是後來居上。
  • 美術研究|美術學|傳統舞蹈審美回歸的現代性體驗!
    「文藝復興以降,現代與傳統作為一組對立範疇開始出現,其間幾經反覆到了波德萊爾,今天意義上的現代性觀念便被確立起來了。」[2]因此,與其說現代性是一種來自未來的召喚,不如說是延續而來的傳統。歷史地看,現代性的出現是和「傳統」相對應的,是告別傳統的歷史進程,即現代性是傳統衰退而出現的新的社會文化形態。因此,現代性如何從傳統中脫胎而來,如何在傳統中演變,如何繼承傳統,這顯然是一個無法迴避的問題。
  • 【共有家園】民族文化的想像與再生產 ——論少數民族題材電影《花腰新娘》與《尋找劉三姐》的文化訴求
    電影利用自身的文化創造性特徵將少數民族的文化傳統進行審美轉化,通過表意符號的置換和表達邏輯的改造,少數民族的自然和人文景觀與大眾傳媒文化以雜糅的形式結合起來,營造了獨特而又具有親和力的少數民族區域「美學共同體」。
  • 12部電影,12個「少數民族語言博物館」
    同時,這些電影也成為瀟影集團和湖南電影近年創作的一個獨特系列,成為中國少數民族題材電影創作的一個獨特篇章。近日,湖南日報記者對話導演韓萬峰,跟著他的講述,重返電影故事和拍攝現場。《青檳榔之味》幾乎變成了一個「黎語博物館」記者:為什麼選擇以少數民族為題材和背景拍攝電影?韓萬峰:我是一個漢族人,其實之前很少接觸少數民族。
  • 全國首部少數民族法官題材公益電影 《雲上法官》舉行開機儀式
    全國首部少數民族法官題材公益電影 《雲上法官》舉行開機儀式 2020-10-15 18: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賈克:現代理念與中國表達
    青年攝影師賈靜從把本土文化通過現代性的攝影理念與手段進行中國式的表達這一話題出發,與他就本土的人文題材拍攝展開對話。賈靜:您的鏡頭始終對準中國傳統文化,由音樂到戲曲,再到百工,從一個點作為開端,層層深入,向我們展示了您眼中的鄉土文化,當初確立選題的思路是如何產生的?
  • 《氣球》:萬瑪才旦的現代性命題丨新力量
    萬瑪才旦用小說和電影打開了藏區的內部地理,省識出諸多現代性命題。他的電影聚焦藏區日常生活,將目光投向普通人,把藏地從公眾的刻板印象中解救出來。《老狗》通過一條狗顛沛流離的命運,審視宗教中的放生與世俗社會的衝突;《靜靜的嘛呢石》借電視媒介思考藏區本土文化與外來文明的關係;《撞死了一隻羊》將殺手復仇的故事和給死羊做道場的故事拼貼在一起,思索罪與贖;《氣球》以性為隱秘的切口,審視欲望、宗教信仰與生育問題——琳琅滿目的現代性議題,為萬瑪才旦的電影注入了源頭活水。 何為現代性?
  • 「霧社事件」折射臺灣少數民族困境
    「霧社事件」發生於1930年10月27日,前後2個月,參與此次抗日暴動的霧社6社少數民族幾乎滅族。霧社所管轄的少數民族分為四大部落,各部落又由若干社組成,當時起事之時霧社共11社,參與起事的有6社,莫那·魯道是起事的馬赫坡社頭領。
  • 萬瑪才旦:少數民族題材電影進入市場 需要打破偏見
    比創作難的是上映難 擔憂小眾題材電影前景 2020年11月20日,《氣·球》在國內上映,萬瑪才旦導演又開始了經歷市場之「難」。「當前的中國電影市場仍以漢語為主,所以,當少數民族題材電影進入這個市場的時候,會遭遇很多讓人尷尬的問題,例如排片少。這兩天很多朋友都為這部影片發聲、呼籲,我一方面挺感動,另一方面也覺得挺悲哀的。
  • 新中國兒童電影史的歷史書寫
    如美國出版的《電影術語詞彙》一書概括兒童電影為「具有專為吸引兒童及供兒童娛樂的內容及處理手法的故事片」,國內兒童電影學者鄭歡歡曾給「兒童電影」下定義為:兒童電影是兒童世界的影像表達,具有「通過電影影像的方式表達兒童世界的媒介特性」和「以適合兒童審美的方式表現兒童精神世界本質」的兒童本位特徵。
  • 同為少數民族政權,為何清朝題材的電視劇很多,而元朝卻很少?
    元、清兩代都是我國歷史上建立的少數民族大一統王朝,但在當今電視劇領域,二者的表現程度卻大不相同。具體而言,今天我們可以看到,元朝再現的電視劇屈指可數,能說得上名劇的也只有《成吉思汗》了。然而,清朝電視劇的重現卻多如牛毛,從二月河所著的《康熙王朝》《雍正王朝》,尤小剛為導演所著的《孝莊秘史》,以及近10年來出現的《宮鎖心玉》《宮鎖珠簾》《甄嬛傳》等電視劇,清朝電視劇在中國古代歷史題材電視劇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大一統政權也是為少數民族建立的,為什麼有很多電視劇在表現清朝,而很少在表現元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