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上了山,和門徒一同坐在那裡。那時猶太人的逾越節近了。耶穌舉目看見許多人來,就對腓力說:「我們從哪裡買餅叫這些人吃呢?」(他說這話是要試驗腓力;他自己原知道要怎樣行。)腓力回答說:「就是二十兩銀子的餅,叫他們各人吃一點也是不夠的。」有一個門徒,就是西門彼得的兄弟安德烈,對耶穌說:「在這裡有一個孩童,帶著五個大麥餅、兩條魚,只是分給這許多人還算什麼呢?」耶穌說:「你們叫眾人坐下。」原來那地方的草多,眾人就坐下,數目約有五千。耶穌拿起餅來,祝謝了,就分給那坐著的人;分魚也是這樣,都隨著他們所要的。他們吃飽了,耶穌對門徒說:「把剩下的零碎收拾起來,免得有糟蹋的。」他們便將那五個大麥餅的零碎,就是眾人吃了剩下的,裝滿了十二個籃子。眾人看見耶穌所行的神跡,就說:「這真是那要到世間來的先知!」耶穌既知道眾人要來強迫他作王,就獨自退到山上去了。
——約6:3-15
耶穌坐船渡過加利利海,來到一個地方,眼前是一大片草地,就和門徒坐在那裡。有成千上萬的人從各城紛至沓來,要跟隨耶穌,聆聽耶穌的講道。太陽平西的時候,面對如此龐大的人群,晚餐就成了問題。耶穌就此考驗腓力,說:
「我們從哪裡買餅叫這些人吃?」腓力不知所措。安德烈上前來對耶穌說:
「在這裡有一個孩童,帶著五個大麥餅、兩條魚,只是分給這許多的人還算什麼呢?」耶穌叫孩童過來,孩童就把五個餅、兩條魚奉獻給耶穌。耶穌拿起來,祝謝了,就擘開,分給門徒,讓門徒分給眾人;眾人依次而傳,結果大家都吃飽了,還剩下十二個籃子的零碎。五個餅兩條魚原本算不得什麼,不過是一個人一天的食物而已;但是奉獻給耶穌,經過耶穌的祝福與擘開,卻能讓成千上萬的人吃飽。
這件神跡告訴我們一個真理:原本微不足道的事物,只要奉獻給耶穌,就能產生成千上萬倍的價值! 五餅二魚的神跡在四福音中是惟一同時記載的一件神跡,足見其意義之偉大,影響之深遠。這件神跡在當時引發了難以想像的轟動,產生了極為震撼的反響,使得成千上萬的猶太人起來擁戴耶穌為王。耶穌暗暗地離開他們,獨自退到山上去禱告。從當時民眾的反應來看,五餅二魚的神跡的確產生了巨大的效應。我們從中看出,本來
不起眼的五個餅兩條魚,經過耶穌的祝福,其價值是難以估量的!![]()
五餅二魚的神跡帶來了數量上的增加,原本少量的食物,竟然讓成千上萬的人吃飽。對照耶穌所行的第一件神跡——水變酒。水變酒是本質上的改變,淡而無味的水,變成了醇香四溢的美酒,延續了婚宴的喜慶。一個是量的增加,一個是質的改變。
這兩件神跡都離不開一件事,那就是人向耶穌擺上。水變酒的神跡發生之前,用人根據耶穌的吩咐,把六口石缸倒滿了水;耶穌就在水中施行神跡,使清水變成美酒。五餅二魚的神跡是由於孩童奉獻了五個餅兩條魚,經過耶穌的祝謝和擘開,又遞給眾人,眾人都吃飽了。
無論五餅二的神跡,還是水變酒的神跡,都向我們傳遞了一個信息:
神跡的發生,有時需要人的參與,需要人的擺上。由此可見,
上帝需要我們擺上自己!六口石缸的清水和五個餅兩條魚,雖然都是最普通的生活用品,但是藉著人的擺上,耶穌就在其中上施行神跡,以至成為眾人極大的祝福! 普通的物質尚且能讓耶穌看重,從中施行神跡,何況我們人呢?
在一切被造物中,上帝最看重的是人,對人情有獨鍾。上帝第六天造人,說明一切都是為人而創造。惟獨人具有上帝的形象,被稱為萬物之靈。五餅二魚可以奉獻給耶穌,我們更應該把自己奉獻給耶穌。使徒保羅說:
「弟兄們。我以上帝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聖潔的,是上帝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羅12:1-2)
人生的意義在於奉獻給上帝,奉獻自己當作活祭,能把自身的價值提升到極致! 孩童被帶到耶穌面前,他把僅有的五個餅、兩條魚毫無保留地拿出來,耶穌欣然接受了孩童的奉獻。我們不禁要問,如此龐大的人群中間,難道就沒有別的人帶上餅和魚嗎?難道只有孩童攜帶嗎?在成千上萬的人群當中,一定也有人攜帶餅或是魚,為什麼只有孩童拿出來呢?原來,成年人內心複雜,想法太多,過多地為自己考慮。他們會想,我拿出來以後自己吃什麼?我憑什麼要拿出來呢?就算拿出來了,這一點點給誰吃都不夠,何必多此一舉呢?帶著這些想法的人,就算把餅和魚拿出來,耶穌也不會收取。
只有樂意奉獻,上帝才會悅納。 耶穌之所以收取了孩童的奉獻,是因為孩童心地純潔,不像成年人那樣複雜。從孩童奉獻得知,我們只有像孩童一般純潔,才能蒙耶穌悅納。耶穌說:
「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迴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得進天國。」(太18:3)只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才能成為天國的子民。因為上帝只悅納孩童一般內心純潔的人。孩童之所以不加思索地把五個餅、兩條魚全都拿出來,是因為他內心單純。
耶穌從他手裡收取的,不僅是五個餅兩條魚,更是小孩子單純的心! 上帝創造萬有,萬有都屬於上帝,惟獨我們的心沒有完全向上帝開放,沒有完全被上帝得著。按理說,我們都是耶穌重價買來的,應該完全屬於耶穌。可是,由於我們內心被世上的思慮所佔有,被肉體的情慾所攪擾,被自己的老我所掌控,我們的內心沒能被耶穌得著;以致勞苦背負重擔,活在肉體之中,活得很累,活得很苦,失去了平安和喜樂。 如果我們能回心轉意,變成小孩子的樣式,返璞歸真,在上帝面前倒空自己,保持一顆赤子童心;把自己完全奉獻給耶穌,讓耶穌在我們生命中執掌王權,我們就會有不一樣的人生,而成為被上帝使用的器皿;自己獲得上帝的祝福,別人也因我們獲得祝福! 孩童把五個餅兩條魚向耶穌全然擺上,不僅為成千上萬的人帶來了祝福,他自己也與大家一同領受了祝福,他們都吃飽了。當我們願意向上帝完全擺上的時候,上帝絕不會讓我們空手而回,而是一同飽受上帝的賜福!
「你們給他們吃吧!」這是耶穌對門徒的吩咐。按照前三部福音書記載,當日頭快要平西的時候,門徒前來對耶穌說:
「請叫眾人散開,他們好往四面鄉村裡去,借宿找吃的,因為我們這裡是野地。」耶穌說:「你們給他們吃吧!」門徒說:「我們不過只有五個餅,兩條魚……」(路9:12-13)面對成千上萬人的晚餐,耶穌要門徒給他們吃。門徒說:
「我們不過有五個餅兩條魚。」耶穌如此吩咐,並非強人所難;而是在告訴門徒:
你們雖然如同五個餅兩條魚,微不足道;但是,只要肯為耶穌擺上,你們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能成為千萬人的祝福! 耶穌把我們人和五餅二魚並駕齊驅,說明耶穌要我們把自己如同五餅二魚一樣擺上,就能提升自身的價值,成為眾人的祝福。耶穌呼召門徒時,對他們說:
「來跟從我。我要叫你們得人如得魚一樣。」(太4:19)很顯然,
耶穌把魚比作是人。因此,初期教會的信徒,以魚比作基督徒的身份,作為彼此聯絡的暗號。在耶穌的教導中,也把
人與
餅作了對照;他說:
「‵要防備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酵′,這話不是指著餅說的,你們怎麼不明白呢?」門徒這才曉得他說的,不是叫他們防備餅的酵,乃是防備法利賽人和撒都該人的教訓。(太16:11-12
)耶穌把人和餅、教訓和酵相提並論,說明餅可以比作我們人。五個餅可以象徵我們人體有五官,常言道:五官端正,五官精緻;人體又有五覺: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人手有五個手指。兩條魚,有雙倍的意思,象徵人可以用雙手和雙足來事奉上帝,為主作工。
耶穌說:
「你們給他們吃吧!」無論十二門徒,還是五餅二魚,都離不開耶穌。如果離開了主,我們不能做什麼;就算在為主作工,不過是草木禾秸的工作,沒有永恆的價值。我們只有把自己放在耶穌手裡,就能發揮無限的價值,滿足成千上萬人的需求,還能多出十二籃子的零碎。因此,我們惟有擺上自己,把自己奉獻給耶穌,才能提升自身的價值,才能成為眾人的祝福。
當我們願意把自己當作活祭,為耶穌使用的時候,自己就是在經歷上帝的恩典與能力。正如孩童奉獻五餅二魚的時候,自己也從耶穌那裡得到了飽足。 有一位著名的神學家,曾經面對信心的低谷。那時,他希望別人對他有關愛。當時他在一所教會作義務牧師,只是講道,不需要探望。就在他信心最低谷的時候,他作了一個決定,堅持每周去探訪五個不同的弟兄姐妹。他發現,在這些普通的弟兄姐妹身上,更能體會信仰的真實;而且越是服事他們,越是在經歷上帝的恩典與能力;越是關心他人,越是幫助自己。在服事過程中,他走出了信心的低谷。最後他總結道:「人越是在低谷,越是以自我為中心;越是以自我為中心,越是走不出低谷。但是去關愛他人,驅使我們離開自我為中心的深淵,可以體會天父大愛的心腸。」 我們教會有青年唱詩班,最初的成員都是高中的學生。他們美妙的歌聲,猶如天籟之音,感動了無數的信眾,為主做了美好的見證。作為詩班成員,每周需要練唱,每主日需要獻唱。高中是功課最繁忙的時期,尤其高三要面臨高考,那是分秒必爭最緊張的日子。然而,他們都克服了困難,堅持每周一次練唱和主日崇拜時的獻唱。後來發現,這些堅持練唱和獻唱的學生,個個金榜題名,考上了大學,一個都沒有落榜。
感謝上帝!愛上帝絕不會落空!我們為主的事工著想,上帝要為我們著想。我們雖然如同五餅二魚,微不足道,只要為上帝擺上,把自己放在耶穌手裡,就能提升自身的價值,成為眾人的祝福,自己也在飽受上帝的祝福!關注我們 樂意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