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著名三大營都有多牛?第二打敗蒙古騎兵 第三收復越南

2021-01-18 歷史畫報

很多人對晚清的羸弱,十分憤慨。這種憤怒是有道理的,因為如果你看一下明朝大名鼎鼎的三大營,你就會發現,其實中國古代並不落後,只不過近代突然陷入一種無法擺脫的停滯而已。箇中原因,一言難盡,清朝帶來了許多嫁妝,也帶走了很多聘禮,比如曾經一度領先世界的軍火工業。

明朝三大營又稱三大營,包括五軍營﹑三千營和神機營,至明正統十四年(1449)二月,總人數約為17萬。三大營為明代京軍編制。洪武初即設,隸大都督府。十三年(1380年)改隸五軍都督府。明成祖遷都北京後,分設京師京營和南京京營,規制漸臻完備。

1 五軍營

明代京軍三營之一,由馬軍、步軍組成。明太祖時設大都督府,以節制中外諸軍,京城內外置大小二場,分教48衛卒。成祖北遷後,增為72衛。永樂八年(公元1410年)始分步騎軍為中軍,左右掖,左右哨,稱為五軍。除在京衛所外,每年又分調中都、山東、河南、大寧各都司兵16萬人,輪番到京師操練,稱為班軍。隸屬五軍營的還有掌隨駕馬隊官軍的十二營,掌操練上直叉刀手及京衛步 隊官軍的圍子手營,以及幼官舍人殫忠﹑效義諸營。

十二營、圍子手營、幼官舍人營、殫忠營、效義營附五軍營中。五軍營設提督內臣一人,武臣二人,掌號頭官二人,大營坐營官一人,把總二人。各軍營設坐營官一人,馬、步軍隊把總各一人。平時操練營陣。皇帝親徵時,大營居中,五軍分駐於外,為作戰主力。

2 三千營

三千營,明永樂時京軍三大營之一,最初以塞外降丁三千騎兵組成。嘉靖年間蒙古騎兵發展到約七萬人後改名神樞營。之所以叫三千營,是因為組建此營時,是以三千蒙古騎兵為骨幹的,當然後來隨著部隊的發展,實際人數當不止三千人,三千營與五軍營不同,它下屬全部都是騎兵,這支騎兵部隊人數雖然不多,卻是朱棣手下最為強悍的騎兵力量,他們在戰爭中主要擔任突擊的角色。

三千營分五司,分掌皇帝的旗 ﹑輿服﹑兵仗金鼓、御用寶物等:

掌執大駕龍旗、寶纛(dào)、勇字旗、負御寶及兵仗局什物上直官軍。

掌執左右二十隊勇字旗、大駕旗纛金鼓上直官軍。

掌傳令營旗牌,御用監盔甲、尚冠、尚衣、尚履什物上直官軍。

掌執大駕勇字旗、五軍紅盔貼直軍上直官軍。

掌殺虎手、馬轎及前哨馬營上直明甲官軍、隨侍營隨侍東宮官舍、遼東備御回還官軍。

3 神機營

明代京城禁衛軍中三大營之一,是明朝軍隊中專門掌管火器的特殊部隊,開啟了世界上火器部隊的先河。神機營,因用兵交趾(今越南),得火器法,立營肄習而名,其下亦分中軍、左﹑右掖、左﹑右哨。中軍分設四司,掖﹑哨各分設三司,掌銃﹑炮等項火器。隸屬該營的還有五千營,掌操演火器及隨駕護衛馬隊官軍。三大營各設提督內臣﹑武臣﹑掌號頭官統領。各軍﹑各司分設坐營官﹑把總﹑坐司官﹑監槍內臣﹑把司﹑把牌不一。洪熙時(1425年),命武臣一人總理三大營營政。平時,五軍營練習營陣,三千營練習巡哨,神機營練習火器。當皇帝親徵時,三大營環守於皇帝大營,一般是神機營居外,騎兵居中,步兵居內。

神機營擔負著「內衛京師,外備徵戰」的重任,主管操練火器及隨駕護衛馬隊官兵,是皇帝直接指揮的戰略機動部隊。神機營與明初創編的衛所駐軍的編制不同,其最高編制級別為營,營編提督內臣2人、武官2人、掌號頭官2人;營下編中軍、左掖、右掖、左哨、右哨五軍,各設坐營內臣1人、武臣1人,除中軍下領四司外,其餘各領三司;每司設監槍內臣1人、把司官1人、把牌官2人。營專習神槍、神炮。稍後,又得都督譚廣馬5000匹,稱五千下營,附於神機營,設官如神機營以下各軍,營下編四司,每司設把司官2人。

永樂八年(1410年)徵交趾(今越南)時,朱棣得神機槍炮法,特置神機營肄習。明成祖在親徵漠北之戰中,提出了「神機銃居前,馬隊居後」的作戰原則,神機營配合步兵、騎兵作戰,發揮了重要作用,使火器的應用更趨專業化,神機營也成為明軍的一個兵種。該營是京軍三大營之一(其餘兩營是五軍營及三千營),裝備有火槍、火銃等,後期又添置火繩槍。這種獨立槍炮部隊建制在當時中國乃至世界各國都處於領先地位,比歐洲最早成為建制的西班牙火槍兵(創建於1510 年),要早一個世紀左右,是明代早期火器部隊領先於世界的佐證。

相關焦點

  • 明朝精銳——三大營
    明朝京師三大營之一,是明朝軍隊中專門使用火器作戰的精銳部隊,是世界上最早成建制裝備和使用火器的部隊。 明朝京師三大營之一,最初以塞外招募的三千蒙古騎兵組成。嘉靖年間蒙古騎兵發展到約七萬人後改名神樞營。
  • 李自成攻入北京之前,明朝最厲害的三大營都去了哪裡?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最後一個漢人王朝,最後一個皇帝朱由檢因為無力阻擋闖王李自成的進攻,在煤山自縊,宣告明朝滅亡,但是據史料記載,當時守衛北京的只有幾千個太監,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一種情況,明朝最厲害的三大營去哪裡?
  • 明軍三大營的實力有多強大,神機營竟然是世界上第一支火器部隊!
    作為明帝國皇帝最為倚重的軍事力量,京師三大營不僅擁有精良的武器裝備,而且組成這支軍隊的士兵全部都是從各地軍隊中挑選而來。在歷次的戰爭中,京師三大營都是充當了御林軍的角色,特別是其中的神機營,是世界上第一支大規模裝備了火器的部隊部隊,在和蒙古人的戰爭中為帝國立下了赫赫的戰功。先來看一下三大營的組成,三大營分為五軍營、三千營和神機營。
  • 三大營總計有多少駐軍,為何能夠保護京師的絕對安全?
    說起明朝的京師三大營,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但是對於京師三大營的戰鬥力和兵力,卻沒有認真了解過。那麼,京師三大營總計有多少駐軍呢?為何能夠拱衛京師的安全。其實,京師三大營就是京師周圍的野戰機動部隊。在明朝建立的前期,三大營多次跟隨皇帝出徵,而且也立下了赫赫戰功。
  • 五軍營、三千營和神機營,明朝三支精銳禁衛軍都是什麼樣的?
    三千營,這支部隊雖然叫這個名字,但人數遠遠超過三千,這支部隊很特殊,它一開始是由投降的蒙古軍隊組成的,人數確實大概就3000騎兵,後來擴編,鼎盛時期人數有7萬之多,三千營在史料中僅出現在洪熙、宣德和正統年間的戰時編制,景泰以後京營改制為十團營、十二團營,此部隊番號很可能是永樂年間第三次北伐前的駕前護衛,或第四第五次北伐的前鋒營轉換而來。
  • 曾經天下無敵,後期變成戰五渣,大明是怎麼把三大營玩廢的?
    在明朝歷史上有這麼一支王牌部隊,明成祖朱棣靠他五徵漠北,打的漠北草原三部望風而逃,而他靠的就是他的王牌:明初的「神機三大營」。神機三大營分別是「五軍營」、「三千營」和「神機營」,其中「五軍營」是京衛之步騎軍分為中軍、左掖、右掖、左哨、右哨五部,亦謂之五軍,外加上部分騎兵部隊,是當時真正意義上的步騎協同作戰的典範;神機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支真正意義上的「火器部隊」,其擁有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火銃、火炮等火器;而三千營是清一色的騎兵部隊,其骨幹都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蒙古騎兵。
  • 八歲被抓到蒙古做奴隸,後來竟成為蒙古騎兵夢魔的明朝將軍!
    說起他的業績,卻要先看看他的對頭:「北虜」有多狠。「北虜」,即大明朝的老對手:長期侵擾明朝邊境的蒙古部落。雖然自明朝開國後,他們的日子便一代不如一代,但這幫人的生存能力,卻不是一般的強,每當實力有所恢復,便會狠狠咬大明朝幾口,之前咬的最狠的一次,就是瓦剌可汗也先在土木堡,一舉擊潰明朝幾十萬大軍,還把御駕親徵的明英宗抓了俘虜。
  • 明朝兩百多年都無法降服的蒙古,為何被清朝很快降服?原因不簡單
    直至最終大明朝滅亡——其實,還是被北方遊牧民族:女真族,當然那時已經叫滿清,給取代了。可見,哪怕是從明成祖去世之後算起,到崇禎吊死煤山,北方的蒙古,都堪稱是困擾明朝200年,一直都沒有被降服,反而成了心腹大患。可讓人奇怪的是,當清朝建立後,卻為何就能解決了這個問題,降服了蒙古呢?原因並不簡單,其中最關鍵的,有三條!
  • 曾經不可一世的30萬蒙古騎兵,為何就打不過初出茅廬的明朝軍隊
    軍隊隨多,但是一盤散沙,各種軍閥勢力各自為政,都為自己的利益盤算。這樣的蒙古軍隊,焉有不敗?一、元朝所面臨的內憂外患元朝末年,汗廷內部爭奪汗位的鬥爭日趨白熱化,元惠宗妥歡帖木兒與汗儲愛猷識理答臘各有一派支持力量。御史大夫老的沙、知樞密院事禿堅帖木兒為一派支持大汗;汗後奇氏、丞相搠思監、樸不花為一派支持愛猷識理答臘。
  • 被蒙古欺負壓迫200年的明朝,清朝幾年就把蒙古「搞定」,為什麼
    首先,明朝沒有被蒙古欺負200年。第一,蒙古是被朱元璋趕走的,從1367年朱元璋北伐中原到1424年朱棣駕崩。這將近60年的時間裡,都是老朱家欺負蒙古!雖然,蒙古偶爾也會取得一點勝利。但是,整體趨勢是蒙古被從一個中原王朝打成邊疆流寇,蒙古政權也從統一政權被打成四分五裂。明初的騎兵部隊,是可以直接對抗蒙古騎兵的!第二,從明仁宗繼位到韃靼部把那漢吉投降明朝。這段時間,有著名的土木堡之變,明朝大敗,于謙在京師保衛戰中力挽狂瀾。總之,這一階段是明朝和蒙古處於拉鋸的時期,蒙古佔有優勢,明轉向防禦,長城也是在這時修築。
  • 曾經天下無敵,後期變成戰無渣,大明是怎麼把三大營玩廢的?
    神機三大營三大軍營對於大家來說都是英勇善戰的勇士軍隊,那麼在當時的明朝三大軍營具體是指明朝的"五軍營"、"三千營"、"神機營",這三大軍營包含的工種應該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工種,包括步兵、騎兵和火器部隊,這樣的鋼鐵軍隊,在當時兩軍交戰時,怎能會被打敗,因而三大軍營,使得其他國家膽戰心驚,在上戰場的時候明朝王朱棣一般都會把炮兵放在隊伍的最前面
  • 明朝三大營於永樂初年陸續建立,比西班牙火槍兵早一世紀使用槍炮
    火銃兵列隊為三行,發現敵騎兵前進後,第一行首先發射火銃,然後第二行、第三行繼續發射,在二三行發射時,第一列就可以從容裝好子彈,形成完備而持續的強大火力。 此一戰術最早為明初名將沐英所創製,是所有前填槍最核心的戰術,領先西方二百餘年。
  • 蒙古靠它橫掃天下,女真靠它打敗大明,冷兵器戰爭之王是弓騎兵?
    那是不是就證明了"弓騎兵"真的非常牛呢?沒錯,到了元代,騎兵已經是全世界公認的戰爭之王,但這裡說的是重騎兵,而不是騎射兵。對初中物理有一點印象的人都應該知道,弓箭射出去之後由於地心引力的作用,是呈現拋物線的運動估計。當我們固定在某處的時候,有經驗的弓箭手確實可以計算出彈道距離和落箭點,但如果是在奔馳的馬背上,以及風力等邊數,再加上瞬息萬變的真實戰場,應該沒有人說自己可以完全掌握。
  • 中國古代一直是北方騎兵克制步兵,朱棣為何能用步兵戰勝蒙古騎兵
    當年席捲歐亞的蒙古騎兵,可謂是打遍天下無敵手,一度被歐洲人稱作「上帝之鞭」,那麼步兵對上騎兵可否有勝算了?一般而言無異於以卵擊石,因為從歷史上的眾多戰爭來看,騎兵對步兵都是有著壓倒性優勢的。不過,在中國歷史上,卻有一個例外。明朝朱棣時期的步兵卻能夠給予蒙古人的騎兵以重擊,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 明朝巔峰時期的軍事實力有多強大?周圍國家都得向其納貢
    在中國古代歷史上,明朝是中國近古時代的開端,從中國封建歷史的角度來看從,明朝開始,中國的封建社會開始了衰敗的階段,中國明朝的時候,西方各國恰好進入文藝復興時代。雖然明朝已經是中國封建社會的末世,但是,明朝初年依舊保持著「老大帝國」的餘暉,那麼,明朝巔峰時期,其軍事實力到底有多強大?
  • 看大明風華,夢回明朝,打造一個所向披靡的帝國王牌精銳軍隊
    如果讓你夢回明朝,你會加入哪一個部隊呢?本篇文章重點研究一下大明王朝的精銳部隊有哪些?他們究竟有多麼強大?明初王牌部隊三大營《大明風華》中,漢王朱高煦為何敢反呢?就是因為他掌握了三大營中的兩大營(部分),那就是三千營和五軍營,正是有了帝國精銳部隊在握,朱高煦才用那麼大的底氣,當然,他只掌握一小部分軍隊,否則就沒有明宣宗什麼事了。我們先來了解下三大營。
  • 3千騎兵打敗3萬日軍│明朝抗倭最驚心動魄一役
    明朝君臣早已習慣了自己的天朝地位,古語云:「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萬曆二十年(1592年)七月,明政府派遣了兩支偏師前往朝鮮偵察敵情。遼東遊擊史儒率騎兵2000在平壤附近遭遇日軍埋伏,全軍覆沒。副總兵祖承訓率領3000騎兵攻入平壤,隨即陷入巷戰,被七百名日軍火繩槍手連番伏擊,騎兵和火統的威力無法發揮,只有祖承訓等寥寥幾人逃回。消息傳來,明廷象炸開了鍋一樣,群情激昂。
  • 成吉思汗天下無敵的蒙古騎兵,為何輸給沒文化的朱元璋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這句話,相信很多人都聽過,當年,成吉思汗的蒙古騎兵,遠徵歐洲,創下不敗的神話。 蒙古騎兵在成吉思汗時期,戰鬥力確實彪悍,不僅拳腳功夫了得,在騎射上,由於是草原遊牧民族,更是個個都是頂尖的高手。
  • 為什麼說蒙古騎兵是冷兵器時代最強騎兵?
    騎兵是冷兵器時代一個重要的兵種,甚至一直到二次世界大戰時期騎兵都能在戰場上發揮一定的作用,保爾•柯察金騎著駿馬揮舞軍刀衝擊機槍陣地的颯爽英姿陶醉了整整幾代人
  • 古人總說:得騎兵者得天下,可你知道騎兵有多燒錢嗎?
    古代國家打仗的時候都是以步兵為主,也有不少的騎兵,騎兵往往是以勘探敵情、衝鋒陷陣、傳遞情報為主的,騎兵在古代打仗時不可或缺。肯定有人要問,既然騎兵這麼重要,為什麼不大規模發展騎兵呢?其實騎兵沒有大力發展的原因無外乎有兩個原因,第一就是沒有好的戰馬,第二就是騎兵真的花費太高了。古代劉徹攻打匈奴,而有的人很不理解,不就是因為幾匹馬,至於嗎?至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