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大地地大物博,中華飲食更是博大精深,淵遠流長。
各派菜系,各地小吃,特色鮮明,一種食物甚至能成為一個城市的名片和活廣告。
例如三鮮豆皮,它是武漢有名的小吃,歷史悠久,營養豐富,深受人們的喜愛。
下面就為大家介紹家庭版三鮮豆皮的做法。
根據我做三鮮豆皮的經驗,我把製作過程總結成三個大的步驟,分別是:
一.蒸糯米飯
二.炒三鮮料
三.攤豆皮
要想做出來的三鮮豆皮好吃,這三個步驟都很有講究,要注意一些關鍵的細節。
首先說蒸糯米飯。
糯米先要洗淨,並在水裡浸泡到一定程度。
像夏秋季節,泡2~4小時即可;而冬春氣溫低時,則可以浸泡6~8小時,讓糯米充分吸水飽脹,蒸出來的糯米飯才軟硬適度。
泡好的糯米下電飯煲,和煮米飯一樣程序,煮熟即可。
再來說炒三鮮料。
這個三鮮料是豆皮的靈魂,調味的關鍵。
這裡的三鮮主要是指肉丁,香菇丁和豆腐丁,但如果要增加顏色和營養,我們還可以加入胡蘿蔔,冬筍丁和青豆之類的。
肉最好是三分肥七分瘦,切成丁,加鹽,生抽,老抽,蠔油,料酒和水澱粉抓勻醃製上色入味。
炒三鮮上稍微多放點油,先入肉丁炒至變色,再加入香菇丁,豆腐丁和胡蘿蔔丁一起炒,炒至斷生,加生抽,老抽和適量水,蓋上蓋子燜至三鮮料入味,最後要留少許湯汁兒一起盛出來。
留湯汁兒的目的是呆會澆在糯米飯上時,糯米飯可以浸上湯汁兒,更香更好吃。
最後來說攤豆皮。
攤豆皮要選用平底不粘鍋。
最關鍵的是,攤豆皮要用到麵粉和綠豆粉兩種粉,攤出來的麵皮才會又薄又脆,還有綠豆面的清香。
接下來就詳細介紹一下製作過程:
首先,將浸泡好的糯米入電飯鍋,倒入適量清水,按米飯鍵蒸熟。
蒸飯的過程中,炒好三鮮料,盛出備用。
麵粉和綠豆粉按7:3的比例混合,加適量鹽,倒入清水慢慢攪拌成能流動的麵糊,放一邊靜置十分鐘。
打一個雞蛋在碗裡,將蛋液攪打均勻。
平底鍋預熱,刷油,倒入一大勺麵糊。為使麵皮又薄又勻,要轉動平底鍋,讓麵糊自動流轉成一張薄餅,這時開小火。
麵皮定型後,往麵皮上倒雞蛋液,抹勻,待蛋液定型,就將麵皮翻一面,有蛋液的一面朝下,同時再往鍋底倒少許油,這樣能保證呆會豆皮金黃酥脆。
麵皮翻面後,將蒸熟的糯米飯用勺子均勻鋪一層在麵皮上,再將炒好的三鮮料均勻鋪在糯米飯上,並用鏟子輕輕按壓緊實。
這時,可以藉助盤子或其它工具,將豆皮翻一面,三鮮料朝下,再小火煎制一會兒。
做好的三鮮豆皮,可以直接從平底鍋滑到一個大盤裡,撒上蔥花,切成四方小塊,就可以美美品嘗了。
也可以直接在鍋裡用鏟子切成小塊。
三鮮豆皮集豆皮的酥脆,糯米的清香軟糯和三鮮料的鮮美於一身,百吃不厭,值得大家在家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