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小調第五交響曲》

2021-02-19 my明音識譜

明音團隊,致力於為學習音樂的視障者在識譜方面提供助力!

 

---

 

明音網站

通過網站,視障者們可以在上面進行學習交流、分享音樂知識,志願者們可以在上面分享讀譜的體會等。如您有需要讓志願者幫讀的樂譜,請給明音來信!

 

《c小調第五交響曲》(Symphony No. 5 in C minor, Op. 67),又名命運交響曲(Fate Symphony),是德國作曲家路德維希·凡·貝多芬創作的交響曲,作品67號,完成於1807年末至1808年初。

《c小調第五交響曲》以音樂中的短—短—短—長節奏動機開場。據說,貝多芬曾將四個音的動機解釋為「命運之神在敲門」。它主導了第一樂章,並在整個交響曲中扮演了相當重要的角色。整首交響曲可以被看到是情感的發展,從c小調第一樂章的衝突與鬥爭,發展到c大調末樂章的勝利與喜悅。最末樂章是全曲的最高潮,它比第一樂章在篇幅上更長、在聲音上更有力。

貝多芬開始構思並動筆寫《c小調第五交響曲》是在1804年,那時,他的耳聾已經完全失去了治癒的希望,他熱戀的情人朱麗葉·琪察爾迪伯爵小姐因為門第原因離開了他,再加上當時的德國正處於一個令人窒息的封建時期。一連串的遭遇讓貝多芬備受打擊,但這位堅強的音樂巨人並不想就此認命,更不想屈服於命運對他的捉弄,他想要向命運、向大家證明,即使自己耳朵聾了,也照樣可以進行音樂的創作。

貝多芬為他的第五交響曲花了四年左右的時間辛勤勞動,從1804到1808年。在此期間,為了創作另一部交響曲、小提琴協奏曲和第四鋼琴協奏曲,《c小調第五交響曲》曾暫時中輟。另一部交響曲因完成較早,所以編為第四。

整部交響曲以四個樂章的形式從多方面揭示了這種鬥爭性思想,其中的第一樂章充滿緊張性、嚴峻性和悲愴的氣氛,是整部交響曲的基礎,體現出各種情緒的對置和人內心最尖銳的矛盾。

 

----

 

今天,發表的是《命運》的鋼琴版樂譜,這也是小編第一次接觸到鋼琴獨奏版的《命運》!

仍然是潓雪美喬小姐姐閱讀,李斯特-貝多芬第五交響曲鋼琴獨奏《命運》1-124小節。

 

 

前124小節樂譜:

 

下面是小編尋找的《命運》鋼琴版示範音頻,僅作參考!

 

     

 

        志願者潓雪美喬:

    音樂愛好者,從事鋼琴教學和音樂創作。願與更多的人分享音樂帶來的快樂和感動!「音樂讓我懂得美好不只用眼睛看得到,用心聆聽萬物的聲音,真實與純粹都在那裡。」

    很喜歡一段話:「炎熱與寒冷,乾燥與流動;高過一切高嶺,低過一切深淵;在每一個生物的棲息之處找到你的家。」

        End:

    讓愛心傳遞,讓美綻放,感謝志願者潓雪美喬小姐姐!

 

----

 

        志願 者:   潓雪美喬

        撰  稿:    湯賢東

        編  輯:    許敏慧、仲哲

        圖片採集:邢若冰

官方網站:www.mymingyin.cn

微信聯繫:txd156

郵箱:xd@vimfs.com

微信個人名片:

 

    如您收聽了本期作品,有想對咱們志願者說的話,請在公眾號後臺留言,記得點擊「閱讀原文」連結進入明音網站下載頁哦!

同時,明音識譜項目正在招募愛心志願者,如您具備讀譜的條件,歡迎加入我們!

志願者語錄:

1.有一種生活,你沒有經歷過,就不知道其中的艱辛;有一種艱辛,你沒有體會過,就不知道其中的快樂;有一種快樂,你沒有擁有過,就不知道其中的純粹;

2.您的需要就是我的承諾;

3.一點一滴做起,傳揚烈士精神;

4.你出力,我出力,愛的暖流湧心尖;你添彩,我添彩,創建和諧更精彩;

5.沒有人希望自己童年的回憶是冰冷和灰色的,讓我們的愛心像陽光般溫暖他們的心靈,給予孩子們一個屬於自己的七彩陽光;

6.說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

7.、愛,是一種無聲的諾言,只要輕輕一點火花,就能讓世界充滿溫暖;愛,是一種無償的交換,只要小小一縷奉獻,就能讓彼此真誠相待」;

8.做一棵小草,奉獻一片綠色,做一名護士,奉獻一片愛心;

9.用真誠的心為您送去一絲溫暖,用天使的翅膀為您撐起一片希望的藍天,在笑容中溫暖融化病人的疼痛;

……

    微信掃一掃下方二維碼關註明音識譜,我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從黑暗到光明 | 貝多芬《c小調第五交響曲》解讀
    木管組與弦樂組從第28小節開始承接主題,不僅對圓號主題進行了小規模的延伸與發展,音樂從c小調先轉入降e小調,最後停止在降B大調上。    兩個主題亮相後,在接下來的音樂中迎來兩輪的發展。第二主題展開(72-98小節)比起第一主題的亮點就不那麼突出了,更多的是調性方面的改變,從c小調開始過渡到下屬調f小調上,這裡就不再贅述。
  • 貝多芬第五交響曲「命運」
    《c小調第五交響曲》(Symphony No. 5 in C minor, Op. 67),
  • 【漫步經典】馬勒的c小調第二號交響曲《復活》
    1894年彪羅逝世,馬勒在參加他的葬禮時,「從風琴壇上傳來了克洛普託克《復活》的合唱。於是像是受到了電擊一樣,我受到了感動」。他就這樣根據《復活》,順利寫下了末樂章的合唱部分。作品共分五個樂章:第一樂章:莊嚴肅穆的快板,c小調,4/4拍子,奏鳴曲形式。據馬勒自己所說,這一樂章表示的是 葬禮,是第一交響曲中英雄葬禮的延續。 第二樂章:中庸的行板,降A大調,3/8拍子。
  • 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難道會隱藏著摩斯電碼?
    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難道會隱藏著摩斯電碼?>小提琴:王之炅五、C小調第五交響曲「命運」 貝多芬第一樂章 有活力的快板六、F大調第六交響曲「田園」 貝多芬第一樂章 不太快的快板七、A大調第七交響曲 貝多芬第四樂章 有活力的快板指揮家張亮解讀「貝五
  • 孫月:當音樂史學與音樂美學面對同一調性 ——從塔拉斯金對貝多芬c小調作品的敘事到韓鍾恩「c小調表情問題研究」
    顯然,從c小調到C大調的變軌就像英雄的生涯被切斷了一樣。此後,那些更有力的、更完整顯現的敘事聲音,進入了貝多芬《第五交響曲》中——一部不得不被看作與《科裡奧蘭序曲》相對應的、世上最著名的交響曲。有關c小調的類表情性及其歷史積澱,則再次引述張弛一文來追溯貝多芬c小調的歷史淵源,來自巴赫的鍵盤樂組曲、莫扎特的鋼琴協奏曲,以及貝多芬自己的幾部鋼琴作品,展示出通過歷史積澱而生成的一種c小調的悲情色彩。關於勃拉姆斯第一交響曲與貝多芬第五交響曲之間的特殊關聯,則引發了在絕對音高意義上的調性固有特性問題的思考。
  • 布魯克納《c小調第一交響曲》欣賞指南
    Georg Tintner 解讀布魯克納布魯克納《c小調第一交響曲》布魯克納《d小調第0號交響曲》欣賞指南    1868年5月9號,布魯克納在林茨指揮他的第一交響曲首演,實際上這是他的第二次而不是通常所認為的第三次任指揮。
  • 馬勒: 第五交響曲
    節目簡況:馬勒 升C小調第五交響曲版本1
  • 巴松名曲欣賞 第10期 -- 巴松重奏(第一樂章) 貝多芬第五交響曲《命運》
    貝多芬的主要作品以九部交響曲佔首要地位。代表作有降E大調第三交響曲《英雄》、c小調第五交響曲《命運》、F大調第六交響曲《田園》、A大調第七交響曲、d小調第九交響曲《合唱》(《歡樂頌》主旋律)、序曲《愛格蒙特》、《萊奧諾拉》、升c小調第十四鋼琴奏鳴曲《月光》、F大調第五小提琴奏鳴曲《春天》、F大調第二浪漫曲。
  • 布魯克納《第五交響曲》欣賞指南
    △布魯克納《第五交響曲》他的交響曲之間有不同,也有聯繫,如《A大調第六交響曲》第一樂章的主部主題和《降E大調第四交響曲》第四樂章的副部主題是一樣的,此曲的第三樂章部分是《降B大調第五交響曲》第一樂章的主部主題發展而來。有人會因此聯想到布魯克納的旋律寫作是貧乏的,布魯克納經常引用華格納歌劇中的旋律,一是為了表達對華格納的崇拜,還有就是彌補自己的不足。△布魯克納《第五交響曲》
  • 貝多芬第九交響曲{d小調第九交響曲}
    樂曲概述d小調第九交響曲,德國作曲家路德維希·凡·貝多芬作品,大約創作於1819至1824年間。因為樂曲第四樂章加入了大型合唱,故後人稱之為「合唱交響曲」。這是貝多芬音樂創作生涯的最高峰和總結。該作品於1824年5月7日在維也納首演,即獲得巨大的成功,雷鳴般的掌聲竟達五次之多。
  • 古典入門 | 柴科夫斯基 《B小調第六號交響曲「悲愴」》
    「悲劇三部曲」|柴可夫斯基第四、第五、第六交響曲《柴可夫斯基第四交響曲》創作於1877·1878年,是柴科夫斯基獲得國際聲譽的第一部交響曲
  • 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真的應該叫「命運」麼? | 藝術微課堂
    本期藝術微課堂,我們邀請了中國藝術研究院的音樂學者、著名音樂評論家——王紀宴老師,從貝多芬的這部《C小調第五交響曲》「命運」入手,帶領觀眾走進大師貝多芬的音樂世界。  路德維希·范·貝多芬,德國音樂家,歐洲古典主義時期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 貝多芬《命運交響曲》賞析
    貝多芬的第五交響曲,又稱《命運交響曲》。整部作品表達了人類積極進取不被現實所壓迫的奮鬥精神,將英雄主義表現得淋漓盡致。貝多芬揭示的「通過鬥, 達到勝利」是指從黑暗到光明, 從苦難和鬥爭上升為歡樂和勝利。表達了作者「通過鬥爭,獲得勝利」的光輝思想。樂曲的開頭個4個FF音符 更是形象印證了「命運就是這樣敲門的」這一說法。
  • 【今日交響樂】貝多芬第五(命運)交響曲
  • 詩意的第五交響曲(Symphony No.5)
    升C小調第五交響曲,奧地利作曲家古斯塔夫·馬勒(Gustav Mahler)作於1901至1902年,後來馬勒又對總譜進行了多次修改。1904年10月18日在科隆的喬爾採尼希演奏會上由馬勒指揮首演。同馬勒此前所作的四部交響曲相比,第五交響曲重新確立了純器樂創作的道路,作品中沒有運用任何聲樂因素。同時各個樂章間的聯繫更多地依靠音樂自身邏輯的發展,而不是音樂之外的標題因素。
  • 馬勒第五交響曲 | 山重水複、柳暗花明的人生畫卷
    音樂會由將於明年上任的新的音樂指導梵志登指揮演出了馬勒的第五交響曲和美國當代作曲家菲利普·格拉斯的一部新作品(為兩部鋼琴而作的鋼琴協奏曲)。▲ 梵志登/紐約愛樂/2017(正片從9分30秒開始)這是本季第一場音樂會,所以會有國歌環節。
  • 音樂分享|貝多芬|《第五交響曲》命運
    > 貝多芬C小調第五交響曲,又名命運交響曲,是德國作曲家路德維希·凡·貝多芬最為著名的作品之一,完成於1807年末至1808年初。
  • (六)卡拉揚指揮 貝多芬交響曲全集—— 第六交響曲《F大調第六交響曲》(田園交響曲)
    《F大調第六交響曲》(田園交響曲)      F大調第六交響曲(Symphony No. 6 in F major,Op. 68),又名"田園交響曲",德國作曲家貝多芬的代表作之一,並親自命名為
  • 貝多芬第五交響曲(命運)賞析
    他曾在書信上明確寫著:「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他的《第五交響曲》同樣反映他的這個主導思想。這個「命運的動機」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在各個樂章中反覆出現,它的音響有時陰暗兇險,有時歡愉和神氣,有時倔強而緊張,有時則悲戚和低沉,有如模糊的回憶一般。在第一樂章中,這動機是第一主題的骨架,又是第二主題低音部的伴奏,同時還是結尾段的基礎。一句話,它的節奏型貫串著整個樂章,支配著整個樂章神速的發展。
  • 伯恩斯坦指揮貝多芬交響曲第六號《田園交響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