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狼外交」、「光說不練」,老胡今天要批批這兩頂帽子

2020-12-28 騰訊網

未來我們繼續不能妄自尊大,也不應妄自菲薄。

胡錫進微博截圖

中國網際網路上對國家的外交存在兩種揶揄,一種是造了個「戰狼外交」的標籤,嘲諷對外「強硬」;另一種是嫌國家對外「光說不練」,只會對外「嚴重抗議」和「嚴正警告」,最典型的質問是:警告那麼多次了,為什麼不揍印度一頓?為什麼不擊沉一艘闖西沙領海的美國軍艦?

老胡首先要說,輿論場的天性就是多元,在當前中國外交形勢空前複雜的時候,對國家外交路線存在各種看法和抱怨,我認為是非常正常的,政府應當能夠承受輿論場上不同意見的表達。

同時我要說,輿論場上的很多意見是情緒化的,價值觀優先的,對實現中國國家利益難有幫助,而且它們有些時候過於簡單化,有點抬槓的味道,說實話挺幼稚的。

比如面對美國的挑釁,中國外交官只要一強硬回擊,哪怕是一般性的反唇相譏,就被網上一些人扣「戰狼外交」的帽子。一些人很不感冒北京對華盛頓的任何強硬回應,而主張我們對美姿態應該低些,再低些。而要知道,很多強硬的回應,包括對等反制行動,是大國外交的「規定動作」,比如美國關了中國一個領事館,中國必須關它一個。它制裁了我們一些官員,我們必須拉他們幾個上黑名單。只要我們有這個力量,這就是必須幹的。它們傳遞出的信號會給美方設定一個預期,那就是他們如果接下來幹對不起中國的事,中國不會無動於衷,對他們搞對等反制將是大概率事件。

這樣一來,美國是否會接下來踩中國的底線,他們就得掂量掂量。美國軍艦一直沒敢停靠臺灣,軍機沒敢公開在臺灣起降,美國軍艦光是在南海宣示「自由航行」,而沒有敢採取針對中國目標的實質行動,這些都是中國從貿易戰到互關領館等一系列回合中堅決反制美方挑釁,以及我們在海上反覆軍演對美宣示中方不會在關鍵時刻退讓的結果。

另外一方面也要看到,今天的中國是戰略防禦方,和平發展是中國最大的戰略主題,儘量避免戰爭這是中國的智慧,是中國統籌各種利益和風險所得出的策略,我們不能將此視為自己的軟弱。

經常有人對比新中國建國早期很痛快地打的那幾仗,認為今天的中國過於優柔寡斷。我要說,今天的中國和當年的中國已是完全不同的國際戰略存在,我們國內的情況也有了天翻地覆變化。那時的中國很窮,老百姓對生活的期待很低,國家經濟也大體上是低水平上的自給自足。今天中國是高度開放的經濟,貿易大進大出,保持良好的外部環境已經攸關中國的根本利益。另外中國作為崛起的全球戰略力量,我們需要考慮一舉一動產生的巨大邊際影響,而不能局限於事件本身。

隨著美國強化對華戰略打壓,我們面臨著釐清對外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迫切任務。我們需要對各個方向的矛盾加強考量,避免它們串聯起來,形成對中國國家利益的放大損害。

都是中國的國家利益,都是中國面對的挑戰,但它們之間的緊迫性是有排序的,還有可能是彼此關聯的。因此如何處理它們,多數時候要經過多種因素的權衡,最終是一個度的把握,而不是簡單的放棄或者「豁出去了」。

雖然網際網路上抱怨聲挺多的,但我總體上認為,中國公眾對政府會根據中國人民的利益儘量處理好外交難題是有信心的。中國的對外政策在美國一個又一個衝擊波面前應當說保持了定力和穩健,中國沒搞大範圍、群眾性的「反美運動」,而是繼續強調改革開放。另外中國搞了很多對美國的對等反擊,中印方向上又在加勒萬河谷地區給了印軍一個沉痛教訓,這又從另一個角度展現了中國堅守國家利益底線的意志。我相信大多數人不僅將這一切看在眼裡,而且能夠清理出這些多樣事態之間的邏輯關係。

一個重要的事實是,自貿易戰爆發以來,中美之間的實力差距不是擴大了,而是繼續縮小了。這兩三年的小變化與中國對基本戰略的堅持顯然有關。一句話,未來我們繼續不能妄自尊大,也不應妄自菲薄。

來源:@胡錫進

相關焦點

  • 外交部回應「戰狼外交」指責:維護國家利益尊嚴 做「戰狼」又何妨?
    今天(10日)下午,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德國《每日鏡報》8日以「中國的戰狼」為題刊登一篇批評報導,指責中國搞「戰狼外交」,本來要配一個中文的「權」字,卻多了一點變成了「杈」字。
  • 「戰狼外交」戳中了西方哪些神經?對中國是好是壞?
    最近,外媒又開始炒作「戰狼外交」這個詞兒了。那他們到底如何看待所謂的「戰狼外交」呢?所謂「戰狼外交」又產生了何種效果呢?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這件事兒。首先,不用我說,大家也知道,既然外媒都用上「戰狼外交」這樣的詞彙了,其態度基本是負面無疑了。
  • 華春瑩回應「戰狼外交」:咄咄逼人不是我們的傳統,卑躬屈膝也不是...
    有記者提問,德國《每日鏡報》8日以「中國的戰狼」為題刊登一篇批評報導,指責中國搞「戰狼外交」,本來要配一個中文的「權」字,卻多了一點變成了「杈」字。該報導稱,德國聯邦議員人權委員會11月18日舉行所謂中國人權聽證會,招致中國大使館批評。文章引用德國綠黨反華議員鮑斯的話說,中國實行「戰狼外交」。發言人對此有何回應?
  • 德國指責中國搞「戰狼外交」 外交部:中國不主動惹事 但也不怕事
    今天(10日)下午,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主持例行記者會。有記者提問:德國《每日鏡報》8日以「中國的戰狼」為題刊登一篇批評報導,指責中國搞「戰狼外交」,本來要配一個中文的「權」字,卻多了一點變成了「杈」字。
  • 德國媒體指責中國「戰狼外交」並把「權」寫成「杈」,外交部回應
    《北京日報》記者:德國《每日鏡報》8日以《中國的戰狼》為題刊登一篇批評性報導,指責中國「戰狼外交」。該報導本來要配一個中文的「權」字圖片,卻多了一個點成為了「杈」字。文章引用德國綠黨反華議員鮑斯的話說,中國實行「戰狼外交」。你對此有何回應?華春瑩:我注意到你提到的德國媒體把「權」寫成「杈」,遭到中方媒體嘲笑。但其實這個低級錯誤也不奇怪,因為的確,現在有些人經常明明對中國一無所知,卻煞有其事地對中國進行著無中生有的指責。
  • 華春瑩回應「戰狼外交」:難道中方只能做「沉默的羔羊」嗎?
    在12月10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問:德國《每日鏡報》8日以《中國的戰狼》為題刊登一篇批評性報導,指責中國「戰狼外交」。該報導本來要配一個中文的「權」字圖片,卻多了一個點成為了「杈」字。文章引用德國綠黨反華議員鮑斯的話說,中國實行「戰狼外交」。你對此有何回應?華春瑩:我注意到你提到的德國媒體把「權」寫成「杈」,遭到中方媒體嘲笑,但其實這個低級錯誤也不奇怪,因為的確,現在有些人經常明明對中國一無所知,卻煞有其事地對中國進行著無中生有的指責。
  • 華春瑩回應「戰狼外交」:難道中方只能做「沉默的羔羊」嗎?!
    在12月10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問:德國《每日鏡報》8日以《中國的戰狼》為題刊登一篇批評性報導,指責中國「戰狼外交」。該報導本來要配一個中文的「權」字圖片,卻多了一個點成為了「杈」字。該報導稱,德國聯邦議院人權委員會11月18日舉行所謂「中國人權聽證會」,招致中國大使館批評。
  • 戰狼出擊——當外交戰用上了毛澤東思想,澳大利亞立刻酸爽
    我喜歡戰狼還有另外一個原因,因為他刺激了某些跪西族,他們一看到戰狼、吳京、撤僑等字樣精神病就會發作,看到什麼都要引到「戰狼」話題上批判一番。每當我看到跪西族氣急敗壞地給別人批發「戰狼」帽子的時候,內心感覺就很舒適。因為我覺得這是對當事人戰鬥力的認可,說明刺痛了對方,所以戰狼的稱號更是勳章。
  • 外媒指責中國「戰狼外交」,華春瑩這樣懟回去!
    至於「戰狼外交」,我想問問那些指責中國搞「戰狼外交」的人,不知道他們有沒有看過迪士尼動畫片《獅子王》?不知道他們怎麼評價那個可愛的小獅子——在各種懷疑、責難和打擊中成長和成熟起來的辛巴?從根本上講,關於「戰狼外交」的非議實際上是「中國威脅論」的又一個翻版,是一些人給中國量身定做的一個「話語陷阱」,本質是這些人做慣了「教師爺」,習慣了頤指氣使,不習慣有人反駁。他們的目的就是要讓中國打不還手、罵不還口,通過給中國扣上這頂帽子,威脅和訛詐中方,讓中方放棄說出事實真相的權利。
  • 德媒指責中國「戰狼外交」,結果自己先栽了
    要不怎麼可能發生這種事?真是個悲劇。如果這個大失誤在#中國#成為熱點的話,我一點都不會奇怪:西方竟然連#人權#的權和用來整理乾草垛的杈都分不清……《每日鏡報》把權寫成了杈:這就是德國的「中國能力」。華春瑩回應稱:「昨天我已經非常詳細地闡述了對有人炒作所謂『戰狼外交』的看法,只要理性地回顧和分析一下,哪一次、哪一件是由中方首先挑釁或者威脅別國,我想就會得出公正的、客觀的結論。如果只是因為中國『塊頭大』,就認為中方說出事實真相、維護自身的利益和尊嚴是『脅迫』和『戰狼』,這顯然是不公平的,也是對中國外交的汙名化。」
  • 2019年,山東光說不練的幹部要難受了!
    2019年,山東光說不練的幹部要難受了!
  • 中國「戰狼外交」咄咄逼人?王毅:我們從不欺凌但會回擊中傷
    5月24日下午3時,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舉行記者會,邀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就「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相關問題回答中外記者提問。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記者就所謂「戰狼外交」提問。
  • 被德媒評「戰狼外交」,為了我國利益和尊嚴,成為「戰狼」又何妨
    在12月11日,我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對於現場媒體對於提出我國「戰狼外交」和「脅迫式外交」的理念,所表示,對於炒作的「戰狼外交」,每一次的事件都是別國對我國進行首先的挑釁,而我國每次也都只是僅僅說出事情的真相,維護自己的利益和尊嚴。
  • 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戰狼外交」是「中國威脅論」的又一翻版
    樂玉成表示,給我們貼「戰狼外交」這個標籤,至少是對中國外交的誤解。「戰狼外交」實際上是「中國威脅論」的又一翻版,又一個「話語陷阱」,目的就是要讓我們打不還手,罵不還口,放棄抗爭。我懷疑這些人還沒有從100年前的舊夢裡醒來。近代史上,由於我們不能很好地表述自己,別人就把我們表述成「黃禍」、「東亞病夫」。
  • 為什麼說「戰狼」不是貶義詞
    「戰狼」這個詞源自於電影「戰狼」與「戰狼二」這兩部電影。「戰狼」這兩部電影由於客觀反映了中國當代軍事力量,因此被當代中國人所追捧。能夠反映出時代特點的作品才能被人民所認可。「戰狼」這兩部電影所傳達思想是很簡單的,那就是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消滅一切侵略者。對祖國對人民無限的愛,對敵人切齒的恨。
  • 香港army&worker retro指南|兩頂帽子和一件夾克
    最後我購置了一件他們家自己製作的燈芯絨blazer,剪裁和細節都非常復古,穿上我就是蒸汽時代英俊的倫敦小男孩;一個巨型別針pin,以及兩頂帽子,分別是皮製的Newsboy和羊毛的Captain hat,兩隻都是made in US,我想起前兩天我在網上看一位vintage buyer在他的博客介紹他的vintage hat collection的時候還刻薄地說,don't buy Chinese made
  • 外交部發言人回應「戰狼外交」:難道中方只能做「沉默的羔羊」嗎?!
    得知這一消息後,日本東京上野地區舉辦各種送行活動表達不舍、感謝與祝福。許多日本網友留言表達對「香香」的不舍。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華春瑩:的確,這幾天「香香」牽動了很多人的心,特別是日本人民的心。知道「香香」可能要離開日本了,今天上午富士電視臺也向外交部發言人辦公室發來了問題單。我們向中方主管部門進行了一些了解。
  • 我們是「戰狼外交」?大使回復
    李軍華:我們尊重意美關係,同時不認為這應成為中意互為夥伴的障礙。中國和義大利是文明古國、文化大國,都主張廣結善緣,希望對方的朋友也是自己的朋友,至少避免成為對手。我們讚賞義大利根據自身利益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中方願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全力推動中意全面戰略夥伴關係邁向更高水平,讓交流不斷增進友誼、讓合作不斷造福人民。
  • 外交部回應歐盟駐華大使稱對「戰狼外交」說不:不應不分是非、只講...
    在今天(11日)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12月10日,歐盟駐中國大使鬱白在北京舉行的一次能源論壇上表示,歐盟和美國應該達成共識,聯合對抗中國的「脅迫式外交」,對中國「戰狼外交」說不。中方對此有何評論?
  • 西方給中國打上「戰狼外交」的標籤,華春瑩霸氣回應道出我們的心聲
    不過最近中國這隻「小兔子」也開始咬人了,也因此在最近一段時間裡,有許多的西方媒體也在評論中國的外交是「戰狼外交」,對此作為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的華春瑩就做出了十分霸氣的回應,真的是道出了我們的心聲。為了正義,做「戰狼」又何妨在近期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提問到,最近有德國媒體批評中國的外交是「戰狼外交」對此作為中國外交部對此有何評價,被問到這個問題後的我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對此就直接表示,關於「戰狼外交」的非議實際上是「中國威脅論」的又一個翻版,目的是讓中國打不還手、罵不還口,讓中方放棄說出事實真相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