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煙筒作為數百年的傳統習俗,現在應該禁止嗎?有兩種不同說法

2021-01-13 湛江縱橫哥

寫這篇文章之前,先給大家猜個謎語:「左手叉著腰,右手叉著腰,肚子咕咕叫,流shi並流尿。」這個謎語是廣東湛江地區的,用雷州話念出來特別有趣。謎底是人的一種生理現象嗎?不是,猜不到的話我再說一個:「我嘴吻你嘴,我手摟你腰,吻得肚子嚕嚕叫,摟得嘴嘴被火燒。」這個謎語來自雲南,這種現象是「雲南十八怪」之一。對了,兩個謎語都是講的一件事,那就是抽水煙筒(又稱大碌竹)。

這幾天出差,湛江一位同事跟我同住,他大約50歲左右,隨身帶了一根小小的粗竹子。過安檢的時候,機場人員不知道這是什麼,懷疑有攻擊性,怎麼也不讓他過,於是只能用塑膠袋包紮好,放行李箱託運。但沒想到飛機晚點兩小時,加上飛行和落地兩小時,這幾小時他真是輾轉難安。原來,這小竹筒就是小型版的大碌竹了,他家代代相傳,割捨不下的生活習慣和情節。

在湛江及粵西,50歲以上的男人,相當一部分有抽大碌竹的習慣。他們彎著腰,低著頭,端坐於一張小矮凳上,或乾脆就蹲在石階上或是土坑上,左手託著一支長約一米的粗直或是微彎的竹筒,右手搓捏著菸絲,精確地塞在煙筒中間斜伸出來的菸嘴上,點著後,嘴巴貼著竹筒口,發出咕咕嘟嘟的水聲,吸一陣,抬起頭,吐出一縷白色的輕煙霧,臉上充滿著愜意、滿足的神情。

不管富貴貧賤,粵西的大碌竹,農村有,城市有,除了自家用,在公眾場合還可以公用。比如農村的圩市,城裡的大排檔、商鋪,甚至是高檔的酒樓,也有一隻紅桶(或是拖地桶)裝著一隻大碌竹。這種煙筒可以輪流抽。經常是一個人抽完了,另一個人用手抹一抹,又繼續來。就這樣你一口,我一口,煙霧繚繞,煙香陣陣,顯得很親熱,表現了兄弟間同甘同苦的感情。

或許有人會問,這樣會不會傳染細菌或病毒?但我們這邊的說法是,菸絲裡的成分有殺菌的作用,還可以降燥下火,所以不會不衛生。這個說法不知道準不準確,但確實沒聽說過什麼傳染病案例是通過大碌竹流通的,也是挺神奇的。

湛江及粵西的大碌竹,不僅男人抽,也有女人抽。而且這種風俗習慣一直在民間很盛行,也在任何年代被包容。聽老人家說,上個世紀六十年代生產隊時期,農村要幹很多體力活,大家更是離不開大碌竹提神,所以不管如何忙碌,「大碌竹時間」都是必不可少的。為了這難得的休息時間,有些女人也學會了抽大碌竹,一邊抽還一邊用大嗓門說話,頗有「女漢子」風範。

其實大碌竹並不是湛江及粵西地區專有的,而是中國傳統的吸菸方式之一。水煙分兩種,一種是秀氣的水菸袋,主要流行於北方,慈禧太后就好這一口。另一種就是流行於湛江、粵西、廣西、雲南粗獷的水煙筒了。具體從什麼時候開始,誰也說不清,但至少有400多年的歷史。

這種民間習俗為什麼會流傳到這些地方,我認為有三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跟祖先的軍人身份背景有關。湛江粵西這邊,從歷史上移民而來的軍人較多,氣候惡劣,常需要與老天鬥智鬥勇,民風較彪悍。後來到明朝,中國引入菸葉,進入兩廣及雲南的軍隊中,軍人常以吸菸打發軍隊生活的無聊與疲憊。由於人多煙筒少,大家需要聚在一起分享,打仗需要提神,幹活也需要提神,這種習俗很受軍人後裔的粵西人民歡迎,因此迅速流行開來。

第二個原因,湛江及粵西,包括雲南,無論是在大山裡,或是在海邊,樹多草多蚊蟲多,吸水煙也有驅趕蚊蟲的作用。據一名古代醫師記載:「師旅深入瘴地,無不染病,獨一營安然無恙,問其所以,剛眾皆服煙。」由於蚊蟲不喜煙,所以吸菸可以避免攜帶傳染病毒的蚊蟲叮咬,這個秘方逐漸從軍隊傳到了民間。

第三個原因,湛江及粵西地區氣溫高,溼氣重,易上火,抽水煙筒有去溼降燥的功效。粵西水煙筒一直在明清時代盛行,直到民國初年出現紙菸。但粵西人始終覺得水煙筒更加適應本地氣候,所以這種習慣依然在民間長盛不衰,紙菸沒辦法完全替代,這真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啊!

大碌竹的工藝看似簡單,街邊攤檔隨處都有售賣,但真要做出精品也不容易。據駱老師介紹,赤坎有位大碌竹巧匠名叫黃文有,他生產的水煙筒獨具一格,講觀賞,講回味,講享用,遠近聞名,人稱「煙筒王」。他做煙筒選料十分講究,親自到深山竹林產區尋找竹坯,百裡挑一,專選靠近根部的部分,竹節密集,外形美觀,微彎如躬,極具欣賞價值。

黃老加工水煙筒一絲不苟,保持古老手工製法,用炭火燒紅鐵條,捅穿竹節和鑽孔,菸嘴定位比例勻稱,外觀與煙筒配合得體。他對成品嚴格槍柄,表面一定要光潔明亮,使用起來才自如就手,吸起煙來才過癮。甚至連吸菸時的水聲,也跟製作工藝有關,孔鑽得好,水聲才韻律清脆悅耳,否則會悶響難聽。

黃老的水煙筒還有一個特點:每根大碌竹,不需要靠著牆,而是能夠直立在地面上,平衡做得非常好,既美觀又實用,根根精神抖擻,跟工藝品一樣。

作為民間的「煙筒王」,每年回湛江探親的美國、英國、新加坡、澳大利亞等僑胞,定要購買黃老的大碌竹帶回異國送親朋好友。特別是港澳同胞及本地的大老闆,都喜歡到他這裡訂製水煙筒。其實我認為黃老這種技術完全可以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事實上,中國別的地區的煙筒製作工藝有入選非遺的,煙筒也有作為當地工藝品推廣的,湛江這方面做得還是不夠。

說起大老闆吸水煙筒,我又想到了一件真人真事。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湛江湧現了一批白手起家的大老闆,雖然他們身家數千萬或是數億,但從小養成的水煙筒習慣卻丟不了。為了招睞大客戶,一些高檔的酒樓也配備了水煙筒供他們使用,但有些四星級五星級酒店因管理嚴格,有的也沒有配備。

一天,一位身材瘦小、穿著樸素的大老闆剛從湛江開發區某星級酒店喝完早茶。他獨自走出來,兩三個小時沒煙筒抽,可把他急壞了。正好酒店出來沒多遠有個擦皮鞋的攤位,攤主可能是去洗手間了,老闆看見有一支水煙筒,趕緊蹲下身子抽幾口過把癮。這時,他看到一隻皮鞋出現在眼前。一個男人看他只顧吸菸不幹活,就質問道:「擦鞋佬,不做生意嗎?」

大老闆抬頭看了他一眼,鎮靜地說:「對,今天不做。」男人覺得好奇怪。這時,大老闆的司機開著一輛豪華寶馬車過來,他放下水煙筒,走到車那裡,司機下車給他開了車門。直到他的寶馬車開出視野,那個叫他擦鞋的男人還目瞪口呆,驚奇地合不攏嘴來。

最後說一下,大碌竹必不可少的好伴侶——那就是菸絲。水煙筒的菸絲顏色有深有淺,但最受歡迎的,還是一種土產的暗紅色菸絲,跟普通香菸的黃菸絲不太一樣。據說這種菸葉在收割時,要選擇陽光猛烈的日子,從菸頭割斷後,讓太陽曝曬一天,然後挑回家用繩子綁住煙梢,懸掛在通風陰涼的屋簷下,讓菸葉慢慢風乾,熟透之後就會發紅,散發出清香了。最後的成品菸絲是去掉葉骨後,用刨子刨出髮菜一樣幼小的菸絲,特別適合手指間拿捏。高檔的菸絲曾一度是粵西人民贈送親友的佳品。

關於水煙筒與紙菸相比,哪種對健康危害更大?結論是有爭議的。有人說,水煙筒的水有過濾尼古丁和焦油的作用,煙經過水,吸起來不燒嘴,有種清涼的感覺。從煙筒裡的過濾水就可以看出,倒出來的水顏色發黑,味道難聞,就可以看出過濾的重要性。但也有人說,水煙筒的抽菸方法增加了肺括量,吸進更多的煙霧,危害更大,輪流吸菸也不衛生,應該禁止。不過,從實例來說,並未發現抽水煙筒比抽紙菸患病率更高的數據。

不管怎樣的抽菸方式,多多少少對身體有危害。我本人雖然會抽水煙筒,但並不推廣和提倡,只是作為一種民間風俗研究一下,茶餘飯後談論一下。水煙筒的流行,有科學落後的歷史背景,現在提神驅蚊蟲防病的健康方法很多,能不抽菸儘量不抽,能戒菸的還是戒掉為好。但對於這種持續了數百年的民俗習慣,我認為還是應該尊重,應該和紙菸平等看待,除非有嚴謹的科學數據證實它的危害性比紙菸更高。

想了解湛江及周邊地區更多民俗歷史的,記得關注縱橫哥喔!(部分素材已獲湛江民間歷史學家駱國和老師原創授權)

相關焦點

  • 清明節傳統習俗有哪些?清明節的起源來歷和全國十大習俗盤點
    2020年清明節就要來了,你了解清明節的來歷和傳統習俗嗎?2020年清明節居家隔離,不能掃墓祭拜,我們也要了解清明的主要習俗。中國地廣物博,不同地方過清明節有哪些不同的方式和民俗呢?小編整理清明節的來歷和全國各地清明節習俗盤點。
  • 【網絡中國節·春節】春節的傳統習俗有哪些你都知道嗎?
    春節是中國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年味是讓人最眷戀的味道。你知道過春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嗎?古代人怎麼過春節嗎,都做些什麼事?且聽小編為你一一道來。  春節起源  中國人過春節已超過4000多年的歷史,關於春節的起源有多種說法,但其中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時期興起。
  • 中元節由來和習俗你知道嗎?中國傳統節日習俗匯總
    今天是農曆七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的「中元節」,民間有在這一天祭奠已故親人的習俗。其實,中元節可不止燒紙這麼簡單,在中國傳統文化裡,它也並不是陰氣森森的「鬼節」這麼一個文化氛圍。 這是一個有著豐富文化內涵的節日,今天,我們就講一講關於它的由來和習俗,以及其他傳統文化的知識。
  • 2020年端午習俗風俗有哪些 端午節8個傳統習俗資料50字簡短介紹
    2020年端午習俗風俗有哪些 端午節8個傳統習俗資料50字簡短介紹時間:2020-06-27 12:51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年端午習俗風俗有哪些 端午節8個傳統習俗資料50字簡短介紹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午節、龍節、正陽節、天中節等,節期在農曆五月初五
  • 水煙筒是粵西人的最愛,改革開放前,男女老少都抽
    水煙筒是粵西人最喜歡抽的,在廣東每當見到那裡有水煙筒的地方,那裡就有粵西人,水煙筒是粵西人的一種象徵。大多數人家裡都有一至二條,即使家裡人不抽,也備有一條招呼客人。商鋪、餐廳都備有一至二條供客人抽。在室內抽為了不被煙筒水漏溼地板,都把煙筒放進一個小膠桶。在八十年代,我家鄉男男女女都抽,我爺爺、奶奶、父親、母親、叔叔、嬸嬸們都抽。我奶奶九十九歲時還抽,家人在早幾年前就不讓她抽了,每當她見我們抽,她也懇求我偷偷給她抽兩口,她那種高興的樣子,真是難以言表。
  • 中國傳統節日—冬至的起源和習俗!
    冬至,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不僅僅是二十四節氣之一,還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古人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因此冬至還有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 中國傳統文化,服飾習俗著裝,民間婚禮服飾習俗
    本文乃作者劉雲溪講文化原創,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圖片來源於網絡,如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特殊的著裝方式民間各地有著不同的服飾習俗,尤其是在許多特殊的場合下,民間也有與之相應的特殊的服飾和著裝方式,一般都有象徵含義,並與民間巫術和祭祀活動有關
  • 臘月二十八是什麼日子 農曆臘月二十八有什麼傳統習俗
    臘月廿八是中國農曆十二月(臘月)二十八的俗稱,中國春節傳統習俗之一。 臘月二十八的中國民謠有「臘月二十八,把面發」、「臘月二十八,打糕蒸饃貼花花」。中國民間風俗傳統到了農曆的臘月二十八無論是發麵還是做饃,各家各戶要開始準備主食過年。 各地風俗有所不同,如山東、河北、河南三省交界處的地區、安徽省宿松與太湖交界之處的地方有許多姓的人家是在臘月二十八過年。
  • 過年啦~春節的傳統習俗你都知道嗎?
    春節是中國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年味是讓人最眷戀的味道。你知道過春節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嗎?古代人怎麼過春節嗎,都做些什麼事?且聽小編為你一一道來。中國人過春節已超過4000多年的歷史,關於春節的起源有多種說法,但其中普遍接受的說法是春節由虞舜時期興起。
  • 中國傳統婚禮習俗都有哪些?
    現在很多年輕人舉行婚禮時選擇舉辦中式傳統婚禮,那麼中國傳統婚禮習俗都有哪些呢?今天就讓小編和大家分享分享。 第一輛作為前導車,新娘禮車通常會安排在第二輛,婚車的裝飾不同,以告知路人為迎親車隊且有助於行車中車隊辨識。 三、花夜 在新娘出嫁前一晚舉行,新娘與父母兄弟姊妺一同吃飯道別祝福。
  • 新年習俗連連看,日本「正月「大不同!
    和中國的傳統曆法有所不同,日本的「正月」其實有點短。2020年末,日本有網上問卷調查網友問「你認為正月到底有幾天?」然而由於年幕府三代將軍德川家光死於農曆4月20日,那時的20日在日本就成了全國忌日,為了避開20日,只好把松之內和開鏡餅的時間提前,就變成了7日和11日並沿用至今。這種被壓縮了的正月,在江戶發源,所以現在日本的關東地區大多有這樣的習俗。考慮到新年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簡單地縮短正月時期其實並未在日本全境普及。「小正月」 VS 「二十日正月」
  • 俗語「二十三,糖瓜粘」,小年這天都有哪些傳統習俗
    二、掃塵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含義,意思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著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故掃塵也就是把陳舊的東西一掃而光,這既指庭院內的陳年積垢,也指舊歲中遇到的不快。
  • 冬至習俗你知多少?細數冬至的傳統習俗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冬至習俗你知多少?細數冬至的傳統習俗 在中國的傳統節日中.中秋、春節可能是國人最重視的節日,但在兩廣人的眼裡,冬至卻也是一樣重要的節日,甚至比春節還重要得多,兩廣人有句話叫冬大過年,從此可見冬至在兩廣人心目中的地位.
  • 民諺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這個說法是怎麼來的?
    原創 文史君 浩然文史 收錄於話題#傳統節日24#傳統文化34很快又要到冬至啦!冬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也是現在公曆年中,一年的最後一個節氣。但與其他節氣不同,傳統上冬至不僅僅是一個節氣,它的地位要重要得多。
  • 中秋節習俗,古今中外有哪些不同?
    中秋和國慶雙節將至,今年的中秋節和國慶節在同一天,在21世紀裡僅發生4次,上一次是2001年,另外兩次分別在2031年和2077年。團圓日遇到了舉國同慶日,國人與此皆大歡喜! 說到中秋節,你能想到什麼?吃月餅、賞月、放假……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日習俗主要圍繞月亮形成,較為常見的是賞月、拜月、吃月餅等,那麼古今中外,中秋節的習俗都有哪些不同呢?
  • 有哪些傳統習俗你知道嗎
    有哪些傳統習俗你知道嗎 也許我們不知道冬至是什麼,但冬至是節氣之一.這並不意味著冬天已經開始或結束.冬至也是數字9的開始,我們每年的數字9是從冬至開始,那麼你知道冬至的起源和意義嗎? 冬至是節氣的第22個節氣.當太陽達到270 時,就是冬   原標題:今年的冬至是什麼時候?
  • 傳統文化節日:中國的中元節,有哪些文化習俗
    在新疆幾十年,我感覺人們對各種節日較為淡薄,特別是對中國傳統節日,除了較大的傳統節日外,一些延續幾千年的歷史傳統節日,當地幾乎都不會舉辦什麼活動,我想後世對文化傳承這個概念還是很模糊,需要學校和當地文化部門,還是要重視和加強中國各種傳統節日的學習和宣傳。
  • 民間習俗正月初五,有五件事儘量不要做
    到如今,因為這樣的傳說流傳已久,很多人也為了避免見到窮神,所以才有了正月初五不走親訪友的說法。只是還是大多數的年紀大的一些人會比較注重這個習俗,一些年輕人早就已經不在意這樣的說法了。2 不要剃頭有過這樣的說法,叫做剃頭傷舅,也就是在正月初五的時候剃頭會對舅舅有不好的影響,但這樣的說法並沒有科學依據。
  • 農村老人70大壽,一直有過九不過十的說法,有什麼講究嗎?
    很多農村都延續了老早的風俗和傳統,這些觀念慢慢影響了村民的衣食住行,比如「四年椽,十年檁,十五當梁夠標準」這說法,另外農村過壽也有講究和禁忌,不是什麼年齡段都可以過得。農村老人70大壽,一直有過九不過十的說法,有什麼講究嗎?
  • 明天端午節,你知道有哪些傳統習俗嗎?提前了解,早做準備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根據《荊楚歲時記》的記載,五月的盛夏是登高的好日子,因此,端午節又被稱為端陽節,在其他地方也叫「五月節、午日節、浴蘭節、龍舟節」等等。端午節作為一個傳承了幾千年的文化節日,自然會有與端午節相關的許多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