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談判波瀾不驚 唯一亮點是成立氣候基金

2021-01-18 騰訊網

  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之下成立「長期合作行動」的氣候基金成為會議唯一亮點

  綠色和平將一塊巨大的「冰山」安置在天津梅江會展中心旁。「冰山」上,志願者扮成北極熊,在最後的「冰山」上無處覓食也無處安身。南都記者龍金光 攝

  聯合國氣候談判天津會議在爭議中走過了四天,並未取得讓人激動的結果,談判達成「長期合作行動」的氣候基金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以下簡稱《公約》)之下直接設立成為唯一亮點。但關於《京都議定書》第二階段的承諾減排,發展中國家與以傘形國家集團為代表的發達國家互繪楚河漢界。前者提出在《京都議定書》第一個承諾期於2012年屆滿後,作出第二個承諾期減排,後者拒絕繼續討論。

  成果:成立「長期合作行動」氣候基金

  目前天津會議各方代表達成共識:為幫助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在《公約》之下直接設立一隻「長期合作行動」的氣候基金。

  「資金提供的數額目前還沒有確定,如果可以快速啟動的話,這個基金可以先提供300億美元。」與會代表、政府間組織機構--南方中心顧問許國平告訴南都記者。

  許國平表示,以往所談的基金,如世界銀行基金,並不在《公約》之下。而這次的基金是直接設在《公約》之下,受《公約》約束,這是根本的區別。

  但目前的最大問題是,這個基金管理機構的設置,誰將成為董事會的一員,發展中國家是否真正持有公正、公平的管理權,仍然備受關注。

  「發展中國家期待更加公平的決策機制。」許國平表示,發展中國家希望氣候基金的董事會由來自世界各地的代表組成。其中聯合國劃分的五大洲下,亞、非、美、歐、拉每洲各出三個代表;而島嶼國家聯盟和最不發達國家聯盟這兩個特別組織分別出兩個代表,一共19人組成基金的管理層,以達成更加公平的決策機制。如果依據這樣的設想,佔據大多數人口的發展中國家顯然成為了決策層的大多數。

  但發達國家顯然不甘處於劣勢,他們期待在基金的管理層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各佔一半。

  目前,爭議雙方還在就這一問題進行角力。儘管困難重重,許國平認為,在坎昆會議還是可能會在基金和管理機制上達成一致。

  挑戰:京都議定書的破與立

  《京都議定書》在第一個承諾期於2012年屆滿後,按照《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將作出第二個承諾期減排。大多數發展中國家提出,與1990年的水平相比,到2020年發達國家應承諾至少削減總排放量的40%-45%。

  而在昨天上午的討論會上,美、日等發達國家拒絕繼續討論《京都議定書》第二階段承諾減排的內容,提出將減排承諾移至《哥本哈根協議》下討論,激活《哥本哈根協議》。這無疑成為中方和很多發展中國家難以接受的條件。

  許國平告訴南都記者,《京都議定書》和《哥本哈根協議》的根本區別在於:前者具有強制法律效力,而後者只是政府意願聲明,並不具備法律約束力;其次,前者對政府間減排量有明確數字,而且減排量都較高,而後者是各國自願提出,並沒有任何約束力。比如說,《京都議定書》中規定,以1990年為基準,到2020年發達國家必須達到40%的減排量,而《哥本哈根協議》中這些國家提出的自願減排量的平均值只有13%,而美國只有7%。

  這些發達國家除了傘形國家以外,歐盟國家中60%-70%也持同樣觀點。但是歐盟的底線是強制減排,並不樂見自願減排,顯然,發展中國家和歐盟有可談判的空間。

  南都訊 記者龍金光 實習生陳佳發自天津

相關焦點

  • 波恩之後,摩洛哥氣候談判進入快車道?
    當然這並不能完全涵蓋氣候談判所涉及的所有議題,但是毫無疑問,氣候資金問題依然是擺在各國面前最最最最大的問題沒有之一。本輪波恩談判第一天時,COP22主辦國摩洛哥展露出超強雄心,表示2016年的聯合國氣候談判將提供一份達成氣候資金目標,也就是一千億美元的路線圖。
  • 巴黎氣候大會:五大焦點世界矚目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將應邀赴法國出席氣候變化巴黎大會開幕活動,這是中國最高領導人首次出席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大會重要性不言而喻。作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節點,巴黎大會將確定2020年後國際社會如何分擔責任。氣候談判背後實則是各國的切身利益,如何做到結果的公平合理是各方關注的焦點。
  • 氣候難民_氣候難民是什麼意思-天氣網氣候百科
    如果任由氣候危機演變成一場生存災難,馬爾地夫的孩子們除了把家安到海拔更高的新家園外已經別無選擇。我相信,為了應對明天可能出現的災難,從現在開始計劃(到國外購買土地)是恰當的。 去年,我建議應該把部分旅遊收入存起來成立主權基金,最終這個基金可以幫助馬爾地夫人離開他們的家園。這不僅是馬爾地夫人遭遇的問題,我們只不 過是在氣候變化下地球上第一批對外發出這樣疾呼的人而已。
  • 「亞熱帶季風氣候」和「亞熱帶季風性溼潤氣候」是同一種氣候嗎?
    氣候是一個地區大氣的多年平均狀況,主要有氣溫、降水、光照等要素來組成。世界不同地區由於緯度位置、海陸位置、大氣環流、地形狀況、下墊面狀況等因素的不同,從而形成了不同的氣候類型。其中緯度位置,決定了當地的熱量狀況,也就是不同的溫度帶,形成了熱帶、亞熱帶、溫帶、亞寒帶和寒帶等不同熱量帶的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是一種位於「亞熱帶」地區的氣候類型,從緯度位置來看主要位於南北緯25°至35°之間,同時亞熱帶季風氣候最顯著的氣候特徵是「季風」現象顯著。
  • 歐洲氣候特徵:以溫帶氣候類型為主,是海洋性氣候最顯著的大洲
    氣候是一個區域內大氣物理特徵的長期多年平均狀態,是一種相對穩定的自然地理要素,包括氣溫、熱量、降水、光照等氣候要素組成。根據全球不同區域的氣候特徵來劃分出不同的氣候類型,主要的氣候類型包括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極地氣候和高山高寒氣候等等。
  • 應對氣候變化表現不及格!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在氣候變化雄心峰會上...
    12月12日,在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籤署五周年之際,由聯合國和英國、法國主辦,全球70多個國家首腦共同參與的氣候變化雄心峰會在線上舉行。英國廣播公司的報導認為,澳大利亞並未遵守巴黎協定的承諾,其應對氣候變化的表現可以直接說是不合格。僅有2000多萬人口的澳大利亞排放的溫室氣體總量佔全球排放量的3.6%。而按人均計算,澳大利亞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美國人均的四倍。
  • 長江院全球氣候變化三連講繼續開講 丁一匯院士講「氣候變化科學...
    近期,由長江保護與綠色發展研究院(以下簡稱長江院)主辦的「長江大講堂」全球氣候變化系列講座陸續在河海大學舉行。12月11日,全球氣候變化系列的第二場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丁一匯作題為《氣候變化的科學問題及其影響》的報告。報告會由中國工程院院士、長江保護與綠色發展研究院院長張建雲主持。
  •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帕特裡夏·埃斯皮諾薩
    新華社馬德裡12月9日電專訪:中國能源結構轉變讓全球受益——專訪《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帕特裡夏·埃斯皮諾薩新華社記者張家偉 馮俊偉 任珂中國的能源結構已經發生很大的改變,「從碳減排的意義來看,這能讓中國自身乃至全球都受益」。
  • 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大會_網易財經
    他說,協議並不對美國(以及以此類推,其他任何國家)具有法律約束力。但美國會堅守有關二氧化碳排放的承諾。他也稱,具有法律約束效力的協議「很難達成,尚需時日。」21:50左右:紐約時報官方twitter援引白宮消息,確認氣候峰會達成具有意義的協定。
  • 紅橡室內氣候榮任市裝協副會長單位 榮獲「智能室內氣候體驗館」
    2021年1月14日,長沙市建築裝飾裝修行業協會2020年第四季度新會員集中授牌暨智能家居服務中心技術講師委員會成立儀式在紅橡室內氣候技術有限公司隆重舉行,以紅橡室內氣候為代表的23家新入會會員單位、40餘位領導、嘉賓參加,長沙市城市房屋裝飾裝修管理辦公室李鋮副主任應邀出席並作了重要講話。
  • 巴黎氣候協議離達成最終協議還有多遠?
    經過各方的努力和磋商,巴黎氣候變化大會當地時間5日中午提交了巴黎氣候協議最終草案,這份草案會成為下周各國部長級官員進一步磋商的基礎。巴黎氣候大會日程雖已過半,但草案之後的進程仍然困難重重,各種問題仍不斷顯現。
  • 繼往開來, 開啟全球應對氣候變化新徵程——在氣候雄心峰會上的講話
    尊敬的古特雷斯秘書長先生,尊敬的各位同事:很高興出席今天的氣候雄心峰會。5年前,各國領導人以最大的政治決心和智慧推動達成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5年來,《巴黎協定》進入實施階段,得到國際社會廣泛支持和參與。當前,國際格局加速演變,新冠肺炎疫情觸發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深刻反思,全球氣候治理的未來更受關注。在此,我提3點倡議。第一,團結一心,開創合作共贏的氣候治理新局面。在氣候變化挑戰面前,人類命運與共,單邊主義沒有出路。
  • 中英兩國氣候變化專家的一封公開信
    以此次峰會為契機,中英兩國氣候變化專家——英國氣候變化委員會主席德本勳爵和中國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周大地教授聯名發表了公開信。信中指出,中英兩國均已制定雄心勃勃的碳排放目標,並存在很多共同之處。兩國可通過開展獨特的合作,引領全球抗擊氣候變化。
  • 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王永光:把好氣候預測關
    說起自己從事的氣候預測業務,王永光打開了話匣子,滔滔不絕地講起了氣候預測的難度。  「這項工作很有挑戰性。」他直言不諱地說,氣候預測方法分為動力模式和前兆信號兩種,相比較天氣預報,目前氣候預測所用方法達到的準確率還不太高,同時,氣候還受大氣圈、水圈、冰凍圈、巖石圈、生物圈等五大圈層及其相互作用的影響,這大大增加了氣候預測的難度。  儘管有難度,但王永光沒有被「挫敗」。自1989年從事氣候預測工作以來,他在氣候預測領域已摸爬滾打了31年。
  • 從澳大利亞森林大火背後,一窺全球氣候變化危機
    令人遺憾的是,他的籤證被拒,因為從現有的法條來看,他這一理由並不符合難民的定義——個人由於種族、信仰、民族、黨派、特殊社會團體及政治主張不同,目前處於國籍所屬國家之外,具有充足理由懼怕回到自已的國家而受到迫害,因而不能或不願意接受其原居住國的保護,即是難民。
  • 施懿宸:綠色保險如何應對氣候變化
    氣候變化導致的物理風險主要源自短期型氣候事件與長期型氣候模式轉變。短期物理風險是指氣候相關的突發災害性事件導致的風險,包括颱風、颶風或洪水等極端天氣事件本身及其嚴重性加劇帶來的風險。長期物理風險是較為長期的全球氣候模式變化所帶來的風險,例如全球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升、海水酸化等。物理風險可能對保險機構及其客戶產生不利影響,例如直接損害資產的經濟價值、中斷供應鏈而產生的間接影響。
  • 古特雷斯: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取得務實成果
    新華社聯合國9月23日電(記者徐曉蕾)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23日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表示,峰會見證了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的雄心,取得了務實成果。  古特雷斯在當天晚間的閉幕式致辭中總結了峰會成果。他說,一批全球最大的資產所有者(資產超過兩萬億美元)承諾,在2050年前會投資「碳中和」領域。
  • 除了「溫帶海洋性氣候」,世界上居然還有「熱帶海洋性氣候」
    全球各地由於不同的緯度位置、海陸分布、大氣環流、下墊面等因素影響,會形成不同的氣候類型。常見的氣候類型包括熱帶雨林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熱帶沙漠氣候、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地中海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極地氣候和高山高寒氣候等11種氣候類型。
  • 科技創新助力,填補天氣預報和氣候預測之間的「縫隙」
    12月10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氣候系統預測基礎科學中心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揭牌。作為首個落戶江蘇的基礎科學中心,該項目由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授王會軍牽頭,聯合中山大學共同實施。作為項目首席專家,王會軍表示,該中心將著重解決10—30天延伸期天氣預報、2年內的厄爾尼諾現象以及未來全球氣候變化等科學問題,將有望成為全球氣候預測的重要智庫之一。
  • 外伶仃島:是廣東唯一能看到香港市區的海島,氣候四季如春
    外伶仃島:是廣東唯一能看到香港市區的海島,氣候四季如春,珠海遼闊,群山臨海,有奇峰秀麗萬島,內陸有鳳凰山、將軍山兩大山系,海上有萬山島、橫津島等多個島嶼,珠海旅遊資源豐富,今天在小的方面給大家介紹了解一下LEGGO珠海的外武道今天讓我給大家來繼續說這個旅遊,時常聽到這樣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