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戰時,中國志願軍把美國打得連連電影都不敢拍,是這樣嗎?

2020-12-27 大國將令視頻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新中國剛成立的時候,周邊都面臨著巨大的國防壓力,尤其是在朝鮮半島上,美軍及其盟友磨刀霍霍,已經將戰火燃燒到中國邊境,還聲稱將會用核武器攻擊中國,給中國的國防安全帶來了巨大的威脅。於是中國不得不派出志願軍與美軍展開殊死搏鬥,在經過數年的較量之後,美國終於同意停戰。很多人認為這場戰爭中國把美國人打怕了,以至於他們連電影都不敢拍,這是真的嗎?

其實美國的戰爭電影數量非常廣泛,這是因為美軍經常將電影作為輿論宣傳和愛國教育的重要武器,所以有很多優質的美國戰爭電影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美國人的。無論是伊拉克戰爭還是阿富汗戰爭,都湧現出了許多優秀的電影作品。但讓人不可思議的是,美國有關抗美援朝戰爭的電影卻少之又少,因此有網友認為這是志願軍將美國打怕了的原因。

其實不然,儘管美國有關抗美援朝戰爭的電影很少,但並不意味著沒有。其中便有一部名為《堅韌的刺刀》,在這部電影中,志願軍和朝鮮軍隊的作戰實力非常強悍,美國主力部隊只能從前線後撤。在中國的軍隊的猛烈攻擊下,美軍主力師傷亡慘重,就連師長也身負重傷。為了確保撤退順利,美軍決定留下一個排來拖延中國追擊的步伐,以便掩護其餘15000人的主力部隊安全撤回後方區域。

這個排的戰士自然遭到了中國軍隊的火力打擊。值得一提的是,在這部電影中,志願軍的戰法非常有章法,而且一些道具和設備非常符合當時的歷史。由此可見,儘管這部電影在某些情節設置上不合理,可是它客觀地描繪出了那場戰爭。這種正視敵人,尊重對手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而反觀中國越來越多的抗日神劇,簡直顛覆了人們對那場戰爭的認識,這根本不利於愛國主義的傳播和歷史的延續。

相關焦點

  • 韓戰給美國人留下多大的心理陰影?戰爭電影從來不敢涉足朝鮮
    眾所周知,美國的戰爭電影一向拍的十分出色,而美國人也熱衷於戰爭電影,許多優秀的戰爭題材片《拯救大兵瑞恩》、《決戰中途島》、《血戰鋼鋸嶺》等等,不但反映出了美軍作戰能力的強大,也在電影中透露著作為勝利者的驕傲的姿態。
  • 抗美援朝戰爭,美國真的被打到連電影都不敢拍?事實不是如此
    然而二戰結束後的那段時期,並非如此,當時的美國在二戰期間嘗到了戰爭的甜頭,其他國家無法對其形成核威脅,而當時的美國又肆無忌憚地介入韓戰,中國對此十分清楚,一旦美國將朝鮮半島納入自己的管制範圍內,我國東北邊境便會成為美國進行擴張的又一開口,於是中國便組建志願軍援助北朝鮮軍隊。
  • 中國抗美援朝一戰把美國人打到連電影都不敢拍,這是真的嗎?
    與戰爭題材有關的影視作品,一直備受觀眾推崇。無論是荷爾蒙爆棚的戰鬥場面,還是引人入勝的戰術運用,都讓人沉迷其中無可自拔。大家都知道,藝術來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美國作為當今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就曾挑起過多場戰役。
  • 抗美援朝真的把美國人打到,連電影都不敢拍?事實並非如此
    被中國志願軍碾壓,它的大國尊嚴被慘痛削弱,這次戰役之後,為了挽回顏面,美國不惜對越南展開長達20年的戰爭,然而出乎美國意料的是,最後還是中國力挺北越,再次贏得戰爭。一直等到海灣戰爭,美國人才重拾信心。
  • 韓戰初期,北朝鮮軍隊有多厲害?美軍參戰也被打得連連敗退
    新中國成立後,歷經百年戰亂,早已破敗不堪的中國終於迎來了新生,全國上下一片歡愉,無論是金戈鐵馬的軍隊統帥,還是飽受摧殘的勞苦大眾,都對和平生活充滿了希冀。然而與中國一衣帶水的朝鮮卻深陷戰爭的漩渦,蘇聯和美國相繼從南北朝鮮撤軍後,南北朝鮮圍繞著祖國統一問題,爆發了韓戰。
  • 韓戰:美軍沒想到,強大的裝甲部隊,竟被志願軍打得丟盔棄甲
    1951年,朝鮮戰場。「聯合國軍」發起秋季攻勢,準備靠其強勢的軍事進攻,來對朝中方面繼續施壓,以實現其在朝鮮停戰談判中的所提出的無理要求。而為了遏制「聯合國軍」的秋季攻勢,我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對當時戰場上的部署進行了相應的調整。
  • 抗美援朝,真的將美國人打得電影不敢拍,書上不敢寫,不願紀念?
    【千古浪】抗美援朝一戰是中國軍隊的驕傲,讓全世界認清了中國軍隊的真正實力。對於美國來說,抗美援朝戰爭無疑是美國軍隊的「滑鐵盧」,是美國軍隊歷史上的不光彩事件。
  • 電影《金剛川》背後的金城戰役:中國志願軍打得最痛快的一次戰役
    ,中國志願軍的武器確實不給力。,武器的優勢在戰爭後期已經不輸給美軍。14天的時間裡,殲敵5.3萬,逼著美國和南韓老老實實回到談判桌上,再也不敢耍花樣。以前都是被美軍這樣炸,現在輪到敵人吃吃飽和式轟炸的滋味了。
  • 電影《金剛川》背後的金城戰役:中國志願軍打得最痛快的一次戰役
    01 紀念抗美援朝勝利70周年的電影《金剛川》已經上映,電影以「橋」為敘述點,來展現中國志願軍的偉大。 不管美國遠程炮擊多少次,飛機轟炸多少次,通往前線的橋,總能修好。
  • 麥克阿瑟在韓戰中的金句名言,句句都被志願軍和人民軍打臉!
    不過,麥克阿瑟在韓戰中的句句金玉名言,句句都被志願軍和人民軍打臉! 當然了,最打臉麥克阿瑟的自然是號稱美國「先驅師」、「長勝師」的美騎1師的騎8團在雲山之戰中幾乎被39軍全殲,而增援騎8團的騎5團團長詹森也被39軍王扶之343團擊斃。 直到此時,麥克阿瑟仍然嘴硬,即使看到了被美軍抓獲的幾名志願軍俘虜,他仍然不相信中國軍隊已經入朝作戰。
  • 韓戰最後一戰,志願軍3小時穿插敵縱深9公裡,給韓國人長記性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資本主義陣營以美國為代表成立了北約組織,社會主義陣營以蘇聯為代表成立了華沙組織,冷戰格局形成,雙方誰都不敢輕舉妄動,稍有不妥大戰一觸即發。朝鮮半島成為美蘇爭霸的犧牲品,美國的戰略需求,是準備扶持日本,將日本變成他的附屬國,進而在東亞地區擴張他的勢力範圍,朝鮮並沒有涉及到美國的核心利益。
  • 韓戰,美國人究竟輸在哪兒?
    要知道,當時我們的武器裝備水平遠遠落後於對手,論實力,中國和美國根本不在一個數量級。能打出這樣的成績,也堪稱是奇蹟了。兩人都有一統朝鮮的強烈意願。可無奈的是,他們都需要大國的支持。 到了1950年六月,北方終於率先行動,憑藉蘇聯人提供的武器裝備,朝鮮人民軍勢如破竹,打得韓國軍隊找不著北。韓國軍隊之所以一敗塗地,除了將領指揮水平低,士兵缺乏訓練以外,還與美國人有限的投入有關。
  • 美為何沒對志願軍動用原子彈結束韓戰?這些忌憚足以掀翻美國
    當今社會因為核武器的誕生,世界格局進入了恐怖的平衡,大國之間對於戰爭都保持著克制,這個平衡的要素就是兩個國家都有核武器,然而在韓戰的時候,這種平衡是不存在的,美國的實力對於當時剛成立的新中國可以說是單方面壓倒性的實力,既沒有先進的飛機大炮,更沒有毀天滅的的原子彈,那麼為啥抗美援朝期間,美國為何沒有對入朝作戰的志願軍動用原子彈呢
  • 韓戰:張東蓀誤判局勢,「洩密」美國,讓30000志願軍被凍傷
    雖然他本人並沒有留洋的經歷,可因為一些原因,還是讓他對美國心生親近。他怕中國會失敗,所以呢,通過電臺告知美國特務王志奇,中國將要入朝的計劃。他的這一舉動是想讓美國人明白:想要讓美國政府了解中國的實際情況,他害怕因中國會全面倒向蘇聯,美國人會簡單地把中國和蘇聯當作是一夥的。
  • 抗美援朝:19餘萬志願軍烈士尋蹤|抗美援朝戰爭|韓戰|中國人民...
    2000年10月16日,《解放軍報》所提供的數據,據不完全統計,韓戰期間志願軍共傷亡36萬餘人,陣亡171687人。坐落在遼寧省丹東市的《抗美援朝戰爭紀念館》,曾組織工作人員多方搜集資料,最初統計烈士數字是171669人,這些都是能查到姓名的志願軍烈士。
  • 美國歷史是怎樣記載韓戰的?帶你還原一個真實的韓戰
    雖然美國相對客觀的承認敗給了中國志願軍,但是美國歷史記載這方面的內容並不太多,更多的其實還是提到韓戰中,美國率領的聯合國軍隊成功阻止了朝鮮對韓國的入侵,順利攻入三八線。在美國的意識形態中,關於韓戰,他們是勝利者,他們僅僅是敗給了中國志願軍。
  • 曾經名滿天下,71歲時在韓戰中被免職,麥克阿瑟做錯了什麼?
    雖然,他貴為韓戰的總司令,也一樣無可奈何。這是一個一生都充滿傳奇的將軍,參加過一戰,也參加過二戰,曾經輝煌,也曾經燦爛,被美國民眾熱烈擁護,被美國很多人稱為「戰神」。但,韓戰卻成了麥克阿瑟邁不過去的一道坎。
  • 對於韓戰美國為何選擇遺忘?真實答案讓人憤怒
    但是美國的目標並不限於此,其不斷的在中朝邊境動用飛機進行轟炸,企圖把戰火引導中朝邊境,為了捍衛領土的安全,在朝鮮的請求下,中國數百萬志願軍離開家鄉開赴朝鮮戰場,投入到了激烈的戰爭當中,抒寫了一部又一部的悲慘壯歌。
  • 張藝謀《最冷的槍》開拍,志願軍的狙擊戰打得美軍不敢上廁所!
    先是張藝謀的《最冷的槍》,緊接著就是徐克、陳凱歌、林超賢的《長津湖》,大導演們紛紛拍起了抗美援朝題材影片。其中《最冷的槍》的故事梗概是,抗美援朝戰爭時期,中國人民志願軍狙擊手張大弓槍法過人。美軍傾盡全力欲將之消滅。面對敵人布下的天羅地網,張大弓臨危不懼,同敵人展開周旋,最終扭轉戰局,成功擊敗對手。
  • 韓戰爆發時,朝鮮到底有多少兵力,為什麼打得韓國落花流水?
    一輛蘇制吉普車鳴著短短的喇叭聲在橋上緩緩超越長長的行軍序列,消失在朝鮮境內的暗夜中……連正在指揮部隊緊張渡江的40軍軍長溫玉成也不知道,車裡坐的就是彭德懷。一輛吉普車,一個參謀,一部電臺,兩名警衛員,志願軍司令員兼政委彭德懷就這樣先於大部隊開赴前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