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霸王別姬》是1993年湯臣電影有限公司出品的文藝片,由中國第五代導演代表人物陳凱歌執導。影片自上映至今打破多項紀錄,並一直被視為華語巔峰之作之一。
它不僅打破中國內地文藝片在美國的票房紀錄,還在1993年榮獲法國坎城國際電影節最高獎項金棕櫚大獎,成為首部獲此殊榮的中國影片,並且是唯一一部同時獲得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大獎、美國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的華語電影。
影片主要圍繞動蕩時代背景下,京都城內兩名京劇伶人跨越半個世紀的悲歡離合逐一展開敘述。隨著時代的變遷,在兩名主角遭遇人生危機的同時,曾經輝煌一時的京劇也逐步走向衰亡。小人物命運走向和歷史變遷交織在一塊,成就一部極具文化底蘊的華語電影。
在我看來,若只關注電影的表面劇情,無法完全解讀電影《霸王別姬》的精彩之處。因此今天我將結合電影的故事內容、人物塑造和情感表達三方面來分析《霸王別姬》這部經典之作的精彩和魅力之處,並談談我的思考和見解。
01、從故事內容分析:京劇伶人程蝶衣入戲太深慘遭辜負,窮盡一生演繹「戲如人生,人生如戲」的悲劇
電影背景架構於20世紀的京都城內,彼時正值多事之秋,民國時期窮困人家眾多,不乏走投無路的窯姐、戲子等人。小豆子被作窯姐的母親送進戲班,卻因出身青樓遭到眾人欺負,只有師兄小石頭心無芥蒂地關照他。
一度無法適應戲中女性角色的小豆子選擇潛逃,卻又為了師兄而留於戲班,並在師兄的協助下認同自己在戲中的女性身份。十年後, 小豆子取藝名程蝶衣,演旦角;小石頭取藝名段小樓,演生角。兩人合演的《霸王別姬》名譽京城,程蝶衣愈發入戲。
程蝶衣和師兄約好要演一輩子的戲,可是師兄卻投入青樓名妓菊仙的懷抱之中,程蝶衣大受打擊,決定不再和師兄演戲。後來師兄陷入困境,程蝶衣為救師兄不惜犧牲尊嚴為日本人獻唱,卻遭到師兄唾棄。新時代來臨,程蝶衣又因為固守傳統而被徒弟四兒搶了角色。
在我看來,程蝶衣的一生,是被辜負的一生。一次又一次入戲的程蝶衣,自以為堅守和師兄的約定,自以為堅守對京劇的尊重,卻被心愛的師兄和所處的時代一次又一次無情地拋棄。程蝶衣的人生一如他多次飾演的虞姬,忠貞堅韌,願意為心中所愛付出一切。只可惜,他們都不約而同地被現實和時代所辜負,懷抱著堅定的信念果斷離開人世。
02、從角色塑造分析:動蕩背景下跌宕起伏的小人物命運盡數呈現,鮮活又有代表性的形象躍然紙上
影片不僅著重描繪主人公複雜的人性和命運,在其他小人物身上也花了不少筆墨。正是因為導演對人性的精準拿捏,才能塑造出無數有血有肉的鮮活形象。對於這部分內容,我想選取影片中極具代表性的2個小人物進行分析:
豔紅:無奈向現實低頭的卑微母親窯姐豔紅在影片中不是主要角色,只在電影開幕前面幾分出場,但是卻對推動故事情節發展起著重要作用。豔紅這個形象,是極具矛盾性且內心備受煎熬的。她出身青樓,窯姐的特殊身份讓她並不方便帶著男孩隨時出入,為了兒子前途她只能忍痛將兒子送進戲班。
對於自己的兒子,她肯定是有愛的成分,但是迫於現實,她只能送走兒子。所以送別前,她臉帶媚笑企圖通過美色說服戲班師傅收留兒子,眼中卻含著深沉的眼淚。這樣的形象一下就打動戲外的觀眾,讓無數觀眾為之動容。
菊仙:身為名妓卻有情有義,體貼善良菊仙和豔紅一樣出身青樓,她身上的性質和豔紅也有相似之處。因為段小樓一次逢場作戲,菊仙卻當了真,從此拿出真心對待段小樓,一心一意追隨他。對於程蝶衣而言,菊仙是競爭對手,是站在對立面的存在,但是她身上卻又有著和母親相似的感覺。
相對於程蝶衣對菊仙明顯的敵意而言,菊仙一直把程蝶衣當做師弟對待。出於愛屋及烏的心態,她對於丈夫的師弟程蝶衣也極盡包容。在程蝶衣戒除鴉片的時候,菊仙緊緊抱著他,給予他力量和安撫;又在街頭批鬥之時,在大火中救下程蝶衣送給段小樓的寶劍。
在我看來,菊仙雖然出身青樓,但卻是個有情有義又善良體貼的賢妻良母。她的身上蘊藏著巨大的能量,能夠在亂世之中操持一個穩妥的家庭。雖然她不懂京劇,也沒有演過戲,但她就是段小樓現實生活中的「虞姬」,她和虞姬一樣穩重智慧。
03、從情感表達分析:個體命運與時代變遷緊密相關,京劇伶人悲歡離合的背後,是京劇藝術自繁盛走向衰敗的宿命
電影將字幕的形式把每個不一樣的時代標註給觀眾看見,透過不同的場景,我們可以發現,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主人公的命運走向也會隨之發生變化。雖則主人公悲歡離合的不同際遇,京劇藝術也逐步走下神壇。
早期京劇發展興旺之時,養活了一大批窮苦孩子,小豆子就是其中一個;在京劇輝煌之時,成了角的程蝶衣和段小樓名譽京城,可以收穫臺下的掌聲和觀眾的追捧;在亂世之中,儘管戲子不被尊重,但程蝶衣只消一曲就能將師兄從日本軍官手中救回。
可是隨著時代不斷變遷,來到新時代,人們呼籲戲曲要和現代文化掛鈎,支持傳統文化的程蝶衣被徒弟搶了角色,又慘遭陷害,在遊街示眾之時大受打擊,間接造成菊仙離世。
在我看來,程蝶衣的悲劇人生,始終和時代變遷以及京劇藝術的命運緊緊掛鈎。導演通過展示程蝶衣的坎坷人生和命運走向,同時表現了京劇藝術自繁盛走向衰敗的過程,表達了對傳統文化走向沒落的惋惜之情以及小人物命運隨時代漂浮的無奈之情。
在動蕩不安的時代,每一個平凡的小人物都沒有能力把控自己的人生,這是個人的悲哀,也是時代的悲哀。所幸,那個多事之秋早已離去,而我們每個人都有更多希望和能力去把握自己的命運。以史明鑑,透過電影中小人物跌宕起伏的悲劇命運,讓熒幕前的觀眾更加珍惜現實生活,這大概是這部影片最大的意義所在。
寫在最後
電影《霸王別姬》不僅在影壇獲獎無數,更擁有強大的群眾基礎。影片上映至今已經27年,在豆瓣上仍維持9.6的高分,超200萬人標記看過,併入選豆瓣電影Top250清單,成為豆瓣排名第一的華語電影。
在我看來,如果我們僅從表面劇情來解讀該片,未免顯得單薄。因此,本文就結合故事內容、角色塑造以及情感表達三方面由淺入深地解讀這部影片的精彩和魅力,與此同時我還在分析過程中加入了自己思考和見解。
說明:本文配圖來自網絡,若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文/初見魚子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