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ENDELSS HORIZON (無止境的見識)
04:27來自郎嘎尼瑪
四川樂山手工鞋墊
黃自宏
連隊一名新戰士給我一雙嶄新的鞋墊,說是自己母親親手做的,硬要我收下。望著鞋墊上緊密的針腳和美麗的花紋,我的思緒不禁又回到從前……
老家在四川樂山,那些依山傍水的紅土丘陵地和溼暖的氣候很適合竹子的生長,也自然帶動了家鄉竹製品產業的發展。人們編竹筐竹簍,做衣架鳥籠,婦女們更能變廢為寶,連竹筍褪的殼都能合理使用,那就形成了家鄉一種獨特的手工製品——鞋墊。
「80後」的我生在一個亦工亦農的廠礦,每到春季竹筍褪殼時,外婆和母親總要去附近的竹林撿筍殼,以那種15公分左右寬、表面光滑平整的為最佳。首先要剪去筍殼頂部的絨毛部分,清洗晾乾備用。
隨後就要準備鞋墊的另一種原料——布,一般選用厚實柔軟的棉布。外婆和母親把筍殼兩面都刷上一層均勻薄薄的稀糨糊,分別貼上一層布。筍殼在中間,不光充當了支撐成型的骨架角色,而且也更容易防潮和保暖。
待著夾層布幹透以後,外婆和母親就根據家庭各成員腳的長短,剪出一雙雙大小不一的鞋墊雛形,並用窄窄的布條繞著鞋墊的邊緣,用緊密的針腳縫上,此舉有效避免了鞋墊周邊的布張口掉線,並為下步鞋墊的繡花固定了邊框。
最後一步,就是繡花了。如果底層布是深色,就用淺色棉線繡,反之就用深色的棉線。在鞋墊上繡花,一是讓鞋墊更加結實耐磨,而是彰顯了個性和文化氣息。繡花之前,外婆和母親總要用筆和尺子在鞋墊上整齊打上比半粒米大不了多少的格子,然後用彩色的棉線和頂針,一針一線繡上去。
我一直覺得在鞋墊上繡花,完全可以納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那是一項多麼精細高雅的活啊!不光要有圖案規劃,而且要擅長於搭配顏色。只要有空,外婆和母親總白天坐在向光處,晚上待在電燈和油燈前,用靈巧的手指牽引針線在小小的鞋墊上穿梭。我常常撅著屁股趴在桌前,凝神地看著她們繡,有時還主動幫外婆穿針引線,並驚詫於她們手下一幅幅工藝品一般栩栩如生的圖案漸漸出現——花鳥蟲魚,吉祥文字……
從小,我的腳和個頭都長得挺快,於是外婆和母親每年總為我準備幾雙尺碼漸進的鞋墊。後來我的腳成型了,外婆和母親一連給我做了幾十雙鞋墊,我打趣說,那都夠我穿一輩子了。
後來,外婆年紀大了,眼睛沒以前好使,手也沒從前靈活了,母親成了廠裡的技術骨幹,她們都沒再做鞋墊了。我也漸漸捨不得穿她們做的鞋墊了,而是去外面買一些廉價的鞋墊用。後來,我也常年在外地讀書工作,有時拉開衣櫃望著裡面幾十雙嶄新的鞋墊,眼前總浮現出外婆和母親一針一線認真繡的情景,不禁又感慨流年似水。現在有時人懶了,也沒用鞋墊,但是,鞋墊的故事和家的溫馨總是縈繞在我腦海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