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冰心,戴望舒,李金髮,朱湘一代以下,能夠稱得上詩人的,只有朦朧詩一干人馬,北島,顧城,舒婷,江河等。成就了他們的,就是他們詛咒的到廣闊的世界那盤事。
他們不再活躍,詩壇就成了泡菜罈。就我淺目所知,餘秀華是唯一具有詩才的人。可惜經歷所狹,詩歌主題是寫自己婚姻愛情不幸,現在是女上位姿勢,哪裡去找人共鳴?讓人長太息以掩鼻涕焉。
中國人精神上對詩的愛戀,接近印度老三哥對佛。幾千年裡如果沒有詩歌,將是淚不承歡的。
沒有了詩人的時代,才知道詩人的可貴。幾十年了,讀者找詩人快要癲。很多官封自封的,人們親切的一看,過盡千帆皆不是。
五十年代的青年是不幸的。然而讓他們幸運的,就是他們有同年同一天空生的詩人的青春陪伴。精神食糧是遠高紅燒肉一碗的。
想當年在校園,林蔭道,花園裡,操場上,青年男女抱著徐志摩,北島,舒婷的詩歌的場景。那才是中國人該有的的青春模樣。
青春與詩,詩與中國人,才是世界上最完美的情人。
四月的黃昏
舒婷
四月的黃昏裡
流曳著一組組綠色的旋律
在峽谷低回
在天空遊移
要是靈魂裡溢滿了迴響
又何必苦苦尋覓
要歌唱你就歌唱吧, 但請
輕輕, 輕輕, 溫柔地
四月的黃昏
仿佛一段失而復得的記憶
也許有一個約會
至今尚未如期
也許有一次熱戀
而不能相許
要哭泣你就哭泣吧, 讓淚水
流啊, 流啊, 默默地
人間四月天,花展雁南飛,何其美好,恰被「黃昏」折斷了風景,全詩便籠罩在悽迷裡了。
少男少女的青春,「黃昏」怎麼囚禁得住?你看那「峽谷裡低回」的綠水,你看那「天空遊移」的春風,就在苦苦的尋覓奔突。
詩人升起了美好的空想:要是靈魂裡溢滿了迴響多好啊!我就不找了。
期頤的煙花一閃就冷。
詩人在尋覓什麼?第二節給出答案:一段未如期的約會?一次不相許的熱戀?還是其他?
反正是青春期所有的想,都在這時如夢似幻,伸手就化,天明就枯了。
怎麼辦呢?
青春不對路,心想事不成,朋友,你要哭就哭吧,讓淚默默地流。你要唱歌就唱吧,輕輕的溫柔的。
詩人拉出了一代人的痛苦,又用女人溫柔的胸膛撫慰收官。用情至此,彼此都聽得到心的聲音迴響了。
本詩並不朦朧,全詩以情勝。
這是一則權威的學院派對本詩的解讀,如下所示:
四月的黃昏,這個既有生命力又給人遲暮之感的意象恰如其分地表達了作者的心聲。她既有著希望與喜悅,又帶著一絲迷茫與隱痛。詩中鮮明的情感對比,強烈的藝術張力,充分展現了舒婷詩歌朦朧隱約的隱美多義性和若即若離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