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蹟已「死」到「活」進未來,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的十年逆襲路(附重點項目打卡清單)

2021-02-17 ECON PLUS

——謹以此文作為「經聯智匯」公眾號的開號首篇,送給香港這座賦予我們獨特視角與養分的城市。

2018年,是香港歷史文物保育活化碩果纍纍的重要年份:

2018年1月,九龍倉集團旗下由香港美利大廈改建的The Murray Hotel 正式對外營業。

2018年5月,由中區警署建築群改建的香港最大型古蹟活化項目——「大館」終於揭開面紗。

2018年12月,南豐集團原紡織舊廠改建而成的零售和藝術空間——南豐紗廠活化完成。

一時間,從百年鬧市中環到輕工之城荃灣,從傳聞鬧鬼的政府大樓到百變成精的英式監獄,那一座座曾經歷盡滄桑老態龍鐘的歷史建築,像是被時代渡了口的鮮氣,換上鮮衣重出江湖。特別是作為全年重頭戲的大館,如今已成為中環深處又一活力中心,引得港內港外人士紛至沓來,不論是深度遊客還是中環精英都要在這新晉網紅勝地打上一卡。

去過大館的朋友應該都會注意到它的業態功能之豐富。在幾棟巧妙地平衡了歷史氣韻與摩登創意的建築間,既生動記述了場地歷史與時代變遷,又安頓了大大小小、室內室外的多個藝術展覽、演出,還巧妙布局了30餘家令人眼(衝)花(動)繚(消)亂(費)的時尚餐廳與精品店鋪。除此之外,大量待定義及可變異的「留白」空間,也使得任何試圖總結它內涵的斷言都略顯單薄與短視。大館的使命,並不在於單純地展示過往,而在於增加公眾多形態藝術的深度接觸,探討都市發展與文化的關係,引導藝術融入城市生活方式,為公眾提供一個啟迪思考、激發靈感的休閒探索空間

大館開幕展覽「大館一百面」宣傳畫 (圖片來源網絡)

然而,當遊客們感慨於香港歷史文物保育理念之前衛,腦洞之解放,心思之細膩的時候,很多人都不知道,十年前的香港保育項目面臨的可是輿論抨擊、民眾批評,甚至被抗議團體致送花圈的尷尬局面。

2009年底,關懷香港及保護古蹟行動成員到1881Heritage古蹟酒店及商場抗議,致送花圈予長實主席李嘉誠,諷刺古蹟已死。(圖片來源蘋果日報,曾顯華攝)

時光倒回十年前。2009年11月11日,前身為香港水警總部的1881 Heritage在半個世紀的沉寂之後盛大開幕。這座擁有128年歷史的維多利亞時期代表性建築,是全港4大古老政府建築物之一,坐落於尖沙咀毗鄰維港的黃金地段,由長實集團花6年時間投3.5億元改建完成,為香港首個由私人企業參與發展的古蹟活化項目。

改建後幾乎所有室內空間都化身為商場與酒店功能(圖片來源網絡)

僅有 1.前時間球塔; 2.防空洞歷史長廊; 3. 花園平臺23棵古樹; 4. 3盞古董煤氣燈; 5. 鴿舍遺址得以保留 (圖片來源網絡)

遺憾的是,這座光鮮奪目的重建地標自開業始便迎來了社會各界的口誅筆伐。從政府官員到普羅大眾,批評聲主要集中幾個方面

過度改建為追求富麗堂皇的整體效果,歷史建築被改得面目全非,新增建築與舊建築之間已不辨彼此,古蹟建築的文物價值被大大削弱。

過度商業化營利性業態佔比過高,對於古蹟歷史的保留與回顧過少,公共古蹟完全淪為私家商場。

公眾可及性過低原本已保留極少的古蹟很多位於商場酒店內部,由於酒店私密屬性及商場高端定位,大眾很難真正進入歷史建築內近距離欣賞歷史文物。

社會價值無法延續最令人唏噓的是,1881 Heritage作為一座高端商業綜合體,其建築作為社會歷史遺產的使命被剝去,無法再為社會提供持續的公眾價值。這也是團體在抗議時痛心疾首地喊出「古蹟已死!」的主要原因。

香港歷史文物的保育工作啟動較晚,2000年後,社會開始逐漸重視文物保育工作,直到《2007-08施政報告》中,才首次提出全面開展文物保育工作,公布一系列的文物保育措施。而香港文物保育所適宜的理念與發展方向更是近10年內才逐步在摸索中成型。根據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網站上的信息顯示,到目前為止,本港共有120項法定古蹟,而不同級別的歷史文物建築更達1154項之多。10年間,落成的大大小小保育項目可謂不勝枚舉。

舊水警總署並非唯一飽受詬病的保育項目,2010年政府提出的中環政府山保育計劃因過高強度的商業開發受到社會各界的強烈反對而擱淺;大館也不是唯一成功的案例,自聯合教科文組織(UNESCO)設立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以來,香港至今共有17個保育項目獲獎,2017年灣仔的藍屋活化計劃更是獲得了獎項中的最高榮譽【卓越大獎】

藍屋活化項目保留了基層社區文化及鄰裡關係,用「留屋留人」的思維延續了社會價值(圖片來源網絡)

回顧香港文物保育的十年探索之路,我們可以看到以下趨勢越來越明晰

從古蹟保護到保育活化不滿足於歷史古蹟的保存、修復與重建,寸土寸金的香港更關注歷史建築在新時代、新環境下的再利用。不僅需要滿足政府與社會的期待,同時需要創造就業機會、商業價值與旅遊資源。

從單一屬性到複合功能保育初期政府會將建築用於博物館或商業綜合體等單一功能,而保育項目的屬性也被定義為單純的公益項目或商業項目。直到近年才越來越關注公益性與商業性的平衡,進而形成更多元的功能組合,業態內容的複合性越來越高。

從職責割裂到夥伴共建在開發初期,保育工作常由政府獨自承擔,或偶爾交由商業企業主導。而然,這樣職責割裂的開發模式不是無法形成良性的市場運作就是失去政府的引導功能。2007年起,政府提出「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邀請非營利機構參與文物保育的開發運營工作,在實操中引入商業運營思維,各聘所長,合作共建。

從失憶開發到使命傳承以1881 Heritage為例,保育初期的多個項目都面臨著只留空殼,無法在公眾心中延續建築歷史與使命的尷尬。而隨著保育經驗的完善,後期項目越來越注重延續項目原本的歷史記憶與場地精神,甚至主動擔起培育傳統產業新生力量的職責(南豐紗廠),使歷史建築能夠為社區創造繼往開來的長效價值。

而最能夠表達以上趨勢並展現未來香港保育前景的,非「保育中環」莫屬。《2008-09政府施政報告》中首次提出「保育中環」這項重大計劃,聚焦中環八大歷史遺蹟的保育與活化,目標「以一系列饒富創意的項目,延續中環的傳。」

「保育中環」小冊子上的八大歷史遺蹟分布圖(圖片來源網絡)

截止今日,八大項目中雖然只有三大項目(PMQ, The Murray Hotel 及大館)建成開放,已建成的項目也面臨著例如在公益性及盈利性間尋求平衡的種種問題,但從已建以及在建項目的規劃中不難看出,香港歷史文物保育理念及手法已經日漸成熟,並朝著更開放、更複合、更可持續的方向前進十年探索,香港已然走出了自成一派的保育之路。相信那1000多處歷史文物也將成為一座座待點亮的燈塔,他們不會成為被人遺忘的黯淡角落,而是會被注入全新的生機,成為社群中發光的地標,帶著故事,「活」進未來。

留屋留人的保育理念,奪得2017年度UNESCO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卓越大獎。

前身是新界首間警署,經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活化而成,傳播永續生活理念。獲2016UNESCO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榮譽獎。

打造香港創意新地標,吸引逾百家設計及創意企業進駐。

提供129個由原公屋單位改建的房間,設有懷舊主題房、懷舊冰室及士多。獲2015UNESCO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榮譽獎

提供內科,骨傷及跌打科,推拿科和針灸科的中醫門診服務,並會定期舉辦義診,為區內弱勢社群服務。

由舊大澳警署修復而成,提供九間海景客房,並保留大炮、探射燈、看守塔及地堡等原有的特色。獲2013UNESCO亞太區文物古蹟保護獎優異項目獎。

原北九龍裁判法院活化而來,可提供1,500個專上學位。獲2011UNESCO亞太區文化遺產保護獎榮譽獎.

經聯智匯(ECON PLUS),一家獨立的創新型經濟規劃諮詢專業服務機構。

相關焦點

  • 本土文化保育何去何從,明天香港大師來指教
    分享交流嘉賓: 林中偉林中偉,建築學士及建築保護理科碩士,香港建築師會古蹟及文物保育委員會前主席。現為古物諮詢委員會成員,對建築設計及文物保育有多年經驗,亦從事香港建築歷史研究及講學。主要著作包括《建築保育與本土文化》、《建築師的見觸思》(合著)、《熱戀建築》(合著)及《山林之樂:摩星領公民村》。作為建築師,林中偉老師多年前已參與類似的歷史建築改建及維修項目,自2005年獲得香港大學理科碩士學位後(建築文物保護),林中偉老師開始活躍於保護建築的工作。
  • 皇都戲院舊事與港島文物物業保育一二事
    「皇都戲院未來發展方向冀延續項目原有用途,包裝表演藝術場地,強調保育並非只是保留舊建築,而是要形神俱備,將硬體與軟體融合,希望盡一切努力令皇都戲院重生,並取得聯合國教科文認同」,鄭志剛補充道。
  • 香港街頭這些歷史建築,每一座都藏著故事
    PMQ元創方,還有尖沙咀知名打卡點「1881 Heritage」,亦曾是過百年的香港水警總部。他的新作《城市地標:殖民地時代的西式建築》,以香港歷史為脈絡,串連殖民地時期各主要地區的地標,包括行政、軍事、法治、醫療等不同類別,當中大部分是法定古蹟或評級建築。
  • 【香港文化】歷史建築喚醒城市記憶
    如何在寸土寸金的香港留住歷史建築與世代回憶,成為城市後代與規劃者永恆不變的話題。正如此,香港的「活化歷史建築夥伴計劃」應運而生,而佇立在灣仔街頭近百年的藍屋,以相同的歷史空間,迎來其煥然一新的對新世代的饋贈。
  • 梁美芬:四川北路項目會是下一個上海旅遊打卡點
    而10年造100個的話,光是100個項目總經理又往哪裡去找呢?要知道,一個好的項目經理,需要有眼光有內涵有把控一切的能力,即使是培養一個成熟的項目經理也需要很長的時間。「所以,我一直覺得,商業地產最大的挑戰就是營運。就像我們大寧這個項目,從2003年拿地,到2006年開業,每一年我們都會對項目進行一些調整。不管是商品、租金、布置、業態、活動等,都進行改進,與時俱進。
  • 【推薦】全國優秀古蹟遺址保護項目揭曉
    隨後,宋新潮宣布了本年度全國優秀古蹟遺址保護項目,分別為:山西省靈丘縣覺山寺塔修繕項目、福建東山關帝廟維修項目、貴州海龍屯海潮寺修繕項目、上海武康路100弄1-4號文物建築修繕項目、南京長江大橋公路橋維修文物保護項目。山西省靈丘縣覺山寺塔修繕項目,遵循「不改變文物原狀」、「最小幹預」的原則,確定了研究性保護、重點修復的基本策略。
  • 香港藝術月,用藝術打開香港的100種方式
    無獨有偶,社區藝術計劃「城市閘志」也從港島西區啟動,今年已發展至香港仔、鴨脷洲和九龍城。「城市閘志」透著溫暖的本土情懷,創作者們在傳統老店的鐵閘上繪製店鋪最具代表性的記憶,以藝術創作來記錄地區故事與口述歷史。這些胼手胝足打拼的傳統行業,在快速發展的現代都市潮流裡正逐漸減少甚至消失,「城市閘志」正是用這種方式來留住香港人的集體回憶。
  • 大館,從監獄警署到藝術中心 | 香港文創考察見聞
    此時,這片建築群已經從監獄警署搖身一變,成為了聚香港文化、歷史、娛樂、教育、藝術、表演為一體的活動中心。大館的活化之路,給新時代歷史建築的持續發展和文物保育帶來諸多啟示。在設立展覽館一周年之際,大館舉辦了「大館101」展覽。沒有將文物放進冷冰冰的櫥窗裡,展覽將它們還原到擬真的歷史場景中。
  • 義大利著名歷史古蹟,是古羅馬建築瑰寶,成遊客必去的旅遊打卡點
    作為世界上歷史文化最悠久的文明古國之一,義大利擁有不勝枚舉的世界文化遺產和地標性建築,包括大家耳熟能詳的米蘭大教堂、佛羅倫斯聖母百花大教堂、比薩斜塔、許願池、天使之橋等等,都是各國遊人爭相打卡的熱門景點。
  • 香港|帶你探尋灣仔的歷史建築
    一般只有三至八層高,部分唐樓有騎樓,部分還設有露臺,樓底比現代住宅建築要高很多。騎樓以磚砌支柱支撐,並跨出唐樓前的人行道。由於這種設計始於廣州,所以當時被俗稱為「廣州式騎樓」。隨著市區的急速發展,香港大部分唐樓經已被拆卸重建。在香港島灣仔、西營盤、九龍深水埗及九龍城一帶,也有一些尚未拆卸的唐樓,大部分已甚為殘舊,需要進行維修。
  • Qiao 香港 | 大館,中環古蹟新生,老監獄變身城中最潮文藝勝地
    而這座庭院來頭真的不小,大館曾是香港的前中區警署、中央裁判司署和域多利監獄所在地,1841年由英國人建造,到現在已經有170多年的歷史,也是香港現存最重要的歷史遺蹟之一。2006年,大館被加入香港政府和香港賽馬會共同合作的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計劃,歷經了十幾年的規劃、設計、改造之後,變成古蹟和藝術館結合的潮流地,並在2018年首次向公眾開放。
  • 國慶香港看煙花匯演已out,這些美而安靜的古蹟等著你!
    今年香港政府將在現場設立一個可容納一千人的公眾觀禮區,歡迎市民到場觀看。二是當日晚上9點在維多利亞港上空舉行的「國慶煙花匯演」,屆時身在維港兩岸的市民和遊客,可以到政府指定的區域,如尖沙咀、半山、中區、灣仔、銅鑼灣及紅磡繞道等多個地方觀賞觀看。 但如果你不想體會公眾活動和熱門景點的「人山人海」,今年香港政府推出的「2016古蹟週遊樂」活動一定適合你!
  • 他們用了11年,把香港警署變成了爆紅打卡地
    可以說這些港片見證和記錄了香港的黃金時代。香港警匪片在本世紀交接前後在整個亞太地區都有著巨大的影響力,以至於到現在每天都有不同國家不同年齡段的遊客,專門到香港警署門口打卡拍照。終於經過11年的設計、改造,2018年5月,「大館」重新對外開放新舊交替成就了如今新生的「大館」:主要由18座建築構成,除了16處古蹟,還有2個新的多功能藝術館。
  • 香港這座 170年監獄 變身時髦打卡地,0元拍大片!
    每次去到香港都只是買買買?吃吃吃?
  • 行政主席鄭志剛巡視粵港澳大灣區項目 堅定投資內地不停頓不止步
    ,通過與藝術融合,為建築帶來新生命。10月7日,新世界發展為一級歷史建築物香港皇都戲院大廈啟動保育計劃,全面引入國際及本地文化保育人才,保留、修復和重塑戲院古蹟的歷史面貌,重現其上世紀五十年代的輝煌,使之成為以表演藝術、文藝薈萃為主的香港「文化綠洲」,為文化保育提供創新思路與踐行範本。
  • 香港|什麼時候,中環變成了文藝的模樣
    因為在中環有許多極具意義的歷史建築,這幾年市政的一個「保育中環」的項目,活化了這些歷史建築,在保留原有風貌及特色的前提下,為中環帶來經濟、教育和社會的全新價值。如今這些歷史建築已相繼對外開放,才有了今天叔推薦的這條中環步行路線。
  • 不起眼的場景原來是打卡熱點! 盤點香港 8 個爆火的網紅集中地!
    居然還有香港人都不知道的小眾打卡點?!其實香港還有很多不起眼的角落,其實是打卡熱點,這次八叔盤點香港8個小眾打卡點,看看有沒有是你經過路過的地方?下次不要再錯過啦!在炮臺山地鐵出來,瞬間被驚呆了,居然有那麼好看的半山網紅牆!樓梯曲折而下,藍綠米白的格子整齊而斑斕,強迫症看著覺得無比的舒服,忍不住拍拍拍!
  • 香港中區警署11年神級大改造,成為爆紅打卡地!
    01▼香港最大型古蹟保育項目「大館」在粵語中讀作Tai Kwun,是昔日香港人對於前警察總部及整個建築群的簡稱新舊交替成就了如今新生的「大館」:主要由18座建築構成,除了16處古蹟,還有2個新的多功能藝術館。
  • 香港百年古蹟,TVB出鏡超高的這地方被「山竹」毀了!
    那就是,這場山竹摧毀了香港一個百年古蹟,那就是——都爹利街的香港百年煤氣燈!許多小夥伴到香港來,也一定不會忘記要在這裡打卡!都爹利街位於香港中環皇后大道中以南,南端連接雪廠街。都爹利街本身是一條小街,只有一端可以通車,在與雪廠街連接之處有一條花崗石樓梯與4支煤氣燈,煤氣燈為全香港僅存,歷史悠久,於1979年8月15日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這條百年老街,名字叫都爹利街,大家都習慣叫煤氣燈街。此街從1875開始使用至今,到了1967年裝了四盞煤氣燈,成為很多港產電影的拍攝地,自然也成為拍照取景的網紅勝地。
  • 遊記 | 香港還能玩出什麼新花樣?
    單看上圖,你一定以為這是香港殖民時期維多利亞式的古老建築風格的博物館或是藝術館。但其實,這是香港位於中環的前中區警署建築群落,是香港早期的司法重地,集中了警署、法庭以及守衛森嚴、陰鬱隱秘的Victoria監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