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情懷老店:歷久不衰的協義興繡莊

2021-01-10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香港12月7日電 題:香港情懷老店:歷久不衰的協義興繡莊

  作者香企容

  「軋軋軋??軋軋軋??」記者甫踏進這間位於香港九龍石硤尾舊式街市裡、擁有46年歷史的協義興繡莊,便聽到縫紉機軋軋軋地響過不停的聲音。沿著聲音的來源看過去,原來正是該店的第二代傳人、人稱「四姨」的林美倩埋首在縫紉機前,默默耕耘。

  四姨自2003年起接手該店,雖說很多媒體都介紹她是第二代傳人,但她卻坦言連自己也弄不清這些排序了--原來四姨的父親早年離世後,先把該店交給了四姨的母親和姊姊。後來母親2003年也去世了,四姨的姊姊和弟弟也明言不會接管,最後她不舍看到店鋪結業,只好臨陣頂上了。

  「始終我在石硤尾長大,店鋪也聯繫了我的家人和街坊」四姨解釋她承接家業的主因。

  協義興繡莊自1972年成立,是香港目前少數仍有出售自家制「手打絲棉被」的店鋪。其實乍看店內擺設,說是「繡莊」,似乎有點「圖文不符」。因為現時店內主要以售賣枕頭、絲棉被、床單、床等床品為主。那麼為什麼這家店被稱為「繡莊」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這就是老店的歷史。

  「我們八兄弟姊妹都是靠著這繡莊養活長大的」,四姨告訴記者父親還在世的時候,主要營銷的是戲班演員配戴的絲絨頭飾,後來也有經營婚慶裙掛、床品和襟花,直至上世紀90年代起,才慢慢停售。

  「沒辦法,外面一整幢大廈都在賣婚慶禮服,爭不過啊。」四姨無奈又認命地說。而這也是「協義興繡莊」演變至今面貌的前因後果。

  據悉,該店最為人熟悉的「手打絲棉被」是四姨的父親從上海拜師學藝得來的技術,後來他再把技術傳給四姨。可是,當四姨聽到這樣的描述時,卻有點啼笑皆非地憶述:「那時候爸爸吩咐我盯著打絲棉被的師傅,免得他們偷工減料了。」她說,其實只是看久了,自然便學會罷了。

  四姨告訴記者絲棉被最暢銷時,曾經連續一星期、每天花8小時都在工場打被。但是後來越來越多化織、羽絨、蠶絲等不同材質的被子出現,加上香港的冬天越來越短,目前,每年只賣出數十張手打絲棉被而已。

  「店鋪的經營確實不容易」,四姨認為店鋪可以維持至今,主要因為該店位於香港特區政府經營的街市內,鋪租不算太貴,才勉強維持。

  在她而言,口耳相傳也是另一原因。她解釋,有些早年移民的客人會特意回來買被,也有年輕人因為媽媽買給他用後,覺得好用,又回來買了。

  除此以外,所謂「柳暗花明又一村」,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幾年前有一家香港的電視臺把四姨會修補床蓆的手藝報導出去,隨後幾乎全香港需要「補床蓆」的人都跑到石硤尾找她了。

  其實補一張床蓆的價錢跟買一張新的床蓆差不了多少,都是一千港元左右。她認為,人們捨不得丟掉,大概是因為床蓆陪伴他們多年,自然多了一份特別的情愫,這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在記者觀察看來,「協義興繡莊」也好比那些床蓆。在訪談的過程中,不少老街坊會提著保暖壺,把自己剛煮好的豆漿、食物帶來跟四姨分享;又有街坊帶著剛下課的孫兒來買床品,順便跟她閒聊兩句。

  在店鋪的門口處,擺放了幾張坐墊上編織了涼蓆的圓形椅子,四姨向記者表示,那是她自己織上去的,這樣街坊夏天找她聊天時,會比較涼快。

  或許除了鋪租和口碑外,四姨這份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和老店那份自帶的情愫,也是「協義興繡莊」立足至今的原因吧!(完)

相關焦點

  • 石硤尾舊街市中的情懷老店 逾半世紀的「協義興繡莊」
    【解說】在香港九龍石硤尾舊式街市裡,隱藏著一家擁有46年歷史的老店鋪:協義興繡莊。臨街的店面前,擺著各式圖案的床單,耳邊時不時傳來店家與顧客閒聊的聲音。  這家店的第二代傳人林美倩,人稱「四姨」,接手這家店已有15年。如今,60歲的四姨每天依然堅持在店鋪前忙碌,對於她來說,這不僅是家傳的老字號招牌,更是一份難得的維繫家人和街坊的情誼。
  • 潮繡:從傳統繡莊到服裝產業的華麗轉身
    6月21日,一位繡娘在位於廣東潮州的香聚繡莊展示潮繡繡品。潮繡始於唐宋、盛於明清,是粵繡的一大主要支流,其藝術審美與工藝技巧在業內廣為稱道。清乾隆年間,潮州已有繡莊20多家,至鹹豐年間,每年銷往東南亞的出口總值在白銀1000萬兩以上。改革開放以後,潮州人把這一傳統技術發揚光大,並與現代服裝生產相結合,將潮繡精湛技法運用到晚禮服和婚紗製作上,逐漸建立起多家自主品牌,推出一款款蘊含東方精巧工藝,又糅合西方潮流的婚紗和晚禮服,廣受國內外客商歡迎。
  • 深圳也有百年老店,它們今何在?
    深圳雲片糕近20年消失了,但比雲片糕還早的深圳百年老店「東生源」,仍然在東門老街開了4間門店,另外在華麗路、木頭龍又各有一間門市,紅紅火火地經營著。(編者按:本文為2008年寫就,今天東生源僅剩東門一家,其他店都關門了。)
  • ...40餘載繡品價值千萬不賣滿繡非遺傳承人劉雅梅:帶徒弟建「繡莊...
    在這位飛針走線四十餘年的「繡娘」心裡,沒什麼事比傳承滿繡更重要。即使生病住院,劉雅梅也沒耽誤過刺繡。她最大的心願就是讓滿繡走進千家萬戶。偷母親的布料練繡功「滿繡是滿族人刺繡的簡稱,因為精美而且藝術價值高,清代時就成為皇家文化的一部分了,是地位等級的標誌,皇帝和嬪妃的衣服上、大臣官服用以表示級別的補子上、達官貴人的衣襟和袖口等,上面都有不同圖案的刺繡,當時官員們都為能得到御賜的滿繡而感到榮耀。」說起滿繡,劉雅梅的話語中滿是自豪。
  • 探訪香港陸羽茶室:84年曆久不衰 嘗美味也品人情味
    探訪香港陸羽茶室:84年曆久不衰 嘗美味也品人情味
  • 正在一一消失的香港老店,被記錄在她的水彩畫之中
    每個人去香港似乎都需要一個理由。可惜外人看香港,最多只能讀懂香港的1%左右香港的高樓林立之間,仍有一群人在堅持傳承「本土情懷」,迷戀著過往的老香港的煙火氣,不管是書籍、電影還是服飾。 香 港 老 店 可惜在香港,每一間老店面臨著結業,艱難生存了幾十年的茶餐廳和大排檔都有可能在月底清場。那些來不及懷念的老時光和老店鋪,一一成為了香港插畫師flyingpig的寫生素材,在她的水彩畫中,你能找到香港100多間的老店。
  • 莊文強用十年講情懷,《無雙》這齣無間道你看懂了嗎?
    說到香港警匪片數得著的導演,必有莊文強一席之地。無間道系列、竊聽風雲系列,自導自編,通過警匪故事,實際上反映了這種社會的浮躁以及詭譎變遷對社會生活的深刻影響。警匪片作為一種特徵比較鮮明的電影,應當說是脫離社會現實又集中反映社會群像心理的。
  • 揭密「潮流始主」BAPE 歷久不衰的 5 個關鍵!
    編輯今天就要來揭密潮流始主 BAPE 歷久不衰的 5 個關鍵!01BAPE 歷久不衰的關鍵 1潮流回憶殺 日本團隊接手NIGO 出售 BAPE 後依然由原日本團隊操刀眾所皆知,BAPE 是由 NIGO 一手創立,約摸在 90 年代後期開始,逐漸受到全球流行人士關注,在當時非專業公司、企業經營的品牌很難被人們所關注,BAPE 打破界限,以自創街頭品牌之姿帶領裡原宿眾品牌崛起,香港熱愛流行文化的人們以潮流一詞來稱呼這樣的流行現象
  • 香港元朗老店美食筆記
    在香港不僅有人潮湧現的旺角鬧市,也有使人樂而忘返的購物天堂,更有那藏在街巷的美食老店。香港寸土寸金的街道讓人感到擁擠外,也在不經意間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早上一句「早晨」開啟了新的一天,宵夜意外碰到鄰居同桌共享煲仔粥,順帶聊聊附近老店的食物有否變味。
  • 諸葛亮的形象為何歷久不衰?
    歷久不衰的事實證明,羅貫中所塑造的諸葛亮形象是成功的。那麼幾百年來,諸葛亮形象為什麼歷久不衰呢?一種觀點認為是諸葛亮足智多謀的智慧形象。劉志堅先生在諸葛亮形象的真實性問題一文中認為《三國演義》對諸葛亮形象的再創造,《水滸傳》中吳用和公孫勝的特點都在他身上有所體現。
  • 當「鐵閘繪畫」與「地道美食」發生碰撞,香港這些街頭老店再也低調不起來啦 | 冒泡旅遊
    ,似乎離不開繁華、擁擠、時尚快節奏這些形容詞 但是香港有著兩種風格的建築一種是摩登逼人的高樓大廈另一種就有著上世紀的古老村落元素這兩種東西融合起來卻一點也沒有違和感相比起高宇林立我更喜歡一種香港情懷當鐵閘繪畫與地道美食相碰撞香港的街頭老店都煥發了生機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
  • 又一家香港老店,倒在2020!
    據香港媒體報導,3月11日許留山遭權記玩具有限公司入稟香港高等法院申請清盤,該案件將於6月3日處理。而許留山早在今年1月就曾指出,公司業務受「修例風波」的影響,其傳統旅遊區門店業務減少了六至七成,並且在過去數月已經關閉了10餘間門店。
  • 長沙身殘男孩學「女紅」 自主創業開繡莊
    長沙,2013年10月14日 身殘男孩學「女紅」 自主創業開繡莊 10月11日,蔣桐萬在御繡如意繡莊。在長沙城北郊的靖港古鎮上,有一家新開的御繡如意繡莊,每天這裡都會有一名大男孩端坐大廳中央,在繡架前埋頭做繡。
  • 香港街頭巷尾的10家老店
    於是,今天「吃貨羊」同學(豆瓣ID: 吃貨羊)為大家介紹10家藏匿在香港街頭巷尾的平民美食,我不了解香港餐廳的淘汰率,但「消費升級」是不可抵擋的趨勢,或許,這10家餐廳,如果再不去的話,過個幾年也就消失了。
  • 潮繡:方寸之間的綺夢,一針一線繡出世間萬物
    「針穿五色絨共線,繡出麟毛千萬般。」繡娘們纖細修長的巧手細捻著各種棉線,一針一線靈活起落,就可將絲絹紗巾繡綴世間萬物。繡藝精美細緻,構圖均衡飽滿,色彩富麗堂皇。「運用金線、銀線、絨線結合繡制……潮繡針法多樣,有轉針繡、過橋繡、打種籽繡等多達100多種。每一針法均具獨特製作效果,使得繡物惟妙惟肖。」技藝精湛、恢弘大氣,在作品中填充棉花,居然就可繡出了近乎淺浮雕的立體感覺。
  • 香港 帶你尋味香港街頭巷尾的老店
    這個是中環甚至是整個香港最有名的茶檔之一,經常可以在電視上看到她的身影。這裡其實是一個露天的大排檔,店鋪外常常排著長長的隊伍,不想排隊就早上去吧,看看忙碌的阿姐們互相抬槓,悠閒地吃個港式早餐,體驗最地道的香港。
  • 上海 · 一間香港點心老店的歇業前夕
    「公司邊上有家香港點心老店要歇業了,去嘗嘗?」「走!」一個普通的工作日中午,我被美食家同事帶到了位於仙霞路的這家港式老店:香港點心皇。吃罷意猶未盡,打算以後工作日再來報導,「說要歇業應該沒有這麼快吧?」「想得美,開到初八就徹底不營業了!」
  • 不一樣的香港:街坊老店買面指南
    我聽美食家@把文翰 說,這些老店的北京面比北方的好然後告訴了我一堆我沒聽懂的描述。可是,由於不可能大量帶回內地,在酒店房間也無法做,所以這裡說來沒有意思。還有一種叫伊面,這是幹的,但體積很大、很脆,無法帶的,所以雖然好吃但購物可以放棄。
  • 香港這些30年以上的美食老店,再不去就要關門了!
    十八萬港漂都在這兒香港開業60多年的老店永華雲吞麵家,突然宣布要在今年8月底結業,面對還有
  • 香港米其林老店,來深圳關了又開
    始創於1947年的香港老店香港總店連續8年米其林推薦3年前開來深圳,後來暫停營業前不久又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