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廖進:鄉村美起來,產業旺起來,百姓的腰包鼓起來

2020-12-22 黔西縣融媒體中心

我叫廖進,是黔西縣政府辦派駐鐵石苗族彝族鄉青槓壩村第一書記。先後在協和鎮半坡村、鐵石苗族彝族鄉青槓壩村駐村,與大家一起戰貧四年,我見證了兩個兩個村莊的「蛻變」。

廖進在「幸福小院」宣講 熊軍萬 攝

2016年3月,我來到協和鎮半坡村,該村人口居住分散,轄7個村民組,其中5個村民組地處高坡地帶,2個村民組為煤礦地質災害區,礦群矛盾突出,以傳統農業為主,經濟基礎薄弱。初識半坡村後,我狠下心來要發展這個村,有了這個念頭,就開始召集村「兩委」召開會議,緊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對開展大走訪、大摸排,抓協調,抓溝通,對熱點難點問題採取「一事一議」制度進行集體討論研究,做到不迴避不拖延,切實當好聯繫服務群眾的「聯絡員」、發展村級集體經濟的「探路員」、政策法規的「講習員」、基礎設施建設的「施工員」和矛盾糾紛化解的「調解員」。

半坡村僅有一條過村油路,連接各村民組的通組路和連戶路都未硬化,因路不通,老師不願來,導致村裡的學校在2016年停辦,孩子們要去協和街上或鄰近的鐘山鎮上學,極不方便。於是,我召集駐村工作隊和村「兩委」商量,決定向教育部門申請重新開辦學校。我們一邊動員本地教師積極回鄉任教,一邊抓緊申報公路建設項目,啟動道路硬化工程。功夫不負有心人,2017年,路通了,老師回來了,村小重新辦起來了。

村民在合作社採收榨菜 熊軍萬 攝

道路通了,接下來就是水的問題。由於半坡村無水源點,2012年慶口組和沙坡組接通了鐘山鎮引入大關桂箐響水巖水源,因群眾種地等原因疏於管護,已全部損壞。了解情況後我立即擬寫申請,協調縣水務部門援助水管,動員群眾投工投勞修護管道,解決慶口組和沙坡組群眾的安全飲水問題。

在協和鎮駐村這兩年,通組路硬化起來、村小重新辦起來、自來水流起來,村莊美了,群眾富了。

兩個村民通過鐵石鄉青槓壩村美麗通組路 熊軍萬 攝

2018年8月根據組織安排我轉戰到鐵石苗族彝族鄉青槓壩村任第一書記,這個村是黔西縣14個深度貧困村之一,轄10個村民組599戶1753人。

來到青槓壩村後,我積極引導全體村民走發展林下經濟之路。通過精心組織,以土地入股、資金入股、基礎設施入股等形式,以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發展思路,按照「林上林下」經濟模式,林上以經果林為主,林下以種植牧草、辣椒、大豆等經濟作物為輔,實現以短養長,促進群眾增收。

鐵石鄉青槓壩村合作社在脆紅李樹下套種辣椒 熊軍萬 攝

目前,全村承包戶418戶,土地面積4833畝,退耕還林1000畝,經果林2000畝(其中脆紅李1300畝,石榴200畝,皂角等500畝)蔬菜250畝,大豆500畝,辣椒300畝,牧草1000畝。全村貧困戶100%入社,切實做好利益聯結,助推村級合作社發展,帶領群眾增收致富。

鐵石鄉青槓壩村美麗通組路 熊軍萬 攝

如今走進青槓壩村,自來水流進家家戶戶,道路靚起來,路燈豎起來,院壩美起來,產業旺起來,百姓的腰包鼓起來。

校對:侯超 編輯:梅益銘

相關焦點

  • 路寬了村美了 村民的腰包跟著鼓起來了
    2017年始,扶貧幹部來了之後,吃在村裡,住在村裡,心紮根在村裡,不舍晝夜加油幹,一心一意團結帶領村裡人謀福祉。慢慢地,西川村悄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路寬了,村美了,短中長期的致富項目有了,村民的腰包悄悄鼓起來了。「俺們真幸運,西川有福啊!」村民們樂得合不攏嘴。
  • 「我的脫貧故事」碧江雲場坪鎮:村美產業興 百姓腰包鼓
    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發展產業是關鍵,也是推動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動力源。近年來,碧江區雲場坪鎮因地制宜,深入開展農村產業革命,優化產業結構、延伸產業鏈條,激發鄉村發展活力,有效鞏固脫貧成果。楓木坪村在產業興旺的同時,還為當地村民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讓村民在家門口實現就近就業。石蘭平是基地採摘香菇的工人之一,村集體經濟食用菌棚未建成之前,務農是他唯一的收入來源。如今,每年在菌棚的務工收入有近萬元,而且每年還有780元的村集體經濟分紅金。除此之外,通過養牛產業,每年還有5萬元左右的收入。
  • 家園美起來 腰包鼓出來 新風吹進來 「巾幗美家行動」給村村帶來...
    據了解,今年漢中市婦聯聯合市扶貧辦從美麗我家、美化農家、美和大家三個方面對「巾幗美家行動」作了進一步深化和拓展,不僅在人力、財力上給予支持,並且從6月起,開展全市各縣區「巾幗美家」示範村網絡展播擂臺賽,把巾幗行動曬一曬、把美家成效秀出來,吸引更多群眾參與進來,讓「巾幗美家行動」成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強大助力。
  • 陸川縣橫山鎮發展壯大中藥材產業 讓貧困戶錢包鼓起來
    「看到家鄉的年輕人都不願意留在村裡,田地丟荒的現象也比較普遍,我希望通過建立種植中藥材的合作社,把荒地利用起來,也為家鄉群眾增加收入。」陳營羽介紹,2019年12月,註冊資金480萬元的陸川縣營羽中草藥種植專業合作社在陸洪村成立,主要種植、經營橘紅、莪朮、金銀花、百步、藿香等中藥材,集藥材種植、產品回收、加工銷售於一體。
  • 高粱紅了,村民腰包鼓起來
    今年,龍萬鄉在五餘村試點高粱大棚育苗技術,讓五餘村的高粱畝產量提高10%,村民的腰包鼓起來,龍學海看著「眼熱」。□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秦勇 文銘權大棚育苗產量提高10%  「今年高粱豐收,畝產達500多斤!」
  • 承德豐寧櫻桃溝村第一書記慄偉:鄉村美 產業旺 做精準扶貧「帶路人」
    「今年肯定能有個好收成,百姓的錢袋子又要鼓起來了。」看著眼前的景象,河北省人社廳駐豐寧櫻桃溝村第一書記慄偉情不自禁的說道。踏門檻幫扶 親民心「剛來的時候,看著光禿禿的山,破舊的民房,我就知道自己要打的是一場硬仗。」初到櫻桃溝,慄偉看到村裡破敗的景象,暗下決心要讓櫻桃溝村如其名,「舊貌」換「新顏」。
  • 【助力脫貧攻堅】五道溝村:讓資源活起來 讓村民富起來
    今年,五道溝村的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經達到10500元,集體經濟收入突破50萬元,實現了從「自治區級重點貧困村」到「鄉村致富示範村」的轉變。規範化組織建設讓支部「強起來」「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大力推行「黨建+」扶貧行動,從項目、資金、技術、信息上,鼓勵和支持黨員帶頭創辦合作社、開創致富項目。充分發揮廣大黨員在脫貧攻堅中的帶頭致富作用,大力培育黨員創業致富帶頭人,組織有幫帶能力的黨員與重點脫貧對象結成對子,帶動脫貧致富,讓村黨支部在帶領村民脫貧致富中「強起來」。
  • 潼南小渡鎮:產業興旺腰包鼓 社會和美人心暖
    小渡鎮人的果園豐收了。通訊員 周冰娥 供圖條件好了 生活美了 「以前,我們住在老屋,天上落大雨,屋頭滴小雨,經常深更半夜爬起來拿盆接雨水,但妻子身體不好,常年要吃藥,沒錢重修房子,只好在危舊房裡居住。」說起以前的居住條件,唐應見直搖頭,「如今能住上這麼漂亮的新房,真要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
  • 金融扶貧之農行樣本 從輸血到造血:產業鏈扶貧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在推動鄉村振興的進程中,通過產業鏈扶貧建設既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也是脫貧攻堅的重要內容。產業鏈扶貧既能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大的動力,也能為我國鄉村振興戰略的順利實施注入新的動能。「扶貧絕不是送點錢、送點物就完了,最根本、最持久的還是要把產業扶起來,讓農民在家門口就能把錢賺了。」
  • 美麗鄉村這樣富起來
    原標題:美麗鄉村這樣富起來   【來自國新辦
  • 老百姓的腰包鼓了 非遺產業的國際名片亮了
    近年來,廣東省以傳統文化項目為依託,將非遺產業送進千家萬戶,在助力精準扶貧、鄉村振興、傳統手工藝振興中走出了一條屬於自己的發展之路,不僅讓老百姓有了錢,也讓數萬非遺產品贏得了世界的關注。彩扎產業進村入戶 鼓了老百姓的錢袋子樓鎮村,位於廣東省河源市和平縣林寨鎮西北部,是廣東省省定貧困村。
  • 文旅扶貧盤活鄉村文旅資源——美麗鄉村這樣富起來
    近年來,越來越多鄉村特色民宿、農家樂興起,一批曾經不為人知的鄉村成了「明星村」「網紅村」,鄉村旅遊業日益成為產業扶貧的重要方式和脫貧攻堅的重要渠道。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李群表示,我國文化資源、旅遊資源多,要在保護的前提下,努力把當地文化資源、自然資源轉化為文化產業和旅遊業,助力貧困群眾就業增收,推動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 「文明故事」世界第一高橋下的獼猴桃基地!讓村民腰包鼓、生活旺
    「還沒有發展起獼猴桃產業之前,這裡連路都是沒有的,全是土泥巴山路。」獼猴桃基地負責人杜國能告訴記者,龍井村平均海拔1050米,平均氣溫20多度,全年日照時間很長,對發展種養殖業極為有利,但沒有便利的交通條件和配套的水利設施,閉塞的大山遲遲發展不起產業,留在村裡的鄉親們被貧窮束縛多年。
  • 清遠桃源片區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遊和特色產業
    變思路發展鄉村旅遊激活「綠色銀行」每逢周末以及節假日,桃源片區的山間道路可見許多外地車輛來回穿梭。這個昔日的「窮山窩」,如今「活」了起來。貧困戶黃豔感慨地說,近年來桃源片區發展鄉村旅遊助力脫貧攻堅,建了不少民宿,人氣越來越旺。得益於精準扶貧,黃豔在家門口實現了就近就業。現在,她正在塘坑村桃之源民宿霧工,每月有3000元的穩定收入。桃之源民宿是塘坑村的扶貧項目之一。
  • 從「走出來」到「站起來」,這些扶貧故事聽著長志氣
    12月14日,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我省「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系列扶貧扶志專場新聞發布會,邀請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遊廳、以及駐馬店市、柘城縣、鞏義市魯莊鎮、光山縣文殊鄉東嶽村和河南日報高級記者王天定等,全面介紹了我省扶貧扶志的情況,分享了基層扶貧扶志的動人故事。
  • 【脫貧攻堅 巾幗擔當】「紅茶姐姐」江雪霞:扶貧就是讓茶農的腰包...
    【脫貧攻堅 巾幗擔當】「紅茶姐姐」江雪霞:扶貧就是讓茶農的腰包鼓起來 2020-06-12 03: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扶龍頭、帶行業、促脫貧」,讓貧困戶腰包鼓起來、身體壯起來
    近年來,諸城市賈悅鎮充分發揮上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優勢,按照「扶龍頭、帶行業、促脫貧」思路,著力推動特色農業發展壯大,目前培育發展了梅香園、舜福園、聚豐園等特色農業,不僅帶動群眾致富增收,還提升了當地農業產業化水平。從2016年至今,全鎮使用上級財政專項扶貧資金409萬,扶持建設了5個扶貧產業項目,累計收益39萬元,已有324戶貧困戶,675個貧困人口受益。
  • 李君:讓岫雲村民的錢包鼓起來
    「這6個字對我來講,不僅是一種鼓勵,更是一種動力。」李君說。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二場「代表通道」上,李君通過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的直播為鄉村代言。他說,我們村是秦巴山深處一個非常普通的村子,希望再過些年,大家聽到岫雲村的時候,它已經不僅是一個村莊的名字。這是因為李君在岫雲村這個普通的小山村待了12年,他親眼見到這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村美民富產業旺 鄉村振興譜華章
    就這樣,一條綠道的巧妙構思,給銅梁的鄉村賦予了無限生機,成功走出一條「農旅結合、以農促旅、以旅興農」的新路子。富有特色的「綠道經濟」,讓菜園變花園、大農村變大景區,實現建設一條綠道、發展一片產業、富裕一方百姓目標。
  • 山東電信駐村第一書記李玲:扶貧路上正年輕_中國工信產業網
    「一想起李書記為我們做的這些事我就想掉眼淚,他是一個說到做到的好幹部。」2019年,56歲的李玲在照顧90多歲高齡雙親的同時,毅然請戰來到扶貧攻堅一線。「扶貧路上,我一直覺得自己挺年輕的,為老百姓做事渾身都是勁兒,得想方設法讓群眾過上好日子!」從駐村的第一天起,李玲就暗暗下定了決心。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只有走進群眾中,走到百姓心坎裡,才能完成艱巨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