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已回到重慶,閒來無事整理硬碟,發現一個名叫「阿富汗放風箏」的文件夾,裡面有不少在喀布爾時拍的照片,一直沒有在公眾號裡發布過。
俯瞰喀布爾
那是2016年12月7日,喀布爾的冬天才剛剛開始,天氣不算寒冷。我和兩位同胞去了華人餐館後面的一個山坡上,那裡可以俯瞰整個首都。
戰亂國的人們在山坡上放風箏、喝茶、踢足球,享受周末難得的空閒。喀布爾的天空上,飄舞著五彩斑斕的風箏、巨大的白色偵查飛艇以及巡邏的武裝直升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喀布爾街頭,隨處可以見到各式各樣的風箏店。風箏,是阿富汗的圖騰。它對於阿富汗人來說不僅是業餘愛好,更是一種文化符號。
塔利班曾禁止民眾放風箏,因為放風箏在這些恐怖分子看來「違背了伊斯蘭精神」。在那段黑暗的歷史中,冒險偷放風箏的人會被抓住送進監獄。
與風箏的發源國中國不同,阿富汗人放風箏並不是為了閒情逸緻,而是為了比鬥。一如《追風箏的人》裡面的場景,人們放飛各自的風箏,然後運用戰術割斷對手風箏的線。
放風箏的人的手,被線割得傷痕累累,傷痕越多,越被視作勇敢和老道。小孩可以和大人鬥,平民可以和官員鬥,而那些買不起風箏的小孩,追著被切斷掉落的風箏,被稱作追風箏的人。
黃昏時分,人們駐足停留,觀看空中上演的一場場搏鬥。在和平年代,這裡定會人山人海,空中的風箏也會數不勝數。只是如今,一切都已日暮西山。
那些原本主宰喀布爾天空的風箏們,很快就遇上了對手。它看起來十分渺小,像一條白色的小魚般一聲不吭地飄在天空中。它沉著、冷靜,甚至有一絲淡淡的冷酷。那是一艘美軍的偵查飛艇,常年漂浮,監視著喀布爾的一舉一動。
武裝直升機掠過頭頂,自然也不會引起任何驚訝。這裡的人們經歷過多次戰亂,至今喀布爾每個月仍會有恐怖爆炸、每天都會有槍戰。過去幾十年,阿富汗人拿槍的次數,可能比放風箏的次數還要多。
在山坡上,我遇見了一個少年,他手裡拿著一個政治正確的風箏。但這個美國國旗風箏,放飛的卻不一定是民主和自由,還可能是槍炮和鮮血。
山坡廣場上,有一對賣小吃的父子,面對鏡頭他們露出了最純真的微笑。
後來,一群阿富汗小孩笑著走過來,他們習慣性地伸出了手乞討。
小孩們做出各種調皮古怪的表情,跟著我們這些外國人的屁股後面,在乞討時並沒有裝作可憐兮兮的樣子。他們總是笑,大聲地笑,讓你忘了自己在喀布爾,在阿富汗。
在首都喀布爾,每一張面孔都流露著典型的阿富汗情緒。這兒雖然已經不再是《追風箏的人》裡的金色之都,人們在戰亂貧窮的陰影下勞作、吸毒,但生存還在繼續,生活也並沒有死去。
他們仍在笑,他們還願意笑,並且打算笑到最後。
遇到一位拾荒少年,其實他的第一反應是伸手向我要錢。
阿富汗潮男舉起手機,這樣一部智慧型手機對於阿富汗人來說,算是財富的象徵。
饢餅店
理髮店
牧羊人
馬自達與手推車
二八大槓自行車,有點北京胡同的意思。
副總統家的警衛,副總統家就在在華人飯館旁邊,門口停了輛悍馬,改裝成了碉堡,沒敢拍。
阿富汗抗擊蘇聯入侵的民族英雄馬蘇德
穿藍色波卡(塔利班發明的服飾)的女人,抱著小孩乞討
走在街頭很容易被乞討
站在店外等待顧客的乞討少年,當我們走出店門,他們便會走上來乞討。
相同的步伐
漫步的小女孩
街頭被炸斷腿的老人
喀布爾居民區
隨處可見的美軍偵查飛艇,主要為了防恐。
一位親華的阿富汗將軍,記不住名字了。
一位阿富汗的普什圖族中文翻譯,當知道他的年齡時,我大吃一驚——原來他才26歲。你永遠也猜不到一個阿富汗人的真實年齡,特別是普什圖族。
比較典型的阿富汗男性頭飾
在喀布爾那段時間局勢嚴峻,爆炸和槍戰時有發生,且擔心外出會被持槍搶劫,所以拍的東西不多。以後有機會再去的話,一定要補上。老實說,我很喜歡去這些地方,相信很快我就會再次上路了。
現在超哥已經回到重慶了,正在計劃下一場旅行。由於未來大概率不會騎摩託車長途出境(手續問題),且急需啟動資金,在此誠心出售本人所騎宗申賽科龍RX4一臺,以及朋友的賽科龍RX3一臺。車況如新,穩定奔放。兩臺車均已提檔,外地可發物流。
賽科龍RX4,有意者可添加我的微信:move1414,備註RX4,非誠勿擾。
賽科龍RX3,有意者可添加微信:Motooooooo,備註RX3,非誠勿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