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男孩艾哈邁德·汗·馬赫米扎達12歲時出演奧斯卡提名影片《追風箏的人》,迅速名聲大噪。然而,影片中部分情節激怒了阿富汗塔利班,令馬赫米扎達一家面臨死亡威脅、不得不逃亡海外。
過去8年來,馬赫米扎達東躲西藏,後來拜託蛇頭才偷渡到瑞典。每當被人認出身份,馬赫米扎達說,人們很難相信昔日影星會淪落成一名難民。文字 新華、若初
出演電影
影片中的強暴情節惹怒塔利班
美國影片《追風箏的人》改編自同名小說,馬赫米扎達在片中飾演阿富汗少年哈桑。這部小說由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塞尼在「9·11」事件後不久出版,迅速在全球引起轟動,作家本人受邀擔任聯合國親善大使。
這是個關於人性救贖的故事,讓世界了解了一個遭受戰火蹂躪的、默默無聞的阿富汗民族。然而,小說及影片中均有一個情節,即哈桑被一夥不良少年堵截在小巷中蹂躪強暴。
馬赫米扎達的家人擔憂,這一劇情會激怒阿富汗塔利班,令全家人難逃死亡威脅。
馬赫米札達說,拍這部電影期間,劇組曾答應刪去這部分鏡頭。「他們問我們,『如果這一劇情不刪掉會引發什麼後果?』」馬赫米札達回憶道,「我們說,後果就是我們不能在阿富汗生活下去了。」
結果,最終版本中仍然保留了這一關鍵劇情。而影片隨即在阿富汗遭禁。
顛沛流離
遊過白俄羅斯邊境 偷渡到瑞典
電影《追風箏的人》在2007年獲得金球獎,但馬赫米札達不但沒有因此在自己的國家獲得名與利,反而因此被迫流亡。
12歲的馬赫米扎達與家人匆匆逃離阿富汗,以保全性命。據馬赫米扎達後來回憶,他有一次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街頭乘車,突然有人從車窗裡扔進一塊磚頭、還朝他罵了幾句。
馬赫米扎達與父親曾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杜拜流亡兩年,其間生活費由劇組資助。然而,其餘家人卻沒能獲得籤證,最終不得不返回阿富汗。
馬赫米扎達東躲西藏,四處流浪。在出演了電影5年之後的某一天,馬赫米札達顫抖著站在波羅的海某個地方的一條河邊。他剛剛遊泳穿越了白俄羅斯邊境,衣服溼透,度過了煎熬的8個小時,他終於籤下一個合同。他把自己的生命交託在蛇頭手上,要偷渡到4000英裡之外的瑞典。
「有時候我們兩天都沒東西吃,」馬赫米札達回憶說,「我們不敢去要,因為蛇頭脾氣很壞,我們都很怕他們。」
幾經周折,他終於成功偷渡到瑞典。
安定下來
過去生活如遙遠記憶 今讀大學了
如今,在偷渡到瑞典3年之後,馬赫米扎達在瑞典的博倫厄安定下來,這個小城市因茂密森林和美麗湖泊而聞名。
他戴著亮晶晶的耳釘,髮型也精心打理過,為當地一個足球隊效力,跟瑞典一個寄養家庭一起生活,也學會一口流利的瑞典語。
上周四,他開始了當地為期6個學期的大學生活,這還是他首次去主流瑞典學校上學。
他過去的生活現在成為遙遠的記憶,就好像是一段坐在卡車後面漫長的、貫穿中亞、墨西哥、波羅的海、瑞典的旅程。
重獲肯定
再次點燃對演戲興趣 想讀電影學院
最棒的是,他不再覺得他兒時在電影中的表演是一個恥辱。取而代之的是,他發現自己成為一個當地的名人。
「當人們發現我就是《追風箏的人》裡面的哈桑時,都說我演得很棒,」馬赫米扎達說。
聽說人們很喜歡這部電影時,馬赫米扎達非常震驚。「他們中的很多人甚至還哭了。他們不敢相信,昔日的影星會淪為瑞典的一名難民。」
這些稱讚重新點燃了馬赫米扎達對演戲的興趣。他如今在大學學習媒體研究,同時夢想著有一天能去念電影學院。
下個月,他將在一個電影節當評委,而年初的時候,他還在一個藝術電影發表講話,主辦方還送給他一個風箏作為善意的禮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