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半年,國際關係緊張,疊加新冠肺炎疫情,挑戰與機會並存;面對外部環境變動,光啟技術積極採取各項措施在最短的時間內穩步復工,保障研製與批產任務有序進行。8月27日,光啟技術向投資者交出一份亮眼的半年報。數據顯示,公司超材料業務實現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超過125%,其中超材料業務收入佔比已經超過60%。
超材料作為主航道業務,對光啟技術業績貢獻佔比超過「半壁江山」的分量,逆勢向上展現強勁的發展勢能;另外,從上半年公司對外披露的生產基地擴產儲能進展來看,下半年業績確定性底氣十足。
上半年的良好業績已落袋為安;下半年的高分成績單也鐵板釘釘,毋庸置疑,光啟技術值得堅定看好。
超材料持續性規模化發展強勁 營收貢獻佔比高達61.46%
超材料作為光啟技術主營業務,在今年上半年實現大突破,令人欣喜。報告期內,超材料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3,859.76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25.98%,佔合併營業收入的比例從30.93%大幅增長到61.46%。過半業績的絕對貢獻值,無疑說明了光啟技術超材料的絕對競爭力。當前國內從事超材料業務的企事業單位中,光啟技術作為全球範圍內超材料尖端裝備領域最大的研發生產機構,是唯一能實現批量生產的供應商,在業內保持著絕對領先地位。
作為業績貢獻的絕對主力,光啟技術超材料板塊的營業收入主要分為研發業務和批產業務兩個部分。報告期內,超材料研發業務實現收入1,574.30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43.87%;在研項目個數同比增長106%。超材料批產產品實現收入12,285.46萬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23.87%。
超材料的逆向設計性與定製性,需要光啟技術在「前期預研-聯合設計-性能測試-批量生產」全程提供貼身服務,因此研發業務的訂單及營收是未來業務發展狀況的前置性指標。根據這一邏輯,光啟技術上半年1,574.30萬元的研發收入,必然以成倍的訂單額轉化為公司下半年的批產合同,成為年度整體營業收入的確定性支撐。此外,目前在研型號將持續10-20年的服務期,有望數以百倍的轉化為持續性批產訂單,這也讓光啟技術提前敲下未來的業績確定鍵。
研發業務扮演著提前鎖定業績的重要作用,一直以來都是光啟技術的重點工作。在今年上半年,光啟技術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的比例為20.50%,持續保持高比例。其中,最值得關注的是光啟技術超材料設計超算中心於報告期內完成擴容,目前有約400個節點,峰值計算能力4,200萬億次/秒,可以實現高效率高精度的仿真技術,為應對更複雜、更高難度的仿真計算提供基礎保障。超算中心的整體升級,不僅是光啟技術研發能力、產能的一次整體迭代,更意味著可以實現更多複雜材料、更大尺寸、寬頻帶、全方位的超材料航空結構件的性能仿真, 甚至是整機模型的仿真計算。
除了研發端硬實力的整體提升外,光啟技術也在緊鑼密鼓的推動產能端的能力升級。今年5月,光啟技術深圳銀星基地的產能擴張建設已經完成,產能翻番,從4,000公斤提升到8,000公斤/年,為公司大規模尖端裝備訂單生產提供了有效保障;同時,順德項目一期已經完成封頂,預計2020年10月建成試產,12月正式投產,一期建成產能可達40,000公斤/年。需求端的爆發,倒逼光啟技術加快產能端擴產儲能工作的進程。
看到業績的確定性外,也更應該看到光啟技術研發實力的提升和批產能力的躍進,兩手抓兩手硬的背後,將為公司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開拓更廣闊的超材料市場,並進一步鞏固公司在超材料領域的國際領先優勢。
技術領先優勢疊加大客戶優勢助力進軍未來千億尖端裝備市場
技術領先優勢是明眼人都能分析出的「特長點」,而光啟技術另外隱藏著的核心優勢則需要多做一些揣摩。
光啟技術在近些年對外披露的訂單中,能看到的是訂單額在不斷升級,從千萬到過億,但是也有不少細微之處讓人忽視。今年二季度,光啟技術在投資者電話交流會中透露,公司當前一部分產品已經開始批量訂貨,預計今年將獲得10億元的訂單;而在今年7月,光啟技術對外披露的一份公告顯示,光啟尖端通過成都某重要客戶的外包合格供方資格審查,具備復材結構件合格供方生產資質,不僅可以為該重要客戶提供成品產品,還將為該客戶提供復材結構件外包生產配套,為公司繼續開拓尖端裝備市場奠定良好基礎。
目前,在尖端航空裝備領域中,客戶外採以成品為主,這也是尖端裝備供應商的主要市場;此次光啟技術又進入了「機體結構」這一壟斷領域,成為航空 「成品+機體結構」的雙料供應商。隨著超材料研發實力和批產能力的不斷突破,客戶追加的訂單體量也在持續升級,光啟技術「一路闖關」獲得客戶青睞,大客戶優勢不斷積聚。
今年5月,我國國防支出預算在兩會上確定,總共為1.27萬億元,同比增長6.6%;若按照去年發布的《新時代的中國國防》白皮書數據,以41%的裝備費預估,僅是尖端裝備這一項就是數千億的市場。隨著我國軍費穩定增長以及裝備費用支出比例持續提升,尖端裝備升級替換需求將進一步加大,裝備採購力度也將隨之加大,有望增厚軍工企業的訂單。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舉行了一次集體學習,學習的主要內容是加強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強調了兩句話「強國必須強軍,軍強才能國安」。某種意義來說,強軍的目標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而隨著我國軍隊現代化建設不斷推進,新一代主戰裝備將加速列裝,板塊有望持續升溫。
目前,光啟技術已經完成了超材料技術在先進飛機、大型無人機、海洋航空裝備、電子通信系統、單兵AI裝備等多個尖端裝備領域的應用。在尖端裝備領域中,參與項目預研、在研階段設計,就意味著贏得了先發優勢,已經深度布局了八大尖端裝備產品並且獲得大客戶高度認可的光啟技術,可以說是拿到了尖端裝備千億市場的門票。
另一方面,超材料技術的「燒腦燒時間技術」特徵,在巨額訂單的支持下,光啟技術的超材料技術領先優勢和大客戶優勢將會更加擴大,讓後來者難以追趕。
2020年,恰逢光啟十周年,光啟技術也以此為起點進行了諸多布局:提升研發實力精修內功,擴產備戰迎接市場新需求;完成註冊地變更紮根深圳,全面整合特區40周年積累的創新資源,推動超材料業務可持續發展。
十年磨一劍,光啟技術已經迎來亮劍時刻。
(編輯:劉軍)
版權所有
本網站所收集的部分公開資料來源於網際網路,轉載的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及用於網絡分享,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也不構成任何其他建議。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網友自主投稿和發布、編輯整理上傳,對此類作品本站僅提供交流平臺,不為其版權負責。文中圖片除非有標註外,均來源於網絡。如若發現有侵犯您智慧財產權的作品,請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郵箱:qygcbs@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