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上空敵機盤旋,隱藏起來的戰士如一尊尊雕像,在頭頂的敵機飛走後便傾巢而出。一個俯拍,生命如螻蟻般脆弱之感便呈現了出來。場面悲憫,而又不失大氣磅礴。
「那一年,俺們都才十七八歲,唯一想的事,就是通過那座橋。」
《金剛川》開始,以一個士兵的回憶口吻,一下子把觀眾帶入到了當年烽火硝煙的戰爭年代。滿山遍野中隱藏著志願軍戰士,隨著鏡頭推進,一雙眼睛露了出來,不由得想起了烈士邱少雲。
漫山遍野被彈藥燃燒,蔓延成一片紅色火海,升騰而起的濃煙模糊了整個地面,讓隔著大銀幕的我們都能感受到戰場的灼熱以及燒焦的那股戰爭氣味。
那些無畏的工兵連,在炸了再修,炸了再修的無限循環中,用犧牲換來了勝利的曙光。
當「前方戰場見」,成了兩個四川老鄉彼此的第一句、也是最後一句話之時;當點燃烈火,吸引敵人火力正面對抗之時;當只剩下一條胳膊、一條腿,把麻痺大意的敵機打下來之時;當最後用層層人牆搭起了簡易的橋,保證大軍通過之時,心中的感動、悲憫與敬意,翻江倒海般襲上心頭。
他們都是英雄,與朝鮮戰場的千千萬萬個英雄一樣,雖然我們不知道他們的名字,卻是我們心中永恆的豐碑。
「在我們都是十七、十八歲的年紀裡」「沒有一個怕死的」「無論如何都要守住這座橋」。因此,橋上的故事驚心動魄,不長眼的炸彈從天而降,投到水裡的延時彈,不知道哪個時刻就爆炸了……
生命的無常,生命的珍貴,生命的短暫……
我們無法選擇,只有勇往直前。而這就是真實的歷史。
鄧超飾演的老高,被敵機炸得犧牲時只剩了上半身還在叮囑到處找尋他的戰友:「別管我,快修橋」。
眼睛被燃燒彈灼傷的小戰士踉踉蹌蹌往橋上去,路過站立著的劉浩,他的身體和肩上的木頭一起焦炭化了,犧牲得像一尊怒目而視的金剛。
這樣的畫面,令人永生難忘。
那位來自南充、嬌小秀氣、一口「川普」的女話務兵,勇敢地從山頭衝到最前線、最危險的橋頭,在敵機輪番轟炸後,倒在了橋上。
敵人的偵察機、轟炸機一遍一遍地來,每一次志願軍的橋都被炸毀了,不計其數的志願軍戰士犧牲了,但很快就被堅不可摧的戰士們修補暢通了!
志願軍以血肉之驅搭建的「肉橋」,那些十七八歲的少年戰士,面對難以承受的行軍之重,卻咬著牙承受住了。
戰士們用人體搭出了「人橋」,磅礴的配樂被深情的《我的祖國》取代。
任它爆炸滔天,我自一往無前。
影片中很多細節,把人物心理和形象刻畫得栩栩如生。比如埋葬戰友,那種悲痛,那種惋惜,通過點燃一支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