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完結!「那不勒斯四部曲」是一場始於痛楚自我認知的女性啟蒙

2021-01-18 界面新聞

相比男性之間直來直往的「哥們兒情誼」,女性之間的友誼似乎總是包含著更加複雜的內容:在親密無間的暗面,可能會滋生嫉妒、背叛、自我投射以及更多難以名狀的感情。這或許和女性艱難的身份認同有關:不同於在傳統中始終處於強勢地位、因而在成長過程中充滿確定性的男性,女性的一生更多地是在對自己、對他人的各種疑問與猜想中摸索:「我究竟該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作為對這個問題的某種回答,從2011年開始,義大利當代作家埃萊娜·費蘭特(Elena Ferrante)接連出版了《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離開的,留下的》《失蹤的孩子》四部小說,講述了一對女性朋友從童年直到老年、持續半個世紀的故事,由於故事發生在義大利那不勒斯的貧困社區,這四本小說也被稱作「那不勒斯四部曲」。作者自1992年開始文學創作以來,就選擇藏身於費蘭特這一筆名背後,從未以真面目示人,關於其身份的種種猜測常年不斷,但從未得到證實與承認。

「那不勒斯四部曲」英文版封面

至今,「那不勒斯四部曲」已經被翻譯成近四十種語言在多國出版,四本書全部登上了《紐約時報》的暢銷書榜,兩位主角萊農和莉拉的友誼與人生與費蘭特的真實身份一樣,也在全世界的讀者群中掀起了經久不息的討論和層出不窮的解讀。這場席捲全球的「費蘭特熱」持續了數年之久,社交網絡上手舉費蘭特小說封面拍照的活動一度如火如荼,影星詹姆斯·弗蘭科也參與其中。2017年4月,費蘭特出版人桑德羅·費裡(Sandro Ferri)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到,「那不勒斯四部曲」在全世界範圍內共售出了五六百萬本。

四部曲第一本《我的天才女友》中文版由99讀書人於2017年1月推出,至今已有1.1萬讀者在豆瓣評分,標記想讀人數近3.7萬。今年7月,終章《失蹤的孩子》中文版問世,四部曲就此宣告完結,累計近1800頁。

為何這兩位女性的故事在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讀者群裡都受到了歡迎?兩位女主角的友誼和糾葛是否揭示了現今女性的生存境況?在何種意義上,我們可以將之稱為一部「女性史詩」?日前,「那不勒斯四部曲」中文版責任編輯索馬利亞、媒體人吳琦、洪鵠、烏雲裝扮者在單向空間展開了一場主題為「埃萊娜·費蘭特:女性的起源和知識的局限」的對談,他們結合自身的閱讀經驗,討論了四部曲作為一種女權啟蒙的角色、隱藏在萊農和莉拉友誼背後的性別差異統治,以及「起源」這一概念在費蘭特作品中的重要意義。

嫉妒和懷疑:女性友誼背後的性別統治

貫穿整個「四部曲」的線索,同樣也是整個故事中最吸引人、最令人痛楚的部分,就是主角萊農和莉拉的友誼。她們幾乎是從同一起點開始成長的,同樣棲身於充滿貧窮、暴力的那不勒斯城區,在小學時代幾乎以同等的聰明和尖銳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二人生活的分歧開始於初中,莉拉選擇中止學業,給家中的鞋匠鋪幫忙,萊農則選擇了依靠老師幫忙弄來的二手課本繼續求學。

貧困難遮莉拉的美麗,而萊農似乎隨著青春期的身體變化而感到自卑,隨之而來的是對莉拉的嫉妒——她嫉妒莉拉能夠毫不費力地吸引他人(特別是男人)的注意,莉拉被幾個富有的男人爭搶,在十六歲那年嫁給了肉食店老闆成為富太太。就連萊農剩下的唯一資本——知識——也被莉拉天賦般的機敏輕而易舉地剝奪了。她們相互模仿也相互競爭,相互幫助也相互寄生——這樣複雜的情緒被籠統地囊括在了「女性友誼」這個詞語中。費蘭特也曾提及,女性之間的友誼不像男性友誼那樣擁有各種固定的規則(solid rules),她非常感興趣的是,兩個女人之間的友誼能夠在好與壞的感受、依賴和叛逆、支持和背叛之間維持多久。

《我的天才女友:那不勒斯四部曲 01》
[意]埃萊娜·費蘭特 著  陳英 譯
99讀書人 |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7-01

洪鵠認為,可以從男性與女性在成長過程中自我認知過程的不同來解釋這一點。男性在成長過程中對於自己希望成為什麼樣的人、擁有什麼樣的特質大致是清晰的:一個負責的、有一定犧牲精神、能夠保護他人的人。而女性的這種認知相對更加模糊,她們會傾向於在密友、老師、偶像身上尋找特質、拼貼自己希望成為的形象,因而女性友誼在某種意義上承擔了幫助認知自我的功能。

然而這一功能並非萊農和莉拉友誼的全部。作為朋友,她們不僅在相互幫助,同時也在相互掠奪,竊取情感和智慧,讓對方失去力量。費蘭特曾在訪談中提及,在二人的關係中,萊農處於從屬地位,但卻在這種從屬地位中得到了某種才華,這種才華讓莉拉感到迷惑,同時也為之目眩。她們兩人生活中的很多事件都在向讀者展示「一個人是如何從另一個人那裡奪取優勢的」。

烏雲裝扮者則認為,女性之間或許需要從對方身上獲得一些「確定和不確定的東西」。他將萊農比喻成一個問號,而莉拉則是一個句號:在萊農實現自我價值的過程中,她始終經歷著懷疑,而每次遇到莉拉,這些東西都會被打破,莉拉為這些疑問帶來了一個句號;同時,她會又將另一個問號拋給萊農——「萊農本身就是一個問號收集機,她在這部小說中始終帶著對自己的懷疑。」

這種問號和句號的比喻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男性和女性之間的權力關係,女性永遠是抱有疑惑的一方,而男性則是更加篤定、發號施令的一方。索馬利亞認為,某種程度上,萊農也意識到莉拉希望竊取自己的一些東西,介入她的生活。而她能夠接受這一點,背後實際上存在某種性別的認同——作為同性,這種更接近於兩性間權力模式的統治關係被模糊掉了。

起源與認同:逃離母親和她所代表的故鄉

《N+1》雜誌的一篇書評文章也提及了這種女性之間的敵意:女性傾向於認為,另外一個女人擁有的東西是自己失去的。書評作者Denya Tortorici認為,萊農和莉拉實際上在交錯地扮演對方象徵意義上的母親和女兒,她們保持距離,同時也監管彼此;當一方打破自己固有的身份角色時,會招致另一個人的敵意和妄想。

這種宛如真實母女關係一般的交鋒,背後實際上是機會和階層上的不平等。萊農的母親曾控制不住地對她怒吼:「假如你很聰明,那也是我生的你,我和你一樣聰明——假如我有你這樣的機會,我也會和你做一樣的事情,明白了嗎?」 而義大利當時的女權運動正提出一個新的觀點,以破除女性間的這種敵意,即在母親-女兒的語境下重新思考這一問題。機會和天賦的不平等,在得到承認之後,會成為女性之間相互成就、相互發展的手段。

《新名字的故事:那不勒斯四部曲 02》
[意]埃萊娜·費蘭特 著 陳英 譯
99讀書人 |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7-04

母親這一形象在「那不勒斯四部曲」中有著特殊的意義:它象徵著每個人的起源(origin)。除了萊農和莉拉的友誼之外,萊農的母親、萊農與母親之間的關係也是費蘭特著力描寫的內容。萊農對母親的描述是「一瘸一拐的」、「斜眼」、「總是怒氣衝衝」,「她不喜歡我,我也不喜歡她」——提到母親,她仿佛總是帶著厭惡和羞恥,甚至禁不住將母親和自己文質彬彬又體面的老師拿來比較,進而替自己感到屈辱。

母親對待她的方式也毫不「體面」,充滿著「那個城區」的印記:辱罵、暴力和沉默。從某種意義上,萊農畢生努力就是為了逃離自己的母親,以及母親所代表的那個骯髒和惡俗的世界。儘管如此,在經歷了母親的垂危和去世之後,她再也沒有從自己的手腕上取下過母親的鐲子。這或許正代表了萊農對自己起源的某種接受。萊農的起源不止是她的母親,還有她成長的那不勒斯城區——無論她做過怎樣的努力去逃離這個暴力、粗俗的地方,去努力獲取更加高貴的知識、談論更廣闊的世界,萊農始終和她的母親、她的社區有著緊密的關聯。

相比之下,莉拉的母親農奇亞是非常弱勢、毫無影響力的——這或許能夠從另一個角度說明萊農和莉拉的不同。在莉拉的家庭中,她的鬥爭對象始終是強勢的父親和兄長,母親只扮演了一個幫腔的角色。洪鵠認為,莉拉人生的主線就是在發動戰爭,她會自己製造問題然後解決它,從中得到巨大的快感。因此,她和自己的母親、家庭、社區乃至整個世界都沒有很深刻的情感聯繫。假如說萊農希望突破的局限來自她的出身,莉拉希望突破的則始終都是自我的蒙昧。

在吳琦看來,這或許可以和費蘭特本人匿名寫作的動機聯繫起來:「很多人困在自我之中,因為軀殼和自己的血肉聯繫變得難以擺脫,很多時候以為自己可以到何處去,結果發現都是虛假的——費蘭特做出匿名寫作的選擇,沒有把作者的自我擺出來,這種選擇連同四部曲本身也給了我們某種啟發:讓自我和更大的社會去碰撞,在真實的生活裡去接受痛苦。」

《離開的,留下的:那不勒斯四部曲 03》
[意]埃萊娜·費蘭特 著  陳英 譯
99讀書人 |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7-10女權啟蒙:在男性主導的世界裡書寫女性的生活與價值

在中文版出版之初,雖然四部曲已經經歷了國外市場的檢驗並拿到了不錯的成績,作為編輯的索馬利亞對它在中國的市場前景仍然心存疑慮。原因一方面在於,四部曲的核心內容是女性的友誼,以及友誼中的爭奪、嫉妒、相互傷害、相互治癒等一系列相當複雜的內容,這種「不戲劇化的」女性友誼在中外文學史中幾乎是空白狀態。因而,無論是外國讀者還是中國讀者,要接受這樣的女性文學,都存在一定難度。另一方面,她認為,「現在的流行文化工業趨勢和閱讀形式導致流行的女性文學中,女性的真實形象是持續被攛掇、扭曲和捏造的。女性徹底被『性客體化』,被扭曲成為了得到男性、權力、包包、其他女性的嫉妒而存在的兩性中的劣等種族。」

為何「那不勒斯四部曲」在這樣看似不利的背景下依然流行了起來?在《N+1》雜誌的書評中,四部曲被認為「給出了義大利的女權主義者們滿意的結局」:這部作品試圖在男性主導的世界中書寫女性的社會生存狀態及其價值。Denya Tortorici認為費蘭特的小說能夠讓當時的各種女性主義理論清晰地呈現出來,在四部曲中,即使是最傳統普通的情節,也能夠為最激進的思考提供武器。

在這一重意義上,四部曲化身為了一種女權的啟蒙。從內容本身來說,書中對當時義大利女權主義運動的直接描寫和文本引用,實際上已經將女性和知識體系、男性、家庭等等之間的關係解釋得非常尖銳。而四部曲嘗試去描述的女性慾望,也不同於以往女性主義理論將男性和女性的欲望對立起來的傾向,即書中的女性並不想「像男性一樣成功」,她們只想實現「她」的進步和內心深處對自我的真正認可。

Sara.R.Farris 在發表於《Viewpoint Magazine》的書評文章中指出,莉拉和萊農以不同的方式認識到了性別的不平等:莉拉是書中首個樸素地意識到並指出男性壓迫性統治的女性,同時她也勇敢地指出了性別邊界的流動性。而萊農則用一種更加「書面化」的方式發現了性別的種種挑戰,她援引 Carla Lonzi著名的女權文本「我呸黑格爾」(表達了對黑格爾將男女關係比作主奴關係的反感),用一種更加「知識分子的方式」完成了自身的女權啟蒙。因此,四部曲的流行或許可以歸因於,它讓女性從和男性一樣複雜、豐富的生活經驗中間,獲得了一種自我尊重、自我實現的意識和動力,從而對性別差異造成的經驗差異獲得了理解。

《失蹤的孩子:那不勒斯四部曲 04》
[意]埃萊娜·費蘭特 著  陳英 譯
99讀書人 |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18-07

索馬利亞也肯定了四部曲的女權意義,她在接受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採訪時表示,這一系列小說「用極其赤裸、坦率得近乎冒犯的語言直面了女性一生中間最重要的諸多命題:自我認同、婚姻和生育、愛情和戀愛、教育和自我實現、友誼的力量和阻礙,闡述了男性和女性對起源和出身或稟賦的超越」。此外,四部曲對女性主體性的探討也「打破了之前文學史裡陳腐而僵化的閨閣文學造成的各種成見或觀念的壓迫」。

她將四部曲所代表的這種女權啟蒙總結為:「讓每個人都能安然接受自己的skin,四部曲的女權啟蒙不是一種高調的鬥爭,而是一種痛楚的、從自我認知開始的、經由其他女性給予的相互依賴和相互啟發而抵達的啟蒙之路。」

……………………………………

歡迎你來微博找我們,請點這裡。

也可以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界面文化」【ID:BooksAndFun】

相關焦點

  • 那不勒斯四部曲:一部風靡全球的女性史詩
    《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離開的,留下的》《失蹤的孩子》是義大利傳奇小說「那不勒斯四部曲」。這套書以極其細膩入微的文字帶人重新去體會女性的敏感、細膩、偏執和嫉妒,重新回到二戰後的義大利,感受混亂的、暴力的、頹廢的甚至男權傾向的社會背景下,兩個那不勒斯女孩的命運掙扎。 「那不勒斯四部曲」豆瓣評分高達9.2,在全球被翻譯成了40多種語言,售出五六百萬冊。
  • 費蘭特「那不勒斯四部曲」中女性的愛與困惑
    說到女性,無法繞開義大利作家埃萊娜·費蘭特的「那不勒斯四部曲」(《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離開的,留下的》《失蹤的孩子》)。埃萊娜·費蘭特的「那不勒斯四部曲」書封「那不勒斯四部曲」對於女性人生的探索和深入挖掘,似乎已經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
  • 那不勒斯四部曲
    新名字的故事  《新名字的故事》是埃萊娜·費蘭特的「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二部,描述了埃萊娜和莉拉的青年時代。在她們的人生以最快的速度急遽分化的那些年裡,她們共同體驗了愛、失去、困惑、掙扎、嫉妒和隱蔽的破壞。  莉拉在結婚當天就發現婚姻根本不是她想像的那樣,她的初夜幾乎是一場強姦。
  • 「那不勒斯四部曲」中文翻譯陳英:那不勒斯優美,卻讓人不安
    我的整個生命,只是一場為了提升社會地位的低俗鬥爭。" 這兩句話分別出現在 " 那不勒斯四部曲 " 的第一部《我的天才女友》和第四部《失蹤的孩子》的腰封上。對話" 受教育不能保證女性都能摒棄自我束縛的思想 "瀟湘晨報:" 那不勒斯四部曲 " 之所以在全世界範圍內受到歡迎,是因為它能夠引起全世界範圍內讀者的共鳴。您個人被引起共鳴或者說共情的,是書中的哪些元素?
  • 那不勒斯四部曲:教育是女性通向掌控自我命運之路的金鑰匙
    如今,《那不勒斯四部曲》中的前兩部已被拍成了電視劇,並分別在豆瓣獲得9.3和9.5的高分。電視劇如此,原作當然更是出色,自2011年發表後便引起轟動,成為國際暢銷書。而其作者埃萊娜·費蘭特,2016年曾入選《時代周刊》評選的「當今世界100個最具影響力的人物」榜單。然而,由於埃萊娜從不出席公眾活動,至今沒人知道其真名和性別。
  • 《那不勒斯四部曲》——一部女性史詩
    那不勒斯四部曲備受美譽,不是沒有道理的,這確實是一部讓人回味無窮、暗自神傷的作品,有國外媒體甚至評論稱這是一部史詩級的作品,我也認同,儘管我不太懂什麼樣的作品可以稱之為「史詩級別」,但這部小說流暢自然的敘事手法,獨有的冰冷堅硬的語言風格,讓我十分著迷。這是一部適合女性讀者閱讀的作品。
  • 「那不勒斯四部曲」何以成為現象級作品?來聽聽譯者陳英怎麼說
    「我的整個生命,只是一場為了提升社會地位的低俗鬥爭。」這兩句話分別出現在「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一部《我的天才女友》和第四部《失蹤的孩子》的腰封上。悅讀君:您怎樣看待女權運動和女性覺醒?莉拉的最終失蹤在您看來,意味著什麼?陳英:女權運動在歷史上成就很大,我們是坐享其成的一代,但我們要保持警惕。並不是所有女人都有這個意識,她們會想當然,也會通過一些陋習和慣有思想欺壓其他女性。受教育是女性覺醒的基本條件,但是不能保證她們都能摒棄那些自我束縛的思想。
  • 《那不勒斯四部曲》:講出女孩間的秘密
    記得還是18年的年初,在翻看豆瓣的年度讀書榜單時,瞥見了《那不勒斯四部曲》這部小說,當時立馬入手了。小說情節精彩緊湊,我幾乎是一口氣讀完了前三本(《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離開的,留下的》),然後盼著第四本《失蹤的孩子》的出版。
  • 《那不勒斯四部曲》:醒來的女性,不願再沉睡
    《那不勒斯四部曲》埃萊娜·費蘭特 著1兩個女人莉拉與埃萊娜,她們之間長達50年的友誼和戰爭,見證了那不勒斯貧窮破敗的生活、動亂的政治鬥爭,摧古拉朽的時代變遷。她仍舊通過城區的圖書館進行自我學習,並擁有了一個創業計劃。她想要通過婚姻從窮人變成富人,不僅可以幫助她的原生家庭擺脫貧窮,還可以實現自己的夢想。離開的埃萊娜,形單影隻,孑然一身。最讓她不安的是:離開了莉拉的參照,她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想做什麼。於是她不得不回到這個城區,靠近她的燈塔——莉拉,吸取前進的力量。
  • 女人敏感的神經末梢——那不勒斯四部曲
    這部劇改編自埃萊娜·費蘭特的「那不勒斯四部曲」,作者是一位神秘的義大利作家,真實身份至今成迷。她的小說作品全部以義大利那不勒斯為背景,因為在其中強烈的「自傳性」寫法,很多媒體和評論家推測其為女性。 作品中沒有一個所謂「好人」,每個人都被時代和命運裹挾著,在義大利動蕩不安的環境中,在那不勒斯充滿血腥的暴力下,在社區盤根錯節的關係裡,用盡全力苦苦掙扎。
  • 全球讀者對「那不勒斯四部曲」是不是有些過譽了?
    義大利女作家埃萊娜·費蘭特的「那不勒斯四部曲」自出版後就越來越火。
  • 那不勒斯四部曲之四:失蹤的孩子
    作者:[義大利]埃萊娜·費蘭特《失蹤的孩子》是埃萊娜・費蘭特的「那不勒斯四部曲」的第四部
  • 《那不勒斯四部曲》:那些女孩教我的事
    《那不勒斯四部曲》以及HBO改編拍攝的劇集《我的天才女友》,也許會告訴你答案。劇集讓女孩們的形象鮮活,有了客觀形態。而書則揭示了那些面對面交流時無法言說的內心活動,讓每一次行動的意圖都昭然若是,人物開始有了靈魂。看《那不勒斯四部曲》時,我就像當代吃瓜網友一樣,牆頭草順風倒,一會兒特愛莉拉特煩萊農,一會兒又完全反過來。
  • 那不勒斯四部曲之階級局限性
    好書薦讀之—— 《那不勒斯四部曲》那不勒斯很遙遠嗎?不是的,你可以隨意把其中一條街道、一個廣場換成在我們身邊出現的任何一個你熟知的地名而毫無違和感;它是小說,但它也是真實的人生,真實到甚至有點可怕。有太多的主題詞在這套書裡值得做一番認真思考,今天想說的是:階級。「我的整個生命,只是一場為提升社會地位的低俗鬥爭。」書的末尾這樣寫道。
  • 第470期 那不勒斯四部曲NO.4令人慾罷不能的大結局 原著有聲書&電子書
    2011年至2014年,埃萊娜•費蘭特以每年一本的頻率出版《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離開的,留下的》和《失蹤的孩子》,這四部情節相關的小說被稱為「那不勒斯四部曲」。它們以史詩般的體例,描述了兩個在那不勒斯窮困社區出生的女孩持續半個世紀的友誼,尖銳又細膩探討了女性命運的複雜性和深度。「那不勒斯四部曲」也在世界範圍內掀起了「費蘭特熱」。
  • 那不勒斯四部曲:那些彼此成就又相互毀滅的友誼,究竟是什麼樣的?
    如今才明白,對於一個城市的認知,基於它的背景、社會狀態,以及與之不斷發生的事密切相連。沒有多少文化的父母,還不曾意識到文化的重要性,逼著孩子們早早的放棄學業,為家裡謀得一口糧,而這正是時代經歷變化時人們的心理,其認知是那個時代的產物。就像莉拉的父親母親,即使面對這個極有天賦的孩子,也只想她回來幹家務,以減少家庭開支。
  • 那不勒斯四部曲:這就是生活,無論你生活在哪裡總有許多的不如意
    我是一口氣看完了《那不勒斯》四部曲,看完有很久都不想讀書,不想有其他的書籍打擾了我回味書中的內容:兩個女孩的一生,從出生到衰老,見證了那不勒斯一個時代的變更。說實話,我很震撼,書中主角內心的感受太真實了,主角生活的時代背景太真實了,反而是故事精不精彩顯得不那麼重要了,當然故事也是非常精彩的。
  • Newsstand147 | 《我的天才女友》第二季開播,那不勒斯四部曲持續升溫
    《我的天才女友》第一季改編自義大利作家埃琳娜·費蘭特的「那不勒斯四部曲」中的第一部小說《我的天才女友》。第二季則改編自「那不勒斯四部曲」中的第二部小說《新名字的故事》。從2011年開始,義大利當代作家埃萊娜·費蘭特(Elena Ferrante)接連出版了《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離開的,留下的》《失蹤的孩子》四部小說,講述了一對女性朋友從童年直到老年、持續半個世紀的故事,由於故事發生在義大利那不勒斯的貧困社區
  • 《女王的棋局》:「那不勒斯四部曲」式的女性成長史詩?
    養母艾爾瑪也是一個有天分的女性,擅彈鋼琴,憂鬱優雅。領養哈蒙之後,她很快被丈夫拋棄。振作起精神後,艾爾瑪決定當好母親的角色,陪著哈蒙四處徵戰。這段玫瑰色的日子裡,早熟的哈蒙和脆弱的養母形成更似姐妹的關係,默契平衡著兩個人從陌生人成為家人後的距離感和親密,愛與對抗。她們都被親人遺棄,在世間煢煢孑立,願意給對方穩定的關懷。
  • 她往女性傷口上撒鹽,寫出了人人都愛的天才女友
    在HBO將「那不勒斯四部曲」拍成劇集後,製作精良的劇集使關於《我的天才女友》的討論更加熱烈,而從未在公眾場合出現過的作者費蘭特也引發了無數討論。「那不勒斯四部曲」中,埃萊娜和莉拉的友誼始於童年,在不同的家庭影響下,兩人走向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這個故事裡,有「女性情誼」,有「原生家庭焦慮」和「小鎮敘事」,也有敏銳的對時代的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