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密歐與朱麗葉 | 愛是盛開在墳墓上的玫瑰

2021-02-11 叨叨音樂劇

每一個愛情悲劇,都與死亡糾纏在一起。然而死亡從不是終點,愛情反而會因死亡而永生。

 

就像《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故事。



 

愛與死亡的頌歌

莎翁劇作《羅密歐與朱麗葉》問世500年來,早已被改編無數次。藝術家們孜孜不倦地讓這個故事在不同舞臺上綻放,一遍又一遍講述有關愛與死亡相附相依的故事。

儘管出自英國文學作品,法語版音樂劇《羅密歐與朱麗葉》(以下簡稱「羅朱」)的魅力卻是絲毫不遜色於任何一部英語作品。由法國作曲家捷哈·皮斯葛維克、編舞家卡爾·波塔爾、音樂劇製作人埃裡克·杜梅斯尼三人共同執導,該劇自2001年巴黎首演後,已經在全世界超過16個國家級地區上演,積累下約650萬人次的觀眾。

繼2012年和2016年後,不負中國觀眾呼聲,今年4月,法版羅朱第三次來華巡演。

因羅密歐這個角色奠定了音樂劇市場和粉絲基礎,紅遍法國及全世界的法國歌手達米安·薩格,自十八歲第一次在巴黎演繹第一場羅朱後,而今再次以「奔四高齡」詮釋十幾歲純愛少年。

儘管沒有了2010年的標誌性飄飄長發(達米安表示如果有合適的假髮,觀眾還是有機會再次看到長發羅密歐),達米安還是憑藉自己的理解和經驗,將少年羅密歐的浪漫不羈、對愛情的熾熱和渴望詮釋得遊刃有餘,毫無違和感。在法語音樂劇迷心中,這個角色與演員已經完美融為一體——就像神父的扮演者史蒂芬·梅託所說,「無論是否扮演這個角色,達米安就是羅密歐。」

朱麗葉的扮演者克雷芒斯·伊利亞蓋是第二次來華扮演這個角色。她聲音甜美,唱功不俗,能輕鬆駕馭大量高音唱段,就情緒把控方面,年輕的克雷芒斯對情緒和技巧的平衡拿捏還有進步空間。

劇中一幕朱麗葉與奶媽關於愛情和婚姻的爭論,克雷芒斯演繹得稍有急躁,表達出的情緒更多的是驕縱,而不是青春期少女的小叛逆。羅密歐之死的哭戲也有些用力較猛(不過13日再次觀看時已經好了很多,應該是越來越穩的狀態)。克雷芒斯的演繹少了點少女小鳥般輕盈歡快的調調,卻更凸顯了愛情悲劇的沉重和無力感。

克雷芒斯與達米安在劇中的化學反應很讓人驚喜,每一段對唱都配合得宛如天籟,光用聽的就讓人每一個細胞都感受到戀愛的甜蜜。《幸福的愛情 (L』amour Hereux) 》一曲中一見鍾情、彼此靠近的眼波流轉,《陽臺 (Le Balcon) 》中對愛人的切切思念,更不用提那首被傳唱十多年的經典曲目《愛 (Aimer) 》。羅密歐牽著朱麗葉的手緩緩走向神父,頭頂藍色星光,整個維羅納城被燈光渲染成浪漫的粉色,與朱麗葉的長袍渾然一體。年輕的愛人嘴角抑不住幸福的笑,深情款款注視對方的眼睛,仿佛此刻抱住的是整個世界。

但《羅密歐與朱麗葉》從不只關於愛情。奶媽對朱麗葉勝似母親的疼愛讓人動容,主教對世間眾生無私的大愛叫人唏噓。奶媽壓抑著不舍哭腔吟唱著《她戀愛了 (Et Volià Qu』elle Aime) 》、主教雙膝跪地迷茫向上帝傾訴《我不明白 (J’sais Plus)》都成功收割了全場的雞皮疙瘩和掌聲,是兩個非常催淚的片段。然而他們沒能阻止兩家世代的仇恨和爭鬥,卻是由死神來完成了這個使命,用無可挽回的方式喚醒眾人,將愛傳遞下去。

該劇的另一大亮點——死神,是一名渾身雪白如魅影般的角色,在劇中戲份頗重。她同脆弱如影隨形,她站在高處觀察愛情,她與嫉妒和仇恨站在同一陣營;她象徵著死亡,同時凸顯了生命和欲望,為詮釋音樂劇的哲學核心提供了更為豐富的觀看層次。

有了死神的陪襯,劇中誕生了不少值得一再回味的精彩片段,比如《我害怕 (J'ai Peur) 》與《羅密歐之死 (Mort de Roméo) 》。

沒有找到愛情的羅密歐是個迷失的孩子,對生命迷茫,對死亡畏懼。他與死神的共舞看起來像一場危險遊戲——開始和暫停的按鈕都掌握在死神手裡:她推,他走;她拉扯,他蹣跚;她觸碰,他閃躲;她籠罩著月色,他無力逃脫。我個人認為這是整部劇中最讓人汗毛直立、也是最體現達米安唱功和演技的一幕戲,每一個肢體語言,每一秒面容改變,每一聲「J』ai peur」的顫音和力度結合,都將羅密歐的內心掙扎和在死神面前的無助體現得淋漓盡致。今年這一版還增加了一排定點燈,光影強弱交織,更強化了這一幕的戲劇效果。

另一曲《羅密歐之死》中,死神不再圍繞在羅密歐身邊,情節也從01版的「死神之吻」變成了羅密歐服毒身亡。這一段中,死神的舞步從羅密歐吟唱「我害怕」時展現出對他命運的絕對主宰逐漸演變為對其動作的重複。這一變化象徵羅密歐對死亡由懼怕變得無畏,對失去愛情、無法自由愛的世界的主動放棄。

我相信,幾百年來,羅朱的愛情之所以久唱不衰,正是因為劇中所描述的純粹之愛——那是踏遍泥濘和鮮血,最終在心尖上綻開的那一朵玫瑰,穿透了生與死的兩面。

也許你我都曾經想過,如果這兩個人還活著,他們的愛情會變成什麼樣子。然而,在無限可能的生命面前,恐怕誰也不敢輕易為愛貼上「永恆」的標籤。難怪本劇的詞曲作者捷哈·皮斯葛維克先生在採訪中半開玩笑地面對記者調侃道:「不管我們怎麼調劇目和音樂,但結局還是一樣的。」

卡爾·波塔爾:為中國觀眾比心


羅朱能將現代與古典融為一體,將戲劇衝突化為極具張力的舞蹈語言,為觀眾帶來強烈的非凡視覺震撼,除了音樂、服裝、燈光道具外,還要歸功於編舞兼導演之一的卡爾·波塔爾對推廣現代舞的執著。以下是我們在開場前的一次簡短對話:

Q: 繼2012和16年後第三次來中國,2018版在舞蹈和曲目上有什麼調整嗎?

A:這個版本基本是按照10年復排版來的,沒有大的變動。但大家都是完美主義者,會有一些細節上的微調。比如2012年有一首歌【我們祈禱】,因為長度問題這次就去掉了;另外為了增強節奏感和動感,也加了一些喜劇的橋段。

Q:您是如何做到將現代舞元素融入一個古典愛情故事而毫無違和感的?

A:雖然羅朱是一個幾百年前的故事,但它是所有愛情故事的鼻祖,這種「不可能的愛」存在於每個年代,每個種族,這種愛讓人嚮往,而悲劇結局又非常打動人,因而它可以一直流傳,沒有時間限制,也是國際通用,任何形式的改編都不會有違和感,比如我個人很喜歡的《西區故事》。

現代舞是非常美的藝術形式,但是現在它的受眾面太窄了,我覺得自己有責任把現代舞的美呈現給更多觀眾。羅朱上演之後我發現「嫁接愛情故事」這個辦法非常有效(笑)。

Q:編排羅朱的時候,有受哪些其他作品或者藝術形式啟發嗎?

A:荷蘭阿姆斯特丹的一部芭蕾舞劇《Petite Mort》,它的編舞打破了所有舞蹈類型的藩籬,這種理念影響了我,也強烈推薦喜歡舞蹈的朋友去看。另外百老匯的劇目也是我非常重要的靈感來源和參考,當然法語音樂劇想要做與百老匯完全不同的東西。

我在許多不同領域都工作過,音樂劇、電視劇、時裝秀等等,每一段經歷都讓我學到不同的東西,即便是最微小的細節也會帶來靈感。是這些經歷成就了現在的我,讓我大膽做具有自己風格的作品。

Q:比起西區和百老匯,法劇在語言上對中國觀眾有更多障礙,但仍然積累了大量粉絲。您認為法劇在舞蹈和音樂上面,做的好的地方在哪裡?

A:法劇在一開始創作的時候就有一個開放的心態,不會被條條框框限制住,這樣很容易打動法國觀眾,後來發現也很容易打動亞洲觀眾;另外法劇裡面運用了許多現代元素,燈光、舞美等等,組合交織在一起,互相增補,就產生了神奇的吸引力。

Q:羅朱幕後有什麼故事可以跟我們分享嗎?

A:太多太多了,尤其是愛情故事,有人結婚有人戀愛。不知道為什麼,丘比特之箭經常會射向這個劇組!

Q:這次來有沒有為中國觀眾專門準備的彩蛋?

A:亞洲觀眾喜歡比心,在謝幕的時候會加上這個元素(這位戴著哥特耳釘,畫著哥特下眼線的先生非常萌的比了一顆心)。


Q:如果用3個詞形容2018版的羅朱?


A:愛你們,愛我們,來看我們。(Aimez vous, aimez nous, et venez nous voir.)

*本文首次發布於ELLEMEN睿士,本文內容有調整


關注我

查看往期連載精彩內容

相關焦點

  • Romeo & Juliet / 羅密歐與朱麗葉
    其實不單是中國,《羅密歐與朱麗葉》在全世界也享有同樣的地位,雖說莎翁的四大悲劇裡壓根就沒有《羅密歐與朱麗葉》的位置(莎翁四大悲劇:哈姆雷特、麥克白、李爾王、奧特羅)。但,按照被改編成各種體裁的文藝作品的數量和傳播範圍來看,《羅密歐與朱麗葉》絕對勝出。《羅密歐與朱麗葉》作於1579年,雖屬悲劇,但整部作品與作者同時期的喜劇精神相通,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情節既單純又曲折。
  • 電影《羅密歐與朱麗葉》:為愛痴狂,讓我們生死相隨
    眾所周知,《羅密歐與朱麗葉》是英國偉大的戲劇作家莎士比亞的作品。該劇講述了義大利貴族凱普萊特的女兒朱麗葉與蒙太古的兒子羅密歐誠摯相愛,誓言相依,但因兩家世代為仇而受到阻撓,最終為愛不惜付出生命!96版電影《羅密歐與朱麗葉》就是根據莎士比亞同名戲劇改編,由巴茲·魯赫曼導演,萊昂納多·迪卡普裡奧、克萊爾·丹尼斯等主演。
  • 從梁祝分析《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悲劇
    祝英臺出嫁之時,花轎經過梁山伯的墳墓,突起大風,祝英臺墳前祭拜,梁山伯的墳墓裂開,祝英臺跳入開啟的墳塋,雙雙化蝶而去。這是一個典型的浪漫主義愛情故事,人們用想像給梁祝的愛情畫了一個完美的結局,用一個魔幻的表現方式,謳歌了梁祝的愛情。而產生於中世紀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同樣是以悲劇結束的,由於雙方家長的反對,羅密歐與朱麗葉雙雙殉情。
  • 聚焦丨1968年版電影《羅密歐與朱麗葉》:願愛永不老去
    1968年的電影《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導演是義大利的佛朗哥·澤菲雷裡。其中羅密歐和朱麗葉的扮演者是18歲的萊昂納德·懷廷和17歲的奧麗維婭·赫西。
  • 陰差陽錯的愛情故事——《羅密歐與朱麗葉》
    13.僅僅是愛的影子已經給人這樣豐富的歡樂,要是能佔有愛的本身,那該有多麼甜蜜。羅密歐是蒙太古家族中的一員,當兩家的人打起來的時候,他在為他的戀愛而苦惱,他認為他喜歡上了立下誓言終生不嫁的羅瑟琳。班伏裡奧為了排解他的憂愁,出了個注意,去凱普萊特家舉辦的宴會。帕裡斯喜歡朱麗葉,幾番向她的父親求親,她的父親決定辦場宴會讓他們見面。在這場宴會上,羅密歐與朱麗葉一見鍾情,兩個未互相知道各自的名字就匆匆分別,後來經打探後才知道兩方所屬的家庭。
  • 羅密歐與朱麗葉臺詞精選
    ——要是他已經結過婚,那麼墳墓便是我的婚床。 乳媼  他的名字叫羅密歐,是蒙太古家裡的人,咱們仇家的獨子。 朱麗葉  恨灰中燃起了愛火融融,要是不該相識,何必相逢!昨天的仇敵,今日的情人,這場戀愛怕要種下禍根。 乳媼  你在說什麼?你在說什麼? 朱麗葉  那是剛才一個陪我跳舞的人教給我的幾句詩。
  • 在看《羅密歐與朱麗葉》之前,不要輕易否定愛情
    所以,我們今天就來說說莎士比亞的經典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到底講了個什麼故事。凱普萊特和蒙太古是一座城市的兩大家族,有深刻的世仇。蒙太古家有個兒子叫羅密歐,在一次宴會上,羅密歐被凱普萊特家的獨生女兒朱麗葉深深吸引住了。兩人一見鍾情,當夜即在凱普萊特家的陽臺上秘密約會,並且私訂終身。三日後,當地的勞倫斯神父在教堂為他們私下主持婚禮。
  • 羅密歐與朱麗葉(電影版)
    愛讓人不再畏懼死亡,愛讓人瘋狂……羅密歐與朱麗葉電影版,小李子顏值的巔峰時期。       影片開始以一部老電視機新聞播報的形式,預告了男女主人公的最後結局。接著,介紹了兩家是世敵,並展示了幾次兩邊交鋒衝突的場面。(在光天化日持槍殺人這治安還真是令我震驚)       朱麗葉家舉辦了一場盛大的舞會,羅密歐和幾個朋友就偷偷的去參加了。
  • 是悲劇,卻暗含喜劇色彩,《羅密歐與朱麗葉》莎翁筆下的千古絕唱
    羅密歐愛著她媚人容貌,把一片痴心呈獻給仇讎;朱麗葉戀著他風流才調, 甘願被香餌釣上了金鉤;只恨解不開的世仇宿怨羅密歐於是和朋友戴上面具混了進去,但他的目的和朋友的並不相同,他之所以去是為了再次親眼目睹羅瑟琳大放光彩。然而不曾想,宴會上羅密歐與朱麗葉一見鍾情,直到事後彼此才知道對方身份。宴會結束後,羅密歐不舍離去,便翻牆來到朱麗葉的窗下,剛好聽到朱麗葉深情呼喚著羅密歐的名字,獨自嘆息。可見二人已心心相印,便開始了互訴衷腸。
  • 羅密歐不如朱麗葉
    ——第一幕第三場,朱麗葉奶媽的插科打諢,回憶朱麗葉小時候的事情 奶媽回憶朱麗葉小時候的事情:十一年前發生地震的時候正值朱麗葉斷奶;當時在鴿棚底下曬太陽;在那前一天,朱麗葉跑著跑著摔倒了,發生了一件她這輩子都忘不掉的事情。都是葷段子。奶媽能夠清楚地記得朱麗葉的生日,因為她在奶頭上塗上苦艾,用這種方式給朱麗葉斷奶,小朱麗葉當時發脾氣了。
  • 《羅密歐與朱麗葉》:用向死而生的勇氣,去譜寫青春的輓歌
    此時,我推開因驚恐而緊閉著的窗,目光順著幾束光望去,光束正好落在書桌上塵封已久的《羅密歐與朱麗葉》上。我輕輕撣去遮蔽在上面的塵埃,翻開扉頁那開場詩中「是命運註定這兩家仇敵,生下了一對不幸的戀人,他們的悲慘悽涼的隕滅,和解了他們交惡的尊親,這一段生生死死的戀愛。幾行詩讓我已經乾澀到無法發出任何光亮的眼睛再次溼潤,我不知道是我的眼在流血還是心在哭泣。
  • 《羅密歐與朱麗葉》:西文經典愛情故事
    蒙太古家有個兒子叫羅密歐,品行端方,是個大家都很喜歡的小夥子。  有一天,他聽說自己喜歡的一個女孩要去凱普萊特家赴宴,為了見一眼這位女孩,他和自己的朋友戴上面具,混進了凱普萊特家的宴會場。可是,在這次宴會上,他被凱普萊特家的獨生女兒朱麗葉深深吸引住了。這天晚上,朱麗葉是宴會的主角,她美若天仙。羅密歐上前向朱麗葉表示了自己的愛慕之情,朱麗葉也對羅密歐有好感。
  • 電影《羅密歐與朱麗葉》,兩個家族的過往,卻成為兩個年輕人悲劇
    對於威廉·莎士比亞,我想就算是在世界上也很少有人不知道他的名號,他的悲劇作品更是享譽世界,作為他早期所創作的愛情悲劇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更是聞名世界,雖然這部戲總是喜歡被人們誤認為是他的四大悲劇之一,但這部戲也確實是一部並不遜色於四大悲劇的戲劇。
  • 全男班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想像一下軍校的男孩子們學習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無疑立刻為性感包裹上了愛的濃烈氣氛。大家都在課堂上學習《羅密歐與朱麗葉》。電影很巧妙的在課堂上分角色閱讀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場景,和現實軍校中的場景銜接在了一起。
  • 為什麼一定要在舞臺上看羅密歐與朱麗葉?
    「羅密歐:哎,我只怕盛宴易散,良會難逢。」莎翁劇作《羅密歐與朱麗葉》問世500年來,早已被改編無數次。藝術家們孜孜不倦地讓這個故事在不同舞臺上綻放,一遍又一遍講述有關愛與死亡相附相依的故事。儘管出自英國文學作品,法語版音樂劇《羅密歐與朱麗葉》(以下簡稱「羅朱」)的魅力卻是絲毫不遜色於任何一部英語作品。
  • 電影《羅密歐與朱麗葉》相比原著來說好看嗎?
    莎翁的《羅密歐與朱麗葉》是經典愛情悲劇,電影版《羅密歐與朱麗葉》把背景設定在現代,不同於原著的古典,電影版的設定顯得更荒誕,比如浮誇穿著,街上撩妹,當街火拼,但是內核是沒變的,即對悲劇愛情的歌頌,對仇恨的鄙棄,對和平的希冀。
  • 羅密歐與朱麗葉的愛情故事
    可他喜歡上了一個不喜歡他的女孩羅薩蘭,當聽說羅薩蘭會去凱普萊特家的宴會後,他決定潛入宴會場,而他的朋友為了讓羅密歐找一個新的女孩而放棄羅薩蘭,他和朋友為了各自的目的戴上面具,混進了宴會場。   於是,在這次宴會上,他被凱普萊特家的獨生女兒朱麗葉深深吸引住了。這天晚上,朱麗葉是宴會的主角,13歲的她美若天仙。羅密歐上前向朱麗葉表達了自己的愛慕之情,朱麗葉也對羅密歐有好感。
  • 「線上讀劇」《羅密歐與朱麗葉》
    廣州大劇院攜手廣州圖書館,邀湖北高校師生雲「飆戲」  3月28日、29日及4月1日,廣州大劇院D藝空間孵化團隊MEGA戲真多工作室、廣州市天河區民間文藝家協會將攜手廣州圖書館,邀請武漢高校師生、廣州大劇院孵化團隊創藝青年以及廣州五所高校大學生雲「飆戲」,在「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以線上讀劇會的方式解讀莎士比亞經典
  • 重溫《羅密歐與朱麗葉》
    在《羅密歐與朱麗葉》這本書中,我們的男主人公羅密歐有著不錯的表現,他給人的印象是十分看重愛情,比較感性。在故事的最開始,他出於血氣與激情迷戀著羅瑟琳,但當對方拒絕了他的愛情之後,他就將自己關在絕望的大門之中,本來可以與敬虔的羅瑟琳成為朋友,可他出於愛的自私,放縱自己的欲望,欲望不達成就自我憐愛,開始抑鬱。
  • 唱法語歌的羅密歐與朱麗葉
    羅密歐:「哎!我只怕盛宴易散,良會難逢。」古老的阿爾卑斯山南部平原上,中世紀時的維羅那城,清澈的阿迪格河穿城而過,匯入亞德裡亞海。14歲的少女朱麗葉身著長袍金髮披肩,赤腳站在陽臺上,憧憬著愛情的純澈眼神穿越了幾個世紀的時光。莎士比亞在原著中寫到:「輕聲!那邊窗子裡亮起來的是什麼光?那就是東方,朱麗葉就是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