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的最後一天:眼裡看著武媚,心裡全是主意

2020-12-27 唐風宋月

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廿六己巳日(649年7月10日)清晨,曙光初照,終南山上空道氣縱橫,氤氳朦朧。終南山乃道家仙山,相傳當年老子西出函谷關,紫氣東來,便在終南山升仙坐化。因此恆河沙數的修道之士紛至沓來,都想沾點道君的道氣。

李世民避暑的翠微宮,便修建在終南山鬱鬱蔥蔥的密林中。翠微意即山色清翠縹緲。明陳仁錫《潛確居類書》解釋:「凡山色遠望之則翠,近看之則翠漸微,故曰翠微。」翠微宮最早叫九成宮,唐高祖武德八年修建,李淵經常到這兒避暑,李世民剛即位也經常來。貞觀十年之後,李世民就不來了,九成宮漸趨荒蕪。貞觀二十一年,李世民身體欠安,重修九成宮,建成後改名翠微宮。翠微宮"籠山為苑",正殿名雲霞殿,朝殿名翠微殿,寢殿名含風殿。旁有太子別宮,名安喜殿。從此以後,李世民便在這裡辦公生活,直至駕崩。

剛住進來,正是深秋,天高氣爽,涼氣逼人,李世民非常高興,即興賦詩一首:秋日凝翠嶺,涼吹肅離宮。荷疏一蓋缺,樹冷半帷空。一個涼字,一個冷字,概括了此宮特點。

終南山上李世民手植銀杏

李世民生性怕熱喜涼,天一熱便喘不過氣來。貞觀六年夏天,他照例到九成宮避暑,通直散騎常侍(入則規諫過失,備皇帝顧問;出則騎馬散從,輪流值班)姚思廉勸李世民不要去,勞民傷財,李世民說,我有氣疾之症,一到夏天非常嚴重,不能不去,其實我也不想去。同年十二月,公卿上表請求封禪泰山,李世民說,我有氣疾之症,登高恐怕加劇病情,你們此事再不要提。

貞觀十九年,李世民御駕親徵高句麗,本來志在必得,不想出師未捷,這是他一生徵戰中的唯二敗績(第一次還是二十歲徵伐薛舉失利),回來後壓力很大,得了非常嚴重的「精力耗竭的衰弱症」,不能正常辦公,不得不把許多政務交給太子李治打理,鍛鍊李治的治國理政能力,自己也能歇一歇。

有專家分析,李唐皇族有遺傳的心腦血管疾病,年齡越大越嚴重,所以歷代皇帝到了晚年都不想幹活,只想享清福。其實也不是不想幹,故意消極怠工,而是一幹就頭疼,就煩躁,不能正常工作。高祖李淵,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玄宗李隆基,德宗李适,憲宗李純,武宗李炎,這些有能力的在位時間略長的皇帝,莫不如此。但是不幹活大權也不能旁落,因此只能尋找代理人。李世民讓兒子代理,李治讓老婆代理,李隆基讓宰相代理,其他人讓太監代理。總體說來,老婆孩子相對可靠,畢竟都是自己人,肉爛爛在鍋裡。

顧盼自雄的李世民

李世民雖然常住翠微宮,但也不是沒事幹,相反更忙了。他唯一的心病便是身後事。他最早立長子李承乾為太子,可是李承乾由於學習突厥人的風俗習慣,終日喝酒吃肉,暴飲暴食,生活不規律,得了非常嚴重的痛風,腿疼走不了路,導致精神失常,暴躁易怒,最終聯合侯君集等人謀反,被廢後,李世民就想立四子李泰為太子,結果遭到了長孫無忌和褚遂良等人的反對,因為後二人支持立九子李治。

其實李泰和李治太子之爭只是表象,他們背後勢力的角逐才是真實的競爭。李泰的支持者是岑文本劉泊等江南寒族或者崔仁師馬周等雖然「曾經闊」但是現在已經沒落的山東士族,他們都想借著擁立李泰上位光宗耀祖,重振門楣;李治的支持者卻是長孫無忌這樣如日中天的關隴勳貴和褚遂良這樣的江南豪族。他們都想擁立一個性格軟弱的皇帝抓在手裡作傀儡,予取予奪,鞏固家族地位。

李世民經過多方考慮,最終決定立李治為太子,賜死劉泊,流放崔仁師,岑文本馬周憂懼交加,先後病死。其實從本心而言,他是想立李泰的,畢竟李泰有能力,他的支持者都是寒族,不容易謀朝篡位。隋文帝楊堅便是搶了外甥(周靜帝)的江山,李淵也是搶了侄孫(隋恭帝)的江山,李世民更是搶了父兄的江山,楊堅和李淵跟長孫無忌一樣,都是關隴勳貴。憶往昔看今朝,李世民心裡明鏡一般。

不過李世民最終還是屈服了。這就叫形勢比人強。一個人的成功,不僅要看個人努力,關鍵還要考慮到歷史的進程。因為關隴貴族集團還是大唐的核心統治力量,李世民是不可能消滅這個集團的。如果他強立李泰即位,自己萬歲之後,李泰和長孫無忌之間必然會展開一場腥風血雨的惡鬥,如果長孫無忌獲勝,那麼大唐王朝很可能也就結束遊戲,被改朝換代了。如果李泰獲勝,支持他的寒族上位,那麼兩股勢力必然結黨營私,就如晚唐的牛李黨爭一樣,大唐可能會由此中衰。

所以李世民只好立李治為太子。立了之後,他還想給自己爭取一下,換成吳王李恪。李恪是他跟隋煬帝女兒楊妃生的孩子,根正苗紅的關隴勳貴代言人。可是長孫無忌堅決反對,一方面批評李世民反覆無常,立太子猶如兒戲,立了李治沒半年就換人,讓天下人怎麼想,讓李治以後的日子怎麼過。一方面跟李世民保證,在自己的精心輔佐下,李治會成為一個合格的皇帝。

躊躇滿志的李治

其實長孫無忌之所以反對,主要是因為李恪英明神武,不好控制。而且李治是長孫皇后生的,自己是當仁不讓的外戚,如果立了李恪,李恪也有楊家外戚,肯定會取代長孫無忌的位置,到時候長孫無忌能不能保住一條命都是問題,更別說掌控朝政了。所以只要不立李治,長孫無忌就會堅決反對。因此陳寅恪先生評價長孫無忌「絕非正人」,私慾太重。他的所有謀劃都是為了自己富貴榮華,而非大唐江山社稷。

於是李世民只剩下一條路,便是在自己有生之年精心培養李治,儘快讓李治成為一個合格的皇帝。他先是親筆寫了一本書,名叫《帝範》,顧名思義,就是做皇帝的方法,跟李治說:「你應當以古代聖哲賢王為師,不要跟我學。取法於上,僅得其中,取法於中,僅得其下矣。」換言之,我的成功不可複製。因為我是天縱之才,幾百年出一個,而你不行。為何要以「聖哲賢王」為師,因為這幫賢王一般都是守成之君,不是開拓之主。李治只要按部就班,不出大的岔子,有中人之資,就能保大唐穩固。

接著找了幾個老師教育李治。除了長孫無忌褚遂良,還有李勣。李勣是山東豪傑集團代言人,是李世民賴以起家的根本,跟長孫無忌的關隴勳貴集團互相牽制,更主要的是,山東豪傑集團是大唐的主要軍事力量,李治只要把這個力量抓在手裡,不怕長孫無忌反了天。

最後給李治留下一個人,便是才人武媚。由於武媚後來篡奪了大唐江山,所以後世史家將其汙名化了,還說什麼武媚跟李治在李世民病榻前眉來眼去,勾勾搭搭,這就過了。用腳趾頭都能想出來,這事不可能。別說李世民不會容忍這事,便是李治和武媚,他倆不是傻逼,也不敢。李世民之所以能夠成功發動玄武門之變,便是向李淵誣告李建成淫亂後宮,才有了李淵答應第二天當庭對質,才給了李世民絕世難逢的好機會。可見「淫亂後宮」乃太子大忌,只要該太子腦子沒讓驢踢成一團漿糊,是不會幹這事的。

其實李治是在大明宮的圖書館認識才人武媚的。武媚曾經深受李世民寵愛和信任,李世民每晚加班,都是武媚值班,李世民興致來了,還向她諮詢什麼事怎麼處理,武媚說的有板有眼。武媚後來回憶,李世民問她,烈馬怎麼馴服。武媚說,用刀砍用棒打,不怕這個畜生尥蹶子。對於武媚的回答,李世民是首肯的。但是後人故意誤解武媚的意思,說什麼李世民一聽這個女人這麼狠毒,便把她疏遠了。其實哪有這麼回事。李世民就是從屍山血海中登上帝位,親手殺死哥哥弟弟,還在乎弄死一匹馬?再說了如果李世民對武媚的回答不認可,武媚為啥要在朝堂上跟人大講特講?怕丟人丟不到家嗎?

真實的原因是,李世民晚年累了,想找個輕鬆點的人好好活幾天,所以更親近溫柔雅美又會寫詩的才人徐慧。而武媚繼續窩在圖書館,看歷朝歷代各種治國方略。恰好李治代理朝政,閒暇時也要去圖書館學習充電,一來二去,兩人惺惺相惜,互有好感。其實怎麼說呢,奮鬥的人生最美麗,努力的女人也最得男人歡心。武媚雖然只是才人,可她不描眉畫目,不勾心鬥角,不拉三扯四,而是一頭埋進圖書館,專心致志讀書,提高自身素質,這種御女型的姐姐恰好是性格溫良的李治之最愛。

但是兩人關係也僅限於此,所謂發乎情而止乎禮,進一步越軌行為是沒有的。直到後來李治當了皇帝,去感應寺燒香,二人才有了實質性進展,當年武媚便懷了孩子。如果兩人最初就有雲雨之事,你當宮裡那麼多太監宮女都沒長眼睛啊。要知道嬪妃們接觸男人,是要跟主管太監備案的,一舉一動身邊都有人跟著,你以為你跟你女朋友鑽小樹林呢。

李世民的情報系統也很快便將李治和武媚頻繁接觸的消息匯報上來。事實上李治代理朝政期間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無不在李世民掌控之中。於是李世民便傳武媚到翠微宮侍奉,這才有了後人謠傳的二人在病榻前眉來眼去之事。李治身邊就缺武媚這麼一個殺伐果決的人,所以李世民給他們創造了接觸機會,其實也是近距離考察武媚和李治是不是一對黃金搭檔。後來武則天跟朝臣說,當年太宗病重,就把我賜給先皇(說這話時李治已經駕崩,所以叫先皇)。武后這話是真是假不清楚,因為死無對證,當事人(李世民李治)都死了。但是李世民病重期間不讓情深意濃的徐慧侍奉,卻讓本已疏遠的武媚侍奉,其中肯定大有深意。

李治和武媚在圖書館眉目傳情

貞觀二十三年五月廿六日中午,李世民漸感不豫,便傳長孫無忌和李勣託孤。李治和武媚在病榻邊垂手侍立。這位千古一帝早已沒有往日雄風,他鬚髮皆白,喘著粗氣,用顫顫巍巍的手指著李治,眼睛看著武媚,跟長孫無忌和李勣說,我的兒子就託付給你們了,希望你們齊心協力,好好輔佐他。二人匍匐在地,涕淚橫流,老臣定當不負皇上囑託,肝腦塗地,保我大唐江山永固。李世民微微頷首,撒手人寰。李治和武媚號啕大哭。

李治登基不久,長孫無忌便讓李勣坐了冷板凳,同時大開殺戒,殺死李恪房遺愛等人。與此同時,李治甘冒天下之大不韙,進感應寺燒香,把出家為尼的武媚娶回家,夫妻攜手打怪獸,武媚衝鋒陷陣,李治幕後操控,關鍵時刻李勣極力支持,終於將長孫無忌褚遂良一幹權臣幹翻。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風流。

唐朝是中華文明繼往開來的轉折點,也是華夏民族悠悠文化的轉折點,盛唐之後,華夏文明從外放轉入內斂,開始關起門來過小日子。可是盛唐那種博大能容四海,廣闊及於萬方的氣勢,叫我們如何不想他。

煌煌史冊,冗繁噪雜。有正史,有野史。正史記載失之於欲說還休,野史記載失之於道聽途說。許多歷史小白囿於知識所限,不能通讀《新唐書》和《舊唐書》,以至於不能了解鮮活真實大氣磅礴的大唐王朝,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恰在此時,《這個唐朝太有意思了》橫空出世。想要了解明朝,有當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兒》,想要了解唐朝,便有士承東林的《這個唐朝太有意思了》。這套書是武漢大學歷史系碩士研究生士承東林仿通俗史寫作大家當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兒》寫的,他一貫秉承「歷史本身很精彩,歷史可以寫得很好看」的寫作宗旨,把無趣繁複的正史寫得妙趣橫生,用詞考究,用語詼諧,讓人愛不釋手,一口氣就想讀完。幽默是本書的基因,搞笑是本書的拿手好戲,本書不能保證,你看了之後肚子會笑得有多疼。7卷原價192,活動價只需118,一本只要十幾塊錢,特別划算。點擊下方連結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小鳥依人一詞居然是唐太宗李世民誇獎大臣的!這些成語也和他有關
    現在人們常用「小鳥依人」來形容少女或小孩子的嬌小可愛,殊不知這一成語剛形成的時候並不是用來形容女子,而是唐太宗李世民用來評價大臣褚遂良的。步輦圖,源自網絡有一天,唐太宗問褚遂良:「你這樣天天記錄我的言行起居,我能自己看看嗎?」
  • 「名人百科」盛世明君演繹美輪美奐的歷史——唐太宗李世民
    剖腹藏珠唐太宗李世民對大臣們講了一個故事:西域有一個商人,偶然間得到一顆非常稀有的珍珠。因為這顆珍珠很值錢,商人一直很擔心別人會來偷他的珍珠,所以,他把自己的肚子剖開,把珍珠藏在肚子裡,當然商人最後就死了。
  • 武則天嫁給李世民11年,為何沒能生下一兒半女?只因李世民沒用
    我們知道,武則天十四歲的時候便進入到唐太宗李世民的後宮,成為了太宗的五品才人,並獲得「武媚」的稱號,因此世人也稱她為「武才人」或者「武媚娘」。唐高宗時期,武則天被冊封為皇后,上元元年的時候,加封號「天后」,與高宗合稱為「二聖」。
  • 昭陵六駿——唐太宗李世民的六大坐騎
    其中,「颯露紫」和「拳毛騧」兩石刻在1914年時被盜,輾轉於文物商之手,最後流失海外,後入藏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其餘四塊也曾被打碎裝箱,盜運時被截獲,現陳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館。唐昭陵六駿是指唐太宗李世民在建立唐朝和統一全國的過程中所乘過的六匹駿馬。唐太宗在隋唐之際南徵北戰,馳騁疆場,衝鋒陷陣,與戰馬結下了深厚的感情。
  • 唐太宗李世民的長子李承乾到底荒唐成什麼樣?
    史載,唐太宗李世民共育有14個兒子。其中長子李承乾、四子魏王李泰、九子晉王李治是長孫皇后所生。按「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封建皇位繼承制慣例,這三個嫡出的皇子最有資格接李世民的班。其中長子李承乾是當仁不讓的太子位第一人選。
  • 《唐太宗李世民》:驚聞林俊賢復出!憶當年,傅藝偉辣麼美膩(*﹃*)
    驚聞林俊賢復出,所以來懷一下這部經典古裝劇《唐太宗李世民》的舊。最愛當年的傅藝偉,真真是沉魚落雁,閉月羞花!
  • 1300年後現真容,怪不得被喚「武媚」!
    1300年後現真容,怪不得被喚「武媚」!作為我國古代歷史上的第一個正統的女皇帝,武則天的光輝史也被後人翻拍成了無數影視作品,還有不少文學作品都是與其有關。武則天其實一開始能進入到皇室也不是意外,父親是唐朝的開國功臣武士彠,而母親則是出身於前朝隋的皇室。
  • 《唐太宗李世民》最端莊賢惠的長孫無垢,李世民卻最愛吉兒
    《唐太宗李世民》是在1993年拍的一部古裝電視劇,是一部經典老劇。該劇講述了大唐開國史的歷史,也講述了一代英主李世明的豐功偉成績和感情經歷。劇裡面最經典的是李世明與長孫皇后、楊吉兒、阿史那燕的感情糾葛。
  • 唐曾師徒四人取經,原因竟是緣自唐太宗李世民的一個「夢」
    那我們就腦洞深挖一下,就會發現問題遠遠不是那麼簡單,並且,這個問題就像深淵一樣,挖到最後從人間牽連到地府,從地府勾連到天庭,又從天庭跳轉到西天靈山,最終整個三界仙神都被串聯了起來。網友可能認為一個西遊記你扯那麼遠,我們接著往下看,從第一個疑問開始。
  • 從天策上將到九五之尊,唐太宗李世民經歷了什麼
    從天策上將到九五至尊,唐太宗李世民經函谷關外依舊是紛爭四起,李淵太老、李元吉太年輕、太子又要處理政務,所以能夠擔當大任的只有李世民一個人。在這種情況下,不世軍功也就等著李世民來拿,同時也讓他有機會招納了很多死終於他的文臣武將,包括尉遲敬德、程知節、侯君集、劉文靜等等。唐朝建立後的第四年,李世民已經是秦王、太尉兼尚書令,李淵認為他已經封無可封,於是就創造了天策上將這個官位,並加領司徒,地位僅次於三師,但這個時候三師空缺,李世民實際上就成了三把手。
  • 非唐太宗李世民莫屬!
    作為古代皇帝,唐太宗李世民毫無疑問是位賢明的君主。
  • 唐太宗李世民,實現休養生息,開創「貞觀之治」
    距離2021年還有106天 「 LEAD人物,告訴你榜樣的力量 」 唐太宗李世民,隴西狄道人。唐朝第二位皇帝,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詩人。唐高祖李淵嫡次子,母為太穆皇后竇氏。李世民少年從軍,在位初期,聽取群臣意見,虛心納諫。
  • 《唐太宗李世民》播出26年,傅藝偉自毀前程,「長孫皇后」最幸福
    作為「千古名帝」,李世民深受影視作品鍾愛。在以他為主角的影視作品中,《唐太宗李世民》堪稱經典。 這部劇於1994年播出,距今已過去26年。《唐太宗李世民》屬於「古偶言情劇」,男主角林俊賢高大俊美、英氣逼人,女主角傅藝偉豔麗嫵媚、光彩照人。
  • 漢太宗經天緯地,能力不輸李世民,廟號的知名度為何不如唐太宗?
    漢太宗是劉恆,唐太宗是李世民,宋太宗是趙光義,元太宗是窩闊臺,明太宗是朱棣,清太宗是皇太極。其中的明太宗朱棣,後來被嘉靖皇帝改尊廟號為明成祖。唐太宗李世民劇照,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除了大一統王朝有太宗之外,一些不入流的割據王朝,也有太宗,這裡就不提他們了。歷史上能被尊為太宗的人,都是帝王裡面的佼佼者。
  • 隋煬帝的蕭皇后與唐太宗李世民之間為什麼會產生「緋聞」?
    然而蕭皇后卻被如今某些人造了很多「緋聞」,其中最過分的是與唐太宗的「緋聞」。 要知道蕭皇后比唐太宗大了三十多歲,這在古代都是可以當奶奶的年齡差了。更不要說根據靠譜的史書記載,唐太宗和蕭皇后連幾次面都沒見過。
  • 李世民稱帝前,唐朝厲害人物基本都在太子身邊,為何最後李世民得勝?
    玄武門之變後,獲唐太宗重用。 王珪是南梁尚書令王僧辯之孫,隋文帝開皇十三年,入召秘書內省,授為太常治禮郎,唐朝建立後,歷任世子府諮議參軍、太子中舍人、太子中允,成為太子李建成的心腹,後因楊文幹事件被流放,貞觀年間,被唐太宗召回朝廷,歷任諫議大夫、黃門侍郎、侍中、同州刺史、禮部尚書、魏王老師,封永寧郡公。
  • 揭密:唐太宗為何堅持要讓自己老子李淵堆土為陵?
    老二李世民在唐王朝開創過程中立過了赫赫戰功,乃至可以說沒有李世民就沒有李淵反隋,沒有李世民更沒有唐王朝的建立,不得不說李世民做的這一切也是奔著皇上的位置去的,殊不知偉業已是,自己的大哥李建成被立為皇太子,戰功赫赫的李世民儘管封號秦王、冊立天策大將,可河山跟他半毛錢的關聯都沒了。李世民集團顯而易見很不滿意。再加裴寂和劉文靜鬥爭中,李淵推託殺了李世民的心腹劉文靜,唐太宗更是不幹了。
  • 唐太宗東徵,登樓望月賦詩,看似心如止水,卻深藏壯志豪情
    唐太宗李世民一生文治武功,造就貞觀之治,名垂千古,是中國古代少有的賢君。然而,你可知道,他的詩歌寫得也相當不錯,傳世之作大概只有百篇左右。但是,論成就,唐太宗遠勝有四萬多篇遺作的乾隆。且看李世民的一首五言古詩《遼城望月》,體會一下他是如何言志抒懷的吧:玄菟月初明,澄輝照遼碣。
  • 千古一帝的唐太宗李世民名字有民,臣民還能不能叫民?
    武德九年八月初九就是西元626年9月4日,這一天唐高祖正是將皇位禪讓給唐太宗,但改元卻在第二年。唐太宗的名字很接地氣,叫李世民,取濟世安民之意。他最早的名字應該叫李建某或者是李元某吧。可作為皇帝的他一叫民,不要說「世」字不能叫「世」字了,就連「民」也不能叫「民」了。有沒有「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式的尷尬。
  • 唐太宗李世民,為何要娶比他大30歲的蕭皇后?答案很現實
    或許很多人都聽說過,隋唐時期的蕭皇后,曾經迷倒過無數的男人,她讓隋煬帝楊廣瘋狂痴迷,哪怕是改朝換代之後,年近五十歲的蕭皇后依然得到了二十多歲的李世民的傾慕,這讓人不得不懷疑歷史上的蕭皇后究竟有多美,又具有什麼樣的魅力?在晚年時依舊還能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寵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