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並將「史讀」設為星標
每天晚 21 : 00 按時送達
前言《唐大和上東徵傳》由日本真人元開撰寫,詳細記載了唐朝高僧鑑真多次克服重重困難,東渡日本傳播佛教文化的傳奇經歷。鑑真自幼好學,中年以後成為了一名有學識的和尚,他受日本僧人的盛情邀請,前後六次東渡,其中遇到的困難非常人可以想像,直到後來他的眼睛失明,在看不到任何物體的情況下志向依然堅定,在第六次東渡成功後鑑真帶去了大量的書籍,對日本的宗教文化影響深遠,同時在醫學知識傳授方面被日本奉為醫藥始祖,日本的飲食業、釀造業等均受其影響。
隋朝之前,我國古代的人才選拔制度屬於察舉制、九品中正制,也因此造成了地方世襲、大家族壟斷的現象非常普遍,這股力量一度佔據朝廷內部主要的政治地位。再後來科舉制度的實施,寒門學子可以通過科舉選拔改變人生道路,獲得相對應的職位,慢慢地世家大族壟斷的現象被改變。與中國相鄰的國家日本學習到我國的多元文化,然而科舉制度在日本並沒有推行,其國內武士階層權利壟斷現象嚴重。通過流傳下來的資料可以看到真實的日本武士照片,個子不高眼神兇狠,但女武士的長相豔麗如女星。
古代日本武士屬於統治階層,等級劃分較為嚴格,普通平民是沒有機會進入到上層組織的。武士制度在日本紮根很深,尊崇武士道精神,這讓他們的階層統治更加牢固,在一些影視作品中也可以看得出來。據相關資料記載,日本武士們的個子不高但眼神兇狠,相對比女武士長相較為美麗。古時由於生產力低下,交通不便,貿易往來較少,農耕佔據著主要地位,日本屬於島國,佔地面積小,使得國內無法生產足夠的糧食,人們的基本需求得不到滿足,長期營養物質缺乏,營養不良也成為了當地常見現象。
地理環境與氣候的多方面影響,蛋白質及其他物質攝入量受到限制,這也導致了日本人身材普遍偏低,即使身處於武士階層擁有著非常高的地位,也不敢毫無顧忌的吃喝浪費。日本武士們的身材雖然不高,但這不影響他們的戰鬥力,尤其是武士們手中的武士刀,這種刀最開始的原型是唐刀,流傳到日本後逐漸進行了改造演變成為了武士刀。唐刀形狀是直刀,武士刀是一把有弧形的彎刀,這與古時對戰的敵軍不一致有關。
唐朝時期外敵主要為吐蕃、突厥,敵人會身穿鎧甲,一般用刀砍、劈難以達到理想的殺傷力,只能選擇使用直刀刺的形式來攻擊。日本主要集中於內訌,受本土生產力等方面的限制,防禦裝備上最多能有個布甲,很少有鎧甲這樣的裝備,因此在面對敵人時更適合使用砍、劈的彎刀。後期日本武士除了配有長長的武士刀外,還會備有一把短刀,這是為什麼?原來一旦發生巷戰,長長的彎刀受到空間限制難以發揮作用,身上備有短刀十分有利。除了彎刀、短刀之外,還延伸出了使用扇子做武器,扇子的主體一般會採用金屬打造,暗藏玄機。
隨著時間的推移,武士們開始提高文化水平,作為一個國家的領導核心,溫飽問題已經不是他們考慮的重點,更加側重於從孩童時期學習劍道、騎射、馬術等等,多方面綜合發展。日本武士中除了男武士之外還有女武士,也被稱作姬武士,作戰次數的增多導致傷亡率上升,武士的總人數開始下降,慢慢地出現了女武士。
在進行女武士選拔時除了具備一定的格鬥技能外,長相方面也是有要求的,他們往往出身就不是普通平民,大多數是來自於武士家庭的女兒或者與武士有關係的親人家庭。在戰場上,她們表現英勇,也可以獲得相應的頭銜職位,但總體看來由於身處封建社會,女性的地位遠遠低於男性,姬武士同樣依附於男武士。女武士的特殊性可以很好的隱藏身份,有部分女武士會成為間諜送往作戰區,運用她們的外表做掩護來完成任務。
結語
武士道精神作為日本流傳下來的文化之一,已成為其國家的代表物,每個國家都有屬於自己的本土文化,文化的差異性與多元化正是它的魅力所在。世界就好比一個大的萬花筒,每個面都是極其絢麗多彩的,在經過多元文化的融合交流後,煥發出新光彩、新生命。
參考資料:
《送秘書晁監還日本國》
《唐大和上東徵傳》
▼ 喜歡請分享&收藏,滿意點個讚,最後點「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