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於正參加的綜藝節目《我就是演員3》開播。然而,作為評委的於正卻遭到了影視行業部分從業者的批評,於正也開言還擊。一場關於「抄襲者能否上綜藝」的爭論由此展開。
緣起:譚飛於正發博互相暗諷
上周六,於正參加的綜藝節目《我就是演員3》開播,節目中於正擔任評委,點評時直言陳楚生尬演,又批評李汶翰軋綜藝,說他「既然是唱跳高手就好好唱跳吧,如果演戲真的不行就算了。」這番言辭犀利的點評,也在社交媒體上引發熱烈的討論。
12月13日,同為業內人士的譚飛發博暗諷於正、郭敬明,微博中他寫道:「一個靠抄襲起家的編劇在臺上振振有詞教育別人如何演戲,旁邊人討好似地說一些不鹹不淡的話;另一個靠抄襲起家的導演在臺上振振有詞認定不會演戲的小鮮肉未來大有作為,旁邊人面面相覷……這就是中國影視圈的現狀,這就是中國演技節目的現狀。」隨後,汪海林也轉發該條動態,但並沒有提及於正,在過後的視頻中,汪海林表示這是因為「不想給於正更多熱度。」
14日上午,似是對前一日譚飛的回應,於正在社交平臺上發布了「給油膩的人去油」的七個建議,包括「減肥,戒大酒,如非工作需要不化妝,注意衛生,行為、動作、穿著跟年齡相匹配,以及不過度健身,不顯擺肌肉,」其中第七條「別像怨婦一樣整天看不慣」指明針對「所謂同行」,暗指譚飛、汪海林。
發展:汪海林加入「戰鬥」
身為《鐵齒銅牙紀曉嵐》、《一起來看流星雨》的編劇汪海林,與於正也是「早有過節。」2014年,於正參與編劇的《宮鎖連城》在播出後因涉嫌抄襲作家瓊瑤的《梅花烙》而遭到起訴,瓊瑤方的專家輔助人正是汪海林。「讀書人的事兒,怎麼能叫偷呢?」這句出自魯迅筆下的名句,現在被網友們用來反諷那些做了錯事卻死不承認的人,這句話用在於正身上似乎也並無違和。敗訴後,於正背叛賠付500萬元,而道歉卻至今沒有發出。
在於正發布「七個建議」的長文後,汪海林也毫不客氣地髮長文回應,標題更是選了直指於正的「給失足青年於正的七條建議」,向於正喊話:「……不要再抄襲了。不要再行賄了。不要再動用關係刪帖控評了。不要再騷擾男演員了。不要再說自己是讀書人了。」以及「不要再張著大嘴看東西、思考、發呆了,加上哈喇子你就容易被送錯病房。」
汪海林也錄製了一條長達16分鐘的視頻,視頻中他講述了瓊瑤起訴於正時行業內「有廉恥、有專業態度」的影視編劇們聯合籤名抵制抄襲,國內無數優秀的編劇作家們在持續不懈地堅持原創,與抄襲作鬥爭,但如今無數原創人的努力在平臺的炒作流量、追求話題、追求經濟效益面前卻顯得很無力。
汪海林說,這種情況是全社會都應該關注的,保護智慧財產權,保護原創是一個長期的工作,它依賴於社會各界,依賴於我們每一個人。
發酵:中國電影文學會發聲明
這場編劇間的鬥爭也引來了娛樂界人士的加入。於正的前經紀人同樣轉發了汪海林的微博,並將擔任過於正的經紀人這段經歷形容為自己職業生涯的汙點。
中國電影文學會同樣發表聲明《媒體不該追捧劣跡作者,應弘揚編劇行業正氣》,表示如今「有些網絡平臺、電視臺不惜聘用有抄襲劣跡的作家、編劇、導演做節目導師、嘉賓,進行話題炒作,這種一切唯流量論的做法引起了相關從業者和社會的巨大反感。」同時向社會呼籲弘揚正義正確導向,維護《著作權法》,鼓勵原創,「多給德藝雙馨的創作者發言、發聲的機會。」
北青短評:
綜藝找嘉賓,不能只看流量不看「德行」
的確,即便抄襲確鑿、敗訴,於正仍然活躍在影視界,並擁有極高的話題度和知名度,而抄襲這件事似乎對他完全沒有影響。
我們現在進入了一個「流量當道」的時代,這個時代中,不乏優秀又有人氣的藝人,但同樣也有很多業務不夠優秀,甚至發生過出軌、抄襲、逃稅等等一系列行為的人依舊擁有極高的話題度和熱度,而在流量面前,藝人身上的「汙點」似乎都可以被忽視。
在社交媒體上,啟用「汙點藝人」這個話題也是爭議不斷,似乎即便德行有損,只要能帶來熱度,帶來話題量,藝人就仍然可以當做無事發生,依然活躍在銀幕上,流量仿佛成了劃分演員、藝人的唯一標準,一旦這樣的觀點習慣養成,時刻關注著演藝圈的人們,尤其是極易受到網絡輿論影響的年輕人,將會養成怎樣的價值觀?當下,我們或許需要反思,需要更加清醒理智地看待流量,看待這個風吹草動都會有千萬人關注的市場。
文/實習記者 王潤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