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八佰》裡面,「人狠、話不多」的那位

2020-10-03 睿語佳音

《八佰》這部電影其實早在8月21日就上映了,但至今熱度不減,要不是遇到了《信條》的導演諾蘭這位業內高手,恐怕短期內誰也搶不了它的風頭。

各位觀眾是否發現,這部戰爭題材的電影出場人物很多,一方面是激烈戰鬥的場面,另一方面是各種人物在這種極端情況下,頗具個性化的劇情演繹。

一般看這種戰爭片,觀眾們剛開始都很容易出現辨認角色的困難,因為戰爭場面的混亂,劇情發展也足夠快,人們往往跟不上節奏。

但是,總有那麼一些角色,看似不像主角,卻把主角的風頭給搶了,令人印象深刻。

他們甚至會吸引你濃厚的興趣,去研究他、挖掘他。

這就不得不提《八佰》裡面,羊拐的扮演者王千源

其實這個角色一開始登場的時候,並不討巧。

人狠,話不多

給人一種冷漠、暴力的感覺,沒什麼人情味兒。

但這種特質在殺敵的時候,卻體現出了很大的優勢,對待敵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像嚴冬一樣無情」。

這位看似沒有人情味的戰士,越往後你越能品位出他獨特的人格魅力。

他給一位貪生怕死的戰友起了外號叫「瓜慫」,兩人在劇中有幾次對手戲。

「瓜慫」一次次地逃避戰爭,直到最後逃無可逃時,被槍打穿了腮幫子,從那以後,他對戰爭便有了新的領悟,也愈加地大膽了。

腮幫子被打穿

所有人在愈加殘酷的戰鬥中,漸漸地堅定了自己的信念,內心裡被賦予了一種神聖的使命感。

那種極端狀況下人性的光輝,被體現的淋漓盡致。

隨著劇情的發展,我們慢慢看到了「瓜慫」與羊拐之間的友情,也漸漸感受到了羊拐獨特的人情味。

原來羊拐曾是精悍部隊的一員,但當時他跟原部隊走散了,又趕上日本兵的襲擊,只得隨其他人員一同來到了上海四行倉庫,否則會有生命危險。

因此,他具備專業軍人特有的驍勇善戰的特點。

另一方面,他是個老單身,從沒碰過異性,家裡唯一的牽掛就是老母親。

在劇情中有個場景,是他向同伴講述自己的情況,當提到自己的母親時,觀眾們能明顯感受到他的動容,和那絲絲入扣的鐵漢柔情的味道。

最後,他選擇了最危險的一條路,為撤回租界區的戰士們作掩護,從而完成了自己的使命。

這個人物形象之所以出彩,就在於,它凸顯出一種難能可貴的「狼性」精神。

當今社會,我們很多人在經歷了生活的重重打擊後,把日子過成了無欲無求的「佛系」生活,甚至「喪」文化(推崇負能量)也在主流文化中興風作浪。

正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再安逸的生活也是溫水煮青蛙,環境的舒適是短暫的,我們的狼性越低,抵抗外部環境風險的能力就越差。

等我們真正發現危機時,可能早已錯過了最好的彌補機會。

那麼,從王千源扮演的羊拐身上,你是否還有其他的領悟呢?


熱愛美食,喜歡分享情感話題,願我能給你帶來幸運與快樂。

歡迎關注【睿語佳音】,共同探討有趣的事情。

如需轉載,請聯繫作者授權。

相關焦點

  • 「人狠話不多」,當屬《八佰》裡的羊拐
    《八佰》這部電影其實早在8月21日就上映了,但至今熱度不減,要不是遇到了《信條》的導演諾蘭這位業內高手,恐怕短期內誰也搶不了它的風頭。各位觀眾是否發現,這部戰爭題材的電影出場人物很多,一方面是激烈戰鬥的場面,另一方面是各種人物在這種極端情況下,頗具個性化的劇情演繹。
  • 「八佰VS八百壯士」簡單聊聊《八佰》這部電影
    百科資料【八佰VS八百壯士】簡單聊聊《八佰》這部電影【八佰VS八百壯士】八百壯士,即國民革命軍陸軍第9集團軍88師524在電影史上,迄今為止以「八百壯士固守四行倉庫」為題材的影片,一共有三部:《八百壯士》(1938年版),《八百壯士》(丁善璽執導,1975年版臺灣拍攝),和《八佰》(管虎作品,8月21日上映)。由於筆者幾經查找,沒有找到《八百壯士》(1938年版)的片源,沒有看過最早的老版影片,就不對老電影作評論了。
  • 《八佰》很催淚,裡面的幾個女性角色都很美
    作為被寄予厚望,擔負著拯救影市的八月第一強片,《八佰》口碑和票房皆不俗,根據貓眼的數據,《八佰》僅點映票房就破1.8億,打破《西遊記女兒國》1.79億的記錄,創造中國電影市場點映票房最高紀錄。新姐也看哭了,《八佰》很悲壯,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八百壯士留守四行倉庫,頑強抗戰日軍四天四夜,堅守上海最後防線的故事。
  • 《八佰》中那位說天津話的營長,家人至今仍在天津靜海
    正在熱映的電影《八佰》中,有一位說著天津話的營長,他的名字叫楊瑞符,是地道的靜海人。從靜海離家參軍,淞滬戰場上四行倉庫保衛戰一戰成名。四行倉庫保衛戰中的楊瑞符《八佰》電影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八百壯士」孤軍堅守上海四行倉庫阻擊日軍,頑強抗戰四天四夜的故事。堅守的中國軍隊由團副謝晉元、營長楊瑞符帶領和指揮。
  • 《八佰》很催淚,裡面的幾個女性角色都很美!
    作為被寄予厚望,擔負著拯救影市的八月第一強片,《八佰》口碑和票房皆不俗,根據貓眼的數據,《八佰》僅點映票房就破1.8億,打破《西遊記女兒國》1.79億的記錄,創造中國電影市場點映票房最高紀錄。新姐也看哭了,《八佰》很悲壯,取材於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八百壯士留守四行倉庫,頑強抗戰日軍四天四夜,堅守上海最後防線的故事。電影以蘇州河為分界線,以此區分出人間地獄和夢幻天堂兩塊地方,戲劇張力很強。
  • 《八佰》標兵守四行
    最近接連看了兩部IMAX電影,一部是國產抗戰片《八佰》,一部是諾蘭燒腦新作《信條》。隨便聊聊(輕微劇透)。吸引我決定去看IMAX版《八佰》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八佰》是亞洲第一部全片採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電影,據悉全球只有4臺,只租不賣。也許是巧合,不過更大可能不是巧合,《八佰》的龍標編號也是800。而片名《八佰》,對文字比較敏感的朋友可能會發現本身就有點奇怪,要麼是「八百」,要麼是「捌佰」,為什麼是「八佰」?管導演解釋說是看重「佰」字的「人」字旁。這麼一說也就理解了。
  • 《八佰》裡面最可惡的,是在河對岸那邊假裝愛國的人
    》已經是八月二十一日的事情了,但沒想到《八佰》火是在七夕之後,靠著觀眾的口口相傳,靠著七夕節的浪漫熱度,才讓《八佰》在復工之後扛起了影院的大旗。關於《八佰》,人們討論的話題有很多很多觀眾想要表達的情緒也有很多。每一位觀眾能夠在看完電影《八佰》之後,迸發如此的愛國情緒,《八佰》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
  • 【八佰VS八百壯士】簡單聊聊《八佰》這部電影
    《八百壯士》是丁善璽執導的劇情影片,於1975年上映,柯俊雄、林青霞等主演。其講述了國民黨八八師五二四團團長謝晉元率領四八○ 青年軍官死守四行倉庫的故事。 在電影史上,迄今為止以「八百壯士固守四行倉庫」為題材的影片,一共有三部:《八百壯士》(1938年版),《八百壯士》(丁善璽執導,1975年版臺灣拍攝),和《八佰》(管虎作品,8月21日上映)。 由於筆者幾經查找,沒有找到《八百壯士》(1938年版)的片源,沒有看過最早的老版影片,就不對老電影作評論了。
  • 《八佰》中那位說天津話的營長,家人至今仍在靜海
    正在熱映的電影《八佰》中,有一位說著天津話的營長,他的名字叫楊瑞符,是地道的靜海人。從靜海離家參軍,淞滬戰場上四行倉庫保衛戰一戰成名。1940年前後,楊瑞符病故長眠他鄉,楊瑞符的後輩親屬在老家為他修建了衣冠冢。如今,楊家人希望到楊瑞符墓地祭拜。
  • 聊聊《八佰》相關和不相關的事
    關注我,故事從這裡開始昨天才去看的《八佰》,不為別的,因為窮,而且沒時間。總的來說,《八佰》作為我從去年就開始期待的電影,最終成品屬於中等。在管虎導演眾多優秀電影中,慣用的人性挖掘與諷刺,在這部電影中都成了一筆帶過。
  • 《八佰》的爭議與得失
    14號我和一堆朋友組團看了,一直憋著沒寫等公映,下面就把《八佰》的爭議與優缺點敞開聊聊,再不寫劇情快記不清了....謝晉元帶領四百多將士頑強堅守四天,然後繳械撤入租界,我沒查到公認準確的傷亡數字,有說4天死2個人,撤退時傷亡10餘人,也有說死亡上百的,日軍死傷多少也很模糊。這批戰士後來的命運悲慘,大家有興趣可以去網上查查,我就不多講了。
  • 《八佰》上映被指「少兒不宜」?帶孩子去看的家長都懵了…..
    ,今天就和大家聊聊,這部超高關注度影片《八佰》。,為了傳達寸土不讓的意志,為了博取西方的同情這裡留下了謝晉元和他的戰士孤守閘北,這是一場出於政治角度考慮的戰役在電影裡面沒有絕對的主角,它展示的是戰爭中各色人等的全景式群像,為這些戰爭中一個個無名英雄樹碑立傳,片名《八佰》之所以用大寫的「佰」字為的就是旁邊的「人」,全片的主要人物接近20個,次要人物更是數不勝數,既有小人物面對戰爭的畏縮和恐懼,也有大人物在絕望環境中激蕩出的血性,演技派
  • 電影《八佰》裡面的真實人性
    電影《八佰》已經上映18天,引起大眾影迷熱捧,目前票房過24億,引領了疫情之後國內電影市場的振興。電影《八佰》的製作水準和藝術價值是毋庸置疑的,希望這樣的好電影今後越來越多。這部電影給我帶來觸動的還有影片中的那些人性。
  • 聊聊歷史虛無主義 - 以及《八佰》這個電影
    他們分析歷史問題時,往往會不考慮問題的歷史背景,用現代社會的標準,生搬硬套,臧否歷史人物。 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都是非常複雜多面的,要全面的分析,找到事件和人物的主要方面加以分析。 反對歷史虛無主義,並不是一味看口號,是要在分析問題時,儘可能的做到全面、多角度分析、必須從個案上升到宏觀。
  • 都說《八佰》煽情,但與《建軍大業》比,真實多了
    再就是作戰攻防介紹太潦草,光看電影以為犧牲的勇士不下200,實際只有50人左右。看不出國軍作戰的成熟和專業。憑什麼給你們當炮灰,就像後面黃曉明說的那些話一樣,所以老算盤要逃跑,其實他也沒錯,最後他活下來了,也不用讓英國人再關起來。
  • 《八佰》明星雲集,我卻只想誇誇這兩個演員
    《八佰》講述的是1937年淞滬會戰的最後一役,出演這部電影的都是很有名氣的:王千源、張譯、姜武、黃志忠、歐豪、魏晨、唐藝昕、李晨、俞灝明、姚晨等等。至於這部電影的好壞我就不評價了。因為戰爭片有一個很重要的目的是:為了讓後生能記住這些悲壯的歷史,明白現在所擁有的來之不易。
  • 八佰最後的敢死隊的真實結局是什麼 八佰敢死隊退守到四行倉庫裡面...
    八佰最後的敢死隊的真實結局是什麼 八佰敢死隊退守到四行倉庫裡面戰鬥到最後一人 2020-09-03 13:16:16
  • 八佰劇組:去油的中年演員,脫稚的偶像,比《團長》差在哪?
    現實中,八佰孤軍在慘烈撤退後,租界迫於日軍壓力當場反悔,英軍不僅沒有將這些戰士送回安全區,而且還繳了他們的軍械,並軟禁他們4年,就像對待俘虜一樣。如果這些在影片中交代清楚,哪怕只是隻言片語,都不至於讓人如鯁在喉。導演似乎把觀眾都想成是對這段歷史有所了解的人,其實殊不知許多觀眾在觀影前對這段歷史並不了解。
  • 《八佰》裡 陸思宇飆出「硬核」天津話
    電影《八佰》8月21日正式公映,四行倉庫保衛戰中一位操著濃重天津話的「硬核營長」格外引人矚目,而且歷史上確有其人,他就是原籍天津靜海的抗日英雄楊瑞符。巧合的是,片中楊瑞符的扮演者陸思宇也是地道的天津爺們兒。 影片上映前,陸思宇接受了記者的專訪。
  • 《八佰》爭議巨大,但我還是有話要說
    所以我就像任何一個對「禁片」偏心的觀眾,對《八佰》還是寄予厚望的。不提下半場的煽情過度和敘事散亂,電影上半場的展開讓人期待,也明顯有別與大多數的中國主旋律戰爭片——它描寫著一群平庸百姓的戰爭,而不是英雄們的戰爭。「晚稻就要收了,你們還不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