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導演因鼻咽癌去世!這種癌,為何偏愛南方人?

2021-01-10 健康界

據媒體報導,23日,香港著名導演陳木勝不幸因鼻咽癌逝世,終年58歲。陳導曾執導過《天若有情》、《我是誰》、《新警察故事》、《寶貝計劃》、《掃毒》等許多膾炙人口的影片。他最後一部作品《怒火》已於去年底殺青,正等待排期上映,可他最終沒能等到新片上映。

據悉,陳導不抽菸、不喝酒,拍攝《怒火》時已感身體不適,後查出鼻咽癌晚期。最近幾個月他一直在醫院治療,後因病情惡化轉院,2天後不幸撒手人寰。

陳導得的鼻咽癌又被稱為「廣東癌」,廣東(及香港)地區發病率高居全球第一。全球每年鼻咽癌新發病例6.5萬,約一半在中國,而廣東佔據全國發病率的60%!今天,好醫友為大家分享一例鼻咽癌病例,患者同樣來自廣東。

◎ 抗癌故事 :不到40歲,她竟三次患癌

2001年暑假,18歲的小珍(化名)拿到了心儀大學的入取通知書,開啟了她憧憬已久的大學生活。可當她剛規劃好自己的大學生活時,身體卻亮起了紅燈。

自2001年12月起,她就開始右側鼻塞,早晨起床回吸涕中帶血,有時還會右側耳鳴或者右側頭部悶痛。年紀輕輕的她沒當回事,就近去了當地診所,醫生說是「鼻炎」,可用藥後未見明顯好轉。慢慢地,小珍嘴裡開始瀰漫出臭味,進食也變得困難,只能小口吃。

2002年1月,小珍放寒假回了老家,把情況告訴了家人。家人趕緊陪她到大醫院檢查,拿到診斷結果,一家人驚呆了:原來困擾她已久的不是鼻炎,而是鼻咽癌(T4N0M0 期)。

很快,小珍進行了根治性「外放療+化療+後程超分割放療」,雖然過程很艱辛,但結果很好,病灶全部消除了。休學一年後,她又回到學校,繼續完成學業。她每三個月就去複查鼻咽鏡,持續了5年,都沒有發現異常。後來複查變成半年一次,仍沒有發現疾病跡象。她暗自心喜:病魔終於放過我了,可以放心追逐事業和愛情了。

2010年,小珍進入了一家外貿公司。憑藉自己的努力,她深受器重。在這裡,她也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伴侶,倆人在2012年領證結婚,兩年後有了一對雙胞胎兒子。

命運多舛,對小珍而言尤甚。2016年9月,她無意間摸到左側頸部有腫塊,已有了不祥的預感。她瞞著家人去做了檢查,最終確診為左側甲狀腺癌。醫生說,這可能是先前頸部放療所誘發的。既往許多研究已表明,因癌症而接受頭頸部放療的兒童或青少年,將來患上甲狀腺癌的風險會明顯增加。好在,小珍所患的是早期乳頭狀癌,治癒率很高,只是在做完手術後,她需要一直服用甲狀腺激素類藥物。

度過3年相對安穩的日子後,小珍的身體又報警了。2020年7月,她雙耳出現了持續性耳鳴,鼻涕中帶血。MRI掃描發現:鼻腔、篩竇有異常團塊灶,大小約3.5×1.6×3.7釐米,病灶還向上突破前顱底,侵入顱內,醫生考慮腫瘤復發。

很快,小珍通過手術切除了可見範圍內的腫塊,病理提示上皮樣分化惡性腫瘤,主體呈腺癌樣,局部呈肉瘤樣改變。最終的診斷為鼻腔/顱底腺癌、癌肉瘤。

第三次遭遇癌症,小珍真的累了,她感覺自己註定要和病魔糾纏一生,難以過上正常生活。她一度想放棄,但一想到年幼的孩子,又心生不甘。

為更好地控制病情,小珍想聽聽國際專家的診療意見。在主診醫生的陪同下,她通過院內好醫友中美遠程會診平臺,預約了美國西達賽奈醫療中心(Cedars - Sinai Medical Center)腫瘤專家Michael B. Van Scoy-Mosher博士。

◎ 美國專家越洋支招

Scoy-Mosher博士直言,小珍的病情較為罕見,不僅因為發病年齡早、多發癌,而且腫瘤病理表現為腺癌。而大部分鼻咽部腫瘤為鱗狀細胞癌(約佔70%——80%),最初小珍所患的鼻咽癌就屬於低分化鱗癌。

治療上,Scoy-Mosher博士贊同國內醫生的術後放療方案(質子治療)。他說:「考慮到患者腫瘤性質較異常,目前並沒有具體數據可用於參考來推薦化療的有效性。即使是此部位典型的鱗狀細胞癌,在病情這個階段是否加化療也是有爭議。如果患者放療後沒有殘留病灶和轉移灶,不建議再行化療。」若病情復發,建議進行分子圖譜檢測,以指導可行的治療方案。關於預後,可檢查HPV及EB病毒滴度,許多口咽癌與這些病毒感染相關。如果檢查陽性,預後可能會比較好。

目前,小珍正在接受質子治療,最新的PET-CT掃描未見腫瘤復發轉移徵象。祝願小珍能夠翻越坎坷,早日擺脫病魔。

一、鼻咽癌為何偏愛華南百姓?

目前主流觀點認為,鼻咽癌在華南地區高發,是由遺傳、飲食(吃醃製食品,如鹹魚)、環境和EB病毒感染等多重因素綜合誘發的。

鼻咽癌與EB病毒感染密切相關。據統計,我國3~5歲兒童感染過EB病毒的比例高達90%以上。2019年,《自然·遺傳學》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華南特別是廣東地區鼻咽癌高發,可能是由於一種EB病毒高危亞型(BALF2_CCT型)感染!華南地區感染這種高危病毒人群比例高達40%。感染這種高危EB病毒亞型,鼻咽癌發病風險將增加11倍!

二、鼻咽癌的預防和篩查

其實,早期鼻咽癌治癒率很高,5年生存率高達90%以上,小珍就是典型。但大部分鼻咽癌患者發現時已是中晚期,這主要與鼻咽癌發病部位隱匿、早期症狀不典型有關。因此,鼻咽癌早防、早診、早治至關重要。

對於鼻咽癌高危人群,如華南地區百姓,有鼻咽癌家族史者(如陳木勝導演家人)應該積極篩查。鼻咽癌的篩查有多種方法,主要包括:EB病毒相關抗體檢測(一般提倡多個抗體聯合檢測,廣東省地區推薦:Rta-IgG、VCA-IgA、EA-IgA),EB病毒-DNA檢測(針對高危亞型),鼻咽鏡檢查(發現異常者,行穿刺病理活檢),影像學檢查(CT、MRI,僅能發現5毫米以上腫瘤)。

預防方面,目前主要是注意飲食,少吃醃製食品,戒菸限酒。希望科學家能早日開發出像宮頸癌(HPV)疫苗那樣的針對高危EB病毒亞型的鼻咽癌疫苗,預防大多數鼻咽癌。

三、鼻咽癌的治療

治療方面,由於鼻咽癌部位特殊、界限不清,鼻咽腔深且狹小,周圍有許多重要的血管、顱神經、淋巴組織等,難以進行根治性手術;但鼻咽癌對放療較敏感,因此,鼻咽癌治療以放療為主,特別是質子治療,作為「精準放療」中的「王者」,不僅更能大顯身手,還能有效預防放療副作用。例如,馬來西亞羽毛球名匠李宗偉,便是質子治療抗癌成功的典範。

對於局部中晚期的鼻咽癌患者,則通常選擇放療聯合化療,或聯合免疫療法,可顯著提高生存率。目前,鼻咽癌免疫治療主要包括: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尚未獲批)、過繼免疫細胞治療及EB病毒相關疫苗。

相關焦點

  • 著名導演因鼻咽癌去世!這種癌,為何偏愛南方人?
    據媒體報導,23日,香港著名導演陳木勝不幸因鼻咽癌逝世,終年58歲。陳導曾執導過《天若有情》、《我是誰》、《新警察故事》、《寶貝計劃》、《掃毒》等許多膾炙人口的影片。他最後一部作品《怒火》已於去年底殺青,正等待排期上映,可他最終沒能等到新片上映。
  • 著名導演因鼻咽癌病世,這種癌為何被稱為「廣東癌」?
    8月23日,曾經執導《天若有情》、《新警察故事》、《保持通話》、《掃毒》等經典港產片的著名導演陳木勝因患鼻咽癌逝世,終年58歲。在鼻咽癌高發區的飲用水中,研究者們檢測到了大量的微量元素鎳、鎘等金屬成分。動物實驗表明:鎳能促進亞硝胺誘發鼻咽癌。此外,南方人常吃醃製食品,如醃肉、醃菜、鹹魚等,這樣的生活習慣與低分化鼻咽癌的發病率直接相關。在食物醃製的過程中,由於部分胺基酸分解產物和水中重金屬的作用,往往能夠產生高達致癌劑量的亞硝胺。
  • 香港著名導演因鼻咽癌去世,這些人要注意了!
    鼻咽癌的這些高危因素,你了解多少? 據香港媒體報導,中國香港導演陳木勝於8月23日早晨因鼻咽癌不幸離世,終年58歲。
  • 著名香港導演陳木勝患鼻咽癌逝世背後揭秘為什麼南方香港地區易得
    2020年真是多災多難的一年,天災人禍,生老病死無時無刻在上演著,使人們措手不及8月23日,香港娛樂圈傳來不幸地噩耗:據港媒不久前報導稱,導演陳木勝於今早不幸因鼻咽癌去世,終年58歲。陳木勝導演於去年拍攝電影《怒火戰》期間,因身體不適到醫院檢查,才發現自己患上了鼻咽癌晚期。
  • 著名導演昨日因鼻咽癌去世,這種檢查這些人要儘早做
    著名導演昨日因鼻咽癌去世,這種檢查這些人要儘早做 2020-08-24 18:2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香港著名導演陳木勝因鼻咽癌去世,有這些症狀請儘快就醫
    8月23日,香港著名導演、編劇陳木勝不幸因鼻咽癌去世,享年58歲。據悉,陳木勝導演在電影《怒火》的拍攝期間就已經感到身體不適,檢查後診斷為鼻咽癌晚期。 在痛惜陳木勝導演離去的同時,奪走他生命的鼻咽癌也再次引起我們的重視。到底什麼是鼻咽癌?為什麼很多患者確診時就已經是晚期?
  • 香港著名導演陳木勝因鼻咽癌病逝,運用免疫細胞或可預防
    2020年8月23日,香港著名導演、港片動作男神陳木勝去世的消息傳來,不過58歲,留下3名子女。但據說,陳木勝導演平時既不抽菸也不喝酒,為什麼會得鼻咽癌呢?而且發現了就是晚期?按理說,如果是高危人群,也是有辦法早期體檢發現病灶的,可為何陳導演的鼻咽癌如此「棘手」?
  • 香港著名導演陳木勝因患鼻咽癌去世,為什麼它被稱為「廣東癌」?
    菠蘿說今天聽到一個讓人非常難過的消息,著名導演陳木勝不幸因鼻咽癌逝世,終年58歲。據說陳木勝導演不抽菸,不喝酒,但為什麼得了鼻咽癌,而且發現就是晚期?如果是高危人群,有沒有辦法早做篩查,避免類似悲劇的發生?
  • 香港著名導演陳木勝因患鼻咽癌去世,為什麼它被稱為「廣東癌」?
    菠蘿說今天聽到一個讓人非常難過的消息,著名導演陳木勝不幸因鼻咽癌逝世,終年58歲。
  • 香港導演陳木勝因鼻咽癌病逝,這種「廣東癌」確診到去世僅數月…
    鼻咽癌逝世,享年58歲,曾以《新警察故事》、《保持通話》及《掃毒》等影片5度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提名。▼▼▼ 鼻咽癌又叫「廣東癌」?據統計,全球每年大約有86000人患鼻咽癌,每年鼻咽癌導致約50000人死亡。
  • 導演陳木勝因鼻咽癌去世,有這些症狀請儘快就醫
    導演陳木勝因鼻咽癌去世,有這些症狀請儘快就醫 2020-08-31 11:1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香港名導演陳木勝因鼻咽癌離世,這種「廣東癌」可不能掉以輕心
    就在前天,小編從微博上得知一個悲慟的消息,香港著名導演陳木勝不幸因為鼻咽癌去世了,享年58歲。心中五味陳雜,小編從小是看著香港警匪片和動作片長大的,陳導生前曾5次入圍金像獎最佳導演提名,代表作有《新警察故事》、《寶貝計劃》、《掃毒》、《保持通話》、《雙雄》、《新少林寺》等。
  • 香港名導陳木勝因鼻咽癌離世,這種「廣東癌」不能掉以輕心
    就在前天,小編從微博上得知一個悲慟的消息,香港著名導演陳木勝不幸因為鼻咽癌去世了,享年58歲。心中五味陳雜,小編從小是看著香港警匪片和動作片長大的,陳導生前曾5次入圍金像獎最佳導演提名,代表作有《新警察故事》、《寶貝計劃》、《掃毒》、《保持通話》、《雙雄》、《新少林寺》等。
  • 香港著名導演因鼻咽癌辭世,這種癌如何早發現
    不久前,香港著名導演陳木勝不幸因鼻咽癌辭世,終年58歲。作為港片導演的中流砥柱,陳導為觀眾貢獻了許多優秀電影。他的突然離世,讓人感到驚訝。知情人透露,陳木勝於去年拍攝電影《怒火戰》期間,因身體不適到醫院檢查,才發現自己患上了鼻咽癌晚期。由於癌細胞擴散太快,以致陳木勝這麼快就離世。
  • 著名導演昨日因鼻咽癌去世,這種檢查這些人要儘早做!
    香港著名導演陳木勝昨日因鼻咽癌去世,代表作:《新警察故事》、《寶貝計劃》、《掃毒》、《保持通話》、《雙雄》、《新少林寺》。    陳木勝導演是在去年拍攝電影《怒火戰》時感覺身體不適,到醫院檢查時已經是鼻咽癌晚期。所以今天我們TopMD的患教欄目《約吧大醫生》就來給大家科普一下通過哪些手段可以早期發現鼻咽癌?
  • 香港知名導演近日去世,這種癌廣東人易得!有這些習慣的人務必注意
    香港導演陳木勝今早不幸因鼻咽癌離世,終年58歲,以《衝鋒隊怒火街頭》(1996)、《雙雄》(2003)、《新警察故事》(2004)、《保持通話》鼻咽癌又叫「廣東癌」!於是鼻咽癌便有了個別稱——「廣東癌」為什麼鼻咽癌偏愛廣東人?1 遺傳因素鼻咽癌病人有種族及家族聚集現象,其中以父母、兄弟、姐妹患鼻咽癌明顯多於無家族史者。
  • 鼻咽癌又叫「廣東癌」?警惕身體這4處出現異常!
    2020年8月23日,58歲的香港著名導演、編劇陳木勝,因患有鼻咽癌去世。華語電影圈又失去了一個優秀的導演。相信他的電影,不少朋友都看過,如《天若有情》、《新警察故事》、《保持通話》、《掃毒》等等。
  • 知名導演患癌去世,這種癌一定要警惕
    據報導,著名香港導演陳木勝8月23日不幸離世,終年58歲。陳木勝因患鼻咽癌去世。去年,他在拍攝由甄子丹和謝霆鋒主演的《怒火》期間,感到身體不適,到醫院檢查確診時,已是鼻咽癌晚期。陳木勝導演為什麼得了鼻咽癌,而且發現就是晚期?什麼樣的人群是鼻咽癌的高危人群?能不能早做篩查,避免類似悲劇的發生呢?
  • 香港著名導演陳木勝因鼻咽癌去世,回憶生前令人心酸
    香港著名導演陳木勝因鼻咽癌去世,回憶生前令人心酸據了解,當時的陳木勝是在一家香港的醫院救治的,本身他的身體已經是強弩之末了,很自然的病情就加重了,之後也做了轉院治療,但是,到底還是身體本身就已經到了盡頭了,沒幾天就撒手人寰了。
  • 健康課|58歲香港名導演因鼻咽癌去世,成奎安、李宗偉也中招
    鼻咽癌去世的消息,震動娛樂圈。2009年8月,香港影視作品金牌配角「大傻」成奎安因鼻咽癌去世2016年12月31日,前中國男籃隊醫牛鋼因患鼻咽癌醫治無效去世「廣東癌」。IARC(WHO下屬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認為,發生這種情況可能是三種因素互相作用的結果:基因原因、過早感染EBV病毒和食用鹹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