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1歲多就會用筷子,我家的3歲還在餵飯......

2022-01-29 寶寶輔食微課堂

前段時間一位寶媽在育兒群說了句「我家寶寶1歲7個月就會拿筷子吃飯了」之後,群裡瞬間熱鬧了起來。

有些媽媽表示很擔憂,有些媽媽卻覺得佛系一些就好。

今天就跟大家聊一聊寶寶用筷這件事。

相信會有媽媽說,我家寶寶沒有人教,靠著模仿大人,就把普通筷子用的很溜了。

這個確實很贊,不過這樣也很容易造成娃握筷的手勢不標準

因為有些父母的手勢本身就有問題,比如

這些錯誤的手勢會導致,用筷子夾東西費勁也費手

正確的打開方式應該是這樣的


因此,學習筷這個輔助工具,可以讓孩子正確的、更快速的過渡到普通的筷子。主要的作用是防止筷子掉落,輔助作用不是很大,稍大一些的寶寶可以使用,在學習初期,不太推薦。寶寶只需要用手指擠壓兩根筷子就能完成夾的動作,因為彈簧有張力,當手指鬆開時,筷子又會還原到打開狀態,操作起來就像用鑷子一樣,對初學寶寶來講,非常容易上手。但也因為這個彈簧裝置,夾合後會自動打開,寶寶只要隨意擠壓兩筷子就能成開合動作。一旦沒有了彈簧的輔助,寶寶就不知道怎麼撐開筷子了。這類筷子相比上面那一種,固定器沒有彈簧的設計,而是用三個指環來定位:大拇指、食指和中指。

寶寶的手指只要套在相應的環扣,稍加用力就能做到「打開-夾緊」的動作,上手也相當輕鬆。同時,這類筷子可以分階段進行拆卸,讓寶寶順利過渡到成人筷,掌握正確的握筷姿勢。


學習筷的重要任務是幫助不會使用筷子或者使用姿勢不正確的兒童,學習如何使用筷子。

從上手程度來說,彈簧開合輔助型和三指環扣型,都比較友好。

從正確的握筷姿勢來說,三指環扣型更容易培養孩子正確使用筷子。所以我更推薦三指環扣型的筷子給孩子作為第一雙學習筷

除了選對類型,媽媽們在挑選訓練筷時,還需要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材質不繡鋼or塑料?

市面上的學習筷,材質主要分為不鏽鋼和塑料(ABS樹脂)。

為了讓大家能更清楚地看清兩種材質不同的優缺點,我整理了一張表。

另外,買筷子的時候最好選擇頭部扁平或者有波紋的筷子,這樣孩子在夾食物不易掉落。

小結:學習筷的材質建議選擇塑料(ABS樹脂),防滑性更好。


頂部可拆卸的筷子會有一個問題,一旦筷子沒有插到位,容易出現長短筷,需要家長不停地調整,比較麻煩。

環扣的位置最好是有凹槽固定住的,這樣寶寶在使用過程中,不容易產生上下移位的情況,防止產生錯誤的握筷姿勢。

小結:學習筷建議選擇環扣有凹槽的。



最後我想跟媽媽們說,教孩子用筷子,除了教會他們正確用筷子以外,對孩子的智力發育、自主進食和之後的握筆書寫也有很大的幫助

用筷子進食時,能幫助娃鍛鍊精細動作,假設娃每頓飯吃20分鐘,一天下來小手就能得到1小時左右的鍛鍊。

另外,手部關節和肌肉的動作還會刺激大腦皮層,促進寶寶智力發育。可謂是訓練手腦並用的「好物」

寶寶一旦進入到輔食階段,餵飯是讓媽媽們比較頭大的事情。想要告別餵飯,最好的方式是準備好合適的餐具,學會放手,讓孩子學會自己吃飯。另外練習用筷子也是寫字能力的重要鋪墊。

從抓握-伸手夠-用勺子-用筷子-塗鴉式繪畫-書寫,如果你家的孩子掌握了這個順序,就不愁孩子寫不好字了。

你的【在看/點讚】我都喜歡

相關焦點

  • 寶寶2歲還不會用筷子?!別著急!過早要寶寶用筷子 = 坑娃!
    前幾天,有位媽媽在後臺留言:萌醫生,我家前幾天親戚聚餐,小侄女才 2 歲不到,就會自己用筷子吃飯了。我兒子 3 歲 2 個月,每次還是用勺子吃,用筷子的話夾啥漏啥……所以,那位媽媽開始擔心,是不是自家娃的精細運動發育有問題?
  • 還在給孩子餵飯的家長看過來:教你5個妙招,讓娃從此愛上吃飯
    導讀:今天去朋友家,她的兒子快4歲了,吃飯時孩子說沒玩兒夠,朋友就端著碗跟著孩子後面,一口一口的邊餵邊玩兒,Ada看到小弟弟玩兒,也有點坐不住了,朋友說道:你可別學小弟弟啊,小弟弟吃飯習慣不好,阿姨如果不餵他就不吃。
  • 不想以後被餵飯累死,1歲前要多吃這種食物
    大火劇《安家》裡的餵飯場景,是多少家庭的戰爭現場?孩子拿著 ipad 看動畫片,老人在一旁一口一口的追著餵飯,為了能讓孩子多吃一口,真是費盡了心思。家長不培養、不重視,孩子的吃飯習慣怎麼能好呢!想要培養良好的吃飯習慣,就該從小抓起!
  • 2歲孩子被餵飯撐壞胃,醫生友情提醒,如果你也這樣餵飯趕緊改正
    養孩子很痛苦的一件事情就是餵飯,脾氣不好的家長千萬不要去餵飯,真的會氣到半死。孩子不喜歡吃飯,每次都是只吃一口,吃完就跑,一碗飯想要吃完,整個客廳至少要繞一圈。但是父母又擔心孩子,如果不吃飯對身體傷害過大,因此就想盡辦法想讓孩子吃得多,一不小心就造成了暴飲暴食。
  • 「中國式」餵飯會害了孩子,父母學會「1期3招」,讓娃乖乖吃飯
    但其實,這種「中國式」餵飯會害了孩子的,要想讓寶寶乖乖吃飯,家長還需「刨根問底」,對症下藥。「中國式」餵飯會害了孩子,三個原因讓家長轉變想法1)對寶寶的大腦發育會起到阻礙作用有專家提出:兒童的智力發展體現在手指上。
  • 為什麼你家孩子這麼大了還要家長餵?原因值得深思,父母要注意
    之前在樓下小區遛娃的時候,看到在中央公園裡,有一位寶媽拿著飯碗追著自己四五歲的兒子,想要給孩子餵飯。 可是她的兒子卻和媽媽玩起了躲貓貓,就是不吃飯。孩子好不容易被寶媽抓到了,拿起勺子舀了一口飯,送到兒子到嘴邊,兒子卻嫌棄的用手推開。
  • 王祖藍在客廳種梨樹,1歲女兒會自己塗唇膏,李亞男餵飯用嘴試溫
    他們育有一個女兒,英文名叫gabby,如今已經1歲半了。王祖藍在上海的家王祖藍是香港人,也在香港出道。結婚的時候在香港為妻子買了一棟千萬元的別墅。王祖藍也北上撈金,這些年他更是把事業重心轉移到了內地。內地的娛樂圈現在才是王道。
  • 全家追著孩子餵飯是害不是愛,鍛鍊自主進食,孩子秒變「小吃貨」
    文|小豆芽育兒記 每家寶寶都有「難伺候」,但十有七八是因為吃飯問題,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自己吃飯那麼香,自家孩子吃飯跟上刑一樣?寶媽或許應該考慮一下問題根源。
  • 還記得16歲還用媽媽餵飯的「富家女」嗎?現在怎麼樣了?過得咋樣
    可是由於父母的包辦和過度溺愛,很多生理成熟,心理卻不成熟的巨嬰越來越多,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富家女16歲還要媽媽餵飯,今天的她過得怎麼樣了?大家還記得16歲還用媽媽餵飯的"富家女"嗎?時隔大概三年的時間,現在生活怎麼樣了?過得咋樣了?
  • 劉思琦:16歲要媽媽餵飯的「富家女」,《變形記》改變了她一生
    劉思琦:16歲要媽媽餵飯的「富家女」,《變形記》改變了她一生芒果TV最近的一檔綜藝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很火熱。請來的明星都很多,其中不乏一些很出名的明星。很多明星在上了這檔節目後,也都跟著熱度火了起來。
  • 「中國式餵飯」給孩子帶來傷害,做到這3點,孩子自己乖乖吃飯
    隨著孩子逐漸地成長,家長們最頭疼的一件事就是孩子吃飯問題。大多數孩子是不愛吃飯的,如果不愛吃飯,就會缺乏營養,導致孩子成長受到影響,這也就是家長為什麼如此頭疼的原因。為解決孩子吃飯問題,很多家長就會端著飯碗追著孩子到處跑,「中國式餵飯」由此產生。
  • 「虎媽式餐桌規矩」引爭議:孩子的未來,一頓飯就看得見
    有網友曾講述了自己在參加婚宴時看到的一件「小事」:吃到一半,服務員端上了一盤大閘蟹,一桌人你推我讓,最後讓一個老者先動筷子。這時候,同桌的一個11歲左右的的小男孩也踮起腳躍躍欲試。沒等他起身,老爺爺已經夾走了一隻大閘蟹,其他人也陸續動筷。小男孩一時氣急,將筷子摔到桌上,大吼:「為什麼不讓我先吃?」
  • 餵飯寶寶走紅,一娃吃飯全家「伺候」,「小皇帝」是這樣煉成的
    久而久之,餵飯、哄吃,好像都成了理所當然,一家好幾口人,基本上都是圍著孩子轉。對於慣孩子這一點,爺爺奶奶有時比父母還沒有底線。 5歲餵飯寶寶走紅,一娃吃飯全家「伺候」 網上有一個小寶寶,因為餵飯的事徹底火了一把,可能有人會說,不就是給娃餵飯嗎,有什麼沒見過的?
  • 5歲女孩不會用筷,媽媽的強詞奪理彰顯溺愛本性,網友:太無知
    到了第二天午飯時,小女孩還是同樣的姿勢,老師告訴她可以吃飯了,她卻說:「老師,我不會用筷子,一直都是媽媽餵我吃飯。」聽到這裡,老師很是吃驚,5歲的孩子居然還不會用筷子。 下午放學,老師特意把小女孩媽媽叫到了辦公室,告訴她要鍛鍊孩子使用筷子吃飯,可是小女孩媽媽卻說:「孩子用筷子吃飯太危險了,一不小心就會扎到嘴巴,老師每天餵她就好了」。
  • 【警惕】外婆帶孩子太精細,11歲女孩被餵成地包天!
    三餐安排可更加豐富,魚片豆腐、番茄牛肉、豬肝炒青菜、蔬菜肉丸、蔬菜蛋餅、餃 子、紅薯米飯等各色飲食可交替變換,讓孩子對吃飯保持興趣。3歲:注意多吃蔬菜  此階段孩子的消化吸收能力已比較完善,乳牙也基本長齊,但仍然要學習有效地咀嚼和吞咽。
  • 不是1歲也不是2歲?大部分家長都弄錯了!
    大家看了上面的留言有沒有場景重現的感覺,家裡是不是也有個需要追著餵飯,不好好吃飯的寶寶。好巧,我家曾經也有一個!黃小寶2歲的時候,也是這樣。每天必須得看著熊出沒,奶奶一口一口像伺候皇帝一樣「寶貝,張嘴,阿~!」,把飯菜送進他的嘴裡。
  • 老天爺餵飯吃的鄭爽,好像一直在別人的期待中成長
    也有很多人是屬於老天爺賞飯吃的,但鄭爽稍微有點特別我覺得她已經超出賞飯吃的範疇了,簡直是老天爺餵飯吃了,心情好了吃兩口,心情不好了誰來餵也沒用。有時候我也覺得她很任性,但奇怪的就是雖然不是她的粉絲但對她就是討厭不起來,反而更多的是心疼。
  • 2020年1-18歲身高標準表,你家孩子達標了嗎?3點建議有用
    但是也不是所有的父母都知道,孩子長高的黃金時期有兩個:3-7歲和8-14歲,如果在這兩個年齡段父母沒有做到位,有可能孩子的身高就定型了。第三、父母矮,孩子不高。父母高,孩子肯定不矮。孩子能長多高,跟父母的基因有關係,35%從母親來,35%從父親來。70%是父母遺傳的,父母親都是高個子,孩子長成高個子的機率是70%。如果父母都是矮個子,孩子長成高個子的機率是30%。研究表明,後天幹預做得好,孩子的生長空間就會多出5到16釐米!
  • 1歲就能自己吃飯?你家孩子也可以!
    飯!飯!為什麼她吃個飯會這麼紅呢?因為她吃起飯來特!別!香!小蠻吃飯完全不用媽媽喂,她會自己用小手抓著盤子裡的食物不停地往嘴裡塞。最搞笑的是,她吃完盤子裡的食物後還會去掏掉在圍兜裡的,掏完了還一臉的意猶未盡。講真,糕媽看完小蠻吃飯的視頻都想大吃三百回合.
  • 寶寶1歲後還在用奶瓶?趕緊扔了吧,影響寶寶牙齒發育後悔莫及!
    昨天陪寶寶在小區玩,發現鄰居家的寶寶還在用奶瓶,忍不住給鄰居科普了下,1歲後寶寶要用吸管杯啦。可能很多人會有疑問,為什麼不能用奶瓶繼續喝奶喝水呢?以前都沒有這種說法,都是直接用奶瓶從小喝到大。一開始我直接給她吸管,但是寶寶不會吸,喝不到奶很生氣,非常拒絕吸管,這時候用鴨嘴杯過渡,一開始寶寶可能會不習慣,家長要耐心一些,讓寶寶多接觸。12-36月斷奶後時期用吸管杯在使用一段鴨嘴杯後,切換成吸管杯是很輕鬆的事情,寶寶一下子就會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