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德華·科斯頓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6月7日,英國布里斯托的反種族歧視示威者在聲援美國黑人喬治·弗洛伊德活動中,推倒了愛德華·科斯頓的雕像。
從1895年起,這座為愛德華·科斯頓建造的雕像就矗立在布里斯托的市中心。布里斯托博物館網站將其描述為「一個倍受尊敬的慈善家和備受辱罵的奴隸販子」。不少人認為愛德華·科斯頓不應該被承認,這座紀念碑一直存在爭議。在當天的抗議活動中,這座雕像被示威者們拆除,並被丟入當地的港口之中。
據了解,愛德華·科斯頓出生於1636年,其在倫敦工作期間,曾參與了皇家非洲公司(RAC)——一家17世紀從事奴隸交易的公司,並成為其中的積極分子。在科斯頓出事的時候,該公司運送了大約84000名非洲男人、女人和兒童。大約19000人在前往加勒比和美洲的途中死亡。此後,科斯頓將其大部分財產都捐給了慈善機構。他的家鄉曾得益於他手中的巨額財富,因此被人們紀念。
但當地的抗議者表示,科斯頓是一個奴隸販子,他對布里斯托很慷慨,但那些都是建立在奴隸制度的基礎之上的,很是卑鄙,這簡直是對布里斯托人民的侮辱。
歷史學者大衛·奧魯索加(David Olusoga)也向英國廣播公司(BBC)表示,雕像就是在說,這是一個偉人。但這不是真相,科斯頓是一個奴隸販子和殺人犯。
溫斯頓·邱吉爾
據法新社報導,6月7日,英國倫敦的部分抗議者示威者來到議會廣場上,把攻擊目標對準了英國前首相溫斯頓·邱吉爾的雕像。有示威者在雕像上寫下「(邱吉爾)是種族主義者」(was a racist)的字樣。
而此前一天的6月6日,正值諾曼第登陸76周年之際,抗議示威者們用綠色噴漆在雕像的底座上噴塗了「ACAB」的字樣。據《獨立報》稱,這四個字母的意思是「所有警察都是混蛋」。
好在這些塗鴉很快就被一群志願者清理。其中一位志願者在接受《每日郵報》的採訪時表示,他來到這裡之前剛剛下班,聽說了雕像被毀壞的消息後,他還是決定帶著清理工具來到議會廣場。他覺得這麼做(清理塗鴉噴漆)是對的。
溫斯頓·邱吉爾曾領導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取得勝利,因此深受愛戴。在英國,人們將邱吉爾形容為一個啟發世人的政治家、作家、演講家和領導者。
但是,邱吉爾在種族問題上的觀點讓他仍然飽受爭議。《邱吉爾:榮耀的終結》(Churchill: The End of Glory)一書的作者約翰·查姆利(John Charmley)表示,已故首相邱吉爾信奉種族等級。歷史學者查德·託耶(Richard Toye)也表示,邱吉爾是種族主義者這件事情是絕對毫無疑問的。他肯定認為白人是優越的,他曾明確地那樣說過。據了解,查德·託耶即將出版《邱吉爾迷思》(The Churchill Myths)一書。
羅伯特·李
在大西洋的另一端,美國的一部分抗議示威者在維吉尼亞州首府里奇蒙市羅伯特·李的雕像上大肆塗鴉。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維吉尼亞州州長拉爾夫·諾瑟姆(Ralph Northam)於6月4日宣布,他正計劃拆除羅伯特·李的雕像。州長稱,雕像已經在那裡立了很長時間了。但是,它過去是錯的,現在也是錯的,所以我們要將它拆除。
值得關注的是,李的後代對拆除雕像的決定亦表示贊同。他表示,這座雕像是壓迫的象徵,必須拆掉。
里奇蒙市的市長斯託尼(Levar Stoney)也發表聲明稱,里奇蒙已經不再是南部邦聯的首府,是時候取代那些帶有壓迫和不平等的種族主義象徵了。6月3日,里奇蒙市政府宣布將於7月1日頒布法令,拆除南部邦聯首府紀念碑大道上的所有紀念碑。
但據「今日美國」的最新消息稱,維吉尼亞州里奇蒙巡迴法庭法官布拉德利·卡瓦多發布10天禁令,暫停州政府拆除羅伯特·李雕像的所有準備工作。法官卡瓦多在命令中稱,州長諾瑟姆的計劃有違1890年的一份契約。該契約寫道,維吉尼亞州「保證」這座雕像將會在其原有位置一直保留,並且該州會「忠實地守衛並深情地保護它」。目前,州政府發言人稱,州長辦公室正在研究這項禁令。
羅比特·李是美國南北戰爭中,美國南方聯盟的總司令。由於南方邦聯州支持蓄奴,因此一些社會活動人士要求拆除遍布美國各地的李將軍雕像,他們認為這些雕像是奴隸制和白人至上主義的象徵。
克里斯多福·哥倫布
據美媒報導,6月9日,美國波士頓的一尊哥倫布雕像遭「斬首」。雕像的身體完好,但是頭卻不見了。而在南部的里奇蒙市,另一尊哥倫布的雕像則更加悲慘。先是被憤怒的抗議示威者們用紅色油漆噴塗,隨後被憤怒的人們用繩索拉倒,並被縱火點燃。最終,這尊雕像被丟入了旁邊的湖裡。在湖邊,人們還畫了一張「碑」,上面寫著「種族主義:你不會被懷念的」。
而在美國請願網站「change.org」上,過去幾天的時間裡已經最新出現了多份要求在特定地點移除哥倫布雕像的請願書,其中還有兩尊位於紐約曼哈頓和俄亥俄州議會大廈。
1492年,義大利航海家克里斯多福·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長期以來,西方歷史把哥倫布描述成「給美洲大陸帶去歐洲文明」的英雄人物,但史學界也有不同看法,認為哥倫布雖有「發現新大陸」的貢獻,同樣留下「讓美洲土著人淪為歐洲殖民者奴隸」的汙點......
利奧波德二世國王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在比利時,人們呼籲拆除該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國王利奧波德二世的雕像。此前,該雕像被當地的抗議示威者噴上了紅色的油漆。
雕像的頭上還被包裹上了一塊寫有「我不能呼吸了」(I can't breathe)字樣的布。這是弗洛伊德在被暴力執法時對白人警員所說的話。
比利時安特衛普市的發言人表示,雕像遭受了嚴重的毀壞,需要由米德爾海姆雕塑博物館來對其進行修復。他還表示,雕像可能成為博物館館藏的一部分。
國王利奧波德二世於1865年12月17日至1909年12月17日在位。期間,他創建了「剛果自由邦」(Congo Free State),使剛果成為其本人的私人殖民地,並強徵當地人為他勞動,造成了大約300萬剛果人死亡。
他將剛果變成了一個大型的勞工營,並從橡膠貿易中賺取了巨額財富。抗拒成為奴隸的人常常被射殺,而利奧波德的軍隊被命令收集被處死者的手。
圖源外媒,侵刪
編輯:範家樂
責任編輯:蘇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