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弗洛伊德事件中,這些名人的雕像都變得面目全非...

2021-01-09 網易

  

  愛德華·科斯頓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6月7日,英國布里斯托的反種族歧視示威者在聲援美國黑人喬治·弗洛伊德活動中,推倒了愛德華·科斯頓的雕像。

  從1895年起,這座為愛德華·科斯頓建造的雕像就矗立在布里斯托的市中心。布里斯托博物館網站將其描述為「一個倍受尊敬的慈善家和備受辱罵的奴隸販子」。不少人認為愛德華·科斯頓不應該被承認,這座紀念碑一直存在爭議。在當天的抗議活動中,這座雕像被示威者們拆除,並被丟入當地的港口之中。

  據了解,愛德華·科斯頓出生於1636年,其在倫敦工作期間,曾參與了皇家非洲公司(RAC)——一家17世紀從事奴隸交易的公司,並成為其中的積極分子。在科斯頓出事的時候,該公司運送了大約84000名非洲男人、女人和兒童。大約19000人在前往加勒比和美洲的途中死亡。此後,科斯頓將其大部分財產都捐給了慈善機構。他的家鄉曾得益於他手中的巨額財富,因此被人們紀念。

  但當地的抗議者表示,科斯頓是一個奴隸販子,他對布里斯托很慷慨,但那些都是建立在奴隸制度的基礎之上的,很是卑鄙,這簡直是對布里斯托人民的侮辱。

  歷史學者大衛·奧魯索加(David Olusoga)也向英國廣播公司(BBC)表示,雕像就是在說,這是一個偉人。但這不是真相,科斯頓是一個奴隸販子和殺人犯。

  

  溫斯頓·邱吉爾

  據法新社報導,6月7日,英國倫敦的部分抗議者示威者來到議會廣場上,把攻擊目標對準了英國前首相溫斯頓·邱吉爾的雕像。有示威者在雕像上寫下「(邱吉爾)是種族主義者」(was a racist)的字樣。

  而此前一天的6月6日,正值諾曼第登陸76周年之際,抗議示威者們用綠色噴漆在雕像的底座上噴塗了「ACAB」的字樣。據《獨立報》稱,這四個字母的意思是「所有警察都是混蛋」。

  好在這些塗鴉很快就被一群志願者清理。其中一位志願者在接受《每日郵報》的採訪時表示,他來到這裡之前剛剛下班,聽說了雕像被毀壞的消息後,他還是決定帶著清理工具來到議會廣場。他覺得這麼做(清理塗鴉噴漆)是對的。

  溫斯頓·邱吉爾曾領導英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取得勝利,因此深受愛戴。在英國,人們將邱吉爾形容為一個啟發世人的政治家、作家、演講家和領導者。

  但是,邱吉爾在種族問題上的觀點讓他仍然飽受爭議。《邱吉爾:榮耀的終結》(Churchill: The End of Glory)一書的作者約翰·查姆利(John Charmley)表示,已故首相邱吉爾信奉種族等級。歷史學者查德·託耶(Richard Toye)也表示,邱吉爾是種族主義者這件事情是絕對毫無疑問的。他肯定認為白人是優越的,他曾明確地那樣說過。據了解,查德·託耶即將出版《邱吉爾迷思》(The Churchill Myths)一書。

  

  羅伯特·李

  在大西洋的另一端,美國的一部分抗議示威者在維吉尼亞州首府里奇蒙市羅伯特·李的雕像上大肆塗鴉。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維吉尼亞州州長拉爾夫·諾瑟姆(Ralph Northam)於6月4日宣布,他正計劃拆除羅伯特·李的雕像。州長稱,雕像已經在那裡立了很長時間了。但是,它過去是錯的,現在也是錯的,所以我們要將它拆除。

  值得關注的是,李的後代對拆除雕像的決定亦表示贊同。他表示,這座雕像是壓迫的象徵,必須拆掉。

  里奇蒙市的市長斯託尼(Levar Stoney)也發表聲明稱,里奇蒙已經不再是南部邦聯的首府,是時候取代那些帶有壓迫和不平等的種族主義象徵了。6月3日,里奇蒙市政府宣布將於7月1日頒布法令,拆除南部邦聯首府紀念碑大道上的所有紀念碑。

  但據「今日美國」的最新消息稱,維吉尼亞州里奇蒙巡迴法庭法官布拉德利·卡瓦多發布10天禁令,暫停州政府拆除羅伯特·李雕像的所有準備工作。法官卡瓦多在命令中稱,州長諾瑟姆的計劃有違1890年的一份契約。該契約寫道,維吉尼亞州「保證」這座雕像將會在其原有位置一直保留,並且該州會「忠實地守衛並深情地保護它」。目前,州政府發言人稱,州長辦公室正在研究這項禁令。

  羅比特·李是美國南北戰爭中,美國南方聯盟的總司令。由於南方邦聯州支持蓄奴,因此一些社會活動人士要求拆除遍布美國各地的李將軍雕像,他們認為這些雕像是奴隸制和白人至上主義的象徵。

  

  克里斯多福·哥倫布

  據美媒報導,6月9日,美國波士頓的一尊哥倫布雕像遭「斬首」。雕像的身體完好,但是頭卻不見了。而在南部的里奇蒙市,另一尊哥倫布的雕像則更加悲慘。先是被憤怒的抗議示威者們用紅色油漆噴塗,隨後被憤怒的人們用繩索拉倒,並被縱火點燃。最終,這尊雕像被丟入了旁邊的湖裡。在湖邊,人們還畫了一張「碑」,上面寫著「種族主義:你不會被懷念的」。

  而在美國請願網站「change.org」上,過去幾天的時間裡已經最新出現了多份要求在特定地點移除哥倫布雕像的請願書,其中還有兩尊位於紐約曼哈頓和俄亥俄州議會大廈。

  1492年,義大利航海家克里斯多福·哥倫布「發現」美洲大陸。長期以來,西方歷史把哥倫布描述成「給美洲大陸帶去歐洲文明」的英雄人物,但史學界也有不同看法,認為哥倫布雖有「發現新大陸」的貢獻,同樣留下「讓美洲土著人淪為歐洲殖民者奴隸」的汙點......

  

  利奧波德二世國王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在比利時,人們呼籲拆除該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國王利奧波德二世的雕像。此前,該雕像被當地的抗議示威者噴上了紅色的油漆。

  雕像的頭上還被包裹上了一塊寫有「我不能呼吸了」(I can't breathe)字樣的布。這是弗洛伊德在被暴力執法時對白人警員所說的話。

  比利時安特衛普市的發言人表示,雕像遭受了嚴重的毀壞,需要由米德爾海姆雕塑博物館來對其進行修復。他還表示,雕像可能成為博物館館藏的一部分。

  國王利奧波德二世於1865年12月17日至1909年12月17日在位。期間,他創建了「剛果自由邦」(Congo Free State),使剛果成為其本人的私人殖民地,並強徵當地人為他勞動,造成了大約300萬剛果人死亡。

  他將剛果變成了一個大型的勞工營,並從橡膠貿易中賺取了巨額財富。抗拒成為奴隸的人常常被射殺,而利奧波德的軍隊被命令收集被處死者的手。

  圖源外媒,侵刪

  編輯:範家樂
責任編輯:蘇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奴隸商人」被「推倒」之後,這些英國雕像仍然屹立|吉莉安·韋英|...
    公共雕像因其指向的歷史事件與人物而在人們心中激起強烈情感。近日,美國黑人「弗洛伊德之死」引發世界各地的反種族主義抗議活動,在英國等地,一些名人雕像因為「種族歧視」的譴責而被人推倒。這些事件發生後,英國《衛報》評論員喬納森·瓊斯(Jonathan Jones)撰文了列出了他心目中的英國十大雕像,讓人們看到更多經典雕像本身的魅力和價值。
  • 這些悲慘的故事被弗洛伊德事件喚醒
    受非裔美國人喬治·弗洛伊德事件影響,他們向記者講述了自己家人受到的不公對待,痛斥美國刑事司法體系中存在的種族主義觀念和暴力執法行為,並表示「美國警方若再不做出改變,悲劇只會一次次重演。」《洛杉磯時報》報導文章截圖對一些人來說,講述曾受到的不公對待是堅持抗爭的一部分;對另外一些人,痛失摯愛後的沉默,是對逝者的刻骨緬懷。
  • 弗洛伊德6歲女兒獲贈迪士尼股票 發文感謝援助捐款
    弗洛伊德6歲女兒獲贈迪士尼股票 發文感謝援助捐款除芭芭拉·史翠珊之外,好萊塢還有不少名人伸出援手,美國歌手坎耶·維斯特近日向吉安娜以及同樣遭到警方暴力執法傷害的兩個黑人家庭捐助200萬美元。此外,美國德克薩斯南方大學也宣布給吉安娜全額獎學金,讓她能夠順利升學。
  • 弗洛伊德事件再次揭開美國種族歧視的傷疤
    儘管美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186萬,但弗洛伊德事件近期吸引了更多的關注。谷歌搜索數據顯示,暴力事件發生後,「喬治·弗洛伊德」取代「新冠病毒」成為美國搜索量最高的詞彙;根據網絡分析公司Parse.ly的數據,網絡上「警察暴行」相關文章的閱讀量是「新冠病毒」文章的6.8倍。
  • 盧邁:弗洛伊德事件對中國是一個提醒
    抗議民眾的訴求是反對警察暴力執法,要求平等權利,而民主黨正充分利用弗洛伊德事件造勢,揭露川普總統的種族主義言論和行為。但是,美國的犯罪率居高不下——自柯林頓總統起美國政府增設監獄、增聘警察都沒解決問題——惡性犯罪與暴力執法互為因果,這些深層的社會問題不是解僱幾個警察就可以解決的。
  • 西班牙古雕像遭毀容式修復 美麗的牧羊少女了變成了一顆土豆
    西班牙古雕像遭毀容式修復 美麗的牧羊少女了變成了一顆土豆時間:2020-11-16 09:5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西班牙古雕像遭毀容式修復 美麗的牧羊少女了變成了一顆土豆 近日,西班牙再次出現了一起令人哭笑不得的雕像修復失敗事件。
  • 弗洛伊德事件引發的蝴蝶效應,蔓延到了語文身上!
    黑人弗洛伊德之死,引發了蝴蝶效應,引發了美國大規模持續抗議活動。從5月26日起,抗議活動持續至今,甚至變得越來越失控。第一階段,全美遊行;第二階段,推倒雕像。如今迎來了第三階段——正名運動。所謂「正名運動」,就是把體現「歧視黑人」的相關名稱改名。這就波及了語文界的文學名著——《飄》。
  • 弗洛伊德下葬,家人:美國何曾偉大過?
    美國前副總統拜登通過錄像向弗洛伊德致哀。「為何在這個國家,非裔美國人會在日常生活中就無端喪命?」拜登在視頻中說,「當喬治弗洛伊德之死一事得到公正處理,我們就朝著美國的種族平等邁出了一步。」弗洛伊德侄女威廉士在葬禮講話中談到了她叔叔遭遇的不公正行為,還質問美國政府的相關政策,「有人說要使美國再次偉大,美國什麼時候曾偉大過?」
  • 北美觀察丨弗洛伊德事件——「藍與黑」的對抗
    他們需要看到涉事警察真正被判刑,才能看作是弗洛伊德事件的一個了結。美國民權活動家康斯坦斯·馬爾科姆說,指控並不意味著任何事情,只有直到嫌犯坐牢,才算是真正的懲罰。她說,「這樣他們才會明白。」馬爾科姆說,「我們會繼續鬥爭,直到正義得到伸張。」此次弗洛伊德事件之所以能夠讓全美不滿形成了燎原之勢,因為人們的抗議訴求,已經超越了弗洛伊德事件本身。
  • 黑人優先、雕像斬首、經典下架……種族問題撕裂美國文化
    由於南方邦聯支持維護奴隸制,紀念邦聯領導人的雕像如今被越來越多的美國人視為種族主義的象徵。 美國《時代》周刊6月10日的報導援引美國民權團體「南方貧困法律中心」(Southern Poverty Law Center)2019年的統計稱,全美23個州中有780座南方邦聯的紀念碑。
  • 弗洛伊德之死為何引發全美騷亂?僅僅因為種族矛盾嗎?
    無論哪一方先感受到和平被打破,都容易引發騷亂。所以騷亂過後,可以在媒體上看到雙方互相指責是由對方先引發的衝突。警察會認為是遊行示威者先越界冒犯,遊行示威人群中有部分人是在破壞這個城市,他們是在保衛這個城市;而遊行示威者會認為在警察使用暴力之前,遊行和示威都是和平的,是因為警方先使用了暴力,他們才會升級到用暴力來反抗。
  • 摩西像與照片研究法:為什麼說弗洛伊德對米開朗基羅的解讀有誤?
    但是19世紀著名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卻對前人的說法提出了質疑,弗洛伊德本人對於義大利時期的藝術非常感興趣,他在1914年曾經發表了一篇對於這尊雕像的研究文章,並且在不同場合下,把自己和《舊約》中的這個猶太預言家相提並論,在這篇文章裡,弗洛伊德所質疑的關鍵是《摩西像》深層次的內涵,他相信米開朗基羅在塑造這尊雕像的時候,絕不僅僅是為了表現摩西的憤怒,因此,摩西的精神狀態和他的心理特徵是需要細細揣摩的
  • 美國全民毀雕像怎麼破?川普兒子說「都換成我爸的」
    June 亞太日報編譯 黃爾 近日來,由非裔美國人弗洛伊德被美國警察「跪殺」而引發的大規模抗議活動愈演愈烈,美國境內多處紀念碑、雕像遭抗議者破壞。為此,美國總統川普於23日宣布將籤署行政命令,重罰破壞歷史雕像、紀念碑的行為。
  • 英美「奴隸史」爭議蔓延至澳大利亞,「庫克船長」雕像被噴漆
    美國非裔男子弗洛伊德之死引發的反種族主義抗議蔓延多國,美國、英國等西方國家近期出現了要求移除爭議人物雕像甚至是直接破壞雕像的事件。在澳大利亞總理莫裡森發表否認澳大利亞奴隸制歷史的言論後,當地時間6月14日凌晨,兩座位於雪梨的英國探險家詹姆斯·庫克雕像被噴漆。州長稱破壞雕像「不澳大利亞」據美聯社15日報導,其中一起破壞事件的兩名嫌疑人已被警方逮捕。
  • 感受歷史名人人物雕像的魅力;探詢姜太公的仕途生涯
    人物雕塑,名人紀念雕像,園林景觀雕塑諸侯都說:"可以徵伐商紂了。"姬發說:"還不行。"班師而還,與姜子牙同寫了《太誓》 。姜子牙是一位滿腹韜略的賢臣和非凡的政治、軍事家,一直受歷代統治者崇尚,這在《詩經》等唐朝以前的許多史料及文學作品中頌文頗多。
  • 這次也許真的不一樣——外媒資深記者眼中的弗洛伊德事件
    1992年,我站在洛杉磯騷亂的灰燼中,當時我是一名新人記者,負責報導羅德尼·金暴動。但是同樣的新聞繼續重複,警察毆打黑人的事件和錄像不斷出現。2014年在密蘇裡州的弗格森(Ferguson)事件,2015年在巴爾的摩等等——在所有的抗議活動後,都有相同的變革呼聲和一樣的說法:這次將有所不同。我見過這類劇本的結局。
  • 《瑪麗公主》影像中的弗洛伊德
    在二戰中,瑪麗公主已經充分估計了國際形式,高度的政治敏感與嗅覺讓她覺得弗洛伊德繼續留在維也娜是非常危險的,所以她從一開始就勸說弗洛伊德跟她去巴黎。但是弗洛伊德自戀地認為自己為人類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是學術泰鬥級人物,連美國總統羅斯福都是他的朋友,納粹不會把他怎麼樣。
  • 送別弗洛伊德!全體默立8分46秒,市長扶棺跪地痛哭…
    綜合報導,美國明尼蘇達州非裔男子弗洛伊德遭警察「跪殺」引發全國性質的抗議活動,明尼阿波利斯當地時間4日下午為他舉行了首場官方追悼會,全體與會者默立8分46秒,民權領袖在悼詞中痛斥種族不平等。與此同時,全美多地市民在抗議期間均舉行了紀念活動。圖為弗洛伊德追悼會現場。
  • 紐約州總檢察長:弗洛伊德事件後,紐約人不再信任警察
    來源:海外網弗洛伊德事件後,紐約市民眾湧上街頭抗議。(圖源:Getty)海外網7月9日電當地時間周三(8日),美國紐約州總檢察長辦公室發布了一份名為「紐約市警察局回應『弗洛伊德事件』抗議」的報告,根據該報告,該州總檢察長認為,紐約民眾「不再信任警察了」。
  • 解讀弗洛伊德《夢的解析》
    因為我們的精神中還有一個強力的「審查者」,它代表的是社會規範,很多時候是父母從小灌輸給我們的原則在心中的內化。孩子為了得到父母的愛和讚許,避免被父母懲罰,就會壓抑那些和規範相牴觸的本能欲望,所以這些欲望就沉入了無意識中,平時我們察覺不了,但是它們還是存在的,於是在我們睡覺的時候,也就是意識中的審查者弱化的時候,這些無意識本能的欲望就會浮現出來,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