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了解最優秀的人和企業是如何經營微博的嗎?我徹夜寫就本文分析了十種微博的成功經營模式。包括51帳單(植入);野獸派(故事);36氪(內容);蠻子文摘(眾包);蘑菇街(應用);黃剛(垂直);創業家(熱點);海底撈(口碑);杜蕾斯(事件)等。每個微博用戶必看!
51信用卡管家
成功模式:植入營銷
51信用卡管家最開始名字叫51帳單。這個應用在短短50小時之內,只花了150元,獲得500萬次曝光,APP排名TOP40,這是如何做到?
之所以能策劃出 「看了閨蜜的手機,瞬間想嫁人了。這是他老公出差前幫她設置的。。。」出自於51帳單一名愛妻達人@潭理想 的手筆,在策劃時,藝術創作源自生活。他老婆懷孕了。策劃好後,Icon放淘寶左邊還是右邊,也讓51帳單的CEO 孫海濤糾結了半天
創意結束以後,找到@最風尚的一個小編,他看了說建議我們想省錢讓下面一小號轉發看看效果。如果有個60多轉發就不錯了。結果發布出去幾分鐘後,就200轉發量了。小編很激動。於是海濤立刻開始造勢投入,立刻號召全公司同事來轉發。海濤向qq上500個好友一個個發轉發邀請和連結。一直到草根大號 @冷笑話精選 轉發,瞬間就有2000多轉發,引爆點終於來了。
很快海濤又來一個策劃,就是按照桌面的圖標的各類應用虛構了一個貌似他們自己的轉發內容是」有我+鼓掌「。其實一個小技巧,沒想到很多人誤以為真,大家都在轉發。這個帖就轉發@51帳單 就有3萬次,後來淘寶也轉了,支付寶也轉了,金山電池也轉了,京東商城也轉了,連新浪 微博Iphone客戶端 也轉了。成了網際網路上知名官方微博參與度最高最默契的案例了。網友戲稱:官皮集體賣萌。最高潮的內容是網友製作的,他虛構了一個 @中國移動:沒我+哭泣,這個又激發了無數好事者來嘲笑移動。我要是中國聯通,我也會轉的。
整個活動,所有轉發的大號粉絲加起來肯定過2個億了。一共有30萬左右的轉發水平,估算下至少有個500萬的曝光率。「
案例點評: 這個案例給大家的第一個啟示是,一定要能製造出直指人心的優秀創意。第二個啟示是,一旦微博運營者發現一個可以引爆流行的機會時,應該立刻乘勝追擊;從戰役上的勝利轉換成一個整個戰爭的勝利。所以海濤整個團隊,在QQ上一個個去找朋友點評轉發,是非常必要和有用的。這可以引爆更大的流行。
後續發展:微博的長尾效應依舊發揮,51帳單一度APP STORE生活排行第37位,沒有刷榜,只花了150元,其中一度由於帳單解析伺服器並發量過多,幾近休克。後來海濤發文和大家分享這個營銷的案例。51帳單在海濤的帶領下成為創業公司不燒錢,拼腦筋的一個典範。現在51帳單更名為51信用卡管家,向著更高的目標邁進。
野獸派
成功模式:故事營銷
「野獸派花店」,這個名字則被更多文藝青年所熟悉。沒有實體店,甚至沒有淘寶店,僅憑微博上幾張花卉禮盒的照片和140個字的文字介紹,從去年12月底開通微博到現在,野獸派花店已經吸引了超過18萬粉絲,甚至連許多演藝界的明星都是它的常客。
為什麼傳統簡單的花店生意會有如此新鮮的生命力?
答案是,他們賣的不僅僅是花。
2011年年末,顧客Y先生在野獸派花店訂花,希望能表現出莫奈的名作《睡蓮》的意境,可是當時並沒有合適的花材進行創作。
幾個月過後,店主兼花藝師Amber想起日本直搗的地中美術館,從中獲得靈感,做成了後來野獸派花店的鎮店作品之一,「莫奈花園」。
與其他花店不同的是,野獸派花店傾聽客人的故事,然後將故事轉化成花束,每束花因為被賦予了豐滿的故事而耐人尋味。這其中,有幸福的人兒祝自己結婚周年快樂的、有求婚的、有祝父母健康的、有糾結於暗戀自己的男同事的……在日復一日的尋常生活中,閱讀140字的離奇情節,也成為粉絲們的一種調節劑。
野獸派花店所選用的花束絕不是市場上常見的,這些進口花卉品種經過精心雕飾之後,針對不同的人群、送花與收花人的心境、起上頗有文藝範兒的名字,包裝完成的花束,只在微博上出售,顧客也都是花店的粉絲,在微博上通過私信下訂單,客服通過私信回答顧客的問題最終達成交易。
和傳統的花店相比,野獸派花店絕對算得上花店中的奢侈品品牌。從野獸派出品的花卉禮盒少則三四百元,多則近千元,然而即使是如此高的價格,仍然有眾多顧客追捧。
案例點評:野獸派的花藝在上海花藝圈絕對不算是最好的;但野獸派的成功源自於故事營銷。對於許多花店粉絲來說,成為故事的男女主角,圍觀尋常生活中有趣的細節,已經成了一種買花之外的附加值。
野獸派的成功告訴我們,原來電商有這樣的一種經營方式。利用微博的病毒式的故事傳播免費獲得大量的潛在客戶,而動輒幾百上千的禮盒又保證了毛利。這完全顛覆了傳統電商拼的刺刀見紅拼價格的悲催局面。甚至只有一個微博,只要願意分享故事,什麼網站,PHP,伺服器,架構,通通都是浮雲。私信+支付寶就搞定一切。
這樣的案例還包括了微博蛋糕店,我曾經在一篇文章中專門談到過溫州的微博蛋糕店。完全通過微博下單,每天限量限款;比如周一是提拉米蘇,周五是黑森林;用戶甚至要上門取貨才能拿到最新出爐的蛋糕。這樣的一個地域性的微博蛋糕店也有1萬多粉絲;生意極其紅火。
後續發展:野獸派在2012年8月終於上線了網店,除了花藝外,還擴展到了乾花、香氛蠟燭、配飾等更多的品類。
36氪
成功模式:內容為王
36氪是第一個由微博傳播來開的IT類媒體。36氪之後,又陸續出現了雷鋒網,虎嗅網,Social Beta,還有最新的Pingwest中文網,鈦媒體等類似網站。
36氪和後面每家網站都能找到生存空間,充分說明了用戶的需求在分化,而微博是最好的能抓住細分人群的渠道。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36氪初期以翻譯Techcrunch的美國科技諮詢文章為主,成功的找到了一個市場空白點。在當時美國一篇科技文章,等有心人能翻譯好,並在國內的IT媒體如新浪科技,Donews出現,需要至少三四天時間。36氪成功的把這個時間縮短到了一天;用戶可以第一時間獲得好的資訊。36氪也成功的成為IT科技品牌的新貴。
和36氪定位網際網路創業不同的是;雷鋒網偏技術,產品;虎嗅網偏商業和公司,而且虎嗅重評論;Social Beta偏重社會化媒體;PingWest認為他們和矽谷更接地氣,資訊更加第一手;鈦媒體注重深度報導。這些自媒體的不同定位其實都是和其創始人基因相關。36氪算學生創業,所以關注創業;虎嗅李岷是原中國企業家執行主編;PingWest駱軼航在矽谷常駐過;鈦媒體創始人趙何娟是以深度財經報導著名的財新主編胡舒立的旗下幹將。
案例點評:眾多科技新媒體在微博時代的崛起的確是趕上了一個非常好的時機。我把網際網路媒體分成兩個時代,在微博出現之前,叫傳統時代;微博之後叫新時代。傳統網際網路,吸引流量的辦法主要靠百度收錄,因此網站要海量內容。我們打開一個網站看到密密麻麻無數個標題和連結就是這個原因。
在傳統年代,原創並不受鼓勵。這是因為在收錄後,如果你的內容快速的被權重更高的網站收錄,那麼在搜索中就會處於不利的地位。所以一度市場上,充斥著大量一模一樣內容的文學站;打開都是網遊的廣告。而在新時代,內容為王。用戶更加在意第一手獲得他們想要的資訊內容,最快速度的獲得;並同時和作者有進一步的互動。對於網站經營者,雖然copy者依舊存在,但微博用戶是很聰明的,他們總是能找到內容的源頭。而各類的大V也很樂意推薦分享他們認為好的媒體。在微博上,一條微博轉發幾千次,帶來十多萬的PV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後續發展:36氪注重經營品牌,全線開花的策略是對的。目前你可以在微信,Zaker,海豚瀏覽器等各類渠道上看到36氪的內容頻道。36氪還介入到了線下投融資對接活動等更多的業務。
36氪 面臨著新的IT媒體的崛起和挑戰;天道酬勤,36氪 能夠繼續拿出更優秀的內容;還是可以繼續保持領先地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