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肖斌)2020年是列夫·託爾斯泰逝世110周年,這位有著世界影響力的作家在生前就密切關注中國,而且與中國發生過直接聯繫。而在這個過程中,俄語翻譯家草嬰做出了巨大的貢獻。10月24日,在草嬰五周年祭日當天,人民文學出版社策劃的「回到文學現場,雲遊大家故居」系列節目走進草嬰書房,與觀眾一起「雲遊」翻譯現場,隔屏共享文化之旅。
列·託爾斯泰的作品進入中國的大約120年裡,它深刻的思想性和獨特的文學性吸引了無數中國讀者,其中包括許多著名現當代作家,比如魯迅、瞿秋白、茅盾、鬱達夫、巴金、冰心、夏衍、田漢等。
而草嬰,是列夫·託爾斯泰在中國當之無愧的知音。草嬰原名盛峻峰,從15歲開始跟隨上海的俄國僑民學習俄語,後來得到恩師姜椿芳的指引,不僅迅速提高了俄語水平,還進入了塔斯社上海分社工作,大量的翻譯實踐為他成長為一代翻譯大師奠定了堅實的語言基礎。
草嬰的名字進入更多作家和讀者的視野是在上世紀50年代,他翻譯的《拖拉機站站長與總農藝師》出版後,廣大讀者爭相傳閱。1956年,當時的文壇新秀王蒙在《組織部新來的青年人》中,讓他的男一號林震以《拖拉機站站長和總農藝師》的女一號娜斯嘉為偶像,直接喊話「按娜斯嘉的方式生活」。
接著,草嬰先後翻譯了經典作家肖洛霍夫和萊蒙託夫的作品。在上世紀60年代,草嬰開始從中短篇小說入手,開始翻譯列夫·託爾斯泰的小說,並於1964年在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中短篇小說集《高加索故事》。
從1977年起,草嬰開始醞釀翻譯列夫·託爾斯泰所有小說的宏偉計劃。歷經二十載春秋,草嬰先生堅持雷打不動的作息,一步一個腳印,終於憑一己之力完成了從俄語直接翻譯列夫·託爾斯泰所有小說的巨大工程。
巴金在晚年多次表達對列夫·託爾斯泰其人其書的欣賞,因此他很關心和支持草嬰的列夫·託爾斯泰翻譯工作,把自己的藏書借給草嬰參考,草嬰在翻譯俄語原著的同時,也參考了世界公認的英譯本。
草嬰喜歡藝術,常常說藝術都是想通的。他喜歡古典音樂,而且和列夫·託爾斯泰一樣,都喜歡柴科夫斯基。晚飯後他常常聽聽唱片,完成一段翻譯後他會大聲朗讀,有時還請專業的播音朗讀,以求譯文文字通順、節奏適合。家裡有大小不等的人物或動物塑像,他翻譯的人物形象立體可感,仿佛就在眼前,或許與他長期細緻地觀察這些塑像有一定關係。
從1852年發表處女作《童年》至離開人世,列夫·託爾斯泰的創作生涯持續58年。草嬰從1964年出版譯著《高加索故事》至1977年出版十二卷集列夫·託爾斯泰小說,將自己約三分之一的生命獻給了列夫·託爾斯泰作品的翻譯事業。
在翻譯列夫·託爾斯泰的小說之前,草嬰就對作家其人做了充分研究,在翻譯的過程中不斷加深對作家和作品的理解,撰寫了大量文學評論,應邀在全國各地做演講、開座談,使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列夫·託爾斯泰,愛上列夫·託爾斯泰的作品。
2020年,在列夫·託爾斯泰逝世110周年和草嬰先生逝世5周年之際,人民文學出版社攜精裝紀念版《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走進上海,與讀者朋友們一起回憶列夫·託爾斯泰和他的中國知音草嬰。(文化副刊部編輯)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