託爾斯泰的俄國
循著他一生走過的路,向這位世界最偉大的作家和最激進的思想家致敬。樹木掩映的河道是旅行的精華所在。
跟隨著利奧·託爾斯泰伯爵的足跡,我們首先來到沙皇帝國時的首都聖彼得堡,一座到處都是輝煌的宮殿、閃閃發光的舞廳和藝術畫廊的城市。託爾斯泰青年時對這座城市的一切都十分熟悉,在他的《安娜·卡列尼娜》等作品中也常能看到對這座城市的描寫。
它還是沙皇時期貴族與底層平民間巨大的貧富差距的鮮明寫照,這種反差在託爾斯泰後半生中一直令其不能釋懷。離開聖彼得堡,我們再前往莫斯科,參觀託爾斯泰故居紀念館。1882-1901年,託爾斯泰每年冬天都與妻子家人一起在此居住。旅行的最高潮是參觀託爾斯泰家族在莫斯科以南大約125英裡(201公裡)的圖拉市附近的雅斯納亞·波爾亞那( Yasnaya Polyana)的領地。託爾斯泰在這裡出生,後來又回到這裡創作小說。他在這裡關注大自然,建立了一所實驗性學校,與農民一起勞作,還在這裡招待親朋好友。他那簡樸的墓地也設在這裡的一片小樹林中。
絲綢之路
沿著古老的貿易線路,領略中國和中亞那些偏遠、充滿異域風情的地區
絲綢之路連接著中國和中東與歐洲,它並不僅僅是一條道路,面且是從中國西北部通往現在的土耳其東部及伊朗西部地區的一系列線路的總稱。絲綢之路的最早使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世紀。直到1500年後它才被海上貿易線路所取代。曾在這條線路上流動的財富無以計數,許許多多偉大的城市與文明沿著這條道路蓬勃發展起來。科技與文化也沿著它到處傳播,其中就有傳到西方的火藥以及傳入中國的佛教。
現代的旅遊者可以從中國北京或上海出發,首先遊覽位於絲綢之路東端、有著令人驚嘆不已的古代建築的西安與敦煌。從這裡,絲綢之路開始進入塔克拉瑪幹沙漠,旅程中的下一個大城市是位於天山腳下的喀什。喀什是前往中亞、印度和波斯的必經之路。再向西行,在絲綢之路的貿易線路上有兩座歷史悠久的中亞古城一撒馬爾罕和布哈拉( Bukhara)。撒馬爾罕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它矗立在沙漠之中,城中的建築物上嵌著各種深淺不一的藍色瓷磚。布哈拉曾經是伊斯蘭教的重要教育中心,那裡有中亞地區最大、物資最豐富的集市。
亞歷山大大帝的遠徵
古代世界的偉大的徵服者曾沿著這條道路前進,許許多多美麗的城市等著你去發掘。
2000多年以來,亞歷山大大帝的故事徵服了世界各地無數人的心。還未成年的他就已率領著4.5萬名士兵橫掃小亞細亞,戰勝了幅員遼闊的波斯帝國。接著他便開始了史詩般的長達22萬英裡(3.54萬公裡)的遠徵,從特洛伊到亞歷山大,再到撒馬爾罕和巴比倫。到他32歲去世時,他所創立的帝國已經遠遠超出了以前人們所知的世界範圍,疆域從希臘到阿富汗、以色列和印度。跟隨著亞歷山大大帝在土耳其留下的足跡,從特洛伊到伊斯肯德侖,你將品味到一場多姿多彩的風景、美食和建築組成的盛宴。
迪迪瑪( Didyma)位於以弗所與博德魯姆之間。在那裡,你可以看到仍然高聳著的阿波羅神廟的廊柱,亞歷山大戰勝波斯後就曾在這裡慶祝勝利。在神廟最深處黑暗的拱廊中,你仍然可以感覺到古代諸神留下的印跡。戈迪安則是著名的戈迪安繩結( Gordion Knot)的所在地——據說誰能解開繩結,誰就可成為小亞細亞的統治者。而亞歷山大的解決辦法則是一劍將其斬為兩段。公元前33年,亞歷山大在伊蘇斯大敗波斯後,他在戰場以南修建了一座新的城市,那便是今天繁忙的海港伊斯肯德侖(「伊斯肯德」是亞歷山大的土耳其語發音),也是你旅途的終點。
奧德賽
沿著奧德修斯從特洛伊返回家鄉伊薩卡島的線路航行,享受陽光、大海,領略諸多在神話故事中出現過的地方。
被荷馬記錄在著名史詩《奧德賽》中的奧德修斯在特洛伊圍城結束之後的歸鄉之旅當然只是一個傳說,奧德修斯曾經經過的島嶼沒有一個能與現實中的地方對上號。但我們至少知道它的起點和終點,而猜測究竟哪些島嶼曾經留下過奧德修斯的足跡則是一件相當有趣的事情。帶著眾神的詛咒,奧德修斯離開特洛伊,卻沒能直接回到家鄉,而是不斷地在希臘諸島間漂泊。
美麗的桑託裡尼島是否就是傳說中的食人巨怪— Laestrygonlans,向過往船隻投擲巨石的巨人—盤踞的島嶼?當年島上的火山是否仍然活躍著,向外噴射巖漿和石塊?在當地流傳已久的傳說中,位於克裡特島以南的小島加夫佐斯( Gavdos)就是女巫喀耳刻(Circ)之島。而位於伯羅奔尼撒半島南端的泰納龍角( Cape Tenaron)與克裡特島之間、陡峭多山的基西拉島也許就是海妖的故鄉。住在科孚島(Cotu)上的居民說,科孚島港口邊形狀好似一條船的巖石便是當年奧德修斯乘坐的船隻石化的殘骸:所以,也許阿爾喀諾俄斯國王屬下的費阿刻斯人就是科孚人。在聆聽了奧德修斯的經歷後,阿爾喀諾俄斯給了他一條船,使他終於能夠回到伊薩卡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