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逍遙子 來源:老子道德經(ID:LZDDJ-1)
點上方綠標收聽【道家智慧】主講:逍遙子片尾曲:滄海一聲笑
古人說:「人生而靜,心兮本虛。」
一動不如一靜,靜者多慧;一滿不如一虛,虛者能容。
天下熙熙嚷嚷,獨守一份安和寧靜,保持一種空谷平懷,就能在紛紛擾擾的俗世裡,找到屬於自己的禪悅法喜。
一朝聞道,百年修行,修的便是一顆靜虛之心。【微信公號:國學生活】
靜生百慧
諸葛亮說:「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人生不是一場關乎輸贏的比賽,而是一場重在體驗的旅行。
靜下心來慢慢走,才不會錯過沿路的風景。
有位詩人寫過一首小詩。
他說,上帝給他一個任務——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他不能走得太快,好讓蝸牛跟上他的腳步。
但蝸牛總是走不快的。
於是,他催促,責備,拉它,拽它,都無濟於事。
他十分惱火,不明白為什麼要牽一隻蝸牛散步。
直到他的耳邊拂過輕柔的晚風,鼻子嗅到鮮花的香氣。
他才發覺自己竟在一座花園中,周圍是蟲鳴鳥叫,頭上是滿天繁星。
原來這才是上帝的用意,是叫一隻蝸牛牽他散步而已。
莊子說:「水靜則明燭鬚眉,水靜猶明,而況精神!聖人之心靜乎!天地之鑑也;萬物之鏡也。」
心如止水的世界,與悸動不安時迥然相異。
不要讓時光匆匆,也匆匆了自己的腳步,心裡有靜如處子的安穩,生活才有動如脫兔的靈動。
煩惱即菩提,菩提即煩惱,心中有靜的人,自有智慧聰明。
虛容萬物
智者說:「人慾學道,必先虛心。」
偏見太深,就不能兼收並蓄;成見太重,就不能和光同塵。
井蛙若不遇見海龜,蒼天不過幾尺;河伯若不遇見汪洋,秋水最是遼闊。
從前有位書生,自恃深諳佛理,找禪師論道。
禪師還沒開口,書生便口若懸河講了起來。【微信公號:國學生活】
書生請禪師指點,禪師恭恭敬敬給他沏了一盞茶。
只見茶越沏越滿,直溢到了杯外。
書生急道:「滿了滿了。」
禪師說:「滿了,還能再沏嗎?」
書生說:「不能再沏。」
禪師說:「若不倒淨固有的見解,叫我如何與你說禪?」
《南詢錄》中說:「道無意,無意則虛靜,虛靜則靈明。」
虛懷若谷,才能含容空有;心無掛礙,才能世事洞明。
通曉一切的人,總以若愚示眾;一無是處的人,最喜歡抖機靈。
滿招損,謙受益,容得下世間萬有,就參得透禪機道妙。
▽
《道德經》中講:「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
虛是虛心,靜是靜氣,虛則能容,管他潮起潮落;靜則能載,閒看雲捲雲舒。
蠅營狗苟不值得錙銖必較,內心繁蕪要學會自己清除。
靜能生百慧,虛能容萬物,智慧的人自在,廣博的人逍遙。請您轉發分享,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微信公號:國學生活】
你若喜歡,點個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