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而能定,定而生慧」:靜不下來的人,也很難賺到錢

2020-12-23 阿文百味人生

前言

《說文解字》裡,曾經就「智慧」兩個字,給出了比較生動的解釋。「智」就是「急中生智」,事情很著急,你突然想到了一個解決方案,腦子轉的很快,這就是「智」。

而「慧」的解釋呢,「靜而能定,定而生慧」,就是你遇到事情以後,先把自己的心靜下來,慢慢的思考,最後權衡利弊,給出了一個方案,這就是慧。

所以為什麼,有些聰明人,自己走的路,越來越窄呢。因為他們都是智,沒有慧根出現,自然很難出現大的戰略性勝利。

一個人,一定要有些靜氣,這樣才能生出慧根。

定而生慧

大家知道,佛家從印度到了中國以後,就在本土演化出了禪宗,禪宗也可以看成,有著中國古哲學智慧。

其中禪宗裡面,就有這麼一則小故事,是一個得道的老僧人,和一個剛入佛門的小沙彌,之間的一段對話。

小沙彌問老僧人,「師傅,你在得道之前,一般都是做什麼的啊,弟子也想去得道。」

老僧人笑著說,「師傅在得道之前,每天砍柴,燒水,誦讀佛經。」

「那您得道以後呢,一般是做什麼呢。」小沙彌又問。

「當然也是砍柴、燒水、誦讀佛教啊,」老僧人笑著說。

「那不是一樣的嘛,那您得道前與後,根本沒啥區別了?」

「當然不是了,師傅得道以前,砍柴的時候,想著燒水,燒水的時候,想著誦經,心根本靜不下來;得道以後,師傅砍柴就想著砍柴,而燒水就是燒水,心中毫無雜念。」

其實禪宗裡說的這則小故事,就直接給出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可能很微小,但是影響卻很深遠。

做事情的時候,你的心靜的下來嗎?靜不下心來,怎麼生出慧呢?

諸葛亮在《誡子書》裡,曾就寫過自己對於靜的理解。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只有心中有了一份寧靜,這樣你才能走的遠,否則真的很難,跨出自己的心魔。

每臨大事,要有靜氣

很多人這輩子,之所以庸庸碌碌,就是心中缺少一份靜氣,遇到一點事情,整個人都沸騰了,根本不能自主的思考問題。

有榮譽時,需要靜氣

有了點成績以後,你看看自己的表現,是不是尾巴翹到天上去了,恨不得所有人都說一遍,這樣的人,往往缺少靜氣,很難沉下心來。

賈伯斯在史丹福大學,畢業生的演講裡,說出那句名言。「stay hungry,stay foolish。」保持一種饑渴愚蠢的狀態。

其實他的意思,就是讓你的心靜下來,不要過於浮躁,過於沾沾自喜,永遠心存敬畏,把自己的位置放低一點,寧靜而致遠。

遇到麻煩時,需要靜氣

以前我去四川遊玩,在成都的一家老茶館裡,看見一幅牌匾,上面寫了四個大字,「何事驚慌」。有什麼事情,值得你如此大驚小怪。

遇到事情的時候,咱們需要的,就是一身的靜氣,冷靜的觀察事物的發展,然後在適當的時機出手,永遠保持頭腦清醒,這是最好的狀態。

其實人與人的區別,也就在這裡拉開了,有些人一輩子,身邊都沒有靜氣可言。

《三國演義》裡,劉備被周瑜騙到江東,說是迎娶孫權的妹妹,結果呢,是一場鴻門宴。當時劉備的隨從們,都著急的要死,各個寢食難安。

但是劉備呢,仍然是該睡就睡,該吃就吃,毫無任何的慌張,這就是做領導的,跟做手下的人的區別,人家的一身的靜氣,別人很難學到。

沒有靜氣,難以賺錢了

現在很多人都在抱怨,生意越來越難做,但同時又很一批專業的人才,在搶奪市場的份額。其實這也很明顯,不是生意難做了,而是生意需要專業的人才。

以前咱們飛速的發展,就是那種「蘿蔔快了不洗泥」的狀態,只要你有膽量,就能賺到錢,因為百廢待興啊,大家追求數量,沒人看質量的。

但現在不同了,你得有真材實料,你得沉下心去,把自己的產品、業務,仔細的琢磨透了,才能賺到錢,這也是一個大趨勢。

我們個人也是一樣啊,沒有真才實學,在公司裡面,那是越來越難走下去,那種混日子的時代,已經過去了。

因為公司本身,生存壓力那是越來越大,他也沒能力繼續養閒人了。

阿文寄語

靜而能定,定而生慧」:靜不下來的人,也很難賺到錢。

其實人要有靜氣,要麼你是天生的,要麼你得苦苦的去修行,不斷向內求,慢慢的鍛鍊出,自己的那份靜,這也是細水長流,需要慢慢磨出來的。

我是阿文,持續和你分享更多的人生困惑。

相關焦點

  • 中安共生提醒您:靜能生慧
    於是,舉國上下所有畫師紛紛獻技,可是國王看完了所有的畫,只選出這樣一幅:背景是光禿陡峭的山,天空電閃雷鳴,下著傾盆暴雨,瀑布濺起的水花拍打著崖壁,像在咆哮,讓人看上去更加焦躁不安。但仔細一看發現,就在怒奔的瀑布後面有一處細小的樹叢,其間有一個鳥巢,母鳥正坐在巢裡孵化生命——十分平靜溫暖。
  • 靜下來的力量(值得一看)
    老和尚笑著說:「人最難控制的,是自己的心。」不知你是否發現,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失去了掌控自己情緒,心態和狀態的能力。他們遇事就焦,遇挫就傷,其實當一個人擁有了靜下來的力量,也就會變得真正成熟和睿智。-1-靜能顯慧有一句古話曾言:「每臨大事有靜氣,不信今時無古賢。」
  • 靜下來,才有可能定下來,處於靜定不亂的境界
    「心理治療」領域或層面我們關注的是生命的真相是什麼,「我」的真相是什麼這其中,關鍵就是獲得「心的穩定」,或者說駕馭自己的心而了解、探索,乃至獲得解脫,毫無疑問,第一步就是靜下來,也就是「靜心」靜下來,才有可能定下來,也就是內在處於靜定不亂的境界,而定下來,才有可能直接看到自己的生命真相所以,我們在討論的是「意識的覺醒」,而「禪」最接近這個意思
  • 因定而生慧,惟天下之至靜者乃能見微而知著
    因定而生慧,不管是過去的儒家、道家,或者佛家,都很重視定與慧的開發。但這裡的定不是頑空,也不是斷滅空,死水不藏真龍,定還要能起用。其實很多人都發現了這個事實,並且把它應用在了自己的事業中。《莊子》裡有庖丁解牛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
  • 王陽明:先學會靜,後才能得「慧」!靜坐3步,教你把心靜下來
    我們都知道,想讓自己忙碌多年的心靜下來其實很難。所以靜坐有很多門道。在「潛腦開發」的學習過程中,正式上課之前,我們都會先讓孩子們打坐冥想,只有讓孩子們得到足夠的放鬆,才能更好地學習,那在生活工作中也是同樣的道理。明代心學大家王陽明所提倡的,正是這生於獨坐觀心中的寧靜。
  • 再讀「靜能生慧」,才知他真正的含義
    靜能生慧靜中藏了一個爭,夠中藏了一個多,貪中藏了一個貝,慧中藏了一個心。心上含有一個「彐」,這也是一個字,念「huì」,跟「慧」的讀音一樣,在古代這個字的意思是「掃帚」。心上藏了一把掃帚,寓意我們時常要用掃帚清掃自己的內心,清除心上的雜質,不被功名利祿蒙蔽了心。
  • 靜的力量(寫給浮躁的人)
    巨商畢竟經商數年,面對突如其來的變故,他很快冷靜下來,仔細觀察後他發現隨身攜帶的包裹完好無損,斷定拿雨傘之人應該不是職業盜賊,十有八九是過路人順手牽羊拿走了雨傘,此人應該就居住在附近。巨商決定就在此地住下來,他購置了修傘工具,幹起了修傘的營生,靜靜等待。
  • 入靜淺解~坐靜、靜坐、觀靜、自觀
    歸根曰靜,是謂復命"。修道最基礎的就是入靜了,但有些人始終無法入靜,並說自己什麼也沒想,剪不斷,理還亂。其實無法入靜是因為我們從來就沒有訓練過入靜。在我們生活中,你看電視、玩手機、看書,都會使自己進入到一種狀態,而這種狀態就會使大腦神經的電子聚集、凝結,也可以比喻其為黑洞,具有極強的吸引力,而想要入靜的話就要把這個結打開,把電子驅散開,並發散出去。
  • 磨礪心志的勵志句子:安能生「智」,定能生「慧」
    「人在理智時」的思考是一種好的習慣,它首先是摒棄了感情層面的情感,進入理智中的理性思考;其次因為是在「放一放」後思考,能克服人在急躁、煩悶以及喜怒哀樂中產生的各種不良情緒或極端情緒,這在一定意義上是一種理性思考的方式。理性思考是一種辯證的思維方式,並不等同於冷靜思維,雖然冷靜思維是理性思考的前提。
  • 人到中年,要明白靜下來的意義
    在看花去探望他的時候,他根據自己的反思,給予了看花很多忠告,總結起來,用一句話就可以完整表達,那就是,人到中年之後,一定要明白靜下來的意義。我這位叔叔一直都是一個靜不下來的人,做生意,跑應酬,各種酒局,各種交際,好不容易有休息的時候,他放鬆的方式卻依然是打牌和喝酒。
  • 靜,能生百慧;虛,能容萬物
    有位詩人寫過一首小詩。他說,上帝給他一個任務——牽一隻蝸牛去散步。他不能走得太快,好讓蝸牛跟上他的腳步。但蝸牛總是走不快的。於是,他催促,責備,拉它,拽它,都無濟於事。他十分惱火,不明白為什麼要牽一隻蝸牛散步。直到他的耳邊拂過輕柔的晚風,鼻子嗅到鮮花的香氣。
  • 解讀:定、靜、安、慮、得
    問曰:「『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其說何也?」答曰:「人惟不知至善之在吾心,而求之於其外,以為事事物物皆有定理也,而求至善於事事物物之中,是以支離決裂,錯雜紛紜,而莫知有一定之向。今焉既知至善之在吾心,而不假於外求, 則志有定向,而無支離決裂、錯雜紛紜之患矣。無支離決裂、錯雜紛紜之患,則心不妄動而能靜矣。
  • 乘風破浪的志臻丨動能生智,靜能生慧——志臻學子的晚自習藝術
    學過的知識不經過深入思考和理解,就無法真正成為自己的。志臻晚一的教室裡沒有竊竊私語,沒有隨意的進出走動,更沒有嘈雜的喧鬧聲。在這裡只有沙沙的落筆聲,唰唰的翻書聲和一心專注學習的學生。同學們在安靜的環境裡學習和思考,心無旁騖、專心致志,潛心遨遊在知識的海洋裡。
  • 三區交界「亂巷」靜下來了
    靜下來、慢下來,昔日的「亂街」「堵巷」人定湖北巷,經過三年整治,變成一條敬老孝老為主題的美麗街巷。位於西城、東城、朝陽三區交界的人定湖北巷,別看只有400米長,卻是一條重要的「交通樞紐」。「堵」是令人定湖北巷居民最頭疼的問題。自行車、電動自行車,快遞車、外賣車,再加上七八十輛附近居民和沿街商戶隨意停放的機動車……別看胡同不寬,街面上卻密密麻麻、見縫插針塞滿了各式各樣的車輛。在黃寺大街24號社區居委會副主任陳輝的記憶中,居委會經常遇上被汽車「堵門」的尷尬事。
  • 靜以生慧,生命的至高享受
    外表的寧靜給人以美,內心的寧靜給人以慧。外表寧靜,因安穩而給人靜穆之美,因無爭給人以祥和之美;內心寧靜,因淡泊而不受誘惑,因凝神而思遠,因鎮定而從容,因而智慧常在。心靈有家,生命才有路。寧靜,不是單純的平靜,而是人生沉澱在靈魂深處的智慧,是人生最美的狀態。
  • 靜!(很美)
    人只有到了一定的年齡才能發現,其實人生幸福的關鍵是:靜。靜下來,才能捕獲透過烏雲的陽光;靜下來,才能在生活的一地雞毛中,發現美好;靜下來,才能從容面對人生的起起落落,守一份平和、自在。惟有大漠中如此一灣,風沙中如此一靜,荒涼中如此一景,高坡後如此一跌,才深得天地之韻律,造化之機巧、讓人神醉情馳。從寂靜中,方能發現生活深處的歡喜;於自在處,方能頓悟靈魂真正的豐盈。靜到深處,方能俯瞰人間煙火。
  • 昔日北京三區交界的「亂巷」,如今靜下來了
    資料圖 (丁丁攝)靜下來、慢下來,經過三年整治,人定湖北巷遊商遍地、機動車堵路、快遞外賣車橫衝直撞的場景早已成了歷史,昔日的「亂街」「堵巷」,變成一條敬老孝老為主題的美麗街巷。只有400米長的人定湖北巷位於西城、東城、朝陽三區交界處,不寬的街面上,常常密密麻麻、見縫插針塞滿了各式各樣的車輛。「快遞車、外賣車嗖嗖在胡同裡鑽,老人孩子上街都提心弔膽,生怕被撞著。」風馳電掣在胡同中呼嘯而過的車輛讓趙阿姨「步步驚心」,好幾年不敢讓老母親獨自去街頭散步。「最難管的是街頭遊商。」
  • 靜生定,定生慧:自從心定後,無處不安然
    頭腦與心分離,是我們這代人的通病。頭腦中無數的欲望、過多的思考與無盡的焦慮,促使我們努力儲備各種知識。還美其名曰:「書到用時方恨少,此刻不備怎得了?」然而,出於恐懼和匱乏而儲備知識,是最消耗能量的事情。
  • 無極而太極,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
    太極是中國思想史上的重要概念,主要繼承自《周易》:「易有大恆,是生兩檥。兩檥生四馬,四馬生八卦。」(馬王堆出土本),兩漢改「恆」為「極」,而四馬同時改為四象。「太」與「大」古時相通,而「泰」又與「太」相通。而原文是指泰(坤乾)與恆(震巽)兩卦。「坤乾」是一種易書,出自商代,坤為金德,殷以金德王,故坤乾為商代之易。商代之易以為天道。
  • 靜心為慧,淨心為空,靜就是一顆皈依自然的心
    不言不語,不驚不擾,時光舊了,歲月老了,靜好若在心裡,是一種自然對生命的滋潤。萬物始於靜,歸於靜,或是能悄悄地把寂寞安放,把孤獨珍存,像一壺老酒被塵封多年,若干年後再拿出來,酒香四溢,飲一口,仿佛能感覺到光陰沉澱的醇香和被歲月打磨的溫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