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在閩南老家生活的時候,覺得面線糊也沒有什麼特別的。可是當自己離開家鄉長期在外生活的時間久了,才明白原來自己的內心與胃口早已對它有著一股深深的依賴。
記得一位西安的朋友在閩南生活了多年,之後他回去了西安。他告訴我,他特別懷念早餐吃麵線糊。當時,我聽後感觸並不大。而如今,我也感同身受:特別的懷念!
面線糊作為古早味的經典美食,不僅是兒時深藏記憶裡的味道,也是閩南深厚文化底蘊的寄託,同時也流傳到了隔海相望的寶島臺灣,深受臺灣同胞們的喜愛。
面線糊很多人經常吃,但清楚如何製作的卻不是很多。面線糊,主要是由大骨海鮮熬製成面線湯加以各種佐料製作而成。面線是由麵粉和地瓜粉純手工製作,紮成一把一把的,如絲如線,有條不紊。
面線湯底是用大骨頭配以蝦仁、蟶乾等海鮮熬製成高湯,熬好後只需放鹽和味精,為的是突出海鮮的鮮味,味調好後將面線撒入鍋內後不停地攪動,隨後倒入準備好的生粉,讓麵湯更加香濃。
煮好後的面線湯,根據個人喜好口味選擇加入三至五樣配料,如大腸、小腸、醋肉、滷蛋、魷魚、豬肝、香菇、豆腐、鴨血、海蠣等等,再灑點細碎的香菜或者蔥花,之後還可搭配新鮮剛出爐的油條。這樣吃起來,味道特別鮮美,帶著一些淡淡的香甜,鮮甜爽滑,讓人記憶猶新!
一日之計在於晨,閩南人的一天就從一碗熱騰騰的面線糊開始。最早的面線糊只有油條、滷蛋等兩三種配料,後來生活水平提高了,才有如今多達三四十種配料,很多人晚上吃夜宵,也要來碗面線糊,才能睡得踏實。
面線糊作為古早味的美食經典,不僅僅是一種食物,同時也承載著家的味道、幸福的味道。在閩南人心裡,有一種幸福就叫作「早上吃了一碗麵線糊!」